第八百二十五章 转述

吴证半晌说不出话来。

良久,他问道:“公主说这话,就不怕别人听见,对您不利么?”

一旦杜锦宁这建议让赵晤知道,而且赵晤还采纳了,那杜锦宁可以说是与整个官场为敌了,毕竟损害的是官员们的利益。

为什么仕族能免税?因为整个国家都是他们在管理,政策也是他们制定的。谁人不自私?制定政策自然都会往自己有利的方面去做。如此一来,苦的就是百姓了。

而现在,杜锦宁提议要取消官员们的福利,这怎么不让官员们痛恨?

纵观历史,所有提出改革变法、触动了统治阶级利益的,大多没有好下场。

杜锦宁笑了笑:“我女扮男装考科举是为了什么?为了天下无饥。为了百姓能过好日子,便是抛头颅洒热血又如何?”

她看向吴证,正色道:“我也不是莽撞之人,如果是以前,这些话我自不敢说。可现在世家势微,皇上励精图治、一心为民,朝堂上的官员大半出于寒门。他们现在虽为仕族,但以前想也尝过世事艰辛,即便不支持,想来也不会太过反对。我提此建议,推行改革,可以说是最好的时候。我既想到这些,时机又适当,却为了一已之私默不作声,我与那些贪生怕死之辈有何区别?”

在杜锦宁前世那个世界,仕族免税,是古代历来的积弊。土地集中在仕族手里,但是仕族又不缴税,这些税都摊到了老百姓的头上,老百姓苦不堪言。

直到清朝雍正皇帝时,才废除了这一弊端,规定按土地征税,不管是谁的土地,一律缴税。交不起税的,土地充公,然后分发给没有土地的老百姓。

因为触碰了仕族的利益,再加上追缴官员欠国库的欠债,抄了许多官员的家,执笔杆子的仕族便在史书上把雍正皇帝写成了暴君。

杜锦宁穿越到这古代,对于大宋,对于赵晤,倒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只是她前世整日与农民打交道,这一世先是生活在农家,后来到了润州都能蹲在田间地头跟庄户人家唠嗑的,对于底层百姓的疾苦再清楚不过。

“天下无饥”这四个字,不仅仅是研究出高产的种子就可以的。粮食的产量再高,被赋税盘剥得太厉害,农民照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

所以她明知这种说法提出来,会触碰一些人的利益,会让她的处境变得艰难。但既站在高处,看得清前路,她不把这些话说出来,她寝食难安。

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女扮男装考科举,她就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在婚前提出来,也是给齐家和齐慕远一个回避风险的机会。

这话说得吴证肃然起敬。

他做了一辈子官,动不动就热血上头、不计后果的鲁莽之辈他看不上眼。虽说世上需有死谏之人,但无谓的牺牲他觉得并不值得。像杜锦宁这样,既心怀天下,又有勇有谋,谋定而后动的人,才是他最佩服的。

他站了起来,整了整衣冠,朝杜锦宁深深一揖:“公主大义大才,下官佩服之至。”

杜锦宁赶紧避开他的礼,虚扶着:“折煞我也,吴大人快莫这样。”

吴证直起身来,跟杜锦宁告辞:“下官见识浅薄,目光短浅,思想狭隘,得公主教诲,有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下官衙门里还有公务,就先告辞了。今日与公主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下官得闲了定要来跟公主多讨教讨教。”

要不是他满脸真挚,满心感慨,杜锦宁又知道吴证的性子,听他这样说,都要以为他说的是反话了。

词儿也太多了吧。

她起身把吴证送到了门外。

吴证从杜府出来,并未回衙门去,而是直奔宫里,求见赵晤。

赵晤今日主要是忙钞票防伪之事,才把各项事务布置下去,就听吴证求见,叫人请了他进来。

吴证见殿内还有官员在,便道:“皇上先忙着,臣的事不急,可先等等。”

赵晤就知道他要说的不能让人听见。

把手头的事务处理完,又遣了一些人出去,他这才问吴证道:“爱卿有何事要禀?”

