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所以当时咱们吕将军可是正等着蛮子叔他们上前来送死了。”
“哦,吕将军怎么厉害啊!那你们说是主公厉害,还是吕将军厉害?”
“我那知道?他们又没比过。”
“我知道,三大营的大哥们跟我说过,现在嘛是吕将军厉害一些,可是咱们年纪还小啊,假以时日,最厉害的必然是咱们主公!”
“嗯嗯,我也听三大营的大哥们这么说过的。”
“嗯,我看也是,咱们主公才多大啊,以后绝对是无敌天下的!”
“对,对,我同意你的看法。”
“我也同意。”
“哎,我说你们还要不要再听下去了?”
“哦,哦,你继续、继续。”
“话说蛮子叔他们围向吕将军……”
……………………………………………………
尹铭随着刘甲等人一路进了后备营,身后发生的事自然是不清楚的,他沿途察看了后备营军士们的营房,看看每个营区卫生环境怎么样。
看看营帐的周围和营区之间的排水沟的情况,另外又再一次提到了巡营兵的问题,军营之中是严禁士兵在各个营区之间乱窜,本营区以内也不许在各个帐篷之间瞎跑乱窜。
此外,按古代扎营的方式,每个营区都必须挖一个公共厕所。在历代的兵法中,对于军营卫生都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不厌其烦的强调厕所挖的位置的重要性。要求第一要离水源和贮藏粮食的地方远远的,以免照成不必要的污染;第二要离营房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又不能太远,以免上厕所的官兵不能及时归队,当然也不能太近,免得臭气熏天,影响到官兵们的休息。
军营当中还得时刻注意防疫,比如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及时掩埋焚烧,重病患和传染病患需要隔离等等,而这些区域必须要划分好。
后备营中的伙食情况当然也是尹铭要仔细询问的,再苦不能苦孩子!按他的意思后备营中的伙食要多一些花样,另外增加一些水果之类的。
接着,尹铭又到文化课堂去看了看,这可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再穷不能穷教育吗!
来到文化课堂,也就是古代的书馆和经馆。由于此刻孩子们都去*场训练去了,馆中除了几个请来的教师。哦,这个时期的教师叫做书师。尹铭随即便与几个书师就关于教学方面的问题探讨了一下。
在那几个书师的介绍下,尹铭了解了如今的教育制度。汉代的教育制度分为官学与私学两大类,官学又有中央与地方之分。中央官学以读儒家经书的大学为主,而地方官学,也就是郡国学,兼具蒙学与大学的性质,但—般也以研读儒家经书为主。
由于官学中除宫廷学校教育皇亲国戚子弟启蒙知识外,不把初等启蒙教育任务列入重点。因此,文字的书写、认读等启蒙教育的任务便由私学承担了。
私学按其程度分为书馆和经馆两个阶段,书馆相当于小学阶段,其师就名曰书师了。书馆主要从事识字、写字教学,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初步的经学教育。
如今尹铭军中所谓的文化课堂就是书馆和经馆结合体。书馆的教学中,最有影响的识字教材,是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编的《急就篇》,该书在编写方法上一方面继承了先前历代的使用教材《仓颉篇》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有所创新。
其一,《急就章》与《仓颉篇》相比,集中识字量有所降低,由3300字减为2144字,‘姓氏名字’部分四百多字,‘服器百物’部分一千一百多字,‘文学法理’部分四百四十多字,最后一百多字为东汉时期补充上去的,两千多字基本不重复,表明儿童识字的基本数量。而且这两千多字都比较实用,是生活中常用之‘正字’,也就是通用字。
其二,《急就章》继承了《仓颉篇》的传统,仍采用押韵的方式,利于儿童识记、诵读。采用三字、四字、七字相交替成句的形式,整齐而不呆板,并且每种形式均适合于一定的事物。三字成句的用于姓氏名字,如宋延年、郑子方;四言成句的用于文学法理,如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七言成句的用于服器百物,如治理掌故砥砺身,智能通达多见闻。
其三,《急就章》所反映的知识面较宽,不仅注意寓思想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而且注重寓常识教学于识字教材之中。该书包括一百多个姓氏、四百多种器物名称、一百多种动植物名称、七十多种疾病药物名称,此外还有官职、地理等知识。其反映的日用常识内容广、容量大,简直够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
其四,所谓‘急就’,有速成急用备查之意,必要时可作为字典使用。也有速成识字意思。
其五,《急就章》以隶书代替了小篆,以方折的笔势代替篆书的圆转,这是汉字书写的一次飞跃,因为小篆还保留着明显的象形化特征,而隶书则完全笔画化,变成象征符号了。《急就章》以隶书为标准书写字体,字简笔画直,更便于学生们书写。
《急就章》一直使用到唐代才被新的字书所取代,它使用寿命之所以如此绵长,从形式而言是因为它字数适中、文句押韵、形式简省、适合儿童特点,从内容而言是因为它知识广泛,且寓教于乐,适用好教。
尹铭不是教育学家,因此,他没有将其改变的意思。不过,这《急就章》让他想起了《三字经》,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而且这《三字经》,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小孩子学习也是更容易些。
想到这里,尹铭开始琢磨着怎么将这《三字经》给编出来,不过千万不要穿帮了,否则就贻笑大方了。编出来之后,将其作为蒙学的教材,不仅自己以后训练士兵学习文化需要,也可以大力的推广出去,作为天下的蒙学的教材,也算是为古代中国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吧。
这个现在暂且按下不说,要待到尹铭编出来了以后再来讨论。不过,此次看查尹铭还是非常满意的,说了些赞扬的话口头褒奖了一下那几个书师,又勉励了几句之后,尹铭出了书馆往*场去了。
作为一名军人,尹铭一直认为,除了战场之外,*场才是军人最应该呆的地方。后备营的*场与三大营是一个样的,只不过是多建了一个。因为后备营被尹铭视为兵源的后备库,预备兵又多,*场自然是要比三大营多了。
军队是个极为特殊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一个青年人与中年人的竞技场。从古至今再到后世,从中国到外国,只要是军队,总有一点残酷的意味在其中。因此,在军队这个制造强者的大熔炉之中,弱者是不可能生存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军营里,军营里的*场之上!
