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逐一接见

初至历城,没有接受李洪威的建议先下榻休息,顾不得旅途的疲惫,刘皇帝选择直接接见河南道官员,位置就选在布政使司衙门后园。

假山静潭,绿树黄花,周遭一片生机,开阔的草地上,铺设着桌席,摆放着瓜果点心,刘皇帝会见官员,基本是以一场茶话会的形式展开。

“河南道,中原腹地,齐鲁故土,文化之乡,朕能削平天下,廓清寰宇,亦仰仗其力!乾祐功勋、朝廷重臣,也多有河南籍者。

朕秉国二十载,一直都有巡抚之心,只是未能成行,深以为憾,如今,终得东来,一览齐鲁风物,心甚喜之!”坐在一张龙椅上,瞧着腿,以一种悠闲的姿态,看着面前的道州府县官员,刘皇帝慢条斯理地道。

他这一番话,是对整个河南的赞誉与褒奖,当然,说的也只是场面话。不过,自李洪威以下,对此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皇帝的这种态度让人安心。

“陛下驾临,亦是河南士民的荣幸,臣等感怀,自当恭迎陛下观览!”李洪威说道。

闻之,刘皇帝嘴角翘起一个弧度,出巡这段时间,他似乎给自己带上了一张面具,温文尔雅,笑如春风。不见平日的严肃沉重,身边的人反而有些不习惯了。

李洪威虽然是国舅,但常年在外为官,与刘皇帝并不能算熟悉,很受当年固有印象的影响,因此,见皇帝言行举止,仍不免意外。

扫视一圈,这些一道的主官要员,此时都毕恭毕敬,规规矩矩地正坐着,严重束缚,拘束厉害。

见状,刘皇帝继续开口,以一种近乎玩笑的语气,说:“朕不是第一次出巡了,此番也算驾轻就熟,不过朕听闻,在过去,朕下州县,官吏多战战兢兢,惴惴难安,如迎瘟神过境。你们,当不至如此吧......”

一听此言,所有人脸色便变了,显然,温良、和善,实难长久作为刘皇帝身上的标签。那目光平静淡然,却无人敢迎视。

没法揣测刘皇帝具体意图,但李洪威反应也算快了,谨慎地说道:“陛下巡阅,本为体察官政民生,赐福显恩,士民无不欣然。只需持身以正,为政以勤,治事以公,又何惧之有?唯有贪官墨吏,会心虚胆丧!”

“泗水公此言说得好啊!”闻其言,刘皇帝看起来还是那副开怀的样子,说道:“朕也是此意,因此,在座诸位,若能心安理得,就不必紧张!朕此番过境,由蒲、济至郓齐,一路所见,政情民生,甚是满意。”

这话一落,终于令在座诸臣心下微松,每个人的表情也各异,只是刘皇帝也无心情去细心观察。

这么多人聚在一块,如果真要有效地讨论出什么实际的东西来,也是不可能的,刘皇帝声音也没有刻意放大,像那些位置靠后的知县、县令,只怕听得也模糊。

因此,这次见面会,持续了半个时辰,刘皇帝简单地说了些场面话,听李洪威讲了讲河南道上吏治民生的情况,也就解散了。

当然,将这么多官员召集起来,也不是敷衍了事,从四月二日开始,刘皇帝以州县为单位,逐一接见,听其汇报。

基本上,每个人都至少能得到一刻钟的时间进行汇报,多为官员们说,刘皇帝听,随时提出疑问。这有点像一场面试,一场考核,刘皇帝就是考官。

而官与官的表现,自然也相形见绌,有准备充足,侃侃而谈者,也有见了刘皇帝,连话都说不连贯的。

如此细致,直面皇帝陈情,对于河南的官员们来说,也是头一遭体验。仅第一天,刘皇帝就接见了四十多人。

“陛下,这是明日接见的官员名单!”入夜,行在中,用过膳食,石熙载手执一份册页,悄步入内,敬呈刘皇帝。

刘承祐这一天,见了那么多官员,也有些疲惫,不过,兴致犹高,翻看着自己做的一些笔记。

“朕看看!”吩咐了声,很快,喦脱便把名单呈上。

快速地浏览了一番,乃是兖郓济单的官员,又是大五十人,目光掠过,刘皇帝突然道:“这个曲阜令......”

