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九章 特殊的使节

谢迁和朱厚照进去面见天子,至于说了什么,弘治又交待了什么,只有当事者知晓,就连刘健、李东阳等重臣也不知具体情况。

等李东阳和刘健闻讯从文渊阁赶到乾清宫时,皇帝的召见已宣告结束,太子先回撷芳殿休息去了。

李东阳想问谢迁,但谢迁沉着脸,面色不善。李东阳知道自己不同意出兵之事得罪老友,他也就不再说话,让谢迁一个人生闷气。

此时城外大明勤王军大营中,沈溪正指挥麾下官兵安营扎寨,他要用天黑前这两个时辰,在京城西直门外修筑一个可以防守鞑靼人进攻的营寨。这营寨将作为以后一段时间他安身立命的根基,在鞑子自京师撤兵前,他不准备进京城九门。

沈溪安排修筑营寨,最着急的人是张永。

张永作为监军太监,这些天没少在沈溪面前唠叨,沈溪一向左耳进右耳出,今天沈溪更没空搭理老太监说什么了,他接下来要实现的目标便是帮朝廷击败鞑靼人,顺利完成京师保卫战,然后跟家人团聚。

“……沈大人,这都到了京城,从咱这地儿到西直门城门可没一个鞑子阻拦,为何不索性进城去驻扎?到了京师城下都不进九门,若朝廷知晓,我等该如何自处,这可是勤王兵马所为?”

张永给沈溪摆事实讲道理,既然是勤王兵马,到了京师自然得进城去,统一服从兵部的调度。

沈溪站在由挖掘出的泥土垒砌起的小土丘上,打量周围正紧锣密鼓修筑的防御工事,压根儿就没正眼打量张永,随口回道:“虽然张公公言之在理,但你可听闻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张永摇头苦笑:“沈大人此话颇令人费解,这都京师脚下了,还什么将在外?兵部调令随时会来,沈大人是否会遵命带兵进城?”

沈溪看了张永一眼,反诘道:“张公公又如何知晓,兵部来的调令一定是征调我等进城驻防?”

张永稍微一琢磨,顿时醒悟过来。

兵部那边或许真不会调沈溪兵马进城,沈溪部最大的麻烦是辎重多,火炮、骡车等等一长串,人员复杂,若是进城时遇到鞑靼人偷袭,这么多人堵在城门口,进退不得,京师城门反倒可能会失守。

如此一来,不如让沈溪继续留在城外,就地驻扎,这样既对鞑靼人形成威慑,又降低城破的风险。

朝廷可不管沈溪以及他麾下将士的死活,如果在意的话,早就该出兵援救土木堡,结果土木堡之战还是靠沈溪指挥调度得力再加上阴谋算计,最终拿了下来,现在沈溪到了京城也没见待遇得到提升,之前苦战两三个时辰城内没有兵马响应就是证明。

张永道:“那沈大人,为何不马上进城?非要等兵部的调令?”

沈溪微微摇头,道:“一切,还是等具体命令到来后再说吧。来人,送张公公到寝帐休息!”

他实在不想听张永啰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把这吵人的苍蝇送走,而沈溪还要继续监督扎营和埋灶等事宜,之后防御安排也需要他规划,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鞑靼骑兵最多撤出四五里,也就在骑兵一轮冲击范围之内。

……

……

随着西直门大战结束,大明跟鞑靼间的战事暂时进入短暂的调整期。

鞑靼人连日来猛烈攻城,就是为了能抢在大明边军回撤前,一举拿下京师,结果沈溪所部一路驱逐鞑靼兵马,顺利抵达京城,对京城防守形成强有力的支援。

更可恨的是,沈溪打了胜仗还不准备挪窝,就在京师城外驻扎下来,威胁着鞑靼兵马侧翼安全。

天色渐渐黯淡下来,夜幕降临。

京师西直门外,勤王军大营在两个时辰内扎好,士兵们开始分批埋灶生火做饭,而其余官兵不得休息,有的严阵以待,准备跟进犯的鞑靼骑兵血拼,有的则继续修筑防御工事……之前在土木堡的时候挖坑填土的事情他们可没少做。

胡嵩跃、刘序、朱烈等人相继来见沈溪,他们作为步兵领军将领,此时领到的任务就是挖沟。

对于这活,他们再熟悉不过,而且京师外的泥土还松软些,挖起沟来相对土木堡那边简单多了,唯一的问题是天气严寒直逼冰点,地面结冻后不经过烘烤难以开凿,所以还是折腾得够呛。

一直到二更时分,鞑靼兵马都安安静静,沈溪有些心绪不宁,出了中军大帐来到旁边的望楼上,查看营地周边的情况。

等沈溪从望楼上下来,林恒已等候在望楼旁,奏禀关于夜间巡逻的事宜。

沈溪道:“预计鞑靼兵马不会再出动了,今夜暂且将营寨外的兵马调回营内,让骑兵好好休息,马匹不能过于劳累,明日或许又是一场苦战!”

