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

“臣王玄真奉诏觐见,陛下万安!”垂拱殿内,前武德使王玄真满面肃重,向高居御座的皇帝刘旸行大拜之礼。

“平身!”

“谢陛下!”

居高临下地审视着王玄真,不知此人心理活动如何,但面上总是从容的。刘旸淡淡然地问道:“你赋闲在家也有一年多了吧!”

“回陛下,正是。”王玄真心思微动,恭敬地应道。

“可有怨气?”

“陛下明鉴!”听皇帝这么说,王玄真当即郑重地表示道:“臣本居是非之地,陛下恩免,实为拯臣于泥潭,一番关怀爱护之心,臣感激涕零,如何生怨?”

王玄真的解释,让刘旸笑了笑,语气轻松了些:“赋闲这些日子,在做什么?”

“回陛下,臣在龙门镇外置办了几亩薄田,闲来不过读书、行猎、耕地、种菜罢了。”王玄真答。

龙门镇在洛阳以南,伊水河畔,距离京城并不远,王玄真选择这么个地方休养,显然是身在山野,心念朝堂。

对此,刘旸当然能够体会得到。表情一肃,不再寒暄,刘旸凝视着王玄真,道:“刑徒营的处置,你做得不错,对结果,朕很满意!”

就在雍熙四年夏,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王玄真方将刑徒营的改革勉强完成。结果是,曾经遍布大汉诸道州,以数十万计的刑徒营,完成了大瘦身,包括新增加的蜀乱叛民在内,在王玄真主持下,三年多的时间内,朝廷一共朝西北、东北及南方诸封国移民了四十多万人。

且不提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利益交换,又发生了多少残酷与悲情,但刑徒营这个大汉帝国躯体上的“毒疮”,却从事实上被缩小、缓解了。

彻底解决是不可能的,只要刑徒营还在,那就永远不可能解决。即便经刘旸授意,在王玄真的整顿下,已经在制度上、管理上尽可能地多一丝“仁性”,但是,只要这项制度存在,该有的问题依旧会有,只是情节轻重罢了。

像这种皇帝关注的情况下,各地管理刑徒营的职吏自然会收敛一些,刑徒们的日子自然会跟着好过一些。然而,一旦上边注意力转移了,那么獠牙利爪也必然重新张开。

至于废除刑徒营制度,刘旸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最终还是按下了这个念头。实事求是地讲,刑徒营对大汉刑事处罚是一项重大补充,同时朝廷也需要这么一批廉价的可以任意消耗使用的劳动力,修桥铺路、开山采矿、挖渠固堤,这些苦活累活赃活危险活,永远是缺劳力的。

另一方面,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刑徒营中,可不只是犯罪的大汉官民,更有诸多不服王化、叛乱生事的部族、蛮民乃是邪教徒。从一定程度上讲,刑徒营的存在,几乎是大汉帝国肮脏、污浊罪恶、黑暗的集中地,是阳光下的阴影,盛世清明背后的垃圾场,对于维护帝国统治,维持社会治安,有着巨大作用。

经过刘旸君臣的操作,只不过是向各封国进行了一次“排污”罢了,刑徒营的规模一减下来,既方便控制、管理,也让皇帝不再寝食难安,时刻要担心又发生一起刑徒营暴乱。

当然,一直以来,刘旸顾虑的绝不是简单的刑徒营乱,那并不容易成事,而是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怕与地方积弊勾连爆发,蜀乱已经给了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

而通过对刑徒营的改革处置,王玄真这个特务头子也终于获得了刘旸的信任,至少肯定了他的能力。

这是一个干才,不仅能到位地领会上意,做事雷厉风行,却也不失灵活。也就能理解,当年在其叔父王寅武倒台之后,没几年,世祖便又让此人担任武德使,这可是一个有“政治缺陷”的人。

“你在武德司效力二十五载,一向勤勉,克己奉公,朝廷也一直没有进行多大犒赏!”殿内,看着王玄真,刘旸缓缓道:“朕赐伱钱五十万、锦缎百匹、御马两匹、御用瓷器一套,另加特进!”

“臣拜谢陛下隆恩!”闻言,王玄真当即跪下,再稽首谢恩。

wWW⊙ ттκan⊙ c o

皇帝赏赐的这点东西,于权贵之间而言,实在不算什么,但是重点显然不在物质上,而皇帝的认可与态度,这才是长久富贵荣华的保证。

刘旸则继续道:“放你这样一个干才赋闲,朕都觉得可惜。你也歇得够久了,该出来为朝廷效力了!”

一听这话,即便城府深如王玄真也不由心头泛喜,再没有比官职与权力更实在的东西,因此,再叩首,一副死心塌地的模样:“陛下但有所命,臣在所不辞!”

