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第243章 读者

李孜省带着庞顷从侧门回到自家院子。

不是他不想从正门走,而是正门那边前来拜访他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个时候他不想跟那群人有太多接触。

如今的李孜省,有着独一份随时面圣的权力,在朝中地位比首辅都更高,且朝中人都知道巴结他是有用的,因为他吃这一套,且很讲信用,只要钱送到位了基本能满足需求。最重要的是,皇帝根本就不管身边人绳营狗苟之事,来他府上拜访的人自然络绎不绝。

李孜省刚回来,知客就把一份访客名单陈列到他面前。

“今日无闲暇,明日再做安排吧。”

李孜省伸手把名单推开,竟直接拒绝了。

知客一听非常讶异。

您可是朝中首屈一指的大人物,收礼收得手抽筋,稍微努努力,一个时辰赚一百两银子一点问题都没有,居然还有闲情逸致往外跑?

乃何等人竟需要您亲自去见?

把他叫来,体现不出你对他的重视吗?

“炳坤……”

“在在。”

“出张府门口时,你欲言又止,可是今儿有什么发现?”

李孜省是个极度敏感之人,他发现了庞顷态度不同寻常之处。

庞顷道:“敝人见过张府两位公子,觉得他们似乎很不简单。”

“啥?”

李孜省皱眉不已,问道,“你眼巴巴跟我说张府公子什么的,不会是打算等我失势后转投他家吧?”

“道爷,您言笑呢?”

庞顷听了很尴尬。

我只是提了张来瞻两个儿子有状况,你就怀疑我要背叛你?

联想也未免太丰富了吧?

李孜省道:“炳坤,我劝你一句,别吃着锅里的望着盆里的,这不是你一个幕僚该干的事情。对了,来瞻那两个儿子怎么了?”

庞顷一听,你都这么警告我了,我还能跟你实话实说吗?

“总归是有情况,但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听张家大公子说,他们最近在做什么生意,看样子挺神秘的,我就在琢磨,会不会跟望远镜之事有关。”庞顷分析道。

“你觉得张来瞻懂制望远镜吗?”

李孜省问道。

庞顷却实在地摇了摇头。

“那不就是了?连张来瞻都不懂,他那两个儿子懂什么?张来瞻就跟那些骤然显贵的人一样,都急着把手头的权力变现,但未免操之过急了些,居然把儿子推出来顶包……长久跟着我干,我能亏待他不成?”

李孜省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评价后起的新贵。

庞顷道:“但他们背后似乎有徽商力挺……”

李孜省笑了笑,道:“区区一地商贾,再有本事能如何?还不是权力的一点小小任性就能让他们倾家荡产?

“这世上有权有势者何其多,平日把那些商贾养着,到了合适的时候宰杀一波,后面又再豢养……这道理你难道不懂?”

庞顷心想,你说我不懂就不懂?

人家徽商已经看出自己是待宰的羔羊,这不已经开始主动结交权贵,为自己寻找靠山了么?

“炳坤,劝你一句,哪怕我将来真的落魄了,你要投奔,最好也找个朝中的顶级文臣或累世勋贵当主人,这张家到底只是外戚,再风光能比昔日的万家风光?连万二当初不过也就是在京师闹腾得厉害,朝中事他管得了吗?”

李孜省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看我,比那些外戚牛逼多了。

庞顷笑道:“您说得是。敝人只想为您办事,不想投奔别家。忠仆不事二主。”

“呵呵。”

李孜省听了很满意,笑道,“那就拿出你的实际行动给我看看。明日在教坊司安排一桌,我要宴请新任礼部右侍郎徐琼,是该适时展现我的手段了。”

“徐侍郎?张半仙那儿……”

“来瞻就算了吧,要请也是我单独请。我虽登他门,但还是要避免被人知晓我与他往来,不过明天他可能会找人来我府上,你随时盯着点。”

……

……

当晚。

经过连续两天的奋笔疾书,朱祐樘终于把《儒林外史》的前三章给抄完了。

张玗拿在手上看了看,道:“这似乎也没多少啊,怎么抄那么久?”

