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8章 太宗篇15 热闹的夜

bookmark

第2068章 太宗篇15 热闹的夜

“官家,皇城使王约求见!”兀自出神间,内侍头子郑元前来禀报,并且很自然地从刘旸手中接过手灯。

刘旸微讶,旋即摆手道:“宣!”

“这个老奴,跑得倒是勤快!”刘旸也缓缓走向正殿,嘴上嘀咕道。

在王约上任皇城司的这段时间,往垂拱殿奏事的频率是很高的,不说一日三报,两报总归是有的,而汇报的内容,当然逃不脱洛阳城里的是是非非尤其是上层权贵间发生的故事。

会面,稽首,迎着皇帝略显深沉的目光,王约立刻陪上了几分小心,道:“禀官家,适才开封府判官带人闯上凉国公府门,将凉公亲卫周隼带走了,以杀人罪名!”

“嗯?”闻言,刘旸眉头顿时往上一挑,显然对这个消息比较意外,稍作思索,问道:“凉公是什么反应,就那么让洛阳府把人带走了?”

“据报,凉公亲卫曾执兵杖抗拒,被凉公阻止了。不过,凉公与寇准之间有言语冲突,凉公出言威胁,寇准凛然不惧……”王约回道。

刘旸笑了笑,笑声中带着少许感慨,似乎在诧异刘晔竟能忍下,受此“大辱”。

“朕知道了!”刘旸没有多余的表示,只是轻声应道。

“还有一事!”王约又道:“开封府尹刘继昌得知延康大街之事后,将其三子刘纬狠狠训斥,执行家法,据说刘纬双腿被打断……”

“咦?”刘旸更好奇了,问:“街上死的人、马都是这刘纬的?”

“回官家,正是!”

“不是说刘继昌很疼爱此子吗?竟能狠心,下此重手?”刘旸淡淡地说了句。

当然能狠下心,作为徐王最有为的儿子,本身在政治上也具备不小的志向,又值仕途上升的关键时刻,正该稳扎稳打、无波无澜地晋升,却出这么一个意外。

虽然难说这场冲突会造成什么实质的负面影响,即便是带给皇帝一个不好的印象,当此之时,也不是刘继昌能够承受得起的。

倘若因为一个纨绔子弟,一个莫名其妙的冲突,断了仕途进程,刘继昌脑溢血都未必没可能。那可是京畿道啊,天下第一道,虽然开封府尹的职位在很多人眼中已经高过天下大部分道司,但京畿道从来是第一例外。可想而知,了解延康大街上发生的情况后,刘继昌的心情是何等“爆炸”。

想了想,刘旸依旧那副沉稳的模样,轻声吩咐道:“继续关注着!”

“是!”

“如无他事,退下吧!”

“小的告退!”

待王约离开,刘旸又凝眉沉思,琢磨起事来,嘴里轻声念叨着:“寇准,又意欲何为?官不大,胆量却是不小!”寇准上门拿人的行为,算是出人意料,然而就和刘继昌府上的动静一般,也就是一些小插曲、小热闹,比起封国大事,就有些微不足道了。能够让刘旸多加关注的原因,或许只是刘晔这个诸侯王牵扯其中。

脑子里思绪颇杂,刘旸忽然想起一事,扭头即向内侍郑元吩咐道:“高丽王与契丹王还没离京吧,明日召他们进宫,设一午宴,朕亲自款待他们!”

“是!”

如今大汉帝国周边,还是有一些近邻的,比如契丹、高丽、日本、于阗、真腊者,但以国君身份亲自抵京吊祭世祖皇帝并参与新皇登基大典的,只有契丹王耶律隆绪以及高丽王王诵。

高丽景宗王伷早在开宝二十五年时便薨了,由太子王诵继位,由当时王诵年幼,因此在过去的六年中,高丽朝政一直是由其母刘太后摄政。

而刘太后,可是徐王刘承赟之女,可想而知在过去的几年中,高丽国与大汉关系是越发亲近了,并且依旧延续着王伷时期的“事汉”政策,整个高丽国的局面也由此处在一种平稳有序的状态之中。

一直到去岁,世祖皇帝驾崩,已经十四岁的高丽王王诵,终得出宫离国,在内史令徐熙的陪同下,浮海而来,对大汉帝国进行“国事访问”。

和他爹一样,每次来京,都会携带大量的贡品与礼物,徐王一家子那边,也少不了一份,徐王毕竟也是王诵的外祖父。而被刘晔杀掉的那匹马,就是王诵所赠。

原本,在结束大汉新旧交替的大事,并完成双方关系的维系之后,王诵同契丹王耶律隆绪一般,都已经上书请求面圣请辞,刘旸则没抽出时间来。

此番,却是正巧想起来了,作为与大汉亲密接壤的两个藩属国,不管是契丹还是高丽,还是该给一份关注与尊重的,至少刘旸现在是这么想的。

夜深人静间,宽大的车驾平稳地行驶在阑珊灯火映射的街道上,车驾前后都有卫士随从,护卫等级很高,这是赵王刘昉的卤簿。

王驾内,刘昉面色沉静,挺拔的身姿随着车驾行进微微晃动着,只是嘴角衔着一点似有似无的苦笑。皇帝二哥,这是给他派了个难差啊!

适才皇帝夜召,刘昉也不得不停下韬光养晦,紧急入宫。在垂拱殿,皇帝刘旸没有任何啰嗦,甚至没有问过刘昉的想法与意见,只是淡淡然地降下一道诏令,让刘昉去摆平诸王,避免把事情闹大,影响朝廷的和谐稳定。

有一说一,对刘旸的吩咐,刘昉心里若是一点想法都没有,也不现实。然而,面对来自皇帝的诏令,他又实在说不出拒绝的理由,自小而大,他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意识,让他只能尽力去执行。

“大王,是否回府?”似乎能够感受到主上心里的波动,车外的侍从没有直接把王驾往府上拉,而是主动问道。

平复了下心情,刘昉道:“不!去魏王府!”

太和楼之会,面对刘文渊的邀请,刘昉是果断拒绝的,他当然知道,这是那番弟侄们不安分的聚会,与会,除了麻烦,不会有任何好处。

尤其,对他这样的功勋亲王来说,同样是不自菲薄地说,他刘昉与其他诸王是不一样的。最不一样的地方,便是他能引起新皇的猜忌,而其他人很难做到,包括他大哥刘煦的继承人刘文渊。

同时,在国丧期间韬晦的刘昉,心里也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世祖皇帝驾崩前召他还京的目的地究竟是什么.

 

第247章 留给辽阳的时间不多了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112章 兄弟第33章 两广运动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6章 军中俊才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72章 安东大开发3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134章 回府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1755章 良平岛第60章 “暴毙”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186章 嘴衔蜜糖仁宗篇4 范公秉政,苦苦支撑第75章 恩威齐下第62章 二代勋贵第133章 捷报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274章 厚葬之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28章 澧阳之战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17章 附议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140章 封王第55章 干脆的胜利第125章 颂公亭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304章 楚州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7章 风波第185章 赐宴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419章 离宫、噩耗第139章 银州叛乱第29章 请缨第115章 冬月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键政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10章 坦白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89章 威压王帅第99章 御帐议战第498章 六十年来第一遭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18章 请愿第329章 游市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键政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53章 交代后事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63章 朝廷应对第403章 抓起来!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450章 落幕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81章 两日而克第428章 用心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416章 尾声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714章 百姓苦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14章 武夫军阀第86章 笼络人心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194章 减税难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15章 名单第108章 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