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2章 漠北来人

第1742章 漠北来人

夜下的礼宾馆,沉浸在一片灯火辉煌之中,这些年,经过不断的改造添置,大汉礼宾馆的规模越发扩大,设施也更加完善,当然,条件也更加奢华富丽。

随着大汉的对外扩张,影响扩散,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越发深入,往来东京朝觐的各族、各国、各势力,也越发密集频繁。

而每一位来宾的到来,都不免为东京繁荣、帝国强盛的而震惊,每个入住礼宾馆的人,都不免自惭形秽,把礼宾馆当做大汉皇宫的外邦使者,也不在少数。前来帝京的各色人等,也往往流连忘返,不等身上的钱财消耗干净,都不愿离去。

有点不够尊重外使的是,住礼宾馆,是要付钱的,并且价格不菲。这一点,也深受朝中一些言官诟病,认为这体现不出天朝上国的大气与海纳百川的胸怀。

不过,刘皇帝闲谈之间怼了一句,莫非要朕向隋炀帝学习,穷东京之力,任由外使,白吃白住?刘皇帝上纲上线了,下臣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看不惯的事情多了,也就不差这一桩。

因此,东京就曾经发生过,一些囊肿羞涩的小国使者,不得不搬出礼宾馆,也节省公资,支持在东京的外事活动。游荡在东京的市井间的一些外夷,说不准就是哪一国的使者。

然而即便如此,仍旧不能阻止外邦来朝的热情,大汉的门槛越高,他们就越积极。而在了解了这种情况后,后续的使者也都放聪明了,使团除了携带贡品之外,都备着足够的生活开销。

当然,朝廷也不是只进不出,完全不给回报,一些土特产的赏赐,以及一些政经军方面的交流政策,还是根据情况适当予以放宽,毕竟人家也是携礼而来,诚意深厚,只是以小礼换重赏的情况,在大汉基本不可能发生。

大汉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是重实利而轻颜面,这是延续了几十年的,要知道,早在刘皇帝登基之初的那几年,面对外使,刘皇帝甚至会亲自过问收了多少礼,没办法,那时候国计艰难,也实在是穷怕了。

马车缓缓停在礼宾馆前,一名身着绸衣的中年男子下车,掏出荷包,颇为认真地数出十五文钱,递给车夫。车夫顿时露出笑容,道谢之后,还不忘拉客,男子也同意了,约定明日同样的时辰,再来接他。

伴着清脆的鞭打声,车夫兴高采烈地驾着自己的“客车”远去,中年从后望去,不由叹了口气。自进入东京后,他叹气的频率明显变多了。

此人身材高大,留着一抹短须,除皮肤粗糙点外,看起来颇具气度。居住在礼宾馆的,基本都是外国外族使节,他也不例外,身份也比较特殊,他是如今漠北契丹的宰相,韩德让。

自从耶律贤病逝,经越王耶律必摄内乱之后,漠北契丹已经平稳多年了。内有耶律休哥、韩德让这些耶律贤时代留下的精干老臣辅助,外则有大汉注意力的转移、压迫减轻,如此,方才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支持到如今。

而韩德让,在当年由耶律必摄发起的政变中,坚持保王正统立场,与耶律休哥等宗室重臣,力扶耶律隆绪上位,也收获了丰硕的政治果实,成为契丹最主要的几名辅政大臣。如今,担任着契丹宰相。

自从契丹被赶到漠北之后,其过去的体制也经过彻底的打乱重建,南北两面制度,自然而然被放弃,两面合一,形成了宰相府主政、枢密院主军的权力结构。

而韩德让这个汉臣,担任契丹的宰相,也十分显眼。虽然韩氏家族进入契丹很早,几乎是伴随着当初那个雄霸东北亚的契丹帝国的兴衰,而韩家也早被契丹人所接受,曾一度是契丹上层贵族。

但随着大汉的崛起,辽王朝的崩溃,胡汉南北两面分治的统治彻底瓦解,像韩家这样的契丹汉臣势力,处境就显得尴尬了。毕竟,没有底层汉民的支撑,他们这些汉臣就没有足够的底气,其作用也直线下降,毕竟契丹的部民实在不需要汉臣来帮忙管理。

