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一怒下京师(二)

“李信真的如此大胆,难道他想造反不成?”遵化城内,洪承畴、卢象升等人都聚集一堂,刚刚逃回遵化的左良玉却是跪在地上,脸上还有惊慌之色。显然是在李信的打击下,还没有恢复过来,只有高起潜在一边大声的说着什么,只是众人还是能从他的双目中看出一丝惊慌来。

这个李信若是真的造反了,第一个进攻就是遵化,遵化城中虽然聚集了这次勤王的大部分军队,可是这样的军队能不能击败李信还不知道,更何况,李信现在占据了城外大营,夺取了大营中的粮草。有粮心中不慌,李信现在有粮草在手,根本不怕耗下去。喜峰口的火焰顶多能烧三天,也许这个时候,喜峰口的北面,李信的大军已经源源不断的前来,粮草也紧随其后。大举南下似乎已经成了定局。

洪承畴这个时候暗自后悔,早知道这样,就不应该激怒李信,也不应该是在遵化城中驻扎太久,或者让他和卢象升分守两边,城内城外成犄角之势。只是如今说这些已经是迟了。洪承畴不由的瞪了在座的将军们一眼,若非这些将军们在城内抢劫,洪承畴等人也不会在城中呆的太久,失去了先机,这些家伙说是官兵,实际上,和那些乱匪们差不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惜的,打仗还得靠这些人。洪承畴就算是心中恼怒,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诸位,李信这是反了。不知道诸位可有什么对策?”洪承畴咳嗽了两声,扫了众人一眼问道。

只是洪承畴的话并没有引起众人的共鸣,尤其是卢象升和秦良玉二人,本来两人就对洪承畴的做法有点不满。好歹李信也是帮助众人抵挡过建奴,喜峰口之所以失守,也是因为李信要援救众人的缘故,认真说起来,李信对众人还是有救命之恩的。如此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卢象升和秦良玉两人心中还是很过意不去的。

“此事关系重大,还是奏明天子的好。”卢象升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来。所谓战场之上,情势瞬时万变,从李信占据喜峰口到现在,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发生的事情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了。因为时间紧急,洪承畴都没有向朝廷汇报过。听说这个时候,朝廷还在为是不是应该和建奴合作,一起对付李信的事情而相互争吵呢!若是将这种事情再传到京师,还真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洪承畴等人听了之后,脸色一僵,他也是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仔细想想,还真是不知道怎样将眼下发生的事情告诉崇祯皇帝呢!

只是他不知道,并不代表着别人不知道,最起码高起潜知道该如何汇报,只听他哈哈大笑起来,声音尖细,刺激的众人肌肤发冷,连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不知公公有何高见?还请不吝赐教。”洪承畴不屑的扫了高起潜一眼,不过神情却是显的极为恭敬。

“我大军经过数日苦战,歼灭建奴数万人之多,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捷,相信皇上也会告慰太庙的列祖列宗了。诸位说是不是啊!”高起潜得意的说道。

众人听了之后,顿时松了一口气,心中却是在暗骂高起潜无耻。这次大战是击败了建奴,也的确是斩杀了数万建奴,甚至还将建奴大将岳托给射成了刺猬。可是不要忘记了,这些战功还是有李信的功劳。若非他派遣的军队前来相助,莫说是获取胜利,就是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看看,为了击败建奴,自己大军损失多少,满打满算,击杀建奴三万人,可是自己付出的代价几乎是建奴的两倍还不止。这样的战争也能算是大捷?还将真正立下战功的人抛之脑后,甚至还要诬陷对方造反。

众人虽然很无耻,但是也还没有到无耻无下限的地步。尤其是卢象升和秦良玉二人,两人的天雄军和白杆兵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真正杀敌的数量也是不能和李信的禁卫军相比拟。

“那征北侯又如何?”相比较卢象升和秦良玉,洪承畴无疑就厚黑的多了。并没有给自己做定义,反而是问李信。

“我等都是勤王大军,征北侯虽然立下了一些功劳,但是也不能贸然进攻朝廷的军队,这就是谋反?诸位,为李信说话的就是同罪。”高起潜面色阴沉,冷冷的扫了众人一眼,冷笑道:“朝廷早就想解除李信的兵权,可是李信却是倚仗手握重兵,桀骜不驯。朝廷对他无可奈何,眼下,好不容易将李信困在喜峰口,诸位,这可是绝佳的时机消灭李信。”