对其表态,刘旸脸上没有丝毫笑意,说道:“江南道布政使樊知古辞世了,你去江南接任!”

闻言,王玄真不由愕然,他怎么也没想到,刘旸竟然会安排他这样的差事。但旋即,便是狂喜,且不提江南道在大汉经济版图上日益凸显的重要地位,就从武德使到布政使这种身份的转变,其中蕴含的恩典与机遇,就不是旁人所能理解的。

若说对刘旸一点怨气也没有,那是扯淡,王玄真又不是什么圣人,但就在此时此刻,他“忠诚度”几乎瞬间点满。

不过,强大的心理素质让王玄真表现得很克制,叩请道:“陛下以如此重任相托,臣感激不尽,只是臣才德浅薄,恐难当重任。何况,臣若履任,只怕朝中非议大起,徒令陛下为难”

“故作谦辞的话就不要在朕面前多说了!”听其言,刘旸略显强势地道:“你若没有这个能力,朕也不会用你!至于朝廷非议,朕是否会为难,那是朕的事情,与你无干!

去江南,也不是让你去享受那里的风花雪月!江南乃东南之盛会,漕运之起点,对国家之重朕就不多讲了。

如今,朝廷多项改革,仍以吏治为先,并且由全面铺开,改为针对改革,江南道便是重点整治地区。

对于江南道的情况,你在武德司时,恐怕了解得也不少。贪腐哪里都会有,只是富裕的地方更加容易罢了,你去江南道,替朕把前面几年朝廷未能顾及到的地方,再仔细清理一遍。

吏治、法治,还是得不断刷新才行!另外,江南道的商业日益繁荣了,商税在逐年增加,但官商、权钱勾结的行为也是日益猖獗。

民间因为商业之争,聚众械斗,杀人害民的情况,更是层出不穷,严重阻碍商业秩序的正常运转,干扰士民百姓的安定生活,必须予以严惩

尤其是上海县那边,朕听民间传闻,说上海商人多,商品多,松江底的沉尸也多。能够传出这样的说法,朕不相信是毫无根据的,其中必有弊症,还有苏秀二州之间的矛盾,都给朕好生整顿。

朕再给你三年时间,三年之后,朕要看到成效!” 皇帝都这般说了,王玄真自然也不再故作矜持,当即拜倒,又是一番立誓保证,定然尽忠职守,整顿江南乱象,不负陛下托付与信任云云。

而可以想见的,对王玄真的任命宣布之后,朝堂之上是何等反应,轩然大波,一片哗然。自上而下,几乎没有不表示反对抑或异议的,对于各路人马来说,不只是江南道这么一个肥缺没了,更重要的,还是王玄真的出身因素。

什么时候,武德司的鹰犬爪牙,也能衣冠博戴,堂而皇之出现在大汉朝堂,受封疆之任,与众多贤并列为伍。

然而,不管争议有多大,皇帝诏命已下,都不容更改,刘旸也没有收回成命的意思,再多的不满,都得生生憋回肚子里去。

而整个过程中,有一个人则稍显尴尬,那便是宰臣、吏部尚书慕容德丰。不管是从哪个立场来讲,慕容德丰都是反对王玄真江南道布政使之任,但是从头至尾,他都没有真正的发言权,皇帝甚至无视他的意见。

或许只是单纯的对事不对人,但对于一个吏部天官来说,即便只是个例,也绝对不能放松警惕,倘若连人事组织的权力都弱化了,那就相当于他这个宰相最重的权威被削弱了,不是一个好兆头。

雍熙五年冬十月,大汉南疆,偏远的安南道,发生了一件大事,真腊军队于十月初三突然犯境,攻破边境小城邑文阳,又东渡罗伦江,克日落县。

至十月十五日,真腊军队已经攻破雾湿岭,侵袭安南道南部沿海地带,攻略驩州,几乎从陆上将安南道与南部州县及林邑国截断。

同时,在安南中北部地区,又洞蛮部民连叛,祸及州县,其中有诸多土著部族酋长,长期不满大汉的统治,如今纷纷举乱,背后显然也有真腊过的策动。

这真腊,竟是失了智一般,彻底与大汉杠上了

对于真腊国突然之犯境,朝廷这边自然是震怒不已,没有多少异议,朝堂之上迅速达成共识,必须要严厉打击。多少年了,从来只有大汉去打别人,何来外国主动挑衅,还是中南半岛上的“蛮夷”国度。

