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政治新星

“官家,太子殿下求见!”

“宣!”刘皇帝自己擦着脚,吩咐着,同时让高贵妃坐到身边。

很快,屋外人影闪烁。刘旸不是单独来的,跟着他的还有一人,一个年轻人,净面短须,仪态端正,衡水县张齐贤。

入内,在刘皇帝的注视下,二者参拜,张齐贤更行大拜之礼。

“免礼!赐座!”

“谢陛下!”

刘皇帝一副随和的模样,仍旧慢条斯理地擦着脚,看着刘旸,说道:“何事?”

有了在辽东战场上的磨砺,刘旸显得自信了许多,也越发透着一股大将之风,从容笑应道:“时辰尚早,特来问安!”

“你有心了!”刘皇帝将擦脚步随手一扔,目光很配合地落到一旁的张齐贤身上:“这是何人?有些面熟。”

虽然是御殿钦点的进士探花,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刘皇帝对张齐贤还真就只剩下些模糊的印象,一时没能认出来。

“知衡水县臣张齐贤,叩拜陛下!”张齐贤确实是个很主动的人,闻言,当即起身叩拜通名。

“张齐贤,朕记起来了,开宝四年进士吧!”刘皇帝回忆了下,面露恍然。

张齐贤恭敬应道:“回陛下,正是!”

看着他,刘皇帝轻笑道:“朕还记得,当年太子西巡,拦驾画地献策之事!”

画地献策的故事,已然成为一桩美谈了,几乎可以肯定会伴随张齐贤一生,对其名望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随着张齐贤高中进士,入仕为官。当然最重要的,是得以入太子殿下之眼,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最为人所羡慕嫉妒的一点。

张齐贤从不以此夸耀,但这么多年过去,也难免心中自得。当然,刘皇帝提起时,摸不清皇帝的想法,谨慎地应道:“臣当初少不更事,轻狂孟浪,胆大妄为,至今思之,甚觉汗颜,让陛下见笑了!”

“谁人年少不轻狂?”刘皇帝笑了笑,或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对张齐贤印象还不错:“以区区白衣,敢闯驾直言,这份胆量意气,世间又能有几人?”

“陛下谬赞,臣惭愧!”张齐贤也是会察言观色的,感受到刘皇帝愉悦的心情,放松了些,但表现益显谦恭。

“倘若只是胆大,以此邀名,那么不值一提。难得的是,你能刻苦修学,科考中第,以才学晋身,这就不易了!”刘皇帝收起了笑容。

这话,刘皇帝是发自肺腑,如今的大汉进士,可不容易考,与明经、医科等小科不同,作为指向实务官职的进士科,难度是越来越大,且越发考验实务思想与能力,不是写一篇策论,做一番高谈就行了的。

“张知县虽然到任衡水不久,但理政有方,民生安定,有大治之象,州县之内,有口皆碑。此番驾幸,我特引他前来面圣,向陛下汇报述职!”刘旸开口了,带着笑容,说道。

闻言,刘皇帝眉毛一挑,瞥了刘旸一下,看向张齐贤,幽幽道:“朕对衡水县,可不是一无所闻,初秋北巡之时,寿国公可在朕面前提起,他说,途经衡水之时,在民间,可连一口衡酿都以讨得啊!”

听刘皇帝这么说,张齐贤心中一惊,有些踟蹰:“陛下,臣......”

“听闻你自北伐之后,就禁止衡水民间酿造?为此,还查抄了一些酒坊,抓了不少人?”刘皇帝问道。

刘皇帝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张齐贤呢,心理素质确实过硬,短暂的慌神过后便冷静下来,恭声说道:“衡酿名扬河北,县境内多酒坊,寻常年候,耗粮甚大。然今岁,朝廷降诏北伐,值非常之时,当行非常政策。

朝廷大举北伐,钱粮耗损,靡费巨大,军前供馈,更居首要,因此,哪怕仅臣一县之地,也当省减无谓之耗,急当急之用。

故而强令禁酒,以保证全县口粮,并供馈大军!”

听其所述,刘皇帝笑了笑,点头道:“想法不错,也敢于执行,勇于任事!”

这话一出,张齐贤轻吁了口气,连一旁的刘旸都放松了些,听方才刘皇帝之言,直认为是李少游向刘皇帝告状了。

“不过!”刘皇帝讲话,有时也喜欢喘个气,搞个转折:“朝廷施行茶酒专营,全国酒务,自有财政司政策方针,你下令禁酒之前,可有上请道府,奏禀中枢,得到财政司首肯?如若没有,这可是擅权违制了!”

