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硕果仅存

以一个慵懒的姿势在躺着,手里优哉游哉地翻看着一份奏章,依照惯例,重臣去世之前,只要有机会,都会准备一份遗表,赵匡胤自然是有准备的,因此他的遗陈十分完整地呈递到刘皇帝手里。

不过,此前也不知刘皇帝在忙什么,一直没有阅览,如今抽得点闲暇,翻开一番,看看赵匡胤临死前有什么好说的。

结果呢,并不是那么让人满意,赵匡胤的遗奏,写得比较平顺,并没有什么太吸引人的地方。不像王朴、魏仁溥等大臣,还要对时弊做出一番针砭,对朝廷事务提出最后的进谏。

而赵匡胤只是对自己的一生做了个简要的总结,再就是违心地对刘皇帝的恩赏厚遇表示感谢,最后对刘皇帝与大汉社稷做了一番祝愿,仅此而已,普通以致乏味。

放下手中的遗奏,刘皇帝陷入一阵深沉的思考,然后摇了摇头,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当然,刘皇帝还收到皇城司关于赵匡胤死前的一些活动与行为,包括那名“意外”死亡的宫女,在刘皇帝看来,赵家兄弟并不像表面上那般安分,即便是赵匡胤。

尤其是,一想起赵匡胤与那些军中宿将称兄道弟的情况,刘皇帝的猜忌之心就无法遏制,还想搞“义社十兄弟”?

不过,逝者已矣,死了就好,也去刘皇帝一块心病。没有赵匡胤的赵家,威胁自然大减,至于上蹿下跳的赵匡义,不得不说,刘皇帝只是欣赏其政治才干,把他当个工具人看待。

真要说有多忌惮,那就显得太高看赵匡义,至少赵匡义对于军队是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的,那些与赵匡胤亲近的军事勋贵,可不是那么容易驯服的,他们对赵匡胤这个一刀一枪打出威名的统帅服气,却不可能轻易接受赵匡义递去的橄榄枝,就靠一个弟弟的身份,显然不可能,就是儿子也未必。

而观赵匡义在治丧期间的表现,一副赵氏家长的做派,意图继承赵匡胤留下的福荫,但那些政治资源可不是那么好整合的。

一个政治势力最核心的人员走了,其凝聚力显然是会下降的,继承者若没有足够的威望与手腕,甚至能搞得崩溃,所谓树倒猢狲散,大抵如此。

当然,以赵匡义的手腕,继续扛起赵家这面旗还是足够的,但要像赵匡胤在世时那般稳如泰山,显然还有待观察。

刘皇帝也听说了,在赵匡胤的灵堂上,党进等一干侯伯与骄兵悍将,是痛哭流涕,哭得死去活来,跟死了亲爹一般,甚至有哭晕过去的......

不过,对于现如今的刘皇帝而言,对赵匡义的猜忌,或许只剩下本能了,那来自于记忆深处的戒心,毕竟,若以原来的世界线做参照,赵匡义是当世活着的人中,唯一具备“真龙”气运的人了。虽然有些玄学,却能反应出老皇帝最真实的心态。

“官家,寿国公请求觐见,殿外候诏!”深沉的思虑并没有持续多久,常侍又匆匆赶来,有些局促地禀道。

在刘皇帝身边伺候的人中,除了喦脱之外,没有任何人能有自如的表现,一个个都谨小慎微的。一是因为习惯的原因,二则是刘皇帝自认为的“随和”在内侍们眼中只是喜怒无常。

而听到李少游回京了,刘皇帝人都坐了起来,老脸上立时绽开笑容,难掩喜色,当即吩咐道:“快请他进来!”

