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辽军西进

自从汉辽双方再度议和之后,大汉忙着调动兵马,转运粮草,辽国那边也没有放松,也在同期进行。而从实际上来看,辽国的备战已足有两年,并且,在落实的过程中,已不只是为了西征,还趁机对辽西北地区的部族力量进行一次整合。

一直以来,由于辽国的统治核心地区在东部地区,这就使的北面以及西北诸部,虽然臣服,归顺统治,但实际上辽廷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很薄弱。尤其是,在前次汉辽战争中,辽国遭受重创,国再加内乱,国力大损。

弱肉强食是草原上生存交往最基本的准则,辽国中枢强大之时,他们接受统治,缴赋上贡,是心悦臣服。然一旦有衰落迹象,臣服的狼狗,也会毫不犹豫地露出獠牙,反口咬之。

当然,就辽国而言,也没到那个地步。但是,在这几年耶律璟忙着戡乱平叛,安政抚民的过程中,西北的部族也确实有离心倾向。再加上有一个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在那里收容部众,潜图异志。

有鉴于此,耶律璟几次西狩,并加强辽西北地区的军力,也是可以理解的。并且,他显得十分有耐心,都是循序渐进,逐步进行。为了安抚其弟耶律罨撒葛,耶律璟还特意允诺他,由他为主帅,统领大军西征,打下西域之后,只要一半的财货,然后再把西域以及金山地区正式封给他。

对于耶律璟的许诺,耶律罨撒葛相信了,并配合进行征召部卒。到乾祐十五年秋,辽国的西征准备已经基本做好了,自达旦、室韦、乃蛮等部族中征召了两万部卒,再加上从上京派来的五千人,以及西北地区的镇戍军,合计三万余骑,在燕然山以东的招州集中训练。

其后,在誓师出征之前,耶律罨撒葛被突然拿下,押解回临潢府。为了辽国内部的稳定,耶律璟是失信了,其后在耶律罨撒葛的怨骂之中,辽国皇室中的后起之秀耶律斜珍被拜为西征主帅,以西北路招讨使的名义,率军西征。

如论动兵的时间,辽军还要在刘皇帝下诏平南之前,而动用的军队,也以西北部众为主。以邻为壑,用战争转移国内的矛盾,是个屡试不爽的办法。并且,于耶律璟而言,是件风险不大的事情,胜则大掠西域,扬其军威,振其国力,固其统治,哪怕失败了,于辽中东部的统治没有太大影响,反而削弱了西北诸部族的实力。而在作为统治核心的地区,仍旧保有一定的实力,也足以防备不测。

由于相隔太远,加上封锁,等辽军西进的消息传到灵州之时,已经是九月底了,等再传到开封,平南大军已在南方战场上,攻城拔寨,节节胜利了。

而对于辽军西进的事情,刘承祐虽然关注,但实则是望洋兴叹。过了这么久,其进展如何,没有有用的消息传来,而一想到这些,刘皇帝见着占据甘肃地区的回鹘人,就觉得格外碍眼......

朝廷上下已在为天下即将归于一统而兴奋,刘皇帝却也忍不住去想,西海未定,河西未复,哪里谈得上一统?

“辽军若侵入西域,必然引起动乱,东西联络断绝,商路受阻,其情况如何,必有体现!”自个儿思考了许久,刘承祐吩咐着:“以枢密院的名义,给柴荣去书一封,让他切切关注!”

“是!”

“赵卿,你曾巡视西北,对于西北事务也算熟悉了,如今辽军果真进行了,你说说看,辽军西征对大汉会有什么影响,会对西北边境产生多大威胁?”刘承祐心中隐忧,问赵匡胤。

类似的话题,此前刘承祐君臣是讨论过的,此时再度提起,赵匡胤的看法反而愈加明确了,说:“陛下,臣以为不必过于忧虑。西域距离我边陲三千里之遥,中隔归义军、回鹘,即便被其攻破,其想要自西向东威胁大汉边境,也是万难。

再者,契丹的统治区域,以其上京、东京为主,位置太过偏僻,东西两边相隔万里,如何能够并力南侵,如今大汉关山尽固,纵使其能造成一些麻烦,也不过是疥癣之疾。

另外,当即西北的形势,吐蕃四分五裂,陇西诸族归附,真正可以为患者,唯有定难军及党项人,如今也被朝廷牢牢地钳制着。朝廷在西北地区,已然经营十多年,安民、抚戎、强军,有足够的实力,维护其稳定。

因此,大汉西北边防,纵然谈不上毫无破绽,在朝廷有所防备的情况下,辽国如欲自西北取得大的突破,也非易事!”