“公公的意思,是占据喜峰口?”洪承畴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喜怒来,好像高起潜说的只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一样。

“不错,眼下李信虽然占据了城外大营,可是不要忘记了,城外的大营也是有不少的粮草,但是李信是什么兵马,是骑兵,每天所耗费的粮草甚多,恐怕李信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所以只要我们锁住了喜峰口,李信就是插翅难飞。”高起潜三角眼中闪烁着一丝狠毒来。

“喜峰口大火燃烧,如何能占据?”秦良玉有些不满的说道。

“我们这边肯定是不行,但是有人却可以帮助我们挡住李信。”高起潜得意的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条来,说道:“这是长城守将传来的消息,建奴大军还在喜峰口外驻扎着呢!我们可以让他们帮助我们堵住李信。相信这一点,对李信有仇恨的建奴肯定会帮我们的。”喜峰口一面城墙连接着长城,明朝长城上都是有瞭望塔这样的功能存在的。上面虽然只有三五个士兵,可是却能看的很远,建奴驻扎在喜峰口外,这些士兵们自然能看的清楚了。

众人一下子沉默起来,没想到高起潜居然带来了这样的消息。再一次与建奴合作,众人心中感觉十分的怪异,刚刚双方还拼得你死我活的,眼下又要联起手来,一起对付李信?

“这个恐怕有些不妥当的地方吧!”卢象升第一个站起身来反对,冷冷的扫了一眼高起潜说道:“这李信就算有起兵谋反的嫌疑,那也是我大明朝内部的事情,建奴与我等有仇,遵化城外那么多的百姓都是死在建奴手中,数十万人无家可归,数万将士血染疆场,这些都是拜建奴所赐。这个时候,又要和建奴联合起来,对付李信?传扬出去,我等又有脸面立足朝堂之上。本身李信放弃西征青海、甘肃一带的蒙古鞑子,千里援救我等,这已经是很难得了。更不要说,我等活命也是因为他的功劳。眼下虽然将他困在遵化城下,这也是害怕他会真的走上错路,才会如此,我等如此做,也是因为国家大义。日后传扬出去,就算有人笑话我们,指责我们,我们也能问心无愧,但是若是和建奴联合起来,对付李信。就算别人不指责我们,我卢象升晚上也是睡不着,良心不安。”

高起潜听了之后,双眼一眯,寒光一闪而过,冷笑道:“卢大人倒是有古人之风,只是李信此人手握雄兵,若是不将此人铲除,日后必定会危害江山社稷。卢大人,你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除掉李信有利于江山社稷,就算是损失一点个人名声又算什么呢?再说了,咱家说联合建奴,也不是真的要联合建奴,只是向建奴传点消息就是了。”

“传消息也是一样。”卢象升摆了摆手,说道:“就算是要铲除李信,也是需要等候皇上的圣旨,下官相信李信固然有野心,但是他的麾下将士也都是忠诚之士,圣旨一下,这些将军们必定会按圣旨行事,一个李信,哼,圣旨就可以了,何必要联合建奴呢?这样就算是除掉了李信,我等也会留下千古骂名。”

众将听了之后,也都点了点头,这些人刚刚和建奴打了一场,死伤无数,恨不得就建奴尽数诛杀呢!这个时候反过来,还要和建奴合作,将军们显然是很难接受的。而洪承畴也是一样,尽管他心中很赞同高起潜的建议,甚至他还认为这种事情应该悄悄的进行,但是他是一个文人,可以算计别人,但是绝对不会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嘿嘿,诸位,你们以为建奴非要我等透露消息后,他们才会封锁喜峰口吗?”高起潜眼珠转动,摇摇头说道:“建奴被我等击败,仓皇逃出喜峰口,原本上就应该立刻回到辽东去,可是现在驻扎在喜峰口外,这是为何?显然是因为他们也有心将李信堵在关内。实际上,我们做与不做都是一样,李信现在已经是插翅难逃了。现在就差了一道圣旨而已。”

