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 杠房(3)
北京杠房业有句行话,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因为杠房本身只有软片、硬器出租,平常柜上只有三五人看守门市,等候顾客,所以开支不大。一有大事,可临时请同行帮忙。要应上个大人物或财主家的丧事,不仅杠房一行,所有有关的丧事用品行业,如寿材、棚彩、家伙、纸活,还有僧道各门,就都来了赚钱的机会。杠房的绣花软片,可现裁现绣,随用主之所欲,东西用完后全归杠房所有,杠房又可从中取利。
北京有家日升杠房,坐落在西长安街西段路南。东家郁兰斋是山西人,领东掌柜王宝之,二掌柜孟传受。慈禧太后、隆裕太后、光绪皇帝奉安,内务府都是交给日升杠房承办。就是靠承办过三次皇差的名气,又因日升杠房抬的大小杠从未出过事故,所以在社会上名声不错。
就因为日升杠房声誉好,1929年,日升杠房接了一个让全中国都瞩目的大买卖,负责孙中山先生灵榇南移,取价一万元。
据**十八年5月26日《迎榇日记》上记:是日,零时一点由西山碧云寺起灵,灵榇上加盖小棺罩,国旗覆罩上。行起灵礼节后,奏哀乐,鸣礼炮。先由杠夫二十四人杠,出碧云寺大门后,改用三十二人杠,至万寿山改用六十四人大杠。到了西直门已九点五十五分,各界送殡代表及军警马、步各队,按次序排定。走至西直门内大街上,天空有三架飞机旋绕。灵榇经过地方,路两旁观众虽拥挤,但秩序不乱。民众均脱帽,俯首肃立。过新街口、西四牌楼、西单、西长安街、天安门、中华门,出正阳门至前门东车站。上火车至浦口轮渡,杠夫和其他执事人等就回归。而事先日升杠房派有四十二名杠夫在南京等候,俟总理灵榇在中山陵安葬后,这四十二名杠夫才能回归北平。
在清代,官民葬礼葬制都有规定,而且对使用多少杠夫、抬杠也有限制。按品级不同,有八十杠、有六十四杠、有四十八杠、有三十二杠、有二十四杠等。其中一百零八人抬的“大独龙杠”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规格,一般百姓最多用十六个人抬的“罗汉杠”,或叫“全上”。次为十二人抬的“虎包头”杠,再次为八个人抬的“小抬杠”。还有四个人抬杠,二人抬的“穿心杠”(俗称猴儿抱杆),小孩则用一人叫“挟匣子”。如小孩晚间死了,连夜买上“匣匣”(即小棺材),叫杠房铺一人挟去放在铺内,天亮后掩埋。
清帝逊位,各级官员都摘去了顶戴花翎、脱下补服袍褂。昔日何等高贵华美的衣着到了民间变成富有人家为老人送终的寿衣。那是杠房看准了商机,为丧生的老人生前没当过官,让其死后过过官瘾。那补服靴帽,最初都是真品。后来供不应求改为仿制。更有应客观需要为富家死去的老太太制作“观音兜”的,随后大量投产。那是因为慈禧曾化装观世音拍过照片的缘故。
前清殡葬规格是有等级限制的,不得越制。到了**年间,富有人家发丧出殡,常见有用“八八六十四杠”的,正如当时民谚:“过去不灵,如今有钱则灵。”解放后,破四旧,破迷信,这个行当很快就灰飞烟灭了,而知道这个行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