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 国家制度

高飞正打算从蔡琰的房间离开,蔡邕便适时地说道:“主公,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蔡邕道:“如今中原已经平定,魏国已经灭亡,我大燕的版图直接扩大了一倍有余,近闻马腾篡汉自立,刘璋、刘备也分别以续汉统为名各自称帝,天下动荡,许多百姓仍然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我以为,当此多事之秋,主公当顺应民心,何况主公手中握有玉玺,称帝是天经地义之事,那些跳梁小丑,怎能和主公相比?一旦主公称帝,大燕将是正统,待修养生息数年之后,分别派遣将领平定天下,则天下必然会一统。”

高飞听后,只轻微地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改日再议。”

说完,高飞转身便走,眉头紧皱,心中也是一番惆怅。

蔡邕一脸的不解,以目前燕国的实力,称帝是必然的事情,他不明白为什么高飞会表现的如此冷淡。看着高飞远去的背影,蔡邕摇了摇头,叹气道:“越早称帝,越能安稳天下的民心,这个道理,他应该是知道的……”

“父亲,侯爷也许另有想法,主意在他,父亲也不能越俎代庖。”蔡琰抱着自己的儿子高麒,对蔡邕说道。

蔡邕点了点头,说道:“我晓得,不光是我,管宁、邴原、田丰、钟繇、士孙瑞等人,一会儿也必然会向主公提出来的,称帝是必然的,早晚又有什么不同的吗?”

蔡琰劝道:“一切就交给侯爷自己拿主意吧,他必然有他的想法,我们不必太过操劳。”

蔡邕“嗯”了一声,走到蔡琰身边,将高麒抱在了自己的怀中,笑呵呵地含饴弄孙,显得无比的欢快。

………

高飞独自一人走在王宫里,步伐很慢,但是思绪却很快,脑海中飞快的想着一些事情。

对于他来说,称帝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手底下的人更希望他很快的称帝,因为那样他们的官职、俸禄就会更高,地位就会更加尊显。

而且称帝也是为了能与其他国家平起平坐,甚至以正统地位来痛斥那些不正统的国家,玉玺在手,中原在手,这就是正统。谁强,谁才有说话的地位,谁的腰杆才会挺的更直。

可是,称帝并非想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其中包含的大大小小的利弊也为难着高飞。

首先,称帝之后,该如何选择朝廷体制,是继续沿用秦汉以来的体制,还是改变其独有的体制,以便消除其中的隐患?

шшш●ttκa n●co

秦汉以来,州刺史制和州牧制频繁交替,直到汉灵帝时,益州刺史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蛊惑汉灵帝改部分资深刺史为牧,刺使实际已为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两级制随之形成。后来州牧制和州刺史制同时存在,但都成为了牧守四方,一州上的军政的最高权力人,才出现了汉末军阀割据的局面。

如何消除这种局面,形成地方上一个很好的监察制度,以及让地方上军政剥离的难题就摆在了高飞的面前。除此之外,高飞想过一些现代的国家体制,但是在现行阶段,根本无法推行,因为民智未开,你若强行推行什么总统联邦制或者共和制,必然会适得其反。

所以,他只能走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封建制度,而封建制度就要加强中央集权,收回地方上应有的权力,他的能力不消多问,如果不是智勇双全,又怎么会开辟大燕国呢。最后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在称帝之后沿用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以现代人的目光,去看过去,你会发现你有很多的好处。

单独对三省六部制而言: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厂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蜀汉的诸葛亮和阿斗便是一个很好的特例。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当然,高飞并非照搬,只是袭用这种体制,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改。

不知不觉,高飞便走到了大殿,见大殿上站满了人。

以相国田丰为首,管宁、邴原、钟繇、士孙瑞、卢植、盖勋、司马防、国渊、王烈等人都在大殿上站着,众人见到高飞来了,便齐声拜道:“参见主公!”

高飞环视了一圈众人,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大殿,笑道:“你们来的可真齐啊,就连国渊、王烈两位大人也都从辽东赶来了,看来你们是早已经商量好了……”

他边走边说,很快便到了王座上,坐下之后,朗声说道:“你们有什么话,尽管说吧!”

田丰首先站了出来,说道:“主公,如今中原已定,魏国已灭,其余诸王尽皆称帝,当此多事之秋,我等恳请主公肩负起大任,称帝改元。”

“我等恳请主公肩负起天下大任,即日称帝!”众人齐声高呼道。

高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此时此刻,他忽然想起了宋太祖赵匡胤来,有一种和赵匡胤极为相似的感觉,被部下人强行推举为帝,皇袍加身。不过,不同的是,赵匡胤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而高飞确实心知肚明。

“如此草率称帝,只怕不妥吧?”