众人听了之后,仔细一想,顿时纷纷点头。建奴的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常理的。显然是建奴另有算计,要么是重新进攻中原,要么就是针对李信的,不过这次与上次不同,上次是明朝猝不及防之下,才能攻入中原,这次大军坐镇遵化,建奴肯定是有忌惮的,那只剩下一个可能,那就是防备李信的。或许还真有可能将李信阻拦在喜峰口。

自己联系建奴,那就是有悖做人的原则,可是若是建奴自己主动镇守喜峰口,将李信挡在关内的话,那就是与众人无关了。众人望着洪承畴和卢象升一眼,等候两人的回答。

“大军聚集在此,我等虽然领军将领,可是有些事情还需要皇上来决断。”洪承畴点了点头说道:“这段时间以来,我大明发生了不少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必须要禀报给皇上,李信之事,也要等候皇上的决断之后再做处决,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这?”卢象升面色一动,看了洪承畴一眼,心中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洪承畴说的虽然很轻松,但是实际上,却是想着要将李信耗死在这里。从这里送个奏章到京师,快马也要两三天的时间,来回就是五六天了,按照朝廷办事的效率,又要议论争吵一段时间,如此一来,就是十几天的时间。李信虽然夺取了军营,可是军营中的粮草支撑数万铁骑,也不过十来天的时间而已。如此一来,最后倒霉的还是李信,十几天的功夫瞬间即过,到时候,李信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看,必死无疑。就算崇祯皇帝想放李信一条去路,也没这个机会了。洪承畴这是想用软刀子来杀人啊!只是他说的光明正大,做的也是光明正大,就是卢象升也无话可说。

“哎,李信,现在你就看天命了。”卢象升也只能叹息道。秦良玉也点了点头,这种事情,她也是没有办法。

那洪承畴既然计议已定,又命人飞马传与京师,又命兵部尚书张凤翼等等各路将军,分守各路城池,小心防备李信,又命人在长城上,日夜监视喜峰口外的建奴大军,生怕建奴大军再次进攻中原。

两天后,喜峰口的大火终于熄灭,原本雄关喜峰口此刻也变成了无数断壁残垣,哪里还有当初雄关的模样。大明朝和草原各部族中间最重要的关隘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到以前的模样。

而时刻观察喜峰口大火的征北军探子赶紧将消息传给了李信,李信大喜,正待领军启程回草原,大军还没有出发,又接到探子传来的消息,在喜峰口外,建奴大军仍然停留在那里,近十万之众。见喜峰口堵的死死的,显然是在等候李信兵出喜峰口,好一举围困李信,将李信消灭在喜峰口。

“看来皇太极已经多尔衮回合了。好厉害啊!这个多尔衮可是一个善于隐忍之辈。遇到这种情况,还能迎接皇太极,多尔衮不简单啊!”李信闻言一愣,没想到皇太极与多尔衮居然联合在一起了。

“主公,现在建奴大军困住喜峰口,不管对方是不是和洪承畴等人有联系,但是我军想通过喜峰口回草原恐怕是不可能了。”石元直摇摇头说道:“看来,我们得另寻其他方法回草原了。”

“先生可有什么办法?”李信想了想又问道。他是在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要么从喜峰口,要么是从宣府张家口一带。但是这其中最重要就是粮草。

“属下倒是有一个办法,就是不知道主公可有这个胆子?”石元直想了想,忽然拱手说道。

“什么办法?”李信赶紧问道。

“北京城。进攻北京城,主公,你可有胆子。”石元直嘴巴里吐出惊天话语来,他站起身来,说道:“主公,眼下我军眼下被困在遵化城下,就算是有什么行动,那也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既然如此,我们就主动出击,牵着别人走。只有进攻北京城,才能将洪承畴从遵化城内拉出来,然后我们在运动中歼灭他。若是真的能攻到北京城下,还能震慑一下崇祯皇帝。”

