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

“大任?大功?大麻烦呐!”郭威站在大门口,捋须默念着。回首看了看那闪着金色,透着宝气的行在,悠叹一声。轮廓分明的脸,紧巴巴地皱在一起,其间透着的那股子沉凝,无从掩饰。

郭威这心里,可剔透地很,刘信之事,有什么好审的,事情明明白白,肆无忌惮到他那般地步,查证又有何困难?真正难的是,如何处置判罚。

大汉宗室,血脉着实不丰,刘信已属近亲,又在立国之初,这般大张旗鼓地推鞫问事,自三代以来,都是极其稀罕的事。甚至于,升堂设案,审问一方节度,都属“奇闻”。

事实上,不论刘信皇叔还是藩镇的身份,皇帝若杀罚之,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阻力,这个乱世,根本不缺昏君、暴君。然而,刘承祐就是这般郑重其事地,要走“程序”,其所虑者为何,郭威这心里,实则也有所猜度。

要的就是一个光明正大,名正言顺,这是要做给满朝公卿,做给许州官民,更重要地做给天下节度看的。看吧,中原重镇、当朝皇叔的刘信,都被拿下了,其他人呢。

将此案成例,日后,便可依例而行了。至于是否会引起旁人的猜忌或疑虑,那是必然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震慑,朝廷如今,还有那个底气。

并且,事情若做得名正言顺,站在道义的最高点,便足可使利大于弊。乱世之中,大义这个东西,真不值钱,但用得着的时候,那便是价值千金。

回忆起今日刘信案发前后,郭威心中有底,恐怕是天子早有心办他的皇叔,赵砺只不过将之引发罢了。不过思回行在后那一个时辰的静坐,总觉得哪里没考虑到。

“刘信被拘在何处?”脑子里迅速地理出了个头绪,郭威发问。

“回枢相,暂时扣押在节度府衙中!”暂时调给郭威属下听用的赵延进答道。

“严密看守!嗯......不得轻辱!”郭威吩咐着。

郭威既被委以主审,刘承祐便给他配了些辅吏,包括赵砺为首的御史以及武德司的探事。

回到下处,郭威便雷厉风行地对赵砺为首的一干人道:“你们此前,想必已做了不少准备吧,一应罪证文书,尽数呈上来,我要查看!”

“是!”

赵砺这些人也不啰嗦,或是得了刘承祐的嘱咐,也表现得很干练。

没有多长的时间,郭威的案上,就摆上了好几层的文书。望着那积叠的罪证,郭威知道,自己要夜劳于形了。

也只有再翻看下来后,郭威才从那条条细文中,知道刘信为恶之甚,也知道刘承祐在暗中,到底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

在刘承祐让群臣陪着静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就那短短的一个多时辰内,长社城内外可谓是风云突变。

城池戒严,大队的奉宸军出发,在武德司下属探子的带领下,按图索骥,捉拿皇叔刘信党徒,州府职吏,自节度判官以下,几乎被搜捕一空,受召而来的几名县令、长,也被拿下一半。

至于节度牙兵,则直接被马全义带兵围困,控制缴械,其将校,集中收监。

刘承祐这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

“都控制住了吗?”内堂中,刘承祐单手背在腰间,以一个略显装逼的姿势,站在窗前,盯着外边的夜景,随口问道。

背后,李少游、向训以及马全义恭候着。

闻问,李少游主动答道:“禀官家,许州职吏,有罪嫌者,已被臣与向将军尽数擒拿,算上那几名县官,共计有三十二人。眼下尽数收监于州狱!”

刘承祐微微一叹:“这是将许州官场,给一网打尽了啊!没有引起动乱吧!”

“请陛下放心!”向训稳稳地接话道:“事前,末将已派军戒严全城!”

“许州牙兵呢?”

马全义一开口,就给刘承祐一种安心的感觉,说道:“在州之牙兵,共计两千三百余卒,已经被控制,一应将校指挥,尽数擒拿。杨虞侯已率铁骑军,奔赴下属诸军各县,擒将拢卒!”

“你们做得不错!”刘承祐稍微思吟几许,说:“朕还是那句话,务必保证城内外稳定!”

“是!”

“官家公正无私,大义灭亲,只消将公审皇叔的消息传出去,这民心也就安定了,许州士民必定欣喜忘忧,高赞官家英明!”

这等话,也只有李少游敢说了。

“退下当差去吧!”刘承祐抬手。

“是!”三个人齐声应道。

“表哥!”

“臣在。”

刘承祐吩咐着:“郭枢相那边,你也去帮帮忙!他开堂审案,你也在旁,替朕听一听,看一看!”

脚上像生了根一样,刘承祐站在窗前,眼睛都不怎么眨,赏着庭院内的夜景。月色很淡,灯光很黄,视线不够清晰,但清风吹拂下婆娑树影依稀可见。

原本以为,以刘信的性情,威胁在前,或许会有些过激的反应,刘承祐这边,也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准备。然而结果看起来,他终究没把走窄的路彻底拐向死路。

......

太后寝居,刘承祐夜临见礼。

李氏似乎料到刘承祐会来,还给他备了点吃食,问:“听说你把刘信拘起来了?”

刘承祐回答着:“不瞒太后,御史赵砺,当着文武群臣的面,向朕弹劾皇叔。朕不得不秉公调查,以孚人心!郭公处事,向来公允,断然不会冤枉了皇叔!”

“在我面前,官家就不必说这些冠冕之辞了。”见刘承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李氏凤面严肃,直接点破话题:“那赵砺我在内廷也听说过,虽以敢言直谏闻名,但岂敢那那样的场合,纠告刘信?”

刘承祐手顿了下,将手中缺了个口的饼放回餐盘,拿起手帕擦了擦手,迎着太后的目光,嘴角露出一点苦涩:“果然,瞒不过太后眼睛,也瞒不过那干朝臣的眼睛,甚至于,连皇叔的眼睛,都瞒不过!”

李氏说:“官家欲行名正言顺之事,何以‘瞒’字言事?”

“如今这世道,想要名正言顺地办件事,可不容易啊。尤其是,此万难之事!”刘承祐语气中满是感慨。

李氏看着刘承祐:“我也不问你其他了,你打算如何处置皇叔?”

眉头微紧,刘承祐吸了口气,左顾而言他:“赵砺所举皇叔所犯罪行,民怨极深。”

“你打算如何处置皇叔?”李氏再问。

感受着这娘亲嘴里的逼迫之意,刘承祐顿了下,仍旧平稳地回道:“朕委以郭卿全权,还需看他那边的讯问结果,依法处理!”

闻其答,李氏叹了口气,没再多说什么。

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5章 东归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396章 天花板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4章 武夫军阀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134章 乾祐元年终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121章 登乾元第77章 吓人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257章 龙舟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76章 雍王第317章 修法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54章 应州大军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122章 睡仙第305章 辽国三载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2068章 太宗篇15 热闹的夜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247章 视察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62章 奸宦昏主第98章 追捕第1784章 结束与开始第27章 西京风波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99章 御帐议战第47章 诱其北上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2132章 世宗篇7 汉金冲突 再下一臣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8章 琼林宴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240章 家宴第111章 动心第452章 皇孙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269章 先锋慕容承泰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351章 南粤,危!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浇筑王权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126章 刘承祐被碰瓷了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297章 新山阳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42章 铁索横江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118章 蒲阴第9章 公府密议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180章 过邺都第340章 定论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144章 两月灭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