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少壮派

大军在侧,对河中的尝试性灭佛进行得异常顺利,事实证明在这乱世,佛门对于百姓,尤其是那些心存寄托的愚民影响很大。仅官军包围控制栖岩、普救两寺,便在民间引起了一阵非议,对此,刘承祐更加坚定的动手的决心。

对于两寺的处置,刘承祐打着追索“叛党”的名义,欲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思想,将两寺僧众全数斩杀,以绝余孽。所幸,冯道、范质等臣极力劝阻,经过细细审量,刘承祐决定纳忠言。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对于两寺务加严惩,用以警告那些心怀异心之人。

两寺上千的僧众,绝大部分被遣散,勒令还俗入籍,只余不到三十名精通佛法的僧人。寺中的钱财、粮食竭取之,各类铜像以及所有沾金带银的法器,基本都被收缴,押回军营,准备运回东京熔炼铸钱。

佛寺所拥土地契约尽数作废,所有土地分配与为其劳作的民户以及那些还俗的僧众,得了好处,民气顿时改善不少。只根据寺内剩下僧众的人数,给两寺留下一定数量的土地,今后,和尚除了要诵经念佛,还要耕地种菜。

原本按照刘承祐的想法,还要对佛寺征重税的,不过考虑到经过这么一波褥羊毛,也接下来很长时间内,也刮不到什么油水了,也就暂罢。并且,官府对于佛寺,还要定期做检查......

以上,只是针对栖岩、普救这两座底蕴还算深厚的大寺,而河中府下,其余的寺院抑或什么小山小庙,尽数黜置,一应僧众,全部赶出佛寺。日后,河中境内的大部分百姓如欲拜佛进香,得跑远路了,而是否为虔诚信众,就看其能否忍受那长途了,否则,还是老实在家劳作农桑吧。

这一系列的处置措施,对于佛门来讲,真的是极尽严厉狠刻。而依河中事,也差不多定下了接下来的灭佛基调,一应处置,皆有例可循。一场针对于佛家的凛冬将至,而根据佛门的兴衰来看,大劫之来,要准备渡劫了。

大营中,清理的空地上,堆砌着大小铜像、器仗、钵皿、金银、钱币之类的东西,灭佛的收获,最直观地展示在刘承祐面前。

“仅两座佛寺,便积聚了这么多的财富。”淡漠地感叹声,令人发冷。

探手摸着一尊弥勒的笑脸,丝丝凉意顺着指尖传入,刘承祐说道:“就此尊铜像,就不知能铸多少新钱?”

“运回东京,王相公想必会喜不自禁。”范质在旁,看着挪不开眼的天子,附和一句。

“传命阎晋卿,将这些金银铜器,作为第一批返京物资,输送回开封!”一扬手,刘承祐直接道。

在对河中佛寺进行“整顿”的同时,撤军的事宜,已逐步展开了。十余万人聚在一块,人吃马嚼的,每一日的消耗,可都不是什么小数目。并且,眼瞧着秋收已至,农事繁忙,正是缺劳力的时候,征调的劳役与州镇兵,多少已惦念着家里的田亩。

首先,刘承祐便将河中、晋绛、陕华同等就近征集的三万余民力,放还乡镇,各给钱粮。同时,以战事故,诏减诸州今岁秋税,死伤及立有苦功的劳役则全免......

事实上,这数州之地,根本给朝廷提供不了多少财税,纵有也多被地方截留,这慷“他人”之慨,施以小惠,又换得了一个好名声,“圣主明君”的德行越发为人称道,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河中府今岁大熟,是个丰年,但受战争的创伤最严重,青壮民力死伤最严重。而就从李守贞治下,河中丰盈的府库也能看出,纵使大熟,黎民百姓的日子也很苦。刘承祐的惠民诏制,可谓一场甘霖,至少再费些苦功,这个冬季或将不那么难熬。

劳役处置过后,从征的地方州镇军队,也分批放还。专门抽空,刘承祐接见一些地方将校,方镇军队的忠诚虽然有待商榷,但在这场平叛战役的前期,基本还是靠这些兵马顶住的。

......

