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四章 俸米风波(第一更)

己未科礼部会试和殿试已过,不过余波未平,朝廷上下对皇帝在鬻题案发后将华昹、唐寅、徐经三人下狱之事显得很不理解,认为皇帝有意包庇程敏政,工科给事中尚衡、监察御史王绥上书弘治皇帝,请释放华昹,将程敏政下狱,皇帝将奏折再次留中不发。

程敏政是作为内阁辅政大臣储备的,就算不令程敏政入阁,眼下徐琼年岁不小了,礼部尚书需要人填补,程敏政无论是才学还是做官能力,都得到弘治帝的认可。

而且弘治帝也看出来这次的鬻题案涉及到朝廷内部纷争,实在不想为平士子之愤而损失一员得力干将,但朝臣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弘治皇帝的意思,是想再拖拖,看看是否舆论会有转圜余地。

可明显朝臣不想给皇帝这个面子,攻讦程敏政的奏本仍旧络绎不绝,尤其是在徐经被严刑拷问之后,吐露曾向程家家仆贿赂之事曝光,程敏政鬻题案人证和物证都有了,皇帝还是把弹劾程敏政的奏本留中十余日。

在此期间,沈溪照常到翰林院点卯,每天要做的便是整理那些枯燥无味的法典。

不过劳动也是有收获的,四月初,沈溪第一笔俸米发放到位,他一共到翰林院不到十天,却按一整月领的薪俸,不是银子和铜钱,而是白花花的大米,从六品的翰林院史官修撰月俸是八石米,也就是九百斤左右,按照市面上一石米差不多是六七百文的模样,沈溪的月俸也就是五六两银子。

在翰林院中,这已属于高薪,那些庶吉士是按从九品的官阶发米,一个月才五石米,除了要养家糊口外,还要人情客往,那才真的叫过的苦日子。

这天下午发俸米,翰林院供职的人可以选择是自己领回去变卖,又或者是直接从户部折价拿银子、铜板回去。

自己找人卖米,事情会变得复杂许多,需要找人手搬运,还要亲自看着卖,对斯文人来说有点儿丢面子。

但官俸的俸米质量好,不兑沙子,到米粮店能卖出高价,尤其是在城中近来米价腾涨之时,比之官价要高出不少。

朱希周等人习惯了只带足够养家糊口的米回去,剩下的在翰林院就折价兑了银子……

沈溪看了看,还是决定把米拿回去自己卖比较好,于是乎在所有人眼中,只有沈溪把全额的俸米领到手,八石米倒也没缺斤少两,只是沈溪要搬回家,就得花钱雇马车来,再请人手把俸米搬上车,先运回家存放,回头指派朱山跟宁儿出去卖米。

这招来同僚们的耻笑,很多人对沈溪这种“不知斯文”的做派不欣赏,又觉得沈溪是在哗众取宠,让翰林院的同僚跟着丢脸。

沈溪不理会这些声音,他只知道要在京城过活,不精打细算不行,开源节流一样都不能马虎,就算只多赚几个铜板,他也要为此努力。

第二天,米就卖了出去,比之直接在翰林院折价拿俸银多赚了一贯钱还要多,沈溪顿时从月俸五六两左右,变成月俸七两往上。

这天在饭堂凑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朱希周笑着打趣:“沈修撰,前几****运了俸米回去,可要早些变卖,免得招了虫鼠,眼看夏天就要到来,平白折损了可不好。”

这年头,没有杀虫剂和驱鼠药,蛇虫鼠蚁绝对是人类大敌,防不胜防。

沈溪点点头,回道:“前两日便卖了。”

朱希周稍微惊讶了一下,他本以为沈溪年纪轻轻,不懂官场规矩,才会把粮食运回家,又怕沈溪阅历不足,只懂做学问而不懂卖米等俗事,想提供些帮助,未料沈溪居然如此快便把粮食卖了。

朱希周想了想,问道:“这市面上,新米价值几何?”

这次轮到沈溪诧异了:“懋忠兄不知吗?近来城中米粮价日涨,一石新米,就算是收粮的价格,也在七百文往上。”

朱希周没回话,倒是旁边的“小老头”王瓒瞪大了眼睛:“当真?”