“赵卿此言,莫非是在安我心?”听其一番评述,刘承祐露出一抹释然的笑容,问赵匡胤。

“臣只是据情势而答罢了!”闻问,赵匡胤拱手,道:“陛下,待平定南方,尽土地、百姓,得财税丰足之地,届时以大汉国力之盛,军力之强,北固关山,西控河朔,纵契丹之大,又岂能真正威胁到大汉社稷?相比之下,该是契丹更需担忧他们的安危,岂有中国强盛而容北狄猖獗者?汉武之匈奴,隋唐之突厥,可都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赵匡胤这话里,透着一种浓烈的自信。刘承祐闻之,竟有种惊奇感,想了想,两眼也焕发出一些神采,感慨着道:“赵卿此言,甚是有理啊!朕也早该扭转固有之观念了,这么多年富国强兵,南平诸国,北复关山,早该有足够的底气应对任何挑战!”

......

刘承祐是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离开枢密院的,径往广政殿,提前受了吩咐,以宰相魏仁溥为首的一干中书大臣,已然等候着了。

入殿落座,环视一圈,就如往常,刘皇帝毫不废话,直接道:“朕刚从枢密院过来,江南、江西地区,已彻底占领,岭南战事,也只余广西少许蛮州尚未收复,可以说,对江南、岭南的战事,已彻底进入收尾巩固阶段。

军事上的任务,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如何安抚,使其充分纳入朝廷治下,可就要看诸公的了!江南以及岭南,大小六十余州军,几乎又是一个川蜀,且地域之狭长,民情之复杂,更甚于川蜀,想要实现安治,是个不小的挑战啊!”

刘承祐言罢,作为首相的魏仁溥主动道:“陛下,臣与诸僚,针对江南、岭南之情况,已粗拟几条治策,还请陛下过目!”

示意了下,孙彦筠赶忙上前接过,躬身呈与刘皇帝。事实上,在经过荆南、湖南、以及川蜀的攻略后,对于如何接受州县,安民治政,朝廷实则已经很有经验了。既有前例可循,那做起来,倒也不是特别艰难,只要宏观上把控好,具体落实阶段,以当下大汉官僚的执行力,还是值得信任的。

而魏仁溥所拟,要说新意,也确实没有什么新意,像旧官留任,北官南调,推行汉制,颁布汉法,废除杂税等,都是有经验可循的事。川蜀地区当初的政策,如今只需挪过来,稍加更改便是了。当然,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殊性,但大方向是相通的。

因此,对于魏仁溥所呈条陈,刘承祐直接表示认可:“可照此颁布!”

“是!”

当然,刘承祐召集重臣前来,可不是只走这样一个流程形式的,端正身体,轻描淡写地说道:“听闻江南勋贵、土豪甚多,朕有意挑选豪右,充实各州!”

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隐患第141章 雌威第1761章 新问题第69章 夫妻密谈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2章 父母兄弟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82章 矛盾第1714章 百姓苦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8章 杨苏还京第349章 边情第77章 间策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5章 春闱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28章 澧阳之战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170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29章 太后的病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328章 默认第474章 立场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15章 小人行径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42章 难得积极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11章 动心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84章 夏州降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140章 封王第32章 潞州震动第479章 开宝二十九年2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8章 琼林宴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11章 大败蜀军第1712章 叛贼内情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17章 附议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740章 农民苦第87章 亦有其忧第68章 湖南乱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87章 秋后算账第362章 分封?第48章 接纳回归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224章 摧枯拉朽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119章 幸西京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86章 宗室第91章 栾城之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