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

“官家!”盛夏已极,几乎被天空的酷日驱赶着,跨过坤明殿的门槛,也不搭理行礼的宫侍们。

殿内,得到通报的大符也迎了出来,只是手里牵着一个小童,向刘承祐表示问候:“二郎来了!”

“嗯!”刘承祐应了声,目光落到那小童身上,道:“听说你把怀遇接到宫中了,我来看看!”

“怀遇,官家也惦记着你呢。快,给官家行礼!”大符摸了摸小童的脑袋,温柔道。

闻言,也不迟疑,跪下就朝刘承祐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小臣马怀遇,参见陛下!”

人虽小,这礼数却到位,看他还要继续磕头的实在样子,刘承祐难得地亲自将他扶起,轻笑道:“好了,不必拘礼,快起来!”

“先入内歇息吧!”看刘承祐满头大汗,也知他不耐热,大符亲自侍候着:“来人,快取冰帕……”

落座之后,感受着殿内的清凉,又用冰帕擦了擦脸,这才舒服了几分。将马怀遇叫到面前,仔细地打量着他。

平日里,哪怕刘承祐尽量做出一副温和的姿态,但那威严的气度从来令人敬畏,更别提这小娃了。不过,虽然局促,但仍旧恪守着礼节。

“还真有几分马全义的模样啊!观此子,如观斯人啊!”刘承祐偏头,对大符叹道。

见刘承祐睹人思故,大符也不由说道:“蓟国公英年早逝,确实令人惋惜,倒是怀遇这孩子,丧母丧父,孤苦无依,思之颇令人怜惜。”

闻言,刘承祐看着马怀遇,温和地对他道:“怀遇,你父亲不只是朝廷的功臣大将,更是我的袍泽、挚友,他的早逝是我一大憾事。

所幸,他还有你这一条血脉。今后,当好生修文习武,继承你父的衣钵,发扬其声名,报效国家,光耀门楣……”

“是!”对于刘承祐的这番话,马怀遇稍懵懂,但眼眶下意识地泛红,用力地点了点头。

“二郎,有一事,我想同你商量!”这时大符主动开口了。

“你说!”见他这么说,刘承祐抬手,一副开明的态度。

看了眼马怀遇,大符说:“我与怀遇这孩子,颇为投缘,有心将他养在宫中,让他与皇子们一起读书习武,如此,既能好生照料培养,也算是对蓟国公的一种告慰……”

听大符之言,刘承祐不由讶异地看了看她,略作考虑,露出笑容:“我本就在犹豫把他交给谁抚养,你既有此心,那就正好。如此,我也好回绝了孙立。”

在此前,孙立就曾主动向刘承祐上表,说他愿意收养马怀遇。孙立有此心,一是顾念与马全义之间的情义,毕竟是龙栖军出来的袍泽,二则是孙家血脉单薄,想涨涨人气,当然也少不了取悦皇帝的心思。

不过,皇后有意收养的话,倒也没什么人能与她争。而刘承祐,也有心把收养马怀遇之事树个典型,让大汉的将帅们也都看看,皇帝对于功臣大将的态度,绝对会善待他们的子嗣后代。

“对了,刘昭呢,怎么没看到他?”四下瞧了瞧,刘承祐问起皇十子刘昭。

闻问,大符露出了慈爱的笑容,道:“他去慈明殿玩耍了,刘煦长大了,太后也日渐苍老,也该让孙儿们多去看望尽孝,陪伴她……”

“应该的!”闻言,刘承祐点头微叹,又吩咐道:“也带怀遇去拜见太后!”

“是!”

……

随着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大汉从中央到地方,诸司官署衙门,都进入了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就像上紧了发条一般,快速运转。原因无他,平南在即。

兵部二堂间,慕容延钊端座案上,处置着自各地上奏的公文,随着战事的筹备进展,朝廷诸司中最忙碌的,就属枢密院、兵部及三司这三个衙门了。

作为一名征战多年的统帅,在文职岗位上,一样干得是得心应手。或许没有魏仁浦学识渊博,记忆敏捷,但在兵部主官的位置上,不得不说一句,慕容延钊干得更好,很多事情处理得更漂亮。毕竟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很多问题从他的角度考虑,要更贴近实处。

不过,随着年纪渐长,当初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慕容都帅,如今也是日渐苍老,毕竟也是快满五十岁的人了。早年的辛苦作战,呕心沥血,使得他们这些人,老得极快。

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将领的常态,老而弥坚的人,终究只是少数。

“来人!”批复好一份文书,慕容延钊即唤来一名下属,直接吩咐着:“江淮行营,还缺三千套兵甲,去问问军器监,督促他们抓紧时间,提醒他们,不要延误了时间!”

