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东归

河中府,府治曰河东城。

在刘承祐西巡的这段时间,整座城池显得很紧张,军丁巡逻,兵甲不歇。既怀异志,李守贞对朝廷的向,自然是严密关注者。甚至十分怀疑刘承祐西巡的目的,尤其在他拒绝东去洛阳觐见的情况下。

事实上,做贼心虚之下,李守贞已然做好了起兵的准备。当然,这里的准备,指的是心理准备。刘承祐在潼关设潼安军,已使之成为惊弓之鸟,但又投鼠忌器。

装饰奢贵的府堂间,乌烟瘴气的,一名身披袈裟的僧人,正紧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似在“发功”。观其面相,庄严肃重,倒有种高僧的气质。良久,缓缓地睁开了那双泛着智慧光芒的明亮眼睛。

此僧号“总伦”,长于占卜,出入于节度帅府,被奉为上宾,把李守贞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法师,如何?”见状,候在一旁的李守贞赶紧凑上前问道。

很有气度地酝酿了一番,总伦捋着胡须,慈眉善目地冲李守贞淡笑道:“使君勿忧,有惊无险!”

闻言,李守贞表情一松,脸上也跟着带上了释怀的笑意。

该是巧合,有心腹幕佐匆匆来报:“启禀节帅,洛阳来信!”

微讶,李守贞快速地拆开阅读,很快,哈哈大笑起来,很是畅快。

边上,正支使着弟子收拾法器的总伦,走上前来,施了个佛礼,说道:“看来,是洛阳传来好消息了。”

李守贞扬着手中的信纸,脸上洋溢着一些得意之情:“小皇帝离开洛阳,还往开封去了。吾不奉诏觐见,他非但不降罪,连申饬都不敢,反而要给我加官进爵,并派宰相冯道亲自前来河中宣诏。这是,怕彻底逼反了我,想要稳住老夫啊!朝廷软弱,由此可知,天下节度知之,定然轻视,如此怎能守住江山?”

“朝廷定然是慑于蒲军之利,惧使君之威。”总伦在旁边附和道。

“果如法师之言,天命犹在我!”李守贞笑道,说着,语带哂意:“他欲稳住我,我正欲迷惑住他。等我联络好盟友,定然给小皇帝与朝廷一个教训。”

“使君大业可期。”

“借法师吉言。”

“节帅,赵推官求见。”

“修己,寻我何事?”见着上门拜谒的赵修己,李守贞大咧咧地问道。

赵修己嘴唇泛白,表情阴郁,重重地咳嗽了几声,拱手以一种衰弱的声音对李守贞道:“节帅,属下身染重病,此来是欲请辞的。”

“前番不是还好好的吗?”李守贞愕然,这才注意到赵修己的脸色。

“病来得突然,不测之灾,非属下所能预料。”赵修己苦涩道。

“那也不用辞官。”李守贞摆摆手,说道:“你可暂时放下政务,在府中休养,我自请良医救治。”

“使君!医者言属下所染,乃恶疾......”赵修己又重重地咳嗽了几声,哀声说:“药石无救,恐时日无多。叶落归根,属下只欲撑着病体,还归乡里。”

“恶疾”二字,咬音极重,看赵修己的模样,李守贞想到了什么,表情微变,有点急躁地摆摆手:“既如此,我自不便相阻。稍后,我命人奉上钱帛,作路资,筹汝前功。”

赵修己又重重地咳了几声,颤着手朝李守贞拜谢:“谢节帅。属下告退。”

待赵修己退出后,李守贞了立刻厌恶地离开房间,满脸的晦气,命人清扫屋子的同时,急急忙忙地去沐浴。

而赵修己这边,在取得李守贞的应允之后,当夜便携家小南下,走得挺急。一直到风陵津头,方才放缓。

“官人何故如此匆急?”其妻坐在马车上,搂着一双子女,忐忑地问道。

已是平旦,天色晦暗,隐隐能听到黄河水声。赵修己此时哪里有在李守贞面前的病态,见夫人担忧,出言安抚道:“我这是提前避祸啊!”

“节帅对朝廷诸多疑忌,叛意已盛,劝阻不得。然其欲以河中一隅之地,抗天下之大,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祸事不远也!”

赵妻是不懂这些的,只能跟着点头:“那我们现在去哪儿?”

“先还乡里吧!”赵修己道。他,还是开封人。

行路间,不由回首望了望,赵修己抚须长叹:“自天福年间,我便追随李守贞,辗转数镇,没曾想却是这样的结果。数年之功啊,也是我识人不明啊......”

有李守贞的手令,风陵津北岸的守卒,干脆地放行了。这种时间,南渡之后,直接被潼安军收押盘问,杨业得知消息,延请之。老家是回不去了,无奈之下,赵修己只得暂时栖身于潼关杨业帐下。

......