朱祐樘道:“玗儿,我已经很努力了好不好?我写字的速度就这样,这已经有几万字了吧?也不知延龄是怎么写出来的,真厉害。”

“这你就嫌累了?”

张玗抿嘴一笑,道,“以延龄的说法,这还只是一部书十几分之一的内容呢。”

“啊!?”

朱祐樘听了一阵头疼。

张玗微笑道:“不过你字迹写得很工整,若是父皇看到了,一定会觉得你很有孝心。明日就让人送过去吧。”

朱祐樘问道:“不等写完再呈递上去吗?”

张玗摇头道:“你总要让父皇先过目一下,看看他是否满意。若是不喜欢的话,你继续写的话,不是白写了吗?若是喜欢,咱就继续,按照我弟弟的说法,这写说本和编戏一定要有个钩子,把看的人兴趣给挑起来。”

“是这样吗?”

朱祐樘低头看了看自己写的东西,有些不可思议,毕竟自己以前很少写这么多文字,多数时候都是在听,“延龄他懂得可真多。”

张玗颔首道:“你回头,的确应该跟延龄好好研究一下,家里人也不知道他的那些奇思妙想从哪儿来的……

“父亲说他可能是开了天眼,有了宿慧,母亲则说他可能在外面有名师教导。总之,我们家的人也搞不清楚他的具体情况。”

朱祐樘笑着问道:“那他帮你多吗?”

“当然了。”

张玗一脸认真地道,“他是我亲弟弟,不帮我帮谁?且他年岁小,以后还会有成长,不知最终会提升到何等高度。要是他的神机妙算能帮到你,实在再好不过。”

“嗯嗯。”

朱祐樘点头。

张玗道:“明天一早你就去把书稿送给父皇吧。”

“需要我亲自走一趟吗?”

朱祐樘问道。

张玗想了想,道:“若是让覃老伴代劳的话,会不会显得你不够真诚?还是亲自去为好……就趁着早课前,相信你亲自写的东西,应该会畅通无阻呈递到父皇面前吧?”

“大概……应该会吧?”

朱祐樘自己也没多少自信。

以前他可不会觉得自己在宫中有多受重视。

但如今成婚后,朱佑樘明显感觉周围人对他尊敬多了,连覃昌和韦泰这群宫中的大管事,见到他都毕恭毕敬,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

“那咱早些休息吧。”张玗道。

朱祐樘脸上满是歉意:“这几天,就忙着写东西了,完全没顾上你,你没生气吧?”

张玗白了他一眼,顾盼生姿:“夫妻间长长久久,在乎那一时一刻作甚?彰显你的孝心,比什么都重要。”

“哦。”

直到此时朱祐樘才明白,原来孝心这东西,有时候也是要通过手段表现出来的,不然你再孝顺没人知道有什么用?

……

……

翌日一早,朱祐樘亲自把抄写好的《儒林外史》前三章送去了干清宫。

覃昌并不在干清宫内侍奉,听到消息后自司礼监匆匆赶来,拿起厚厚一沓稿子好奇地问道:“这真是太子写的?”

负责审稿的萧敬回道:“乃太子亲自送来,我看过了,确实是太子的字迹。”

“啧啧。”

覃昌翻开来粗略看了一遍,道,“乍一看,还以为是《金刚经》之类的经书,殊知竟是民间话本?太子可真是有心。”

“印公,您是觉得……太子这是在尽孝?”

萧敬有些不理解。

太子敬献话本明明是耽误学习,不务正业,怎到了覃昌嘴里却是孝心的体现?若皇帝震怒,谁来承担责任?