雍熙时代的大汉虽然致力于内,然一旦遭到外部入寇,那战争机器也能迅速开动起来。

打是一定要打的,但如何打,派谁打,打到什么程度,却还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讨论。区区真腊,还不值得大汉过于重视,只是因为其悍然挑衅,一下子将朝堂的目光吸引了。

因为在议定平叛人选时,有一个人主动请缨了,皇长子、汝阳郡公刘文涣,倘若与夺嫡事务联系起来,那么即便只是西南边陲的一场“小冲突”,也能变成朝堂上的大事,成为各派势力的角力场。

慕容氏那一派人,当然是坚决反对此事,理由很简单,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皇长子并无领军之经验,且西南小乱,遣一良将即可,何需让千金之子,坐于垂堂

与之针锋相对,赵氏自是努力争取,有另外一套说辞,刘文涣有过安西之行,又在军中观摩历练过,至于经验的缺失,则一上将辅助即可。另一方面,有皇长子统帅出征,也能鼓舞士气,表明朝廷对安南的重视。

两派人马各执己见,声势之大,仿佛又要重现雍熙元年那场激烈的争储风波。而这种以军国大事作为争储战场的行为,显然惹恼了皇帝,一番霹雳板子下来,两方再度消停了。

不过,对于刘文涣主动请缨,前往安南平叛却敌,刘旸在经过一番仔细的斟酌后,最终决定,让刘文涣去试一试。或许,刘旸是想到了当年世祖让他上战场、做统帅的故事。

雍熙五年冬十月二十,皇帝下诏,以皇长子、汝阳郡公为征南大元帅,调集云南、两广、安南四道五万大军,以制真腊之乱。

随着这道诏命的下达,在雍熙五年的这个冬季,几乎整个中南半岛都陷入到战火纷飞的动荡状态之中,因为不仅仅是朝廷与真腊国之间的角力,周遭的林邑、临海诸封国,乃至正在抵抗刘文海入侵,以及已然被灭的直通国余孽,都参与了进去。

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阵营,其一自是大汉,其二则是以真腊为盟主的中南半岛土著邦国。

甚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荡甚至蔓延到南洋,至少齐王刘昀的北金洲是起了数次土著叛乱。

“寇准,平心而论,朕是真不怎么喜欢你!”垂拱殿中,刘旸冷冷地盯着跪伏在御前的襄州知州寇准。

自从元年那场政治投机,寇准也基本在襄州度过一整个任期了,此番回朝述职,其他部司基本都过关了,也接受了几名宰相的察问,偏偏在皇帝这里,被晾了几日。

如今方陛见,就面对皇帝这样的发言,即便是寇准,也不由心惊胆战,叩首不已:“臣惶恐!”

“你可知道为什么?”刘旸淡淡地问道。

寇准深深地低下头,道:“臣才浅德薄,不堪入圣人之目!”

“呵呵!人皆有长短,朕岂以此好恶?”刘旸嗤笑了一声,道:“而况,你寇准若是才干不足,朕岂会同意以你为襄州知州。朕听了你的考核汇报,襄州五年,一改积弊,政通人和,路不拾遗,这是庸才能做到的?”

“总是你这个人,机心太重,胆子又太大!”刘旸感慨着说道:“朕是既欣赏你的刚直果断,敢于任事,又厌恶你不知分寸,得寸进尺!”

“臣惶恐!”寇准再拜,嘴上身体都是这般表现,但心里究竟如何想,实在难为人知。

而刘旸却没有与之多探讨的意思,直接道:“关于你下一步任命,想来你也听说了,不用惊奇,就是安南道,同时兼任南征大军粮料使。

安南有今日之乱,固然有真腊突袭之原因,但当地军政职吏长久以来的懈怠,失了警惕,也是重要原因。

你素来雷厉风行,朕希望你到任之后,能给安南带去一股新风,还大汉南天一片安宁永固.”

“陛下信重,臣唯有结草衔环以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当最后的任命落实下来,寇准狠狠地叩头道。

雍熙五年冬,37岁的寇准,成为了大汉最年轻的布政使,即便只是安南道这等大汉最末流的道司。

第64章 杨业却敌第259章 兵临梁泉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1738章 逆贼授首,准备撤军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314章 还京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26章 饶乐王来访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297章 心虚第62章 难得迟疑第40章 开拓之志第339章 那一脚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80章 京观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114章 大朝会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76章 处置决议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428章 用心第480章 “新对策”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86章 须发花白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364章 沉默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48章 接纳回归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127章 皇城司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84章 示警第78章 火油弹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21章 祸从口出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学堂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398章 虞美人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乱第25章 开宝新政第99章 北使南归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716章 共治时代第1773章 质问第133章 延禧驿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282章 新形势,新阶段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228章 巡边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