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

bookmark

听刘皇帝这么问,刘承均脸色下意识地一白,急忙拜道:“陛下言重了,朝廷委派,臣只当尽其职责,为朝廷办差,何论贫富远近!”

“很好,均哥能有此觉悟,朕很欣慰!”见其如此急切表态,刘皇帝语气还是不疾不徐的,很是平和:“既然吏部选派你去广南,那便是看重你的能力,放心去赴任,不要有负担!”

“是!”刘承均赶忙应道。

“距离大汉收复岭南虽已十年,但毕竟地处天南,虽然有所兴复,逐渐向安,但朝廷的影响终究有所欠缺!

你此去,不只是朝廷所委,代表朝廷,同时也代表着天家,代表着皇室!那汉蛮杂处,情势复杂,人心民心仍需招徕安抚,需要你多用心,多注意方式方法!”刘皇帝慢条斯理地叮嘱一番。

“是!臣定然谨记陛下教诲,不负陛下与朝廷期望!”刘承均表示道。

话说得漂亮,刘皇帝对刘承均,还真没有过大的期望。此番,刘承均被授予广州府之职,也不是刘皇帝安排,背后谁在推动,谁在帮扶,刘皇帝也没有深究的意思。

当然,这也事实上,有些符合刘皇帝接下来的用人思路。在大汉早期,朝廷内部,有二刘,一刘崇,二刘信,这两位皇叔势力影响不俗,他们的子弟亲旧也倚仗着他们的权势,在各地占据了不少重要职位。

结果呢,并没有刘家带来太大好处,甚至反噬朝廷,刘崇尾大不掉,刘信则更加不堪,危害地方,严重败坏了皇室的声誉。

从二人先后被拿下后,在大汉各地,就基本没有皇室成员,于地方为官任职,提升扩大皇家的影响了。主要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皇室血脉单薄,除刘崇、刘信这两兄弟外,几乎无可用之人。

虽然后来,刘皇帝让刘承赟、刘承勋两个兄弟到各地镇守,也加强皇室对地方的影响,但终究不足,更多的,还得依靠那些外戚。

如今,由于刘皇帝的种马属性,皇室子弟渐渐充盈,但能外放主事的,仍旧不多,而考虑到当下大汉的情况,刘皇帝又有心通过对皇室成员的任用,以提高天家的影响。

这才是对刘承均等宗室解禁的根本原因,否则任刘承赟面子再大,再是奔走求情,刘皇帝未必会松口,他本就不是个心软的人。虽然过去有些不愉快,但他们终究姓刘,大汉当前,本质还是家天下。

“既然随着赟哥来了,就在行营待上几日,观赏一番,待行狩结束之后,再行南下赴任!”刘皇帝又朝刘承均吩咐道。

“是!”刘承均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此番邙山行狩,他是不在邀请之列的,也是靠着刘承赟引见才得以前来谨拜,直面刘皇帝。

“赟哥,你担当宗正也有些年头了,对宗室事务处置得向来妥善,朕很满意!对于皇室内部,也就属你最为了解!”刘皇帝又将目光投向刘承赟,不知是否为错觉,态度要和善得多。

“陛下过奖了!”刘承赟可不知道刘皇帝用意何在,也懒得去猜,只是恭谨相应。

刘皇帝则话不停,继续道:“宗室之中,以你最长,宗室内部子弟的品行、才干,也只有最了解。朕给你一个任务,从皇族宗室之中,选拔一些杰出之人,若能经过吏部考核,即可外放地方,为军州事,为朝廷百姓,为江山社稷,出些力,办些事!”

甫听此言,刘承赟先是一怔,旋即形容舒展开来,拱手道:“是!臣遵命!”

刘承赟脸上的喜色,有些难以掩饰,他当然明白,刘皇帝这是要抬举宗室子弟了。作为宗室之长,他当然也希望皇室内部的子弟们,能够多受重用,为江山社稷多尽力。

这一点,也是刘承赟这些年所追求的之事,他当然看得出来,刘皇帝对于宗室的压制。过去,刘皇帝宁肯重用外戚,以巩固皇权,加强天家权威,也不愿多给刘家人机会,这让刘承赟很是郁闷。

历朝历代,哪有不重视自家人的王朝,而刘皇帝偏偏反其道而行,在他的意志下,几乎对大汉的那些宗室成员进行着一种禁锢。

在刘承赟看来,即便不封王赐爵,大放职权,也该多加委任,以巩固刘家天下,于情于理,终究是自家人更可靠些。

或许过去,宗室内部可用之人不多,那也就罢了,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各家也在开枝散叶,宗室子弟也日渐成长,刘皇帝仍旧那般。

刘承赟也明里暗里请示过,始终没能得到应允,这让他大感无奈之余,也有些心灰意冷。此番,为运作刘承均去广州上任,他都是厚着老脸,求到太子刘旸那边,这才实现,并且已然满足。

这突然的,刘皇帝口出要解除对宗室的“封印”,刘承赟怎能不喜。注意着他的表情,刘皇帝笑容和煦,对于这个兄长,他还是很有好感的,虽无长才,但是本分,做事也认真尽责,对他的那一番苦心,也不是不能理解。因此,过去哪怕在自己耳朵边唠叨,为宗室们陈情求职,也没有厌烦,只是加以安抚。

“大汉如今版图庞大,幅员辽阔,需要文才猛士镇守,江山巩固,不只要文武将吏,宗室成员,也当尽一份力!”看着刘承赟,刘皇帝缓缓道来:“这天下,终究是刘家的天下,也需要姓刘的承担当有的职责,以期江山永固!”

“陛下英明!”此言一落,刘承赟顿时眉开眼笑,唱起赞歌。

就连一旁的刘承均闻言,也眉宇间也不由露出一抹振奋与喜悦,他可知道,自己这广州府职是怎么来的,哪怕已然经过刘皇帝一番叮嘱交待,心中始终怀有忐忑。

此刻,听得刘皇帝这番言论,也觉如释重负,心情通畅,再无郁结。他们这些姓刘的,过去近二十年,可真的被压制得太狠了......

“这样,待回京之后,赟哥可带头拟出一套宗室轮职地方的条制,交由政事堂审定!”刘皇帝又道。

“遵命!”刘承赟表情恢复郑重,躬身拜道。

比起委任几名宗室子弟,订立一套规矩制度,要更加难得,也更加可靠。注意到刘皇帝温和含笑的面庞,刘承赟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直感觉,笼罩在大汉宗室头顶近二十年的那层阴云,要消散了,未来将是拨云见日了。

当然,喜悦的同时,刘承赟心中也不免疑惑,刘皇帝为何会改变想法。当然,只是一刹那的年头,很快就屏去了,刘承赟并不是个善于揣测圣意的人,他也不愿意去劳神费心,历来的信条,就是做好自己,保持本分。

第7章 恩赏问题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252章 面圣第92章 定州事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321章 瑶女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771章 襄阳王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2053章 终章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354章 贵妃母子第375章 少林寺第196章 橐驼儿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遗产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247章 视察第185章 赵砺案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129章 叔父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74章 万岁呼声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36章 奉宸营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37章 新政第154章 灭门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89章 破财赎罪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乐皇帝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13章 市井之声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184章 教训第413章 分食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23章 斗法第170章 全线动员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155章 南唐来使2第1775章 调整第42章 天上掉下来的禁帅之位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52章 联姻第49章 医政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键政第341章 向钱看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63章 朝廷应对第118章 考虑结束战争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133章 延禧驿第132章 进宫第336章 怪圈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5章 室韦覆灭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199章 出宫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111章 动心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455章 见闻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130章 苍山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