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

在王继恩的示意下,王守忠快速干练地将汇报加以修改,基本上就是全部推倒重来,当然,配套的人证、物证乃至罪犯,也准备到位。这些都完成之后,王继恩进宫面圣。

而在收到皇城司关于爆炸案的调查报告之后,刘皇帝顿时“勃然大怒”,立刻下诏,让太子携诸大臣崇政殿议事。

殿内,帝国最上层的当权者次列而座,调查报告传视一圈后,刘皇帝面色冷冽,以一种严厉的语气问道:“对此事,众卿以为如何?”

“这些党项杂夷,贼心不死,简直穷凶极恶,恶胆包天,竟敢在东京行此大逆之事,老臣以为,彼族罪不容诛,必须予以严厉报复,以示惩戒!”韩通立刻起身,义正言辞地说道。

心中则暗暗松了口气,这段时间,皇城司那群鹰犬像疯狗一般四处出击,到处传人调查,一副要乱咬人的样子。他掌管的兵部,则是重点照顾单位,一度让韩通有种祸事临头、麻烦缠身的感觉。

如今,轰轰烈烈的调查下来,竟是这么一个结果,对于韩通而言,再合适不过了,必须得“支持”。别管背后真相如何,但眼下,再没有比党项人更适合拿来背锅的了,既然能给上上下下一个交代,还能趁机转移矛盾,安抚民怨,一举两得的买卖,可以做。

韩通说完,下意识扫了一圈,观察众人的反应。刘皇帝面无表情,其他人,包括太子在内,都再沉吟,但多少表现出了些异样。

对于韩通那点小心思,刘皇帝自然看得明白,这老小子也是越发圆滑机狡了,粗鄙暴烈的外表下,其腹已黑。

“韩卿真是嫉恶如仇啊!不过,不需急切,先听听其他人看法。”刘皇帝淡淡道。

虽然没有提前沟通,但这君臣唱和之态极其明显。赵匡义反应算是快的,紧跟着起身,面浮怒意,语气严厉地说道:“陛下,贼子猖獗,冒犯天威,害我士民,非以极刑不能偿其罪,消民怨!

依调查报告,贼子来自榆林党项,寻根究底,祸乱之源,还在西北,臣以为,若欲反制报复,还需榆林剿贼行营再施手段!

党项之害,已成痼疾,为国家长治,黎民久安,必须将此祸害彻底铲除,不惜一切手段!”

赵匡义说完,宋琪、王著、吕端等几名大臣,也跟着陆续发言,基本都顺着韩、赵二人的话头往下说。从一开始,这场御前会议的基调便已定下,他们这些人,嗅觉从来都是敏锐的,侍奉刘皇帝也久了,自然不会在这种事上拆台。

何况,推党项人出来背锅,怎么看怎么合适.虽然,他们心里也都清楚,榆林都被封锁快半年了,以那般强大的封锁力度,党项人想要突围而出,并且到东京来犯事,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再者,榆林党项的情况,他们这些大臣也都清楚得很,人都快死干净了。不过,这等事,骗不了他们这些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权贵,骗骗下层牛马,骗骗全天下的愚民,还是足够的。

“太子怎么看?”刘皇帝瞥向默不作声的刘旸。

被点到,刘旸也不动声色,迎着刘皇帝的目光,从容应道:“倘若此,当如何对党项逆贼施以惩戒!”

“你说说看!”刘皇帝直接道。

刘旸想了想,道:“在朝廷不懈打击下,榆林叛贼已大部分平定,榆林大部已复平静,党项人业已式微。历来是大乱易定,小寇难已,比起简单的反制报复,朝廷当寻求彻底根除此祸乱之源的办法!”

“哦?”刘旸这话,仿佛说到了刘皇帝心坎里,脸上竟然绽开了点不怎么应景的笑意,继续问道:“如何根除啊?”

闻问,刘旸沉默了下,而后低声说了四个字:“一如既往!”

刘旸此时的心情如何,是否言不由衷,就连刘皇帝也有点把握不住,不过,他的话却表明了一点,此前朝廷的做法,不就是为了从根本解决问题吗?而“心慈手软”的太子,在这方面,显然认识清晰。

刘皇帝凝眉琢磨了片刻,突然问道:“如今榆林还有多少党项人?”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根本没有答案,更别说一个准确的数字了。短暂的沉默后,赵匡义主动禀道:“陛下,根据此前榆林行营上奏,反正、投降、俘虏之党项人众,约有一万三千余众,至于榆林民间,犹存多少党项,尚不得知。”

闻言,刘皇帝竟然点了点头,对于这样的结果,一副很满意模样。不再啰嗦,直接道:“传诏榆林行营,着将所有榆林党项,尽数外迁!朕近来一直在想,党项归附二十余载,却最终离心离德,悍然作乱,实乃其心不臣,其性难驯。

既然难以汉臣自居,那汉土也难容彼辈。大汉海纳百川,能容万族,却绝不包含这些叛臣逆贼。古语有云,既来之则安之,大汉用了二十多年证明党项难安,那即去之!”

