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廷议

开篇首先要跟大家解释个事。汉雄吧里面有朋友说豆浆是不能生喝的,经龙王多方打听证实生豆浆的确不能喝。请各位吧友不要亲身验证,以免发生不必要危险。

龙王在这里郑重声明,没煮熟的豆浆是不能喝的。

未央宫的宣室。

“皇上驾到”

千度尖细的嗓音居然能将这四个字喊出一股堂皇的味道。

“吾皇万岁万万岁”

身着各色官服的大臣们跪在巨大宣室的两侧,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喝了起来,仿佛喊的声音大小与对皇帝的忠心成正比一般。

刘启昂首阔步的走进了宣室的大门,想着中央那只属于自己的座位走去。千度抱着天子宝剑跟在身后,六名内侍分别端着天子印信等物跟在身后。

“平身吧。”

刘启坐定之后,随意的挥了挥手。

“谢万岁。”

大臣们跪谢了皇帝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跪坐了下来。

刘启面前的八十一盏油灯里的火苗忽东忽西,显示出宣室里的气流十分的混乱,一如现在大臣们的心情。昨天晚上一个重磅的消息在长安城流传,廷尉署抓了楚王,罪名是太皇太后国丧其间楚王与楚馆歌姬银乱。

刘启神情和蔼面带微笑,神色十分的平常。

“说说看,有些什么上奏啊。”

“启禀陛下,有御史署参奏楚王刘戊,私间银荡一案的奏本,还有弹劾赵王刘遂……”

御史中丞还没有说完,两侧的大臣们已经嗡嗡的议论成了一片。没想到今天御史中丞一上来就拿这些位高权重的王爷们开刀。刘骜有些坐不住了,论公他是宗正卿管理的就是宗室,论私御史中丞参奏的都是他的叔伯兄弟和子侄。无论如何一会儿他是要有个态度的。

刘启的脸上波澜不惊,还是一副自在的神态。

“还有呢?”

“还有御史大夫晁错报来,请予廷议的削藩策。”

千度用托盘将一卷织锦书卷呈了上来。底下的大臣们已经是嗡嗡声一片,削藩这件事情终于提起来了,藩王们会让朝廷就这么削了自己手中的地,手中的兵?这弄不好就是腥风血雨天下大乱的节奏。

刘启拿起了织锦书卷,看了看拿在手中。

“这个削藩策,朕已经读过了。今天早朝叫大伙来,就是想听听你们的见解,这件事儿事关重大,关系到朝廷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刘启顿了顿,思索了一下,面色有些凝重的接着说道。

“所以今天大伙儿可以畅所欲言,啊这个……都谈谈。”

刚才一轮纷纷的大臣们全部都闭上了嘴,仿佛一瞬间都失去了语言功能一般。

刘启看了看地下的这帮子大臣,等了良久都没有一只出头鸟。

“都不说话啊,好那朕就点名了。”

大臣们都将本已经快缩进腔子里的脖子又向里缩了缩,生怕皇帝陛下点到自己的名字。

“御史大夫晁错。”

刘启的话语铿锵有力,让宣室里的大臣们心底一颤。

晁错挺了挺他的大肚子,抱着笏板来到丹陛下深施一礼。他是皇帝的老师,依礼不必跪拜。

刘启仰了仰手中的削藩策,对着晁错说道:“你可以先做一个说明。朕也想听听在座各位的高见。”

“臣,遵旨。”

晁错深深的一躬,清了清嗓子。

“诸位公卿,诸位列侯,诸位宗师大臣。臣之所以现在提出削藩之策,并不是有什么新鲜的主张。不过是实施先帝的遗愿……”

“晁大夫。”一个声音打断了晁错,晁错转过痴肥的身子向身后看去,说话的是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窦婴。

“晁大夫,你自己的主张就说是你自己的。如果擅冒先帝之昭的名义,应论以大不敬。”

“窦大人不必多虑。”

晁错好整以暇的答道:“因为这确实是先帝的主张,孝文皇帝前元十一年。当时老朽初任太子辅师,先帝召老朽入未央宫。赐老朽看一封卷书,并抄录以转呈皇太子。”

“什么卷书?”刘骜问道。

“这封卷书写的是当时任梁王太傅的博士官,贾谊的一封密奏。章题是《论治安策》。贾谊说,当今天下形势有如遍地干柴。大汉天下正躺在干柴之上。”

“贾谊,不是就那个出身洛阳的市井小子么?一贯危言耸听,声誉不佳啊。”

刘骜又一次打断了晁错的话,旁边的一些大臣点头称是。

晁错摇了摇头咽了口唾沫,显示出他在压抑心中的怒火。

“当年的《论治安策》的确是贾谊受先帝之嘱而作。《策》中提出根本问题有三。分别是流民问题,削藩问题和抗击匈奴问题。

策中所建议的条陈,例如为了防范诸侯,扩大梁国封地。以梁王据守梁国以屏卫关中,改大齐国为六小国。分淮南一国为三国,这些都是先帝为后日削藩做准备的固本之计。”

“晁大夫,贾谊当年的那个论治安策。你可以着文吏誊写若干份,给在座的都发一发看一看。”

刘启扫视着群臣吩咐道。

“臣,遵旨。”

