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下诏平南

回过神,瞧向慕容延钊,以一种关切的语气道:“大汉已经进入统一的关键时刻,近来国事纷繁沉重,还多仰赖卿这样文武兼备的能臣相佐,替朕分担啊!”

出将入相,慕容延钊的政治的素养也提升到了一定境界,当然知道皇帝这是在表示对自己公务工作的认可与赞赏。心中是波澜不惊,但嘴上还是说着谦辞:“陛下言重了,这是臣应尽之职责,本分之事罢了。再者,能参与如此盛举,辅助圣主,刷新天下,再造乾坤,也是臣等无上的荣幸啊!”

“说得好!”对慕容延钊的觉悟,刘承祐历来是很欣赏的,站了起来,道:“也该当我等君臣,携手并力,完成这一统天下的伟业!”

“愿为陛下马首是瞻!”慕容延钊拱手,看起来很平静,语气格外坚定。

注意到慕容延钊略显枯槁的形容,刘承祐上前,轻其背,动情道:“听闻你近来,身体也日渐不爽,勤勉公务之余,还当注意身体休息啊!你可是大汉军队的一面旗帜,可不能倒下了!”

听刘承祐这么说,慕容延钊脸色却变了变,这评价太高了,虽然是私下里,也高得他不敢承受。

语气变得苍老,表情也尽显坦然,慕容延钊向刘承祐道:“陛下赞誉,臣不敢当啊!幸陛下知遇之恩,臣方有展示武功的机会,天下复归一统,原本是臣这一代人可望不可即是志向,今能成功,亦感振奋。这些年南征北战,亦感心疲身乏,待到功业既成,臣倒想马放南山,解甲归田,安享晚年了……”

只是一番关心的话语,竟然引得慕容延钊如此反应,一诉衷肠,刘承祐着实有些意外。感受到慕容延钊话里的引退之意,刘承祐稍一思索,也就反应过来,问题还出在自己的话里,有些忘情了。

如今的刘皇帝,大汉的将帅们对他,是又敬又畏,若是别的将军听他之言,笑笑也就过去了,但这是慕容延钊,难免多想几分。

见状,刘承祐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道:“卿尚不满五十,何以轻言言老,塞北未平,河西未复,需要将帅的地方还很多,言之尚早啊。好了,也不扯远了,眼下,还当专心致志于平南事啊!”

“是!”见皇帝这么说,慕容延钊也躬身应道。

шшш¸ тт kan¸ ¢O “走,我们一道去枢密院看看!”刘承祐发出邀请。

……

枢密院内,忙则忙矣,当上上下下都是井然有序的样子,不管是李处耘还是赵匡胤,都是大汉朝廷少有的军政人才,在他们二人的管理下,岂能混乱。

尤其是赵匡胤,虽然他一直表现出一种豪杰姿态,平日里豪情干云,坦荡大方,但实质上也是个狠人,有过必罚,有乱必究,手段可厉害着。

堂间,刘承祐正座,看着李、赵,问道:“准备如何,兵马调动进展如何?”

对此,李处耘说道:“回陛下,禁军之中,小底军拟十日后自东京出发,南下江陵。龙捷、龙栖、奉国三军拟八月初动身,前往扬州。

至于地方兵马,湖南诸军已经集中于桂、连二州,平堑军也奉调南下,川东兵马,已然动身出川。其余各道,亦按此前计划,进行调动。至于民夫,只能等秋收结束,再由官府征调。

臣等以为,发兵日期,定在九月中旬为佳!” ✿ттκan ✿¢ ○

原本,是有打算仲秋动兵的,届时正值农忙,可以极大地影响江南收获,消减其军民战意。不过,因为北方的灾害,大汉朝廷这边,也需要顾及一下民情民意,在粮食减产的今年,还是不要强行耽误农时。

另一方面,江南诸州,已经被刘承祐与朝廷视作囊中之物,虽然战争不可避免但就刘承祐而言,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减少对江南这片富庶之地的破坏。

因此,晚点也就晚点,还能兼顾南粤那边的战事。虽然,此次平南是一体规划,一体执行,但实际上,是江南、岭南独立作战。

“江南与粤国那边,有没有什么新的动静?”刘承祐又问。

这回是赵匡胤禀报:“方收到曹彬上报,江南国主新撤换了鄂州的守将?”

“哦?”刘承祐来了点兴趣:“那老将卢绛被撤了?”

