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内宫助力

司礼监内部其实也是有各个派系的,除了掌印太监,也有四名秉笔太监,这萧敬便是一位。

只是邓原与萧敬向来不熟,不太好开这个口。

“邓公公不必担心,想必萧公也看不贯李广这厮如此跋扈吧。”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广的跋扈已经威胁到萧敬的地位,故而萧敬便是为了自保也会对李广进行打压。

如果邓原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甘愿做一马前卒,那一定是萧敬愿意看到的。

何况历史上萧敬活了九十岁,位高权重。而李广却是被迫自杀,完全和萧太监不是一个等级的。

谢慎的自信更多来自于历史这一“大数据”。

萧敬这个老怪物能够担任四次司礼监掌印太监,简直可以用变态来形容了。

这样的人绝对有过人之处,邓原去抱他的大腿绝对没错。

反观李广,之所以权势熏天完全是因为向天子敬献炼丹术。这样得来的地位本就不稳固,荣辱全在天子一念之间。偏偏李广还没有什么自知之明,整日嚣张跋扈,得罪了不少人。

现在他势大自然没人敢说什么,但一旦他失势,肯定是墙倒众人推。

邓原攥拳道:“这李广仗着皇爷宠幸,确是连萧公都不放在眼里。”

“这便好了,邓公公只要甘愿替萧公效力,区区一李广掀不起什么大浪来。”

谢慎肯给邓太监支招完全是看在刘文的面子上,或者说是看在二人“合作”的面子上。

虽然少年知道刘文不过是个傀儡代理人,但直接负责接洽的确实就是他。

还有一点很重要,明代有名的权阉大多兼着东厂提督。简而言之,就是手上有实权。

而李广虽然备受天子宠幸,却不过是个传奉官罢了,连自保的实力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邓原作为御马监太监完全没必要示弱。

邓原心中稍定,便又询问了些刘太监的近况。

谢慎看的出来,邓太监是真的念着刘文的好,并没有丝毫的装模作样。

邓原被谢慎点醒,也急于安排布置便告谢一声离开了翰林院公署。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邓原,谢慎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老实讲他并不想介入到太监们的争斗中去。

李广也好,邓原也罢,只要没有影响到谢慎的切身利益,他都懒得去管。

翰林院中的大小官员陆陆续续回到公署投入到繁忙的工作。

谢慎呷了一口茶,也开始视察督导下属们办公。

侍书、侍讲在忙着给庶吉士讲课,王华老大人又不在,这个担子理所当然的落在了谢慎的肩上,他便是不想挑也得挑。

却说谢慎忙了一整日,疲惫的走出翰林院公署,正要上轿却见得那御马监太监邓原又站在翰林院大门前。

只不过这次邓太监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

“谢修撰此计果然高妙,萧公已经答应替咱家做主了。”

邓太监冲谢慎拱手致谢,谢慎也拱手还礼。

“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邓公公只要按照谢某之前所说去做,不敢说能够立刻扳倒李广,至少不必再惧怕那厮。”

邓原听到这里却是感慨道:“说到底我们这些做奴婢的生死荣辱全看皇爷一句话。便是萧公也跳将不出这个圈子。之前咱家一直以为进入司礼监才是莫大的荣耀,但现在看来若是能够像刘公一样外放个镇守太监,那才是活的自在。”

谢慎不知该怎么评价邓原这番话,一时沉默不言。

“此番来咱家是想告诉谢修撰,刘公之友便是咱家之友,以后有用的着咱家的地方,谢修撰还请直言。”

谢慎闻言大喜。

他在京中文官阵营中有不少交好的大佬,譬如谢迁、王华。

可是在内宫中,却是并无助力。

这是极不合理的。

要知道,在明代历史上,但凡做出了成绩的权臣大多有一个内宫盟友。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张居正和冯保。

此二人一内一外,端是把朝事打理的井井有条。

宦官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宫禁消息,更重要的是监视政敌的动向。

许多外臣不方便做的事情若是假以阉人之手就会容易许多。

现在邓原主动向谢慎示好,少年没有理由拒绝。

谢慎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最看重的便是一个人的价值。故而他不会像其他酸腐清流文臣一样歧视阉人,时机合适还会与之结交。