刘皇帝的脸色看起来并不好看,原因很简单,曲阜令姓孔,名宜!

注意到他的表情,石熙载禀道:“孔宜乃孔氏嫡传,年二十七,自幼聪颖,十岁能文,开宝三年吏部擢为曲阜令......”

“呵!”闻之,刘皇帝直接打断他,语气都冷了几分:“开宝三年,那不是才二十五岁?不知何等的青年俊才,能让窦仪破格提拔至此!哼!”

显然,不消石熙载说透,刘承祐便一眼看穿了,这定然是窦仪的决定。略作沉吟,刘承祐近乎嗤笑道:“十年前,就有人上表述其家世,要让朕以官爵赐之,朕以其年弱拒绝了,没曾想,晚了十年,还有人记得,并替朕做好决定......”

面对刘皇帝的诛心之言,石熙载脸色微变,躬身拱手,开口唤了声:“陛下!”

“你又有话说?”刘皇帝看了他一眼。

石熙载面态庄重,认真地道:“官吏选拔升迁,本为吏部职责,陛下若以其身世年龄,就非吏部抉择,臣以为不妥!”

“那你觉得,如其非孔氏嫡子,能在这个年纪,就当上曲阜令?”刘皇帝反问。

“陛下素来提倡唯才是举,今若以家世年岁而鄙之,是否亦有失公允?”石熙载说道。

听其言,刘皇帝脸色顿时冷了下来,狠狠地盯了他一眼,石熙载却面色从容,只是稍稍埋下头,腰低了些。

“看来,朕是不公了?”刘皇帝变得淡漠。

深吸了一口气,石熙载沉声道:“臣只是觉得,陛下似乎对孔氏有所偏见!如今,陛下未见其人,不知其能,如何断定其无法治一县?若对其才干有所怀疑,陛下何不接见之后,再作论断?”

“也就是你石熙载,还敢这般对朕说话!”听其劝,沉吟了一会儿,刘皇帝终于感慨道,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消散一空。

“臣冒犯之处,还请陛下见谅!”见皇帝语气好转,石熙载心下也暗自放松。

“罢了!”刘皇帝摆摆手,道:“明日就先见这孔宜,朕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几分成色!”

迎着刘皇帝特地投来的目光,石熙载还是那副正气凛然的模样,只是应道:“臣去安排!”

翌日,一大批官员早早地前来行在候召,刘皇帝起得也早,心中带有一股气,直接召见孔宜,还专门给了两科钟的时间。

然后,接见结束之时,刘皇帝笑容满面。孔宜其人,虽然身上背负着孔氏的荣耀与名望,但其人确实是个人才,人聪明机敏,应对得体,在治政上也不是那种空谈之辈,可以说,当个县令,才具是足够的。

事实证明,刘皇帝确实是带有一定的偏见,一种打心底的蔑视。但不管如何,孔宜其人,不可大用,这也是其身份带给他的限制。

孔宜通过自己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皇帝的偏见,算是取得了认可,但很快,刘皇帝便下诏了,迁孔宜至河北任职。

当官可以,就别在曲阜了,那里是朝廷的领土,不是你孔氏族地。

第90章 栾城之战(2)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47章 高丽定安之事第1750章 《桃兰赋》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1章 何谓开宝第433章 圣训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134章 东路军第385 礼宾馆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145章 中秋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146章 黄羊平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98章 山道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47章 战略所向第10章 如此处置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59章 明贬实升第162章 薨逝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乱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24章 人事调整第13章 相敬如宾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6章 进士楼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450章 落幕第77章 吓人第13章 杨业述职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296章 缺人了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284章 虚了第73章 纸上谈兵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77章 吓人第99章 又穷了第79章 “抚远之战”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480章 “新对策”第20章 威临荆南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38章 赏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314章 门庭若市半岛史话·话说林邑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43章 东京声色第380章 饶乐国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127章 打破潜规则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