沈溪这才知道这些翰林一个个真的是死读书,连世间柴米油盐价值几何都不清楚。他把市面上各种粮食的价格大致一说,朱希周和王瓒脸色多少有些难看,很显然他们不知道原来把粮食直接在翰林院折价,要损失近两成的俸禄。

“早知道……”

朱希周几乎是脱口而出,但剩下的话,他就不说了。很显然,他也动了把粮食领下来自行运去变卖的心思。

沈溪道:“有俸米还是自己卖的好,不求他人,家里人日子能过得好一些。在这什么都需要钱的京城,想安身立命实在太难。”

沈溪说的是大实话,连朱希周和王瓒这样平日洒脱之人,也觉得沈溪的话分外有理。朱希周道:“那以后,我也叫人把俸米领回去,自己找粮食铺变卖。思献兄以为呢?”

相比于朱希周,王瓒养家的压力更大,因为他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就靠他这点儿俸禄来养活,王瓒闻言自然是点头不迭。

朱希周和王瓒将沈溪卖米的事对外一说,找人一合计,众翰林就算再顾及面子,也觉得自己当了冤大头败家子,纷纷表示以后要把俸米运回去自己变卖。本来已经折价收了银钱回来的,居然想把银钱退回去将米粮“赎”回,再拿去市面上卖钱。

读书人嘲笑别人抠门的时候极尽讽刺之能事,可当他自己抠门起来时,却是无所不用其极。

照理说你都折了银钱回来,银货两讫概不退换,结果听说市面上米价高,就想耍赖,这不是让户部经办的官员为难吗?

但翰林院的官那可是皇帝近臣,万一哪个翰林被皇帝叫去开经筵时把此事提出来,那这事牵扯面可就大了。皇帝给大臣发俸米,结果户部却给折成银子,这分明是置皇帝的法令于不顾啊。

若是正常的折换倒也罢了,偏偏户部这些人手脚不干净,折银看似是给朝官们方便,其实是为了中饱私囊。

大明朝的官俸是以俸米形式下发,因大明朝没有职田,官员全靠这点儿米来养家糊口,京官往往先被户部的人克扣一层。

不过比之地方官,京官还算是好的,毕竟京官活在天子脚下,没那么多猫腻。

地方官就涉及到折钞、折绢、折布等等折物之法,总的来说,就是不发米,而是发大明宝钞或者是绢布这些,让官员自己卖给收购商,而且没法直接从朝廷兑换银钱。

到了民间,大明宝钞、绢布这些东西并非市场必须,被市面杀价杀得狠,官员本来就不多的俸禄,进一步被克扣。

自古以来,明朝当清官是最苦的,你不贪就没法过日子,贪了就犯了剥皮抽筋的大罪,当个谏臣怕被廷杖,言者无罪根本属于一句空话,东厂、锦衣卫的诏狱大门随时为官员敞开,诏狱是鬼门关,进去容易出来难,身子骨孱弱的文官进了诏狱被严刑致死之人比比皆是……

沈溪只是做了一件他认为对的事情,就带来翰林院内的连锁反应,同时也遭到户部官员的嫉恨。

哪里来的臭小子,上任第一个月就跟朝廷既定的潜规则唱反调,你一个人闹也就罢了,现在倒好,整个翰林院的人都不想让我们捞油水,等着穿小鞋吧!

众翰林如愿以偿把自己折出去的米给赎回来,下一步他们要卖米,可这些人基本没做过买卖,对于买卖之事,仅知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讨价还价什么一概不懂,更别说是找门路货比三家。

读书人本来也不屑于这个,因为在读书人看来,经商那是下九流之人才做的事。

面对一袋袋米粮,这些养尊处优清贵的翰林官发了愁,只知道外面的粮食好卖,可找家人出去打听了一下,全不是这么回事,城里粮铺根本就不收小批量的米,就算收价格也没沈溪说的那么高。

感情是骗我们去得罪户部中人,把米赎回来,结果卖不出去,耍弄我们是吧?