覃昌摆摆手,意思是不用萧敬管,随后便亲自捧着书稿进到干清宫内殿。

此时成化帝刚刚起床,因为这几年朱见深几乎从来不早朝,当天也没什么要准备做的事,故只是一脸茫然地坐在那儿,呆呆地看着窗外,见到覃昌进来也无动于衷。

“年老了,连觉都不像前几年那么多了。”

朱见深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知道是覃昌,一脸萧瑟地发出感慨。

覃昌心想,可不是么,头几年你哪一天不是夜夜笙歌?贪欢到清晨埋头就睡,直到睡到下午日落黄昏才醒转,用过膳关心下重要朝务,就又去寻欢作乐,周而复始。

看样子还是到了现在龙体违和,再也没那精力了。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朱见深似乎发现覃昌手上抱着的东西,不像是奏疏,当下好奇地问道。

覃昌笑着回道:“乃太子一早送来的。奴婢看过,乃是话本,似是太子亲笔所写,供陛下解闷所用。”

朱见深即便觉得这件事很荒唐,但还是微微一笑,道:“太子什么时候会写话本了?写的是什么?”

“没仔细看。”

覃昌道,“但粗略翻了一下,似是官场中事。”

“官场!?”

朱见深本没当回事,但听一个从来不在朝,也不曾接触过官场的儿子,居然写出反应官场的话本来,当父亲的自然提起了一些兴趣。

朱见深一勾手,道:“拿过来,朕瞧瞧。”

覃昌趋步上前,将话本呈递到朱见深手上。

朱见深最初没当回事,翻开第一页,随便看了看。

等看完第一页,又继续看第二页,连续不缀,看了好一会儿愣是没拔出眼睛。

覃昌正要凑上去问问情况,却见朱见深不耐烦地一摆手,道:“别打扰我看书……你先退下吧!”

覃昌误以为皇帝要从话本中找到什么不合理或者说不合规的地方,挑太子的毛病,便行了个礼,躬身告退。

……

……

等覃昌回了趟司礼监,把昨夜由几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批好的奏疏拿到干清宫,准备跟皇帝统一汇报时,方得知成化帝到此时仍旧没吃早饭。

“怎么回事?”

覃昌叫来干清宫常侍曹润询问情况。

曹润委屈地道:“回公公,小的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陛下一早就拿着您进献的书稿,一直看到现在,小的几次进去问膳,都被斥退了。”

覃昌嘀咕道:“还真是稀奇。”

说完,覃昌轻手轻脚进到内殿里边。

果见朱见深还坐在他离开时的软塌位置上,手上捧着书稿认真读着,时而面色阴沉,时而又做出不解状,时而又恍然,神色愉悦。

由始至终,皇帝都目不转睛。

似乎朱见深的情绪状态,一直都在被书稿中的内容所牵动。

覃昌不由在想,太子所写话本,真有如此大的魅力?

“陛下?”

覃昌终于鼓足勇气,近前请示。

朱见深听到覃昌的声音,这才抬起头来,问道:“你还没走呢?”

覃昌无奈道:“回陛下,奴婢已去过司礼监办完事情,这都又折回来了。”

“这么久了吗?朕都不觉得……”

朱见深一伸腿,突然赶紧示意覃昌过去相扶,这才笑着道,“哎呀,哎呀,腿脚都坐麻了。容朕缓一缓……”

覃昌见朱见深脸上有了笑意,说话的声音也多了几分勃勃生机,心下甚是宽慰。

他扶着朱见深到桌前坐下,小声提醒:“陛下,早膳还没有传呢。”

“咦,你不说朕还没发觉,这肚子不知不觉竟有些饿了。”

朱见深摸了摸干瘪的肚皮,笑着道,“怪就怪这说本太吸引人了,看得沉溺,不知不觉竟误了早膳……等下就传上来吧!可惜啊,这册子没几页,没多久就看完了,不知后面那范进和胡屠户究竟怎样了。”

《儒林外史》第三章回就是范进中举的故事。

朱祐樘奋笔疾书,一天能抄个四五千字就不错了,以至于所写内容根本不够他老父亲看的。

覃昌诧异地问道:“陛下,这是话本上的内容吗?”

朱见深点头道:“不是话本里的事,难道还是朕自行编排出来的不成?”