“陛下!”

此言落,刘旸脸色微变,当即开口。不过,被刘皇帝伸手止住了,只是淡淡地盯着张齐贤的反应。

而张齐贤,果然神情大变,脸色都白了几分,跪倒在地:“是臣思虑不周,处事不当,逾越之过,还请陛下赐罪!”

“免了吧!”刘皇帝摆了摆手:“你虽然只主管着一县之地,却有生杀予夺之权,调理阴阳,为政处事,还当多些谨慎持重,想要为朝廷尽忠效力是好事,但朝廷的制度条例,也不是摆设,也不容忽视!”

“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张齐贤赶忙表态道。

如今的大汉帝国,在各项制度上,已是趋于完善,但这个完善,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对偌大一个帝国的治理,实际上难以做到太细致,这终究是个人治的封建帝国。

虽然中央集权,朝廷权威强盛,但地方上的官僚,权力仍旧是很大的,朝廷总领契纲,地方遵循大政,至于其他任何方面,地方上实际有充分的解释与行政权力。

拿茶酒事务来说,实行国家专营,并明确由财政司下属的茶酒使总管全国,但又哪里真正能细致入微,直接触及地方道州。

在茶酒使下,几乎每个道州,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自己的利益,盐、茶、酒这三项,代表着财源,代表着利益。

一般而言,朝廷中枢,在保证每年进项的条件下,对于地方,并没有太过严厉的监管,也难以做到。因此,地方上的官员,灵活调整政策,并不稀奇。

虽然实际情况是这样,但如果要上纲上线的,也有得拿捏,只是一般情况下,不会这么做罢了。刘皇帝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对张齐贤这般说,有吓他一吓的嫌疑,也是一种提醒。

勇于任事,敢作敢为,值得鼓励,但若是为了政绩,擅权放纵,未必是好事,在州县之任,或许看不出什么,等攀登到更高的职位,达到更高的地位,想要继续前进,就需要收敛锋芒了。

不过,对于这张齐贤,刘皇帝也确实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从很早时候起,他就在培养提拔有宰相之资的人才,以便于相权的更替迭代,如今,这张齐贤算是真的入他眼中了。

“不过,寿国公对你,评价可不错,觉得你在衡水的做法,值得肯定,是个能担事的强吏!”刘皇帝再度露出了笑容,说道:“他说在供馈北伐事宜上,你做得很是不错,朕北巡这数月来,自河北至燕山,见了太多地方官员,滥用民力,以致百姓负担过重,滋生不安,你这小小的衡水县,却始终保证安定,这很是难得!”

“臣只是竭力尽职,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劳罢了!”张齐贤彻底放下心来,谦虚道。

“为北伐事,你这衡水县,调用了多少军粮,征役了多少民丁啊?”刘皇帝问。

“回陛下,前后共筹措麦7639石,面2038石,调用丁壮3782人!”张齐贤如数家珍一般,快速答道,几乎不假思索。

与北伐整体所用,这点耗损,简直微不足道,转运到前线,恐怕难以支撑北伐大军一日之耗,但对于衡水而言,已是全力而为了。

“对你这一县而言,可不少了!”刘皇帝微微颔首,说道:“不过,于前线大军而言,粮食耗费固然是根本,军中酒水,同样不少,衡水这边既是产酒地,本可上奏转运使,全力供馈酒酿!”

闻之,张齐贤明显一愣,而后拜道:“陛下一言,如醍醐灌顶,令臣警醒,还是臣所思所想,太过刻板了!”

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0章 开拓之志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247章 视察第340章 定论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40章 城塌了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119章 回京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导师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48章 教诲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399章 还债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34章 惊陶谷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贸易的真正爆发第99章 又穷了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37章 回鹘使者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159章 还朝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404章 冬夜第12章 大朝会第88章 童谣第379章 萧思温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80章 进攻第337章 特权第98章 追捕第39章 百年大计第416章 尾声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313章 晋王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90章 交趾收复第15章 荆南来使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298章 王著罢相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481章 行宫第475章 吃人的河陇备灾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474章 立场第359章 难以揣摩的心理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91章 今日开宝第6章 遗奏十条第99章 两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