沈溪也没想过翰林院的人会如此胡搅蛮缠,对错都要他一人担着,要怪只怪这些人把户部的人得罪了……

城中大的米粮行基本都跟户部的人有牵扯,你想高价去卖粮,就是要砸人家户部人的饭碗,只有堵上这些翰林们的路,才不至于把自行卖粮演变成朝中官员的风气。

“这两天我叫家人在城中米粮铺都打听过,可价格跟你说的不一样啊。”

到了这时,朱希周也有些着急,这事虽是因沈溪而起,却是他跟王瓒牵的头,现在俸米卖不出去,众翰林又不想把粮食堆在家招惹虫鼠又或者发霉,若再把粮食卖给户部那些蛀虫,不但要被人奚落,连价格也要往下折。

沈溪语气平淡:“你们去的,都是城里那些大的米行和粮行吧?”

朱希周愣了愣,问道:“有何区别?”

区别大了,大的米粮行本身不收散货,且多与户部有牵扯,甚至跟府库盗粮案的人有暗中勾连,这些人不会为一点蝇头小利而坏了规矩。

那些小的米粮行则不同,翰林院的俸米几乎是京官俸米中质量最好的,小米粮铺一次收个七八石粮食,那都是大买卖,不但给的价高,且笑脸相迎,让你卖完一次还想卖第二次。

“去小米粮铺走走,若不知道何处有,给你们介绍几家。”沈溪说着,在纸上写了几家米粮铺的名字和位置,这些米粮铺多少都跟周胖子有关,不怕不给面子。

**********

ps:第一更送上!

今天销售榜上落到第十二位了,天子虽然有些难过,但好歹可以休息一下,过了明天,天子承诺的大爆发又要来临,正好养精蓄锐。

今天的更新是保底两章,再为所有书友加更一章,如果成绩喜人,再加更一章!虽然咱成绩下滑了,但志气不能落,还是那句话,成绩越好,更新越多,也算是对天子的一个鞭策和刺激!

求订阅!求!求!求!

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军营第一〇四九章 认清现状(第四更)第五〇七章 使节与番僧(第一更)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第六六六章 逆转(第一更)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一八〇〇章 占尽先机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三七二章 没名气不好混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一〇〇一章 风尘之殇第二二三〇章 无关胜负第一四八二章 无奈第一二二七章 决心第一七一一章 让沈溪回朝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二一六一章 断案难第五三四章 假绑架,真献策(第四更)第二〇一四章 佞臣的忠心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一四二六章 稳坐钓鱼台第二〇六四章 强势的女人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当男人第三〇二章 一点愚见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数(第一更)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宫(第四更)第二六五一章 弃车保帅第二三二三章 日子不好过第一五五七章 治丧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楼台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一三七二章 协议第四七一章 拉寿宁侯下水(第五更)第八十四章 纸终抱不住火第五十九章 议办商会第二四八一章 功过是非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总有做错事的时候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〇二三章 走投无路第二二七三章 见功臣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九二〇章 酒色财气不可少(第一更)第二五八章 蛇蝎心肠第二五一三章 见利忘义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认错人了(第六更)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条船(第一更)第一三七三章 同游第二一四五章 待遇差别第一八四一章 加封第二三八二章 势力之争第二〇五六章 谁对谁错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门第三三六章 乡试(中)第一三四章夜半相会无人时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二五七六章 观念碰撞第八三二章 不蚀本的买卖(第三章)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二二四三章 开脱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一九一七章 乱象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二〇九四章 体制内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会(上)第二四六五章 区别第二二六七章 艰难的选择第三一五章 无毒不当家(求月票)第二二九四章 翻脸不认人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为第一一五四章 活靶子第二三〇六章 监国第八六九章 红双喜第八一五章 反咬一口(第四更)第二四三九章 潜力是逼出来的第三六二章 带女眷上京(下)(第三更)第二三六〇章 赐婚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一六八六章 送别礼第一七六二章 损招第八二一章 罪行昭昭第二四七二章 放权第二六三七章 废后?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四三六章 阳明找我谈心学第一四二八章 叛军入城第五十九章 议办商会第二四九七章 小人不可用第一六四章 算计(求订阅和月票)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杀戮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亲家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点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