此前,在刘仁赡死后,以鄂州要地,需要得力将臣镇守。然而,对于青黄不接的江南军队而言,想要选出个合适的人,可太难了。一个林仁肇,完全不能兼顾多方。

但是,鄂州的危险,稍微聪明点的人,都能看出来,比起江淮,那里才是真正直面朝廷大军的地方,危险难测,没人愿意去。

直到受老臣陈乔的举荐,李煜方才命老将卢绛为鄂州节度使,这卢绛也算贯穿了整个唐末乱世的老将了,有一定的威望与能力,然而,如今已然七十二岁了,比廉颇还老……

也正是因此,念其过于年迈,怕难以应对大汉的军事压力,李煜又听钟谟的建议,将之召回,另外选了一位年富力强的人负责,而被选中的,名叫皇甫继勋。

“皇甫继勋?”刘承祐念叨了一下。

“是皇甫晖之子!”赵匡胤解释道,当初在淮东战场,被生擒的那位。

闻之,刘承祐也回忆起来,当初此人还在自己面前显摆了一番名将风度,嘴角微微勾起,说:“当年,那皇甫晖虽然兵败被擒,但终究有几分统军之才,其子如何?”

赵匡胤简单地说了句:“以父死难得擢升,无战功,徒以家世!”

这话表露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刘承祐道“江南军中,可谓无人了!”

“陛下,还有一个林仁肇!”赵匡胤提醒道。

“一个林仁肇,能力保江防吗?”刘承祐淡淡道。

“必然不能!”赵匡胤又肯定道。

“不过!”刘承祐又道:“既然李煜能把鄂州守将撤换,若是能把林仁肇也撤换了,给大军减少麻烦,岂不更好?”

注意到刘承祐的表情,显然在琢磨什么阴谋诡计了。

“江南军队就没有其他动向?”

李处耘答:“除了金陵水师,加强巡卫之外,再无异动。不过,那也只是林仁肇的安排,此人对朝廷的戒备确实很深。

至于南粤,一如往常,更无动静!”

事实上,随着朝廷的备战,江南地区,若没有一点反应,那也是不现实的。只是,不管是江南,还是南粤,都显得很咸鱼,两国君主似乎都不怎么关心。

当然,即便关心,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的有力措施来应对。大部分的“醉人”,都是毫不关心,只管过日子。

而少部分清醒的人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保持缄默,等待王师南下一统即可。

另外更少的人,对两国还有一定感情,抱有忠诚之心,极力呼吁,但十分无力。大势如此,徒呼奈何!

“对于几路大军,要加强关注,及时调整!”刘承祐对李赵二人吩咐道,以此言结束了枢密院之行。

乾祐十五年七月,汉皇刘承祐以为太后李氏作寿为理由,再度发出邀请,让江南国主李煜进京,结果再度遭到婉拒,只回一份厚礼,这一次,刘皇帝显得异常愤怒,当廷直斥金陵使者。

八月十日,京中流言,江南与南粤两国相互勾结,意欲背反朝廷,皇帝再怒,并一再于朝臣面前,大谈江南之事,愤懑异常。

八月二十三日,江淮巡阅使李谷上奏,请平江南,留中不发。

九月,有上百粤民千里跋涉入京,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从他们口中,刘承祐得知了南粤主刘鋹的昏庸残暴,悉岭南生民疾苦,深为愤慨,怒斥南粤主无道,直言要发兵征讨,解岭南百万生民于倒悬。

九月十一日,汉帝正式下诏,以汝阴郡公李谷为平南大元帅、江淮行营都部署,统军三十万南征,继续向一统天下迈出坚实的步伐。

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77章 吏职变动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31章 送行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133章 延禧驿第99章 北巡结束第470章 分封第41章 探监第125章 邢州事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3章 考校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56章 是非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119章 回京第34章 惊陶谷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130章 丧国之约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2章 登闻鼓响第474章 补漏匠第77章 吓人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57章 提亲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01章 老郭威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127章 不允第95章 玩阴谋第343章 赵府君当权第75章 恩威齐下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376章 拷问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71章 六合堤上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2章 荆南既定第364章 沉默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71章 兵临寿春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106章 倒赵第257章 龙舟第178章 祭拜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40章 城塌了第126章 冬至宴2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2197章 仁宗篇14 从港区到华亭第361章 “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