“启禀主公……不,启禀陛下,在陛下北归之时,总军师就已经派人发回了信札,我等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只要陛下点头,随时都可以进行登基大典!”田丰道。

高飞还真是低估了他的这帮子臣子,但是见盛情难却,而且如果再推脱的话,肯定会适得其反,毕竟你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嘛。

最后,高飞松了口,朗声说道:“你们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但是有许多事情,还需要一段时间处理,称帝不可如此草率。一个月……一个月后的九月初九,我再正式称帝,届时,需要召回一些文武,齐聚蓟城,共享大典。不过,现在我有些事情要交给你们做……”

“臣等敢不效犬马之劳。”众人齐声说道。

于是,高飞便将自己的沿用三省六部制的想法说了出来,不过,并不是太明确,只是说设立内阁,选出五个人成为内阁成员,同时冠以丞相之名,共同执政。

在内阁下面设立九部,分别是兵部、刑部、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外交部、情报部和商业部,九部官员统称为尚书。

另外废除地方上的州、郡原有的官职制度,州依然存在,但是郡改称为府,县不变。比如以前并州的长官叫刺史或者州牧,现在叫更改为知州,而郡的长官为太守,现在改为知府,县的长官则叫知县。

不管是哪一个阶级的地方长官,均没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将军权全部收回,驻扎在地方上的军队,由皇帝直接掌控。也就是说,地方长官只有行政权,没有军权了。

最后,承用九品十八阶的官职制度,即丞相为正一品,依次类推。

在军制上,暂时沿用秦汉不变,所有军队全部由皇帝一人掌控,将军的任命和罢黜由内阁共同决议,大将军仍为最高军职,其次骠骑将军,其次车骑将军,依次类推,同样沿用九品十八阶的官职认定。

除此之外,大臣的爵位最高不能超过一等侯,王、公等爵位,只赏赐给皇室,而且王、公等爵位,没有官职的,不许参政议政。

当高飞将心中所想都一一说出来后,在场的众人都惊为天人,如此完整的一整套体系,竟然从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

“如果要称帝,就要沿用我刚才说的那种制度,我已经列出一份详细的官职体制表,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在整个燕国内发布此体制表,让众多官员都要熟悉一下,省的正式称帝后你们会有所不适应。”高飞随即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官职体制表,让人交给了田丰,让其传阅。

众人听了高飞的话,心中都很明确,这是正式施行军政剥离,不过,对于现行阶段,他们觉得这样的做法,确实可以解除军阀割据,能够稳定燕国内部,不至于出现什么叛乱。

于是,众人面面相觑一番后,都顺从地拱手道:“诺!”

高飞起身便走,说道:“那就这样吧,九月初九,我正式称帝,请将此消息公布天下!”

说完,高飞便出了大殿,径直朝公输菲生前所在的翰林院而去,留下田丰等一帮子人在大殿上研究新的官僚体系,一个崭新的朝代,即将开启……

809 势如破竹的假象433 求生之计163 联合538 说媒633 合围之势437 萌生降意928 最后的战役12416 消除嫌疑671 越俎代庖444 鲜卑大营909 西北起烽烟41728 复国的决心900 西北起烽烟321031 智取寿春283 嚣张的高句丽1006 孔明有请926 最后的战役10963 正面交锋244 兵临城下014 诈降2188 遣将069 平叛5938 最后的战役22798 重要的棋子760 长安乱3741 生辰宴请867 针锋相对320 战前会议002 三英078 进京327 沮授之谋588 入主中原23290 定东夷6431 郭嘉归来193 防御590 暗流涌动845 何为谋士294 定东夷10998 灭吴战略570 入主中原5819 开始反击409 赴死122 神棍583 入主中原18379 兵临城下121006 孔明有请358 用心良苦509 荆州风云6264 婚约233 虎牢关大战19716 国家制度903 西北起烽烟35376 兵临城下9999 俯首称臣331 义释267 搞定许攸612 瞬息万变箭无情790 踏破贺兰山缺6914 西北起烽烟46555 暗藏杀机596 官渡起烽烟647 铁公鸡542 见面747 皇甫坚寿809 势如破竹的假象614 死亡的延续性013 诈降1436 各怀鬼胎516 荆州风云13459 人心叵测212 装醉的曹操909 西北起烽烟41448 匈奴美女628 激情的演讲231 虎牢关大战17969 杀出重围272 兵不血刃008 收降206 杀俘218 虎牢关大战4786 踏破贺兰山缺2521 荆州风云18242 挖墙角846 蛮王显威191 吕布1003 侯府密商218 虎牢关大战4177 刘虞433 求生之计446 彰显雄威1049 孙策之死712 江东易主6785 踏破贺兰山缺1960 虎父无犬子148 扩张1394 兵临城下27707 江东易主1065 平叛1286 定东夷2976 仲达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