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座谈会”

仁明殿,太后寝宫,有二十四名内侍伺候,这已然占整个皇宫宫人人数的十分之一了,汉宫人烟稀少,可见一斑。这还是在入汴之后,刘知远陆陆续续招了一些人进宫伺候。

李氏为人慈和大方,平日里的时候,待下温善,故侍候着的宫人都比较轻松。

“官家到!”不过伴着一声高唱,仁明殿内外原本有些放松的宫娥内宦们立刻紧张了起来,刘承祐还是周王之事,那张严刻的脸已经能震慑住所有人了,更遑论如今成了皇帝,更加怠慢不得。

越过一众行礼的宫人,刘承祐快步直接跨入殿中。

殿中,李氏正与大符、高氏、耿氏三人聊天。三个女人,大符为皇后,又是名门出身,家族强大;高氏虽也出于将门,但以再嫁故,总归要矮上一头;耿氏跟着刘承祐的时间最长,且有孕在身,肚皮已然圆滚滚的......

不过对三个儿媳,李氏显得很公正,并未有因心中偏好而在言语中表现出任何偏向,再加上有长公主永宁公主在旁润滑,气氛,看起来倒是很融洽。不过倒是苦了在一旁的刘承勋,百无聊赖,不过却安静了许多,丧父之伤还没缓过来,不似以往那般跳脱了。

听到通报之时,一干人便齐齐起身相迎,刘承祐只扫了一圈,挥手让众人免礼,随即恭恭敬敬地先拜见李氏。

已近晌午时分,李氏在殿中举行一次小型家宴,邀刘承祐而来,算是将他自繁重的军政要务中短暂地解脱出来了。

“阿姊也在?”

“官家。”永宁公主持礼地应了声。

长公主很漂亮,已经为人妻人母,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少妇风韵,宋延渥很有福......姐弟俩之间,实则仅止于血缘关系,平日里并没有什么深入交流。

“国丧期间,如此鱼肉,是否不妥?”不过,望着那一桌“全鱼宴”,刘承祐微蹙眉,看着李氏。

“你这些日子操劳国事,眼见着消瘦了许多,正可给你补一补。”李氏则指着刘承祐轮廓越发鲜明的面庞,温声说道:“外廷若有人非议,让他来寻我!你父若怪,百年之后,我亲自向他赔罪。”

李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刘承祐也不端着了,一齐入宴。鱼是这个季节新上市的鳜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刺少而肉多,喝鱼汤、吃鱼肉。别看刘承祐嘴里矜持着,身体却很诚实,吃得很香。

为做表率,这段时间以来,他还真就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嚼着鱼肉的时候,刘承祐瞥着亲自给刘承勋舀汤的李氏,嘴角泛着的慈爱,让他心头有所触动,估摸着,这桌“全鱼宴”,是专门为他而准备的。

“东京城中,不知有多少百姓,能尝一尝鳜鱼之味美......”停下筷子,刘承祐感慨了一句。

此言落,在旁边的起居郎,立刻提笔记录。这,可是皇帝用膳尚不忘忧心百姓的表现,乃明君之叹......

“二郎。”

宴毕,李氏单独将刘承祐唤至内殿,表情难得有些严肃。

“娘亲有何教诲?”刘承祐看着李氏,有些疑惑。

“清晨杨邠进宫向我问安。”李氏说道。

眉头蹙了蹙,刘承祐问:“他说了什么?”

李氏凤眉也是微微蹙起,道:“他有意辞官致仕。”

闻言,刘承祐眼睛一眯,心思微转,却是微哂。这个杨枢相啊,如欲辞官致仕,直接向他请告便是,进宫告与李氏这算是怎么回事。要知道,刘承祐虽为幼主,这大汉天下可不是太后监国。

见刘承祐在那儿凝思,李氏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二郎,外廷之事,本不该我过问。你与杨相之间,虽有些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国事坎坷,荆棘遍地,你初嗣位,上下尚未信服,当此之时,当以稳固朝局为要。杨相跟随你父多年,大汉的创立他也付出了不少心血,他倘有秕过,你还当多包容,君臣一心,共度时艰......”

李氏这,已经有点干政的意思了,不过见她脸上眼中满是对自己的担忧,刘承祐心里也难对此生出多少不快。想了想,朝他一礼:“娘亲教诲,儿子知道了!”

