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张奂将军

太傅陈蕃还是一如继往地下午两个时辰给牛弘授课。

一日,牛弘与太傅谈起帝国对叛乱羌人的战事,问太傅:“羌人归附已久,为何明知不敌而累叛?”

太傅答道:“羌人遂草而居,行无定所,实异于大汉县郡。然我大汉靖边法度,因人而异,无助于羌人王化。”

牛弘想想也对。咱大汉这百多年间,皇权旁落,都是外戚与宦官在斗法。靖边策略肯定也没个准了。虽说在战术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但在战略上帝国应该有一个长期的策略,才能确保边境的安宁。

“张奂将军能捉到蝗虫吗?”牛弘还在关注自己的蝗虫计划。

太傅说:“陛下,草原大漠蝗虫多发。蝗虫果能喂猪,大汉边境屯军粮晌无悠也。为取信于然明(张奂字),老臣已让少府把风箱税收留中备用。”

看样子尽管太傅对蝗虫能否喂猪持怀疑态度。但太傅已留了后着,要是一旦证实蝗虫能喂猪,他准备让大汉帝国的屯边部队都去捉蝗虫。牛弘开出的价格,还足以解决粮晌。

远在金城的护匈奴中郎将大营内,张奂将军接到战报,尹端、董卓二将率领的帝国大军已把几个溃逃的叛羌部落合围在石城一线,不日将发起攻击。

看上去颇有儒将风度的张奂将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岁月不饶人,常年的练武使老将军看上去精神抖擞,但耐力已大不如前了。要是碰上旗鼓相当的对手,要是一百招之内不能取胜的话,就会落败。不过近十年来,大大小小的战阵中,敌将从来没能冲破中军护卫与张奂将军交上手。

张将军几十年来与胡人的战役中能克敌制胜主要有三点。一是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将士;二是军纪严明;三是在决战前尽量分化瓦解敌人,打击对方的士气。在帝国的靖边大将中,张奂将军的军队丧亡是最少的,却能保持边境的安宁。

在对待胡人的策略上,张奂将军与同样的凉州名将的段颍将军区别很大。段将军的策略只有一个字:剿!段将军策划的战役杀敌多,军功显赫,但自身的丧亡也大。虽说是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死亡名单中还有大量的帝国军士。

因为策略上的分歧,张奂与段颍几次发生剧烈的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

张奂将军把这次围剿叛羌部落的战役当作自己的收官之战,所以更是力求完美。在策划战役之初,就把目标定在彻底剿灭参与这次反叛的有关部落首领和贵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震摄其它大小部落,为这一带的边境带来相对长一点的安宁。虽然朝廷把张奂将军和皇甫规将军的对胡策略划归以抚为主的一派。但对那些敢于反叛大汉的部落,张奂将军也是重拳出击,决不手软的。

张奂的家乡在帝国最西端的敦煌郡。自己的两个儿子略显文弱,不适宜征战沙场。此役后张奂将军希望获得朝廷的恩准,把家迁往关内(帝国实边策略中规定,大的家族从边郡迁往关内需上报朝廷批准)。

半个月前,张奂将军收到太傅的信,让他颇感意外。因自己早年曾做过梁冀府中的属官,党人至今仍耿耿于怀。自己跟党人领袖的太傅陈蕃实在套不上交情。

当年受梁冀倒台的牵连,满朝文武包括自己的故旧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自己说句话。只有平时交情不深的皇甫规七次向朝廷举荐,这才重新得到任用。

张奂将军常常对此忿忿不平。那些自命清高的党人把自己曾依附外戚作为污点,那你们现在还不是依附外戚,又能清高到哪里去呢。

读罢太傅的信,让老将军感到一阵暖意,原来是千里之外的陛下牵挂着自己。陛下还是个孩子,能体恤前方将士,大汉帝国中兴有望。

信中陛下还托张奂捉蝗虫,开始张奂还有点不太相信,还以为太傅另有所指。信中要求把蝗虫烫死晒干,帝国以每石一百五十钱收购,不象是戏言,张奂渐渐信了。大漠和草原几乎每年闹蝗虫,只是地点不定,规模有大有小而已。成群的蝗虫对农作物是个灾难,地处西北边疆地区的庄稼人深受其害。对受害地域的损害常常比旱涝灾害还要严重,蝗虫过境能把地里的庄稼吃个精光,颗粒无收。

蝗虫能卖钱简直跟地里捡金子差不多,不需要耕种就有收获。把这样天大的好事交给自己做,张奂将军有点受宠若惊。

要是把捉蝗虫的事办好了,能为军中增加大笔的钱。抚恤阵亡将士的钱就可以多发一点,还可以用来奖励有功将士。这一仗打了近一年了,帝国的将士都是好样的。

现在剿敌已进入尾声,应该好好地准备一下捉蝗虫了。

“来人!”张奂将军喊道。

“将军”,营门外的卫兵一路小跑进来应声道。

“去把杨军曹和斥侯队长叫来”。张奂吩咐道。

“喏”,卫兵答应一声就去找人了。

一会儿功夫,斥侯队长和杨军曹进了将军的大帐。杨军曹是负责后勤的曹官。

“仗快打完了。本将还有一场大仗要打,捉蝗虫!”

