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使臣哭廷

时间飞逝,转眼又是半年时间过去,大城缅甸两国局面失控,各自国内都发生了叛乱。

叛乱当然是有人煽动支持,至于是谁已不言而喻,于是朱景洪下旨平叛。

云南、广西、安南三个都司,外加安南行都司共五万兵,以及提前抽调的京营一万兵,就这样开进了大城和缅甸两国。

这样级别的大战,朱景洪也没少派出亲信将领,担任方面军一线指挥官,万泽辉这位总督只能管管总,反倒具体负责的是后勤协调。

只隔了三个月,在局势趋于平稳之时,英法两国便直接下场参战了,然后真正的大战才开始了。

六万明军加四国联军共十三万,对面英法有三万人加叛军共十万人,仅从兵力上来说明军占优。

辗转之间,时间进入干盛三年,正月里朱景洪又得一子,乃是宝琴所出起名曰朱慕棱。

陆上战争在持续,而海上风云却也骤变,双方水师对峙烈度更高,但都没有下定决心开战,即便另一边已打出了狗脑子。

干盛三年六月,西北方向狼烟又起,却是英法再度联合罗刹,与其约定再共同东进灭明。

一时间可谓南北皆乱,这样的局面极为考验主帅心态,而大明的主帅只有一人。

好在朱景洪久经磨炼,面对如此乱局丝毫不慌,而是大胆启用将领提拔新人,以宽容姿态鼓励将领们放手去搏。

干盛三年五月,西北决战爆发,侯璟指挥手下三万兵马,一举击溃敌方四万联军,而后西北大局便已稳定。

近十年来罗刹连番损兵折将,至少二十年内他们不会再兴兵东进。

干盛三年六月,探春为朱景洪诞下一女,起名曰朱娴妍。

西北压力大减,而海上大战终于爆发,一时大洋之上风云激荡。

明军补给线近得多,而英法等国是劳师远征,在殖民地弹药库存用光后,想要补充那难度可高多了。

在兵力差距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战争除了考验指挥官的战术水平,也比拼着后勤支撑能力。

而当下双方的战斗,可以看成是消耗战,于是胜利天平自然倒向明军。

干盛四年春,海面上的决战将要爆发时,英法这俩滑头先后撤退。

而葡萄牙西班牙两国舰队跑得慢了些,被明军主力舰队缠住,最终全军覆没。

英法远遁,海上决战不战而胜利,这是其大溃败的标志性转折。

而后陆上战争,英法也是连连失利,直至最终撤回了印度地区。

虽然明军胜了,但因山高水长难以追击,这场前后近两年的战斗,总算是到了结束的日子。

干盛四年六月,英法与大明签订停战盟约,在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割让给大明后,又与大明在陆地上确定了势力范围,到这时大战才算是真正结束了。

大战结束了,小规模战斗却没停止,明军还要重新安定东南亚地区,并借助此番变动对此四国进行了拆分。

原本四个国家,最终变成了九个,朝廷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

干盛四年八月,各都司抽调兵力陆续撤回,之后京营抽调兵力也开始回撤。

持续两年多的战争,朝廷损失了大笔财富,但也打出了大明的威风,而且驱逐了西洋人的势力,往后大明的扩张阻碍会更小。

可以说,这一仗打出了十年二十年的和平,甚至于说为民族争得了五十年乃至百年的先机。

干盛四年十月,京城雪花飘扬,上林苑军营内,则是一片肃杀之气。

此番作战,朱景洪启用了大批新兴将领,把这些人推到了第一线去,替换掉了许多旧将。

对军队来说,这些思维更先进的将领,会极大的增强军队战斗力。

而对朱景洪来说,这些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如今分布军队上下各处,便更加增强了他对军队的掌控。

加之这些年他积赞无尽威望,更是让他在军中等同于什么,能给军队冲锋是加buff的那种。

这不是玩笑,而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线列步兵冲锋之时,士兵们喊的为皇帝尽忠这类话,确实可以极大的提振士气。

朕即国家,朕即军队,是对朱景洪的客观描述。

今日在上林苑,朱景洪要检阅功勋部队,除了侍卫亲军和京营,被抽调的都司和行都司,也都派出了战功卓著军队赴京。

此刻,侍卫亲军八个方阵、京营十三个方阵、各行都司五个方阵、各参战都司十四个方阵,排做一字整齐列队于校场上。

正常来说,方阵领队是千户级军官,但这次起步都是指挥使,而方阵中则是军官和士兵都有。

接受皇帝的检阅,这是无上的荣耀,所有人都想来受阅,出现这种现象就不奇怪了。

寒风凛冽,朱景洪已乘辇来到校场,陪同他的是五军都督府众将及内阁大臣和六部堂官。

阅兵本应穿武弁服,但朱景洪嫌那玩意儿太繁琐,所以今日穿的是皇帝常服,即赭黄色团龙袍戴翼善冠。

五军都督府的高级将领们,则比照皇帝各自穿上了御赐蟒袍,文官们则服常服。

来到校场,朱景洪与众将闲聊时,御马监诸员已牵来马匹,这是朱景洪阅兵之所用。

关于阅兵,会典里记了一套搞法,但朱景洪不喜欢那一套,所以今日他要骑马阅兵。

事实上,从多年前他领班开始,基本上都是如此阅兵,即便是在前线也不例外。

与众人说了一阵后,朱景洪依然矫健翻身上马。

随后几名都督也各自上马,只有这些最顶级的将领,才有资格远远的跟在皇帝身后。

至于其他人,则是要到看台下等候,一会儿皇帝将在此观看行军。

时间到时,朱景洪当先打马前行,待其走出了三丈左右,几名都督才打马跟了上去。

“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恭祝陛下,万寿无疆!”

