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选择

bookmark

东京冯府。

“相公,您回来了!”

在仆人的迎候下,冯道归府。用眼神示意下来,门房小厮,迅速地将府门闭上。虽然被辽帝拜为公卿,仍旧显赫于朝堂,但这冯府却显得冷清得很。

时入三月,天气也慢慢温热起来,迈着老健的步伐,直入厅堂,冯老相公一边解开袍服透气,一面接过扇子扇着。

待婢女奉上茶水,连饮两口,方才缓了下来。沉沉地呼吸了几口,气息有些灼热,就是不知究竟是天气燥热的缘故,还是其心情烦闷所致,皱着眉,脸上的沟壑似乎更深了。

“吩咐下去,让府中人都都收拾收拾,准备好行囊。”叹了口气,冯道朝候在侧边的仆人命令道。

仆人有点不知所以,愣愣地望着冯道,疑惑道:“相公,您是要出远门?”

“蠢材!”闻言,冯道胡子一飘,立时叱骂道:“你看这东京城中,满城带甲,府门外巡逻不断,能放老夫走脱?”

冯道这却是动了无名之怒,抬眼见着仆人唯唯诺诺的样子,却不由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己与这愚鲁庸仆计较什么。

摆了摆手,嘴角扬起点苦笑,说:“出远门,这个说法倒也不算完全不对。罢了,尽快吩咐下去吧......”

“是!”

自进入三月后,东京城中的动静却是越发大了,契丹人一副想要将城池搬空的样子,撤还之心,已是不言而喻。

有的石晋老臣,暗暗窃喜,只望着胡虏早点还军。但冯道却没那么乐观,老相公头脑清醒得很,真当耶律德光掠夺些财货就能满足了?

今日崇元殿早朝,下朝后,耶律德光单独召见他闲聊了一会儿。闻冯道是否真的效忠大辽,是否真心侍奉他。还提起当初冯道出使契丹,在北国待了两年的事情,与他唠了唠当年的日子......

几乎是在同冯道明示了,这老狐狸又岂能不明白,自然悉心应和,善表忠诚,没有一点不识时务。这不,一回府,便让人拾掇行囊了,都不用契丹人上门催。

当然,要问他本心如何,绝对是不愿虽辽廷北上的,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吶。

站起身,冯道的表情很严肃,踱着步子,长吁短叹的。现在,于他而言,唯一值得庆幸的,便是家人子嗣,没有随他赴汴。

“这么长时间了,一点消息也未传回。也不知,信有没有送到晋阳,有没有联系到?”不由得,冯道遥望西北,心中暗念道。

不过,很快表情间苦涩更甚。就算联系到了,辽主率师数十万,刘知远又岂会穷河东之力去冲击契丹大军。思索间,冯道对他晚年的生活不报什么希望了,哪怕他已经是半截身子入黄土的人了。

“没准,老夫日后,真要长眠于异国他乡了......”面浮萧瑟,语带惆怅,冯道捋着长须感慨道。

情绪中透着愤懑,不过,仅此而已。

......

与冯道没得选择相比,契丹统治下,中原各州石晋的遗臣降将们的选择,可要多多了。

东京以西百里,汴水之上,一支船队溯着河流缓慢地向西行驶着。船有数十艘之多,桅杆上扬着辽旗,都是大船,吃水很深,可以想见,船上的货物很沉重。

这支船队,发自东京,船舱中装载着的,大部分都是辽军收缴的各类军械铠甲,准备走水路,运往北方。

船上,除了拟楫的船夫外,护送的军队,大多是原晋军降卒,护船士卒加起来,得有个上千人。当然,还有一百来人的契丹人随行监督着。

这支晋军降卒,能被派来运输甲械这等军事物资,显然是得到了契丹人“信任”的。他们的统领名叫武行德,原本在晋朝禁军任一军都虞侯,去岁契丹大军入汴后,与大多数石晋军队一向,俯首而降。

投降之后,武行德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汉奸,契丹人面前的积极分子,十分卖力地迎合,替其卖力,取得了契丹人的信任。直到今日,被委以要务。

其中一艘船上,武行德稳稳地站在船艄,目光扫过汴河岸上一处镇甸。房舍连片,靠着汴水,本该是一处繁华大镇,然而此时却是一片萧索之状,冷清异常。

“大哥,还有六十里水路,便至河阴了!”一名穿着军校服装的男子走到武行德身边,向他禀报道。

男子是武行德的弟弟,武行友。

“嗯!”武行德年近不惑,身体伟壮,说话瓮声瓮气的:“准备得怎么样?”

闻言,武行友心虚得朝远处的契丹军士瞄了眼,小声地紧张道:“老弟兄们都联络好了,愿意追随您,只要您一声令下!”

“今夜,在河阴动手!”武行德果断道:“吩咐下去,不要表现出异样,让契丹人发现了!”

“是!”

“不成功,便成仁!”望着河岸边上,渐渐变小的镇甸,武行德暗暗赌誓。手用力地抓着船舷,他力气极大,竟然将那硬木抓出了印子。

傍晚时分,船队顺利地行至河阴,抛锚靠岸,当大爷的契丹士卒在军官的率领下先行下船,准备到河阴码头上歇息休整。这些胡人显然不习水,不到两百里的水路下来,状态已十分地糟糕。

而武行德仍旧勤恳卖力地将船队处置好,这才带着人下船。天黑之后,亮出了獠牙。

武行德在这支晋军降卒中,威望实则很是不错,纠集了三百来名勇士,提剑曳刀,直袭监军的契丹军士。

既不在状态,又没有警惕,一百多契丹人全部被杀。武行德亲自斩了押运的契丹军吏,取其头颅,拎着返回。

码头上的动静,早引起了注意,已经动了手,也没有任何再遮掩的意思了。武行德召集所有解运降卒,将契丹军吏的头颅展示,扯足了嗓子,说了一番激励人心的话:

“我辈受国厚恩,而受制于契丹。河东刘公,天命所归,已于晋阳称帝,号召我辈中原军民,共抗胡虏。如今海内沸腾,契丹欲返,我等与其离乡井、投边塞,为异域之鬼,曷若与诸君驱逐凶党,建功业,定祸乱,以图富贵!”

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106章 倒赵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62章 紧锣密鼓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452章 皇孙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391章 暗箭第240章 家宴第30章 “宽刑简政”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36章 尽伏东北第170章 御宴第82章 杀俘第285章 吃酒烤肉议荆湖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75章 高贵妃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3章 市井之声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381章 功臣阁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127章 皇城司第1676章 惨重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365章 看衰第5章 天子尤爱杨业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第380章 开宝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70章 御宴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51章 郭氏父子第84章 示警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84章 教训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4章 中原易主第1714章 百姓苦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17章 武德司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60章 家事、国事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99章 北使南归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15章 小人行径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82章 杀俘第61章 赵二为官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2198章 仁宗篇15 统治中坚第118章 棉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196章 杨邠案(4)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