林恒问道:“沈大人,不怕鞑靼人夜晚攻城,亦或者前来袭我营地?”

沈溪想了想,摇头道:“鞑靼人即便攻城,也不会是我们当前的西城,只能在东城或者南城,而以东城的可能性比较大。”

“至于袭营,那就更不用担心了,我等尚未驻扎时,鞑靼人已不敢与我们正面相博,现在他们更不会在黑灯瞎火的情况下主动前来送死。只要将两道堑壕守住便可保营地安然无恙!”

林恒领命,道:“是,大人!”

……

……

一直到后半夜,沈溪仍旧没休息,他嘴上说不担心鞑子袭营,但心底依然有所防备。

毕竟鞑子的心理沈溪并不能完全把握,否则他就不是人,而是个能掐会算的活神仙了。

沈溪所做推测,都是基于现实的合理推演,属于逻辑思维范畴,既然是揣摩别人的心理,当然就会有正反两种结果。

用沈溪的话说:“鬼才知道鞑靼人是否会来袭营!”

如果鞑靼人就是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顺带不怕葬送大批骑兵,夜袭还是有一定几率发生。

过了后半夜,营门口的卫兵突然来报:“沈大人,城内派来使节,说要见您!”

沈溪眯着眼想了想,城内派来的人,多半是代表兵部来送调令来的,调令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自己率领勤王兵马留在城外,要么进城,除非朝廷疯了才会做出第三种决定,那就是让他领兵跟鞑靼人拼到最后一兵一卒。

“不见!”

沈溪当机立断,“就说本官已经休息了,让使节先回城去!”

不管兵部的指示是什么,沈溪都不想知晓,只要他没接到兵部调令,那他做事就不用考虑朝廷的“大局”,可以随心所欲安排作战。

卫兵离开不多时又折返回来,比起刚才更为紧张:“大人,城内使节非要见您,还说有圣旨在手!”

沈溪站起身来,背着手来回踱步,皱眉思考:“好大的来头,圣旨?怎么不说是陛下亲临?我说不见,就不见!等等……来人可有通报姓名?”

沈溪原本不打算接见城内使节,但一想,既然皇帝找人出来传达圣旨,必然不会随便找个无名之辈,来人一定有来头。

果然,卫兵有些局促不安,道:“是当朝谢阁老!”

沈溪摇头苦笑,如果换作别人,他还好应付,唯独谢迁上门他不知该怎么应对。

怎么说谢迁也为他出征争取到不少资源,还是爱妻谢恒奴的祖父,无论如何都需要照顾一下老人家的面子。

沈溪一摆手,道:“好吧,传使节进来!”

第二二〇八章 身死或身败第二一九九章 绝情绝义第三七〇章 浑水趟不得第五七三章 林黛进门(第九更)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五一一章 分家的困局第七章 儿时玩伴第一七三〇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一九五章 二人归来四人回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门见第二〇一章 救人第一六二九章 入调之议第一〇四三章 临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六五七章 阉狗第二〇四三章 请封国主第三九九章 相思梦中人(第九更)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二〇〇一章 总有抢戏的第二四四六章 无须理由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五七二章 人生的第二次婚礼(第八更)第八〇五章 阁老嫁孙女(第三更)第四三五章 谢恩日第二五一七章 谈判第八六四章 告辞(第一更)第二一八四章 结果第三章 我要读书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报告(第三更)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药铺第二四四一章 功与过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九八〇章 压抑后的爆发第一二二章 顺利解决第五四三章 任君采撷(第三更)第三三六章 乡试(中)第一一六三章 诱敌深入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挥同知第一〇八一章 铭记历史的土木堡第二五四五章 游说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还是招抚第一一七六章 困城(下)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药铺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对策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认知第二一六七章 无题第五〇一章 不着调的差事(第一更)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一七九一章 谢铎来访第二七六章 荒唐之言第四二一章 礼乐之治(第四更,贺新盟主)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实则高升(第四更)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认错人了(第六更)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据第一五八六章 殿试考题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见惯第一九八章 备考府试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七三六章 小脑袋有大智慧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后手第八六〇章 是时候出手了第二四七七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头第二一九一章 督战第二〇三三章 剑舞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七一一章 少爷很忙(第五更)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见的副使(第二更)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三八二章 严嵩是个暴脾气第五一六章 让功(第四更)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战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么简单(第三更)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二二八七章 随遇而安第二六〇八章 继任者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边站(上)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五八〇章 提堂审案(第五更,谢书友)第八八八章 大丰收(求月票)第九四九章 隐藏的狼第一三七二章 协议第五三四章 假绑架,真献策(第四更)第七七〇章 娇妻,外宅第二一八章 真才实学(第五更)第二〇四一章 过节第二二三章 风花问月(下)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钱,打大仗第一九一一章 时间差第四五一章 大婚无喜(第四更,献书友)第九九三章 文韬武略第二〇七六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