随着朱景洪的行进,他每到一个方阵前,都有着山崩般的喊声。

他是皇帝,但这只是最基础的身份,在军中他就是神明,是带领大明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神。

呼喊声是表象,每个人眼中那片炽热,反倒是更能够说明问题。

而在士兵们的视角,远处骑马经过的皇帝,真的就如神明凌世一般,光照万里耀眼无比。

这片炽热的浪潮,朱景洪感受到了,远处的官员们也看到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皇帝权势之隆,已无可争议的超过了先帝,亦或可与世祖太祖媲美。

这样的皇帝,已没有任何人,任何派系可以违逆,干纲独断言出法随已是寻常之事。

十几分钟后,朱景洪来到了看台上,在场高级文武尽显恭顺,更确切的说叫奴颜婢膝。

随后分列式开始,各方阵陆续迈着步伐,依次从看台前方通过,响亮的呼喊声一浪盖过一浪。

阅兵结束,朱景洪便带众将离场,晚些他将在武英殿大宴群臣,算是对这两年的战争的总结。

从上林苑回到宫里,朱景洪来不及片刻歇息,只因今日本章和奏报还没看。

这两年除了打仗,朝廷方面的变动也比较大,尤其人事变动比较大。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原次辅郑志清致仕,礼部尚书罗广德补入内阁,而工部侍郎贾雨村升任礼部尚书。

说起内阁,首辅赵玉山还在任上,从他执掌内阁到现在,已有整整十三年,这是非常离谱的一件事。

但谁都知道,这位赵阁老也快下去了,因为在上半年全国范围清丈已结束。

完成了这一伟业,赵玉山已没有遗憾,所以此刻他告老奏本,出现在了朱景洪的面前。

而这,已是第三次出现了。

前两次被他回驳,到此也确实该批准了。

这是一份没有票拟的奏本,所以朱景洪得亲自御批,于是他拿起笔写下了“勉从所请”四个字。

现在就存在一个问题,把谁补到内阁里面来,对此他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现任户部尚书何顾谨,其二是现任礼部尚书贾雨村,这俩人都是他提拔起来的人。

说能力,这俩人其实都差不多,更确切的说六部九卿们,乃至更低一级的侍郎们,个人能力上差距都不大,所以选谁其实都说得通。

当然此事不急,毕竟内阁还有两位,维持日常运转没有问题。

大概一个时辰后,朱景洪批阅完了奏本,正打算用午膳之时,宝钗却来到了干清宫内。

“打搅陛下用膳,臣妾实为惶恐!”宝钗面露微笑,看不出半分惶恐来。

示意其落座后,朱景洪方问道:“这个时候过来,可是有事?那俩小子又闹了?”

他口中的那俩小子,便是其嫡长子朱慕桢和嫡次子朱慕梴,至于老三朱慕栋如今才两岁,还没有跟兄长闹腾的能力。

老大如今十一,老四朱慕梴如今七岁,后者乃是狗都嫌的年纪,兄弟闹腾一点儿不奇怪。

所以,当朱景洪提起这俩家伙,宝钗就觉得头疼无比,如今只觉得年幼的朱慕栋顺眼。

“不是……今日来,是另有事给你禀告!”

“什么事需得你亲自跑一趟?”

“此番论功行赏,给各家命妇的赏赐,汇总起来数额实在太大,一次就要用去二百万两,这可……你总得点头才行!”

只这一次的赏赐,折银就要用去二百万,这确实是非常离谱的数字。

这里要提一下,近两年的高强度作战,对朝廷财政有巨大消耗,原本已经丰盈的国库,已从三千万降低至一千三百万。

内帑也好不到哪儿去,存银从一千二百万已降至七百万。

而大战之后花销的地方还多,比如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换,以及士兵的抚恤都得用钱,所以一次性再用二百万确实是大事。

“该用就得用,攒那么多钱作甚,只要能挣钱不就行了!”朱景洪淡定道。

他确实可以淡定,如今朝廷田税商税充盈,一年折银已在七千万左右,若是不打仗一年固定花销在三五百千万左右。

换言之,只要不打仗或没啥天灾人祸,朝廷一年结余可有三千余万,所以朱景洪根本不怕花钱。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可放开手用了!”

事实上,宝钗来之前就知结果,但这种大事她还是要请示,这是她谨慎识趣的表现。

这时朱景洪问道:“可用了午膳?”

叹了口气,宝钗答道:“事情多得很,哪顾得上用膳!”