知道刘承祐素有主见,更何况如今已经是皇帝了,更不需他耳提面命。看刘承祐不动声色的表现,李氏心中默叹,却也知道,自己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了。

“朕忙于朝政,无暇顾看仁明殿,在太后面前侍奉,你平日里,多到仁明殿,陪陪太后,替朕尽孝!”离开仁明殿后,刘承祐朝皇后符氏吩咐着。

大符闻言微愣,略感奇怪,但还是很温柔地应下,乐意之至。所有人都知道,刘承祐侍母极孝,让她替他陪伴尽孝,显然是宠爱她的举动。

回到垂拱殿的时候,刘承祐的表情,实则是阴着到。

不敢或者不欲对太后李氏不满,那心里的不快,只有转移到杨邠身上了。继位以来,时间虽然短暂,但刘承祐这边是暂且放下了对杨邠的动作,想要安稳过渡。

就登基前后,原以为杨邠已经被完全压制住了,但是没想到,深受打压之下,此人竟然又起了心思,居然不安分地想把太后牵扯进来。也就是李氏明理大义,否则太后若干政,于刘承祐而言,绝对是件麻烦事。

牵扯到孝道,牵扯到人设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牵扯到朝堂的稳定......

食指敲在腿下,刘承祐锁眉沉思,他在犹豫,要不要,召见王景崇。

“官家,禁军将领们都到了!”思虑间,内侍前来禀报。

闻报,刘承祐只得暂且压下心思,缓了缓精神,吩咐着:“宣!”

禁军的高级将帅们,在继位当日,刘承祐便接见过了。此番,却是针对侍卫司下各军都指挥、虞侯、厢指一级的高级军官,他们才是十三万东京禁军的一线统军。

几十名禁军将领,使得垂拱殿都有些拥挤,刘承祐则是严肃而不失坦诚,一个一个地叫过名字。

在场之人,有原河东的将领,有孙立、韩通这样的天子亲将,当然原“晋军”将校。基本上,每个人,刘承祐都能叫得出名字。

“都坐吧!”

“点名”之后,刘承祐带头,走出殿中,席地而坐。殿外,日头正好,春光明媚,比起殿中的拘束与压抑,要舒适得多。这番自然亲近的表现,让众将感新奇的同时,也难免为其气度所染。

同时,命人给每人奉上茶,然后,大汉皇帝与禁军高级将领们的第一次“座谈会”,正式召开。

“朕初登宸极,诸事缠身,到如今才召见诸将......”

基本上都是刘承祐在讲,在将军们面前,他的话难得地多了些,回忆创业辛苦,感慨时局艰难,勉励众将职守,展望大汉未来......基本上就是这一套。面对天子垂训,一干宿将听得很认真,完全没有打瞌睡的。

然后是一番畅谈,由其各抒己见,发表想法,提出一些建议。众将对此,初时还有些不适应,尤其是见到有专门的官员在旁记录之时,大老粗们都识趣地闭上嘴,光听不说,以免出丑。

最后,这场“座谈会”,还是演变成对关中抗蜀之战的讨论。对此,众人的兴趣明显要浓厚一些。

自午后,一直持续到晡时,方才结束,众将退去。对于这些将校,刘承祐暂且并不奢求其忠诚,那实在是不现实,但是,暂且拉近一下关系,加深一下刘承祐这个皇帝在他们脑中的印象,还是可以的。

而在这些将领中,还是有不少人才的,或智或勇或烈。除刘词、王殷、杜汉徽之外,尚有王全斌、王彦超、史彦超等人。

这个时代,名为“彦超”的人,还真的不少,郓州有个慕容彦超,鄜州还有个张彦超......

另外,还有个名为赵弘殷的将领。

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53章 遁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3章 不宜扩大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28章 皇子戍边第193章 杨邠案(1)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403章 抓起来!第345章 剥削者第12章 方略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3章 举城同欢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98章 封禅之议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33章 西巡结束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21章 道士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36章 母、妻、子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9章 公府密议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1740章 农民苦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163章 开封修不修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42章 岭南在望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484章 不对劲!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80章 一意孤行第340章 定论第12章 方略第86章 笼络人心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91章 今日开宝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15章 冬月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83章 辽帝之亡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248章 西撤!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71章 平息的吴越大叛乱第93章 噩耗连连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