来到军中*场,你就会深切的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什么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尹铭给义从们设置的训练项目有很多,最多的是体能训练,大多是照搬后世的。一般有10公里负重长跑,400米负重场地障碍,100米短跑,50米折返跑,鸭子步,蛙跳,俯卧撑,深蹲,仰卧起坐,端俯,单杠,双杠,低姿,侧姿,高姿匍匐,投掷标枪。
这些体能训练项目大大区别于古代枯燥单一的训练,也是军中最苦的训练,不过却是最为重要的训练之一。
*场之上除了单杠,双杠以及负重障碍之外,其他主要的项目还有弓、刀、石、马箭、步箭等五项。
头一件为弓,这弓又分两种,一种叫做硬弓,是专
门用来练力气而不是用来射箭的。硬弓用坚韧质的茅竹和牛筋制成,扣上一条粗的弓弦,练习时两手把它拉开,拉一次叫做一膀。
第二位刀,是纯铁制的模仿青龙偃月刀制作的大关刀,也分三号,头号刀一百六十斤,二号刀一百二十斤,三号刀八十斤。
三曰石,又叫石砧,是一块日字形的红米石,也分三号,头号三百六十斤,二号二百四十斤,三号一百八十斤。石砧的外形横直大小相同,但为了使其符合三个号石的重量而将内部捣空。石砧的两旁各开一个半月形小洞,以便练习时搬动。
以上的刀、弓、石三种,主要都是练习肢体力量的,练习时都要由轻而重,不能逾级勉强,尤其的未成年人。
其他的马箭、步箭等均属于技术训练。
弓箭兵,作为古代四大基础兵种之一,尹铭自然是不会忽略的,尽管他现在的义从中还没有设立弓箭兵,但是他在后备营中却是设有弓箭兵的。
在古代,弓箭兵其实是仅次于骑兵的昂贵兵种,一个合格弓箭兵至少也要训练一年以上。另外弓箭兵的选材也十分关键,一名合格弓箭兵必须是身高体健之士,因为开弓是一个力气活,赢弱或是矮小之辈是不成的。
不过矮小的人也有善射的,可是他们很难胜任长弓的要求,一般都是担任弓骑兵,使用短弓。
弓箭兵的训练目的并非指望每个弓兵都能百步穿杨,而是要求他们能把箭射到一个大致范围内,误差在可控区里。
古代弓箭兵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贴身攻击力太低。所以在古代,正规军队都是非常注意保护弓兵的。但是尹铭不这么做,对此,他要求他的弓箭兵必须拥有高强的近身战斗能力,所以他给自己的弓箭兵都统一配上了环首刀,以后还要换成唐直刀,如此一来他的弓箭兵就多了一项刀法的训练。
不过弓箭兵的重中之重还射箭,而步箭则是弓箭兵的专项训练,射箭是最讲究姿势的,射箭要做到心平气和,弓如满月,前手如推山,后手如拔虎尾,这样才能百发百中,一击必杀。弓箭兵的弓一般为长弓、角弓以及神臂弓等。
射箭时,右手拇指还要套一个牛骨制的扳指,拉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也可以防止快速飞出的箭矢擦伤手指。不过这个扳指到后来就变味了,到后来不打仗了牛骨制的扳指,渐渐有了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做的扳指,也开始象征着权势与地位。再到后期就纯为装饰品了,皇帝有时候赏赐有军功的武将也会赏扳指,不过纯粹的文臣是不带这玩意儿的。
射箭训练时,箭靶子的距离最远也不会超过一百步,练习时亦是由近而远。
相对步箭的就是马箭,也就是所谓的骑马射箭了。射马箭是在一片空地,开一条二三尺深的长沟谓之马道,在一端挖一个圆形的道口,马道左旁竖立箭靶。训练时骑上马后,左手执弓,右手拉缰,放马循道奔跑。这时,马上之人就要俯贴马背,瞄准箭靶开弓射箭。
除此之外,军中还注重骑术练习,但由于军营之内是不能策马的,那么训练骑术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好在尹铭来自后世,他学习唐代的骑兵训练方式,在*场的一角建设了一些木马和土马,以供士兵们在上面练习上马下马,以及马上突刺,劈砍等动作。
当然,真正的骑兵不是骑骑木马和土马就可以练成的,是以营中规定,骑兵每三天必有一次骑真马游岭,以亲身体会骑马之术,加强骑兵骑术的训练。
当尹铭与刘甲来到*场之时,*场之上已是一派热火朝天。那些出生穷困的半大孩子,就为了搏一碗饭吃,争一睡眠之地,在*场上玩命的训练。
今天的第二更,如果大家喜欢这本书,还请多多支持订阅,您的每一个订阅对小弟来说都弥足珍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