刘皇帝显然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越是年老,其矛盾特性也就越发突出。一方面,性情古怪,猜忌心重,常做杞人之忧,怀疑一切人事,精神上的疾病实则是越发深重的。

但另一方面,却也更加念旧了,当然,针对一些特殊的人,比如雍王刘承勋、徐王刘承赟,寿国公李少游这个玩到大的心腹股肱,也在特殊之列。

自卸任武德使后,李少游大部分时间都在地方任职,从来不失方面重职,封疆大吏,大汉那几十道,几乎有三分之一他都担任过,其中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京畿、河南、河北、河东这样的中原腹地,替刘皇帝牧养着帝国的统治核心地盘。

对李少游,刘皇帝的感情自然是很深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连他的皇子龙孙们都比不上。因此,对于归来的李少游,刘皇帝的喜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只是顷刻的功夫,李少游便进入殿中,熟悉的身影进入眼帘的第一刻,刘皇帝便有些急冲冲站起来,走上前去,不让他行礼,便抓住他的手,亲切地唤道:“游哥,快快免礼!”

不过,面对刘皇帝这般亲近的表示,李少游却保持着谨慎,还是郑重地行了个礼:“礼不可废!老臣参见陛下!”

见他这副谨慎得体的模样,刘皇帝也不在意,仔细地打量了他两眼,不由感慨道:“回来便好!来看看朕,朕就够高兴了!”

听刘皇帝这么说,李少游心中浮现出一种怪异感,他是从关内道任上回来的,还是被刘皇帝特地召还,刘皇帝这么说,就好像是他专门回来觐见的。

压下心头的一丝波澜,李少游恭敬应道:“许久不见,老臣对陛下也甚是想念,不知陛下近来可好?”

“好不了!”刘皇帝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都不说场面话客套一下,不加掩饰他对如今朝廷的不满:“近来事务繁多,朝廷争议不断,吵得朕耳朵嗡嗡直响!”

“是为了税改之事?”李少游问道。

刘皇帝没有作话,而拉着他一起坐下,又那么直勾勾地盯着李少游看。李少游没有穿朝服,衣着比较素,只是一身黑锦,隐隐还带着些烟尘气。

刘皇帝问道:“去荣国公府拜祭过了?”

李少游颔首,道:“听闻荣公辞世,顺道去进了一炷香,聊表哀思!”

刘皇帝叹道:“乾右二十四臣,如今只剩下你和向星民了!老臣陆续凋零,硕果仅存,寥寥无己,你可一定要保重啊!”

刘皇帝说这话时,竟然有些动情,见到李少游,眼泪花都仿佛要溢出来了。见状,李少游不由出言安慰:“陛下不要过于伤感了,还请以御体为重!”

刘皇帝摇摇头,指着李少游同样有些花白的胡子,道:“你也增添了不少须髯啊!朕没记错的话,快六十了吧!”

李少游比刘皇帝大了约四岁,也确实年近花甲,闻言,点点头,应道:“有劳陛下惦念,明年,就将进入花甲了!”

“这可得好生操办一番,届时朕给你送一份大礼!”刘皇帝表示道。

“那老臣就先行谢过陛下了!”

“你子嗣繁多,是出了名的,如今有几男几女,几孙几女了?”

提及此事,李少游有些不好意思,道:“老臣膝下,如今有子19人,女13人,孙子34人,孙女25人,重孙亦有7人了......”

闻言,刘皇帝不禁笑骂道:“你这老东西,也惯会生养,在此事上,朕可是远远比不上你啊!”

李少游道:“陛下所出,都是皇子龙孙,天运所钟,老臣所出,只是些凡夫俗子,不能相提并论。何况,这一大家子,供养起来,也颇为不易啊......”

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17章 鼓噪第452章 皇孙第470章 分封第273 王晏镇洛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34章 惊陶谷第99章 北巡结束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59章 乱情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240章 城塌了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86章 发落南臣第461章 癫狂?第66章 商业互吹第8章 琼林宴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308章 班师还朝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27章 父子座谈第193章 杨邠案(1)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117章 机会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54章 聘纳郭女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90章 交趾收复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720章 静默第43章 事毕第3章 台怀之事第86章 发落南臣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6章 告一段落第99章 又穷了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37章 覆灭在即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37章 终于埋了第13章 考校第482章 李氏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18章 权谋手段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79章 父子问对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133章 面圣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92章 定州事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81章 厮杀汉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410章 克制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35章 南口大战4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