吴证作为管理农业的官员,是常见赵晤的,深知赵晤身边的人是什么样的。此时见他留下的都是心腹太监宫女,便没有了忌惮,把刚才跟杜锦宁所说的话一五一十地跟赵晤说了。

末了他道:“皇上,长公主有雄才大略,胸襟之宽,眼界之广,思虑之深,没几人能及。老臣觉得她只做一个长公主太可惜子。正好长公主擅长农业,研究出了高产水稻,臣现在年纪大了,力不从心,早有致仕之心。皇上以前也提过让臣举荐可靠的人接替臣的位置。以前臣没有什么好人选,看来看去都不合适。现在臣觉得,长公主做工部尚书绰绰有余。工部有她主持,大宋农业的欣欣向荣指日可待。”

赵晤却没理会吴证,他满脑子都是吴证转述的“人人纳税”的美景。

他急切地问道:“关于纳税的话,长公主是怎么说的,你再说一遍。”

吴证只得把杜锦宁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他能考上进士,做到尚书这个位置上,脑子绝对是好使的。杜锦宁的话让他太过震撼,又刚刚才说过,他不光复述得一字不漏,还把杜锦宁说话的语气都给学了过来。

赵晤听了,心潮澎湃,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要是杜锦宁在这里,看到赵晤这一行径会感特别眼熟——每次她给赵晤画完大饼,赵晤都是这种表现。他一激动就满屋子转圈儿。

转了好几圈,赵晤激动的心情才平复了一些。

他回到位置上坐下,叹道:“朕都不知老天爷是对朕太好,还是对朕太不好了。在朕在位期间出现像杜锦宁这样的人,是吾之幸也,是天下之幸也。只是,为什么她是个女人呢?”

“女子怎么了?”新任迷弟吴证听不得别人说杜锦宁半句不好的话,胆儿肥地在皇帝面前瞪起眼来,“高位者,有德者居之,有能力者居之。满朝文武,谁要说他比公主强,他站出来,臣这个工部尚书由他当。”

第五百五十一章 回乡第一百五十六章 有何想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议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来吧,小人书第五百三十七章 结果第五百五十九章 说服第二百九十四章 产业第二百六十章 等你名列前茅第三百五十二章 兄弟两个第二百七十七章 看你玩出什么花样第四百零五章 出主意第七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二百四十四章 叫姚氏还第五百九十五章 争执第四百五十三章 琴棋书画第七百零七章 一起处置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奇葩的考题第六百零五章 对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县试第四百六十四章 解决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跟个小娘子似的第六百六十五章 派谁去?第一百六十五章 拓展新品种第八百二十五章 转述第一百一十九章 教导第五百八十章 确认第五百八十九章 惊艳第一百二十三章 传授第三百七十九章 瘸了第五百零八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五十章 尾随第七百六十章 渡边的邀请第八十三章 对未来的安排第八百五十七章 关心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来了第五百零五章 忽悠大法第六百四十五章 下场第二百四十三章 仙人跳第五百零五章 忽悠大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杜哥哥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来吧,小人书第四百六十一章 你们得负责第四百二十章 随我走吧第九十二章 生意开张第三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作不死第二百三十九章 打的什么主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提醒第六百二十七章 谁是状元?第二百七十一章 县案首第四百四十八章 谁跟谁住?第二百九十三章 前往府城第九十七章 又一条赚钱的路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红第八百四十八章 远航归来第七百四十四章 早稻丰收第一百四十六章 开业(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你是女的,我去提亲第五百八十章 确认第五百八十八章 爱护作者,人人有责第二百四十二章 同仇敌忾第三百三十六章 邀请第二百八十九章 秘密泄露第六百七十章 果然做人不能太君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庆幸第五百六十九章 宅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七十五章 飞蛾扑火第五百五十六章 结论第四百八十五章 套路第六百四十二章 冲突第六百六十三章 在南边画了一个圈第三百二十二章 第三场第五百四十一章 齐慕远的表白第五十九章 看不透第三百一十一章 阳谋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氏相邀第六百九十八章 分派第三百四十四章 锦宁,订个亲吧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六十七章 规劝第五百五十三章 后悔第二百八十七章 孙女婿人选第二百零一章 同窗第四百二十五章 要内宿?第一百五十三章 处理第四百三十九章 曾通判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另有打算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来吧,小人书第七百三十六章 某愿献茶法第五百五十三章 后悔第五百九十五章 邻居第四百一十九章 再考校第三百五十六章 扎心了,老铁第四百零九章 状况第五百六十四章 上京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爱护作者,人人有责第五百五十章 人情冷暖第二百七十九章 标准第一百九十二章 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