虽然御马监太监并不能接触到太多的核心政务,但多少也是一个助力。

以谢慎现在的官位实力便是想和司礼监的大佬结交也没有途径,倒不如先搭上邓原这条线。

不过谢慎的身份毕竟是翰林院修撰,是清流中的清流,若是让旁人知道谢慎和内监走的很近,是很容易被弹劾的。

故而他在公众场合还是不会跟邓原走的很近,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邓原显然也明白其中道理,咳嗽了一声道:“谢修撰放心好了,咱家在小时雍坊有一处宅子,若是不在宫中当值便会在那里。以后咱家可以在那里和谢修撰会面议事。”

谢慎点了点头。

有个碰头的地点就方便多了,不然若是次次都在翰林院见面风言风语的谢慎可受不了。

“邓公公高义。”

邓太监替谢慎考虑的这么周到,就连读书人面皮薄重名声都考虑了进去,谢慎这句赞扬自然是由衷的。

对于谢慎而言,编纂《会典》是眼下最重要的事。但若是将眼光放得稍远一点,跟小太子培养好感情显然更为有用。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明年也就是弘治十年,八岁的皇太子朱厚照会奉诏正式出阁读书。

天子势必会给小太子选出一个由朝中名臣大儒组成的完美师资班底,教授太子的也多是儒家的那一套东西。

不过光有大儒名臣是不够的,天子还会选出一些年轻人担任东宫侍讲。

这可是绝对意义上的东宫近臣,不仅要给太子讲经还兼着伴读的差使,年纪大了是绝对不行的。

......

......

第二百九十八章 谁是黄雀(第四更 为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四百二十八章 锦衣昼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真倭假倭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的风疾第四十一章 巧论倭患第四百七十二章 改造神机营第二百九十二章 厂卫之间第三百七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一十六章 孺子可教第二百六十五章 你侬我侬第三百四十二章 解拿巡抚进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变天了(第三更)第五百三十九章 文化的重要性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二十九章 放榜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翰林院修撰第二百零五章 验封司主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奏疏与邸报第四十八章 唇枪舌剑第一百八十二章 滩涂种棉花(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厂卫之间第一百九十七章 硕鼠(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会宁员外(一)第六十四章 我来作诗给您听(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硕鼠(四)第七十二章 院试风波(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九边之首第一百四十二章 女刺客第一百九十九章 所谓儒学第二百九十章 朱希周的背景第五百章 你对权力一无所知(第四更!)第四十四章 绍兴恶痞第五百六十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训学第一百三十二章 我自有风骨第五百二十六章 算无遗策【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双倍月票!】第四百七十三章 哈密城破第八十九章 沧浪之水浊兮第二百零一章 修筑堤坝,改造海涂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子的心思第二百五十章 谢修撰的第一课第五百五十八章 小吏检举第四百九十二章 夺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殿试连捷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九十七章 硕鼠(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术第二百七十一章 御马监太监第二百八十六章 汝目无君父第一百三十二章 我自有风骨第三百五十二章 情字伤人第二百章 超越时空的棉花种植技术第五百一十三章 “负荆请罪”第四百六十二章 出京第二百九十三章 贾鸣和第四百一十四章 找到突破口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家的反击第四百四十二章 华亭缙绅的生意经第五百五十六章 求援第四百九十七章 唐伯虎(第一更!)第三百零九章 接风宴(第五更 为盟主梦中盛唐i加更!)第二十二章 龙阳君第一百八十一章 从台阁体到茶陵派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政试点第三十七章 王守仁落榜第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土地问题是顽疾第二百五十六章 突然杀出的锦衣卫第三百七十二章 锦衣卫办案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会宁员外(一)第五十六章 连试三场第三百九十一章 以血明志第四章 四门谢氏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笑他人看不穿第三百八十一章 盲女红莲第一百一十三章 姚江诗会(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家的感觉真好第一百六十八章 花魁会(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大文魁第五百二十章 冤家路窄(下)【第二更,求双倍月票!】第三百四十六章 改造太子第四百五十七章 恨入骨髓第三百七十五章 左顺门哭谏第五十三章 与巡抚对饮第四百八十二章 宫中有人好办事第二百零八章 科试前后第二百零六章 我没看错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奏疏与邸报第五百二十七章 护国寺行刺 【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双倍月票!】第一百零四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六十章 拜谒座师第三百二十三章 过堂第四十章 自古套路得人心第一百零二章 县学第一课(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徐家织造厂(下)第一百三十章 君子报仇(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京师我来了!第四百六十章 汝道不孤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的意念第三百一十六章 背后有人(第二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功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