府堂中,气氛相对轻松,十余名军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儿,小声交谈着,形形色色,军职或有高低差异,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

这些人,都是在此次平叛战事中,立有战功的军官。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从征的禁军官兵来讲,都只是混了一轮从征资历。军队的胜利,更多的还是群功,个人的发挥,在数万大军之中,想要出彩,当真没有那么容易,除非进入主角模式。而这些军官,都是小有出彩者。

赵匡胤在这其中,无论资历、地位、军职,都属于最下等的,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心中还有些疑惑,天子怎么会点名召见他。到现在为止,他还可还是个无名之辈,仔细想来,也就斩了李崇训算是个功劳,但赵匡胤自个儿觉得,那不算什么大功......

思虑间,眼神四下在这富丽的衙堂间扫了一圈,注意着那些将校,默默观察着。瞄到一个落单的英俊军官,脸上露出一道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走上前去,拱手打着招呼:“在下赵匡胤,见过这位仁兄。”

张永德当着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心情并不好,他与李重进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了,都是亲戚,有些无奈。或许是郭威一直以来的叮嘱劝诫起了反效果,对张永德,李重进的嫉妒心理越来越严重了。此番随军,二者没多少交流,方才见面,互呛了两句。

赵匡胤凑了上来,心中虽然没有多少兴致,但见其堆着的和善的笑容,出于良好的风度与涵养,回之一礼:“张永德!”

闻言,赵匡胤顿时露出一抹诧异,以一种赞叹的语气道:“足下便是张指挥使,趟火闯城,随刘都指挥使攻破府衙,抢救库廪,受陛下亲口嘉奖的永德兄?”

赵匡胤恭维的反应,让张永德有些意外,略带一点不好意思,矜持道:“微薄之功,不足为道。”

说着,对着赵匡胤上下扫视了几下,若有所思道:“赵匡胤?擒杀李崇训的,就是赵兄吧。”

赵匡胤脸上没有多少变化,更别提骄矜之色了,也像说一句微不足道的小事:“张兄竟闻在下薄名?却是小弟的荣幸......”

“......”

“张兄可知,天子召我等何事?”

“......”

在赵匡胤与张永德东拉西扯,迅速地称兄弟之时,伴着内侍张德钧的高唱:“陛下驾到!”

立刻打断了相谈甚欢的二人,众人顿时整齐地排列开来,堂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肃重起来。

刘承祐脚步生风,自堂外跨步入内,于座前,掀袍而坐。

“臣等参见陛下!”一干将校整齐地拜道。

“免礼平身!”刘承祐的声音短促有力。

扫视堂间的十余名将校,刘承祐目光中带着些喜爱。马全义、杨业、符昭信、高怀德、李崇矩、赵延进、王汉伦、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

不是官二代就是军二代,哪怕是杨业,家里在麟州也是一方豪强。唯一的草根算是马全义了,但他是追随刘承祐最早的心腹将领,也是在场中人军职最高者。

稍微酝酿了一番,刘承祐开口发言致辞了:“诸位都是禁军中的青年俊杰,后起之秀,日后大汉军队的基石骨干......”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21章 西巡第397章 指点第2052章 回京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们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44章 打个赌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399章 还债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51章 郭氏父子第93章 班师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53章 遁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385 礼宾馆第69章 祸事了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54章 应州大军第11章 大败蜀军第236章 母、妻、子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59章 元臣多鄙第62章 难得迟疑第52章 幽燕变故第340章 定论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387章 就国第33章 豪强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112章 兄弟第270章 立场第15章 名单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43章 “梳理”、“优化”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242章 战后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97章 隰州第387章 就国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42章 天上掉下来的禁帅之位第38章 殿议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104章 饿狼相争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254章 难得唠叨的刘皇帝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第118章 面静心动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73章 道府之争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328章 默认第198章 转折点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谏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772章 处置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世宗篇23 官钱粮盐第135章 降将→良将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764章 禁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