“陛下英明!”刘皇帝一番话,顿时引得满堂称赞,只是,恭维的感觉太过浓烈。

“敢问陛下,党项余众,当迁往何处?”刘旸主动问道。

刘皇帝几乎不假思索:“朕看流求就不错,海内难安,那边赶到海外去!”

听此议,赵匡义不由忧虑道:“话虽如此,党项据榆林尚且不臣,若流之海外,恐纵虎之患,倘有事,朝廷更加难制!”

“赵卿说得好啊!”刘皇帝的反应却有些奇怪,两眼直直地盯着赵匡义,目光深沉而阴冷。

就仿佛被猛兽盯上了一般,赵匡义大感心悸,同时仿佛明白了什么一样,赶忙道:“陛下英明!”

他却是忽然想到了,榆林党项,大部分基本在此前的战乱与戕斗中,损失殆尽,剩下这三两万人,在迁徙的途中,死掉一些,在海运的途中,再出现些什么意外,也不奇怪。最后,党项彻底消亡于民族之林,也能显得更加自然,甚至于,朝廷给他们送行,都算全一份“体面”了

“陛下,党项人在西北分布广泛,榆林党项自然是根深蒂固,然除此之外,尚有山阳、河西、陇右诸党项,这些人加起来,少亦逾十万。对此这些党项余众,朝廷当行何等政策?”这个时候,宰相宋琪提及一事,他考虑事情,素来全面。

对此,刘皇帝没有让他们讨论,而是直接做出指示:“更名易姓、去除族群者,可留,否则一概‘外迁’处置!”

“是!”

如此,算是对延庆坊爆炸案有了定论,并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紧接着,刘皇帝对刘旸道:“延庆坊士民损失惨重,对遇难百姓,朝廷当调拨一批钱粮予以慰问,用于抚恤,帮助其重建家园,遇难之官吏及其家人,也当依律施恩,治丧之事,也要派人吊祭.”

“是!臣会安排!”刘旸严肃地应道,这种事情,他是绝对支持的。

沉吟了下,刘皇帝目光又落到韩通身上,淡漠地说道:“此祸虽是党项贼子作乱,但工场、库房、监管、守备,同样有失职懈怠之罪,尤以你兵部下属最为严重。所涉职吏,同样不能放过,一概严厉处置!”

本以为已经过关的韩通,听到这句话,再度心紧,果然,哪里那么容易就过关了,这火不只烧了延庆坊,显然还要烧到他兵部来。

不过,对此韩通也不敢有什么异议,老皇帝的决策,他还敢反对不成。心思微转,韩通一脸严肃地道:“陛下所言甚是,老臣身为兵部主官,监管不力,首当其责,愿负罪请辞!”

“准了!”听其言,刘皇帝干脆地道。

而刘皇帝的干脆,显然是韩通也没想到的,下意识地抬头,愣愣地望着他。

见状,刘皇帝轻声道:“怎么,莫非觉得处置太轻了?”

“谢陛下宽容!”韩通赶忙搭话,只是,这心头难免苦涩。有心请辞是一回事,皇帝就这么当殿答应,如此干脆,毫不挽留,这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实在糟糕极了。

然而,事已至此,话已出口,即便韩通有再多的委屈与不甘,都不好发作出来了,只能感叹,时运不济,晚节不保。

其他人,同样感到意外,这可是韩通啊不过,倒下一个兵部尚书、开国勋贵,说服力似乎也更强

刘皇帝则没有满足的样子,继续道:“兵部也该从上到下,好生整治一番了,连火药库这等重地,都能玩忽懈怠,其他事务,安能使人放心?”

显然,刘皇帝又要折腾官僚了。

第86章 笼络人心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24章 巡游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79章 父子问对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378章 父子交心无题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6章 相形见绌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48章 耿崇美第1717章 郭威终于走了第192章 姑藏城头感慨多第21章 黄袍加身第68章 婚宴第433章 圣训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334章 交待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53章 削藩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96章 缺人了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118章 棉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132章 进宫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98章 温柔乡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140章 大获全胜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85章 少壮派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6章 告一段落第50章 下定决心第112章 整风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1714章 百姓苦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150章 听政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223章 安抚人心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241章 “戏言”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403章 抓起来!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1674章 爆发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99章 北使南归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779章 四王毕第2068章 太宗篇15 热闹的夜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18章 棉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第55章 符氏姐妹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78章 会猎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178章 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