“是!”

待其退去,喝了口茶,又捶了捶腰,一抹疲惫浮现在慕容延钊面庞。

“相公,陛下来了!”这时,一名属官匆匆来报。

慕容延钊闻声微惊,近来皇帝喜欢巡视诸司,突然造访,因此还贬斥了几名官员,因而朝廷上下都颇为勤勉,至少得度过这段特殊时间。

此番,看来是轮到兵部了,慕容延钊起身理了理衣冠,吩咐道:“赶紧召集诸僚,随我迎驾!”

“不用了!”人未到,声已传,刘承祐慢悠悠地走了进来。

“臣参见陛下!”

“卿且免礼!”对于慕容延钊,刘皇帝还是很敬重礼遇的。

看着站在面前,形容渐老,身体已显佝偻的慕容延钊,刘承祐心中也不禁生出几分感慨,又是一位名帅的衰退啊。只怕是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赫赫威名的慕容都帅,传闻中风度不凡的慕容相公,竟是这么一位衰朽的老者。

“陛下,这是这两日处置的一些事务,请陛下查阅!”一边命人奉茶,慕容延钊则亲自捧上一叠本章。

见状,刘承祐却摇摇头,说:“紧要的,想必朕也看过了,至于这些公务,朕相信必然是恪尽职守,处置妥善的!”

刘承祐语气中满是对慕容延钊的肯定,见状,慕容延钊也感动道:“多谢陛下信任!”

不过,看着那满案的奏章,刘承祐说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关于平南筹备的事项吧!”

“正是!”慕容延钊点头。

“粮草如何?还有何困难?”刘承祐语气略显沉重,关心地问道。

“江淮地区,休养多年,从乾祐九年起,就一直在筑仓屯粮,到如今,也足够,倒不需朝廷支援多少军粮。

唯有荆湖,当初战乱频繁,破坏严重,需要朝廷供养。畿南以及江陵所储,不足以兴两路军,所幸有川蜀支持,等蜀粮东调,也足以供应荆湖军事!也可缓解朝廷这边的难处!”

“如此便好!”听其言,刘承祐脸上露出了笑容,吁了口气,然后感慨着说:“休养生息近四年,原本以为能继续打富裕仗,却不想为一场旱灾影响。只能希望,待战事展开,能够顺利吧!”

“陛下放心!”闻言,慕容延钊语气很笃定地对刘承祐道:“此番平南,定然势如破竹,一举扫平南方!”

慕容延钊从不说大话,因此,见他这副肯定的表情,刘承祐也轻松地笑了笑:“听卿这般说,朕也安心不少啊!”

没错,乾祐十五年的确是多事之秋,入夏之后,淮北、河北以及关中发生旱、蝗,祸及诸州,范围很广。对此,刘承祐也无奈,应对这些灾害,朝廷也有一套的流程了,也在早年的灾害频发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因此在刘承祐的诏命下,朝廷积极救灾,免租税,控制粮价,安抚民心。

这次旱蝗灾害,对于南征计划,有影响,却无根本性的影响,只是使得朝廷在维持南征的战事上,增添了一些压力罢了。但是,对于如今的大汉而言,这些压力是足以承受的。

筹备了那么久的统一计划,是绝不会被轻易阻止的,秋天已经到了,发兵的日子也不远了。

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342章 杀肥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159章 乱情第61章 北使南归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73章 解决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61章 赵二为官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56章 弥月之喜第93章 噩耗连连第110章 议取淮南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146章 到了还得亲征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1811章 归来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297章 心虚第401章 老郭威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67章 宿州一线第112章 兄弟第125章 颂公亭第19章 武夫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75章 高贵妃第1689章 高规格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118章 考虑结束战争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459章 挫折第163章 索然无味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193章 杨邠案(1)第79章 “抚远之战”第334章 下诏平南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690章 拼图第90章 关右节度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337章 特权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174章 帝崩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96章 缺人了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79章 滏阳之捷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7章 风波第441章 登闻鼓又响了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421章 梁孝王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61章 南北之争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741章 压力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