“若是不嫌弃,就与我一同吃吧!”

面露微笑,宝钗道:“说起来,咱们也有些日子没一起用膳了!”

后宫女人众多,每一个都有不同风情,朱景洪根本忙不过来,她这皇后被冷落一些,本也是很正常的事。

对此宝钗早有预料,所以她说话时很平和,丝毫没有抱怨之心。

她本来也不该抱怨,毕竟她依然是分得皇帝宠爱最多的人之一,何况还是中宫皇后且育有三子。

很快时间来到下午,众文武官员已陆续到达武英殿,此番来的还有各藩属使臣。

武英殿内外,龙禁卫增调了护卫人手,干清门侍卫也提前到了场。

大约酉正初刻(晚六点),当朱景洪赶往武英殿时,得到通知的臣子们出迎,总共四百多人列班于武英门外。

朱景洪乘坐辇轿,在司礼监众人簇拥下赶来,此刻他依旧是一身常服,只不过从白天的赭黄换成了紫色,显得稍微要亲切一些。

“臣等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走下辇轿,朱景洪来到臣子们之间,放眼望去周围尽是参拜之人。

这是极正式的赐宴,周围除了有御史纠察风纪,还有北镇抚司和东厂的人盯着,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失礼。

朱景洪没有直接叫起,而是迈步往往宫门内走了去,其身后一众大太监随行而入。

正当他要开口,让余海传旨众人起身时,在这静谧的现场却传出了哭声。

没错,是哭声,而且声音还越来越大,这让朱景洪有些诧异。

不只他听到了,现场文武官员们都听到了,但所有人仍是不敢乱动,只能用耳朵分辨声音的方向。

而现场纠察风纪的御史便无顾忌,直接放眼搜寻声音传出之处,很快他们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锦衣卫的人也不例外,陈云泰这位指挥同知也在,只看到他亲自带着两名千户,也朝着哭泣那人找了去。

只从衣着,众人便可分辨出来,此人乃是日本国的使臣。

锦衣卫将人拿下,依着御史的意思把人带走,而朱景洪则是再度转身,朝着宫门内走了去。

这次事件就这样结束了,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多数人都猜测会有后续,或许又是件了不得的事。

“让人问清楚!”朱景洪沉声吩咐。

“是!”余海应下。

第143章 钗黛夜谈第36章 各家反应第152章 甄琴进宫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第562章 黛玉将离京430.第430章 新年献礼第641章 赐画题诗357.第357章 秦姑娘,你这是?第804章 三棍打碎大城魂435.第435章 治家第619章 侧妃归府第707章 湘云,我可助你得偿所愿!443.第443章 是心动啊第6章 你要去秦淮河?321.第321章 胆小如鼠朱景洪第128章 太上皇都搬出来了第173章 兄弟相争第6章 你要去秦淮河?第815章 弄死孙绍祖454.第454章 你也不想被宝钗知道吧!第767章 王夫人的天分261.第261章 别出了岔子第61章 赐匾第710章 太子多病,汝当勉励之!395.第395章 归乡第515章 父子对喷414.第414章 朱十三的媳妇儿第60章 行文各地第652章 我能不能指示?408.第408章 消失的怀疑319.第319章 里外不是第75章 杖责第32章 当好人第158章 虱子多了不痒449.第449章 黛玉不对劲341.第341章 秦家事1259.第259章 这怎么可以第535章 夫妻第551章 接风220.第220章 妯娌们1315.第315章 贾芸:定不负十三爷重托第773章 夜来幽梦忽还乡第15章 小人物第569章 踢到铁板的甄琴第599章 长渊城内的火光第156章 宁寿宫内222.第222章 可比得过十三爷330.第330章 要谈笑风生第26章 十三爷到299.第299章 御前高级军事会议470.第470章 十三吃了没194.第194章 我有一个朋友第64章 憋不住第819章 金杯共汝饮第167章 这个妹妹我见过第778章 诸女之事第628章 大王来抓我啊!第71章 震慑第530章 天家355.第355章 正月里第一盆凉水第56章 决断471.第471章 朱景洪调军310.第310章 爱极必伤也217.第217章 准噶尔使团第685章 回应天第583章 福兮祸之所依第615章 王府之宴197.第197章 一品诰命第524章 内宅有不宁第84章 咱们赌不起379.第379章 老六两口子第598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329.第329章 皇后也不管第84章 咱们赌不起第685章 回应天293.第293章 只怕你教不会297.第297章 元春受召136.第136章 摔下御阶46.第46章 好险第686章 篡逆该当何罪!455.第455章 吾死之年,十七而已!第694章 东宫或将动手第98章 老十三的本事第151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406.第406章 三堂合议第603章 世子妃何在第774章 帝崩272.第272章 柳湘莲的智慧第753章 奉天殿前的父子329.第329章 皇后也不管215.第215章 到此为止第150章 不许说十三爷坏话第762章 行在之内5.第5章第708章 策马奔腾第569章 踢到铁板的甄琴339.第339章 看烟花第152章 甄琴进宫第526章 归来仍是父子第92章 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