说着,朱见深将书稿放在桌上,一抬手道,“这样吧,待会儿你亲自走一趟东宫,问问太子,后面的故事在何处?让他写来给朕看。”

“这……”

覃昌有些为难。

人家太子马上就要去文华殿读书了,你居然让你儿子耽误正常课业,改而给你写话本?

有你这样当爹的吗?

朱见深道:“顺带问问,这些事他都是从哪里听来的,若是有原件,让他一并拿给朕看。嘿,这早晨过得可真快,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覃昌恭敬道:“奴婢为您安排好早膳就去。”

“尽快。”

朱见深一脸期待地道,“不知怎的,看过上面的故事后,脑子里全都是那栩栩如生的人和事,迫不及待想看到下面的内容,一时不能见,心里便痒得慌……让太子切不可耽搁,早点儿为朕送来!”

“是。”

覃昌心想,太子现在可了不得,居然有方法向陛下表孝心,还深得陛下之心,我怎就没想到这一招呢?

284.第284章 办事的和背黑锅的225.第225章 立个人设332.第332章 看错人第404章 关键时当忠臣292.第292章 圣意难违第446章 论功封官(祝元旦快乐!)239.第239章 秉烛夜读第470章 受困的乌鸦345.第345章 沆瀣一气371.第371章 凭本事做事112.第112章 大病(求订阅)277.第277章 一切尽在不言中81.第81章 怀疑第425章 露馅(求月票)第415章 百户变千户第1章 欢迎收藏162.第162章 天机可测不可逆(求票)252.第252章 要服众第423章 不垂帘,胜似垂帘第433章 先声夺人第415章 百户变千户283.第283章 看戏249.第249章 都是送命题第11章 应选太子妃242.第242章 奇葩不止一个168.第168章 未来皇后的信任(求票)第424章 搬仓的老鼠第3章 为五斗米折腰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162.第162章 天机可测不可逆(求票)第62章 天意人心387.第387章 用新不用旧(求月票)第55章 今时不同往日366.第366章 同是小舅子第187章 神棍之间的交流(求票)151.第151章 沐猴而冠(求月票)69.第69章 羁绊354.第354章 名不虚传第37章 手眼通天第207章 小诸葛出马第441章 三天变一天(求月票)第58章 报与不报93.第93章 万事俱备283.第283章 看戏第402章 善良的阴谋家第27章 前恭后倨第56章 暗通款曲329.第329章 秘辛(求月票)240.第240章 信誉度311.第311章 我是急脾气(求月票)第404章 关键时当忠臣第459章 开善堂的?(求月票)第505章 连口汤都喝不着354.第354章 名不虚传第438章 朝事归朝事,家事归家事第66章 通信343.第343章 翁婿之间292.第292章 圣意难违391.第391章 办事无须直接342.第342章 理性派第39章 见贤思齐338.第338章 悲面虎298.第298章 老子考核儿子第40章 礼下于人第474章 狐狸窝294.第294章 不给开口机会100.第100章 靠谱(求首订)第409章 买船票292.第292章 圣意难违第453章 唯亲是用(求月票)第29章 南辕北辙104.第104章 鸡同鸭讲(第五更求订阅)第428章 选址115.第115章 各有关系(第五更求支持)第187章 神棍之间的交流(求票)第52章 上一课?第216章 投资与回报(求订阅)第21章 无以为报第444章 第一次朝议(求月票!)279.第279章 械斗274.第274章 天道第500章 树挪死人挪活第39章 见贤思齐第57章 嘴开过光292.第292章 圣意难违306.第306章 有信任没原则第456章 满朝皆牵连(求月票)第194章 顺水人情(求月票)第25章 吊起来卖118.第118章 谁的责任(第三更求月票)第6章 悬壶济世91.第91章 无奈的选择354.第354章 名不虚传350.第350章 在宫里运作245.第245章 竞争177.第177章 生意经226.第226章 只许胜不许败251.第251章 夹带私货182.第182章 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