张奂命令斥侯队长,在派出斥侯侦察时,随时注意哪些地域今年蝗虫孵化出土多,有集中暴发的地点要随时回来报告。

“喏”,斥侯队长应声去了。

张奂将军接着跟杨军曹商量起怎么捉蝗虫来。初步商定,先制作三百条两匹马拉的拖网,二千只单兵捕虫网。杨军曹按计划准备去了。

安排完这一切,张奂将军大喝一声:“该死的蝗虫,看本将怎么收拾你们!哈……”伴随着爽朗的笑声,走出大帐,散步去了。

洛水河畔的皇家劝农庄这几天也格外忙碌。整个庄园紧靠洛水,顺水势挖通的沟渠能灌溉所有两千多亩庄田。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庄里有近三十户佃户。虽说是佃户,实质上比一般的自耕农过得多好。除了吃得饱外,每年的赏钱够家人添置新衣和其它生活必备品。庄主周赢是朝廷食秩六百石的官员。虽说劝农庄只是一个皇家的礼仪设施,不以产粮多少为目标。但庄主还是把庄园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年打的粮食也不低于附近的同类上田。这关系到皇家的体面。

近些天宫里传下话来,陛下要在劝农庄建一个大型牧场,养猪养鸡养鸭。庄主周赢可不敢马虎,找下属几个经验丰富的佃户反复商量,确定了一个详细的方案。

要修建成排的猪舍、鸡舍和鸭舍,饲料仓库。还要开垦出一片地来种植青饲料。御医还专门交待,为了预防禽兽疫病,应定期在饲料里加些大蒜(古代医者知识面广而杂,人兽不分)。

佃户还说猪和鸡鸭粪是肥田的好肥料,比牛马粪肥肥力更大。还得留一块地作堆肥场。现在帝国的粮食产量不高除了不能精耕细作外,没有足够的肥料,地力不足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尽管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想到以后劝农庄的庄稼能获得高产,庄主周赢脸上挂满了笑容。那可是实打实的业绩。

第四十章 帝国的风向一百章 不听话的老家伙第三章 夏门亭一四零章 柳暗花明一五三章 皇帝 富人 穷人一零七章 南下潮第七十五章 消失的夜郎国一三八章 归化一零三章 陈规卢随第四十二章 靖边策第七十九章 宫女护主第七十二章 南下 军事不是最主要的第五十八章 大婚第四十六章 问责制第六十三章 帝国男儿都尚武第五十五章 战略布局第三十章 内忧既平外患又起第十一章 张奂将军一四四章 张家纸业第三十八章 巧遇李肃一二零章 二轮转一二四章 困兽檀石槐第四十三章 豫章有嘉禾?第九十三章 新平潘岳一五四章 人才的争夺与培养第四十六章 问责制第十九章 冰火两重天第六十二章 十年之约一三四章 蒸汽动力第九十章 大獒牵回来养不家第十四章 日食阴影下的倒霉蛋第六十三章 帝国男儿都尚武第四十二章 靖边策第三十章 内忧既平外患又起一二七章 枭雄末路第三十章 内忧既平外患又起第七十六章 传说中的女儿国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八章 牛氏风箱一四三章 牛弘赐婚第二十一章 有时机会是等出来的第八十九章 牛弘的治乱观第六十四章 低调发兵第三十九章 不游而牧第四十章 帝国的风向一一五章 电的问世第四十章 帝国的风向第六十三章 帝国男儿都尚武第七十二章 南下 军事不是最主要的第四十六章 问责制一五二章 侯补郎使倭一四四章 张家纸业第九十八章 刘悝也做皇帝梦第七十三章 曹操上书第三十六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一零七章 南下潮第三章 夏门亭一一七章 金微山血战第七十六章 传说中的女儿国一五六章 闲职妙用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第七十五章 消失的夜郎国第五十五章 战略布局第三十一章 北方的雪 南方的热一一四章 宇文部族的选择第八十章 刺客云珠第九十七章 四郡平复 潘岳解套第十五章 虚幻的胜利第七十二章 南下 军事不是最主要的第十四章 日食阴影下的倒霉蛋第四十八章 北方的狼第四十二章 靖边策一三三章 定心丸第四十三章 豫章有嘉禾?第五十七章 初会天香第四十一章 机关研究作坊第七十六章 传说中的女儿国第二十二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一百章 不听话的老家伙第二十三章 亲政 新的开始一一九章 比武选将 出师北征第五十二章 世事无常第九十五章 境外孤军第二十二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第四十六章 问责制一四七章 分鱼妙招第十三章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第三十八章 巧遇李肃一二九章 纯正的血统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一四二章 公主钟情一四六章 产业工人从哪里来第二十六章 草圣岂能无好纸一三八章 归化一二六章 困兽犹斗第九十章 大獒牵回来养不家一零七章 南下潮一零五章 新的起点第九十七章 四郡平复 潘岳解套第七十一章 徐晃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