“进攻北京城?”李信和身边的将军顿时面色打一变,纷纷望着石元直,没想到这样的计策从石元直嘴巴里冒出来。

李信听了之后,顿时在大帐内走来走去,他从来就没有想过石元直会出这个主意,进攻北京城,他从来就没有想过,或者说短时间内就没想过。

“进攻北京城,会造成其他的后果吗?”李信忽然问道。

“主公,有的人,顺着他不行,若是打上两下,或许他就老实了。”石元直想了想说道:“主公,这崇祯皇帝就是这样,不打他,他就不知道主公的厉害。”

“那就进攻北京城。”李信猛的咬牙切齿的说道:“这毛驴就是这样,不认真敲打一番,他还不知道我的厉害。”

“对,那就进攻北京城,那崇祯那老小子见识一下我征北军的厉害。”高猛大声的嚷嚷道:“那朱家已经坐了两百多年的江山了,将这天下闹成这个样子,这样的天下就不应该让他来坐,主公英明神武,难道就不能坐天下的吗?我们干脆打进北京城去,灭了崇祯皇帝,主公,你来当这个皇帝。”

“住口,你混小子说什么呢?”李信冷哼道。

“最起码现在主公还不能进攻北京城,不光现在是北京,其他的地方也是一样,主公现在还是大明的征北侯。打的旗号也是如此。”石元直赶紧解释道。

“不错,建奴当初进攻北京城,是有能力攻下北京城的,可是他还是没有进攻北京城,就是这个缘故。”李信点了点头说道:“北京城虽好,可不是现在就能打下来的,现在打下来,恐怕天下人都会找我们麻烦的。现在去只是震慑,震慑一下对方,不能让崇祯皇帝小瞧了我们。还真以为征北军好欺负的啊!”

“对,主公,属下还没有去北京城溜达过呢!”赵广也笑呵呵的说道。

第220章 二败毛承禄(上)第21章 大凌河第91章 多尔衮和何可纲第136章 林丹汗第380章 一怒下京师(一)第146章 大战林丹汗(二)第395章 退兵第221章 二败毛承禄第266章 到达皮岛第441章 杨嗣昌出兵第304章 腹黑宋献策第220章 二败毛承禄(上)第271章 这就是背叛汉人的下场第341章 小胜一场第302章 崇祯来信第131章 战车冲阵第112章 横扫第191章 周延儒失宠第223章 招降第144章 不得不上钩第449章 崇祯的昏招第104章 战果第335章 一场闹剧第224章 归降第269章 一日三惊锦州城第45章 骚扰第350章 各路出手第102章 李信杀来第33章 突出重围第458章 北京第75章 皇太极割须弃袍第101章 决战(四)第190章 民心第26章 山海关事件第401章 给你一巴掌第11章 邱禾嘉第133章 朝廷出兵第389章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第381章 一怒下京师(二)第419章 潜伏第427章 再破第387章 如此国丈第289章 被抛弃的大玉儿第331章 接应第18章 野心第341章 小胜一场第381章 一怒下京师(二)第321章 曹变蛟第281章 要挟第45章 骚扰第74章 阿济格之死第152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31回 百骑踏联营第153章 朝野震动第130章 风雨聚草原第339章 进攻皮岛第306章 一纸书信乱蒙古第304章 腹黑宋献策第131章 战车冲阵第108章 不降即死第438章 内应第434章 威远堡陷落第41章 皇太极气的吐血第110章 阴云第245章 皇帝睡不着了第58章 各方反应第201章 两女第347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第455章 新的时代第240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50章 援军第305章 君臣合作第112章 横扫第184章 周道登第227章 宋矮子第140章 谁才是真正的敌人第45章 骚扰第370章 指点江山第15章 天上掉下十万两第18章 野心第409章 密议第63章 皇太极的心思第175章 开仓放粮第399章 回军第426章 夜袭第380章 一怒下京师(一)第384章 崇祯很无奈第311章 冒功第268章 李信如虎也第410章 义军第29章 扬威第433章 强抢民女第193章 逼迫第26章 山海关事件第32章 皇太极和多尔衮第389章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第409章 密议第110章 阴云第32章 皇太极和多尔衮第444章 皇太极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