而作为漠北契丹政权中的汉臣领袖,哪怕与宗室关系亲近,韩家的处境仍旧不免尴尬化。在过去的几年中,针对韩德让的宰相之位,契丹内部势力发起了不只一次的冲击,甚至酿成政变。

韩德让能够保住这个位置,除了他本身的能力之外,一是有耶律贤的遗命傍身,二则是有枢密使耶律休哥这样的重臣支持。

但即便如此,随着小契丹主耶律隆绪的年纪渐长,漠北契丹内部的矛盾又开是加剧,一些反对韩德让的契丹宗室、贵族又开始冒头了。韩德让这个汉臣宰相,日子也越发难过,有些根本性的矛盾,纵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化解。

漠北契丹这些年的日子,实在是难过,被大汉死死地关在漠北那等荒芜苦寒之地,不论是南边,还是东北,那些丰沃的草场,都被大汉所占据,而他们只能死死地守住那片贫瘠之地。

内部矛盾重重,对大汉的态度也是如此,有些人被打怕了,宁愿与大汉交好乃至臣服;有些人则在与大汉的私下贸易中,获取重利;有些人则不愿坐以待毙,态度激进,一度想要推动契丹南下,从大汉掠夺资源人口。

纷纷扰扰间,大汉这头大龙蛰伏了,不再那么针锋相对,西边、东边又生出了麻烦。自汉辽大战之后,眼见契丹衰弱,西部的乃蛮人开始崛起,形成联盟,一起向东扩张,当年趁漠北大乱占据的土地、城池、草场,至今漠北契丹还没收回。

而乃蛮人的声势却是日益壮大,尤其是前不久,乃蛮诸部会盟,推举了一名可汗,呼为太阳汗。而关键的是,这名太阳汗,年纪不大,方十四岁,但身份很值得玩味,因为就乃蛮人内部的说法,他是大汉魏王刘旻的儿子

一个简陋粗糙的乃蛮政权正在形成,找到了一个可以为所有人认可的共主,也开始展现出其攻击性,但再是简陋,也比过去分散的部落联盟形式要先进,而首当其冲,自然是盘踞漠北大部的契丹政权了。

西面不安宁,东边也不平静,来自外岭的室韦人,就仿佛是从地狱中闯出来的恶鬼,一个个凶狠无比,不断侵犯契丹,杀人夺产,占据河流、草场,并且源源不断。

为此,耶律休哥曾亲自领军针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驱杀了不少室韦人,但室韦之患始终未平。毕竟,这些野蛮的室韦人,连大汉的安东地区都敢去撩拨,何况你一个早已衰败的契丹。

内忧外患,维持这个契丹政权,韩德让是劳心劳力,但也渐感力不从心。而整个漠北契丹,从上到下,都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

也正因如此,大汉对漠北契丹的压迫才逐渐放轻,除了征讨成本的原因之外,就是认为,如今的漠北形势,还勉强可以接受。

此番,韩德让亲自南下大汉,当然不是像其他汉臣一般,想要认祖归宗,沐浴大汉荣光,感受天子恩泽。在契丹,哪怕再尴尬,他也是手握重权的宰相,到大汉,他能得到什么,韩氏家族又能有什么地位。

韩德让此来,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寻求与大汉彻底消除旧恨,重修于好,更直白点,就是代替契丹主耶律隆绪前来称臣的。这也是自开宝北伐之后,大汉与契丹之间这对老冤家,再一次正式接触往来,对韩德让来说,这也是一次破冰之旅。

为了改变契丹恶劣的环境,也为解决漠北生计之困顿,在综合了各方面意见,也打压了那些激进派之后,韩德让终于在这开宝二十二年,亲自南下,出使东京。

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26章 名将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2110章 康宗篇2 辅政时代第1676章 惨重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124章 辞表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1695章 袁家庄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3章 市井之声第80章 一意孤行第99章 御帐议战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100章 城战第118章 蒲阴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97章 心虚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188章 后续第85章 安心第56章 弥月之喜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76章 视察第134章 回府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77章 吏职变动第82章 不手软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118章 面静心动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316章 不装了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72章 磁州贼第216章 初夏第38章 殿议第32章 潞州震动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53章 遁第151章 听政2第176章 去邺都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80章 春夜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1769章 影响力第27章 西京风波第31章 议治湖湘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141章 雌威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257章 上京叛乱第167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2)第321章 矛盾第228章 巡边汇报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305章 辽国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