不管李守贞那里如何夜郎自大,刘承祐这边,东归之路很顺当。

此次西巡,惩贪官,治恶吏,打击勋旧豪右,整不良之风,释土地,增籍户,鼓励生产,绥宁人心。召抚节度,布置河中防控扼。细细算下来,倒也做了不少事。

另外,苏逢吉下狱,冯道使河中,史宏肇守西京,随行的三个宰臣(史弘肇有同平章事衔),没一个得以完好跟随返京的。

似乎,随驾出巡,不是恩宠,看起来,反倒显得有些不吉利,就是不知今后,若刘承祐再行巡幸地方,宰臣们会不会心颤。

京畿民间的情状,经刘承祐清理了这一番,显然有所好转,虽然远远谈不上大治,但是,至少稳定下来了,刘承祐要的就是稳定,让百姓们好好给他种地。

路过汜水县的时候,见千古名关,刘承祐心有所感,发令前往枢密院,着其议事,遣将领禁军精锐驻守。这,又算是史弘肇守西京的一种制衡吧。虽然史弘肇不见得会出什么大问题,毕竟这个时代地方叛乱真的不是太讲道理,但有备无患,庙算嘛,总归要考虑得周全些。

再经郑州,歇一夜,遣人察之,甚喜。

新的防御使景范已然就任,接掌军政,处理庶务,已入正轨。此前,刘承祐已在洛阳接见过景范,亲自考察。就如旁人所描述的那般,这是个刚严信重之人,年过不惑,特殊时代下的宦海浮沉,稍微磨去了其棱角,但言谈举止间,仍旧透着些许内敛的强势。

君前问对,十分得体,尽显干练之风。刘承祐咨之以郑州施政方针,其也早有准备,不假思索叙来,总结出来,就五个短语:劝农桑,促耕织,明法纪,树威信,稳人心。这显然是知时局、体上意的表现。

虽然一次不算特别深入的交流,并不能让刘承祐对景范太过赏识,但好感总归是有的,面圣之后,便遣其东往郑州,交接上任。上任之初,便将治下诸县走了一圈,了解情况。

就眼下的状况,其政能凸显,为政依法以理,辨忠察奸,凡事务处置,必致官民信服,无怨言方止。事实上,以其强硬的作风,究竟有无怨言,哪里说得清楚,至少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

在刘审交治农的基础上,景范继续深行劝农理耕,几番亲下田亩,察看乡情,垂询农户,亲力亲为的表现,使其官声在短时间内便传遍了郑州。

时下,谷雨已至,郑州的春耕事宜,基本上都已结束。以沟渠淤塞之故,这两日,景范正组织着不算多的民力,于州内几道主渠进行疏浚,以便灌溉。对此,州内有官吏反对,因为动工程,不止要耗人力,还要耗钱粮,而府库空虚。景范则力排众议,尽府库,也要行利农之事。

得悉景范施政情况,诏其面陈详情,刘承祐其心甚慰,嘉勉之。还当着随行文武的面,发出感慨:“奏章公文上治国,必致疏漏。如欲使政通达,民安定,还需躬亲视事。天下官吏,当以景范为榜样!”

如此佳评,自是令人意外,包括景范自己,都很是动容,对于少年天子,头一次心怀敬重之意。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国士待之,国士报之,略有其味。

当然,对于景范,或有过度赞誉之嫌。但于刘承祐这边,未必没有以此表明自己用官、用人态度的心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这方面,刘承祐倒希望天下官员都能效其心思。当然,也清楚,那只是一个美好的奢望罢了。

再者,若天下官吏皆似景范,于皇帝与国家而言,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过郑州后,再无停留。

四月壬午(初三),刘承祐御驾还开封,诏文武将吏各依其职,不需迎奉。

将立夏。

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131章 鸣沙匪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49章 求援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750章 《桃兰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118章 棉第328章 默认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31章 议治湖湘第51章 如今的大汉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50章 听政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34章 亡国之族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107章 殿试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188章 永清军议第114章 大朝会第85章 异心第46章 粮与钱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84章 夏州降第393章第273 王晏镇洛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9章 王峻归来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国的棉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9章 写得不错!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176章 去邺都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22章 针锋相对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98章 温柔乡第77章 吏职变动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9章 老九浑人一个第285章 胃口极大的反击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141章 祭关公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384章 反响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162章 晋公南游见闻第169章 两面三刀第21章 西巡第1689章 高规格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138章 回宫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33章 东京城内第3章 取士不公第84章 夏州降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79章 长教训第407章 麻烦第286章 宗室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95章 大商人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76章 太子还京第8章 琼林宴第22章 荆南既定第77章 间策第306章 为了统治需要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137章 终于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