顿了顿晁错又道。

“今汉之天下已一分为多,天下五十四郡。同姓诸王领有天下三十九郡,而陛下治下不过十五郡。仅就大汉土地人口而言,诸侯王便占了三分之二。

我汉家的诸侯分封制度,本意是以天子为中心。让诸王做天子的屏藩和辅佐。可是各诸侯王呢?本应和朝廷命官一样都是天子的仆臣,可是一些大小的诸王们。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任意生杀予夺,擅自行事。无论何事从不向朝廷禀告,有些人甚至目无君上。数十年不入朝供奉,连皇太后也不来觐拜。汉家之禁令早已不能通行于诸侯各国。这样下去,恐怕迟早这些诸侯国要变成国中之国。以至于重演春秋战国的天下大乱局面。”

“陛下,臣进一言。”

中尉陈嘉抱着笏板走上前来深深一躬。

“说”

“陛下刚刚登临大位尚不久,举政应以安定祥和为主。当今四海一家天下承平,列王诸侯与陛下有骨肉之亲。更宜以和为贵,晁错的这些言论危言耸听。有扇乱挑拨之嫌。”

“请问中尉大人。汉立国数十年来何曾真正安定过。”

“晁大夫,你什么意思?”

陈嘉戟指问道。

“高祖在世十年,异性诸侯反者九起。文皇帝在位二十年,先有济北王刘兴居谋反。时隔三年,又有淮南王刘长作乱。”

“那你认为当今谁会造反?”

大臣们有开始议论,嗡嗡声喧嚣甚上。

“譬如当今的吴王刘濞。”

晁错此话一出,偌大的宣室之中顿时安静了下来。群臣们都惊讶的看着晁错,不知道这位老先生哪一根筋出问题了,当众指责当今天下的第一藩王。

“陛下,御史大夫这样当庭指斥在位藩王,以下犯上离间皇亲。请陛下下旨责罚。”

“陛下,当今天下太平。吴王刘濞乃高皇帝的嫡亲侄儿,既是孝文皇帝的堂兄,又是陛下的堂伯父。当年高皇帝定天下后,九江王英布造反。吴王刘濞身临疆场,立有战功。其封国之郡五十城,乃是高皇帝亲口所封。吴王多年不入朝也是因为先帝体恤其辈高年老,准其不朝。

如陛下召见可下旨宣召,岂能容外臣擅论陛下家事,离间皇亲骨肉亲情。”

刘启看了一眼上奏的大行令栗贲。

“今天是廷议,即是廷议便言者无罪。朕看大家还是先沉住气,多听听人家说的。多想想,话说过头的,就姑妄听之。”

栗贲无奈只得躬身退下。

“高皇帝封吴王时曾说,望气者言朕死之后五十年后东南有人造反,不会是你吧。

多年来吴王不仅不入朝觐见,而且有违君臣之礼。”

晁错冲袖子里掏出一张织锦卷轴,展开来道。

“本署接到密报,吴王自持地大财丰。一直在招募游侠,整武练兵确有不轨之图。吴王还私下串联其他若干藩王,在他的教唆之下。胶西王,楚王、齐王也都是骄奢淫逸不尊汉律。

侵蚀国地,蚕食无人之土。以致公然驱逐朝廷守牧,鞭挞朝廷官吏。

微臣之所以修改汉章三十条,就是为了立法纠劾,凡诸侯王犯法。不仅应该与庶民同罪,而且应该根据其过失的程度,削夺其封地。这便是削藩策的主要命意。”

“这个削藩策,朕看他的实际意思就是八个字,尊君强国、惩治不法。晁错大夫这个削藩策还是有道理的,这个削藩大策关系到大汉帝国的立国根本,看来是非得施行的了。”

“臣等遵旨。”

第42章 最后的疯狂第21章 死亡冲击第28章 窦婴的考校第29章 祖孙议政第49章 两全其美第34章 死战第113章 突围第177章 说服第41章 猪与猴第35章 伏击第65章 夜战第54章 艾莉斯第20章 马踏未央第48章 美好的监狱第63章 小母狼第109章 匈奴来使第11章 美味第87章 风云突变第58章 惊现第96章 回京第19章 斩第80章 唐马寨第2章 家春秋第69章 谣言第99章 不对劲的瑛姑第61章 两小儿辩论第71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3章 死战第165章 登陆第67章 密室定计第164章 再临即墨第23章 反对派第69章 夜探别院第21章 茵茵第23章 奇怪的庄子第40章 蛇蝎美人第105章 假山宝库第31章 进兵京都第2章 城门悬金第67章 准备逃难第31章 劝降第119章 辞行第96章 鸣镝第81章 起点终点第24章 夜宴第83章 王爷称象第58章 惊现第11章 美味第21章 茵茵第178章 进城第13章 热闹的婚礼第60章 清明祭祖第六章 布置第15章 左右为难第73章 惨胜第13章 江南变第59章 匈奴人来了第7章 真假凶手第88章 **酒第12章 海棠第60章 攻城第76章 买一赠二第52章 惨败第12章 初战告捷第51章 伏击第39章 邀约第30章 韩国攻略第80章 人面桃花第18章 铁与血第54章 远交近攻第20章 马踏未央第111章 窦太主第46章 田园生活的畅享第83章 焚尸第115章 烦躁的蛮牛第61章 两小儿辩论第22章 和谈第35章 都要死第21章 王家庄第129章 惩戒第100章 螳螂捕蝉第56章 撕裂第27章 多疑的天皇第19章 转变第169章 打酱油的第41章 郭解行刺第54章 倒霉的钟羌第158章 泪滴第28章 服从与恐惧第18章 老舜再现第6章 倒霉的戴宇第19章 出游第37章 大年初一第109章 小白遇袭第30章 刺杀第46章 汉宫大宴第93章 上火的老虎第28章 水稻田的威力第54章 水鬼第48章 客来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