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英雄男儿露峥嵘(上)

吕雉坐在帘子后,隔着窗帘看着里面几个人。最为让吕雉注目的自然就是刘季。这个被父亲引以为最得意之人,将来必成大器的刘家老三。

但吕雉却不大喜欢刘季,首先是年龄。女孩子自然是喜欢比自己大一些,看着有安全感的人。但这个差距也不能太大了吧!

眼下的刘季自然是非常非常成熟的,出生于西元前256年的刘季到了而今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西元前210年已经有四十五岁了。

四十五岁,忙活了了小半个世纪却只区区一个亭长的身份。虽说比起一些贩夫走卒这算是个体面的职司,但对于吕家而言却是微不足道。

出身书香门第的吕雉什么样的男儿没见过,比刘季出彩的更是不知凡几。而今父亲找了这么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来做妻子,这让吕雉怎么甘心?

吕雉而今年岁放才双九年华,这才早婚的古代是很少的【挥泪啊,吕雉在此时真是的年龄应当是三十岁……所以咧,别苛求啊。要真写一个御姐,这前面都需要推翻重写。】,但虚岁十八还不结婚的确让吕文夫妇有些着急。

按照吕文自己的说法,那是因为自家女儿将来嫁的人一定是做大事成就大业的。这样的人,没有找到之前是不能嫁给那些庸人的。

结果,在娃娃亲,指腹为婚流行,十二十四就订婚的秦时,吕雉一直到了十八岁却依旧没有嫁出去。

而今搬到了沛县,吕文找到自认为肯定会成就大事的刘季时,吕雉悲哀地发现自己将来要面对的丈夫竟然是一个年级大自己一圈的中年大叔。

而且刚才根据张家妹妹了解到的情况,这个刘季并非是单身,年轻时也有过不少风流债。而今在乡下老家还有一个小娃娃在,也就是说吕雉一嫁过去就要面对一个孩子,成为未孕先母的例子。

如此,吕雉如何会喜欢这个刘季?

尽管吕文在吕雉面前说得天花乱坠,但女儿家的直觉却不认为这个刘季会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吕雉将目光在场内扫视一拳,忽然掩住樱桃小口低头闪开躲到了另一开屏风之后。那个俊秀无比,丰姿伟仪的男子竟然就在这宴席之上!而且还是在自己父亲的对面!

扶苏眨眨眼,忽然将目光投注到吕文身后的一块屏风之上,那旁边不易触觉的角落内一个身影刚刚好闪开了过去。

扶苏看得不甚真切,但那翠绿罗裙的确可以表明无疑那是一个女子。

扶苏心中不由思绪飞舞,难道这老头张九融竟然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扶苏目光一转看着张九融至少六十岁的年纪,心中一阵恶寒。六十多岁,生下的女儿只怕做自己老妈都够了。

扶苏摇摇头,将这么一点旖念丢掉,转而看到一脸儒雅的吕文。

此刻的吕文正在和一边的张余谈笑着,内容恰是关于扶苏在雁门推行的新政。对于这个内容,扶苏面上顿时感到一阵奇怪……

“雁门新政,当是利国利民的。俭省赋役,将民之收入多归于百姓。官署不使之竭泽而渔,使百姓得以生息。大皇子此举,真是大气魄啊!”一旁的县丞正欲不住地感叹着扶苏的新政。

而另一边的吕文却不由皱眉起来,虽说吕文是谶纬之学方面的大家。可吕文同样是一个儒者,儒家对于固有秩序的维护那是相当坚定的。维护秩序没错,但由于各路儒家常常缺乏执政经验。从孔子那代起,儒家的学术并没有多少机会得到太多的实践。

比如孔子为鲁国国相的时候,也并非完全采用那套仁义约束,而是以礼法为核心杂糅其他的体系。有时,孔子还需要借鉴法家的办法,甚至可以说儒法结合。

而后,从战国到大秦。儒家学者并不能深入中枢,甚至当地方主官来实践儒家的学说理论!故而,在论及治政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沦落为想当然的地步!【几字并没有通读儒家经典,秦时儒家发展程度我也未曾严考,故而请莫苛责……拜谢】

当世显学中,比起法家,儒家门人在中枢大多是以参赞、教授。最为显赫的,也不过是博士淳于越,而扶苏的儒学便是学于淳于越身上。

而当儒者吕文听到扶苏在雁门大肆改制,更改政令政策的时候不免有些微词了:“雁门革新,乱礼法,兴刑狱。我听闻皇长子在雁门大肆缉拿,堪堪过去了不过半载。死于牢狱刑罚之世家子便有千数,而流刑边塞偏地的更是不计其数。这等治政,不免失之仁义!”

县丞张余听了,笑笑不置一词。对于儒家的治政手段,没有经过历练,恐怕很多人会将不切实际的东西奉为圭臬。

刘季静静听着,年逾四旬的刘季很清楚如何在宴会上长袖善舞。这种明显不适合借口的话题还是不提为妙,但刘季紧接着便发现了一些可以利用的东西。

扶苏静静听着,听到县丞说此举利国利民,实乃大气魄的时候心中不由会心一笑。面上也是露出一些赞同的神色,待听到吕文所说失之仁义的时候,尽管微微嘲讽的神色并不明显,但依旧被刘季给捕捉到了。

刘季心中一动道:“刘季倒是觉得似世家豪族而言,自然不会喜欢这等新政变革。与我等小民而言,却是破天之幸事。吕公出身书香门第,家宅良田数千亩,想必是不了解小民困顿之情。”

吕文听了,点点头倒是没有以为刘季反驳自己的话而感到有何不妥。也许是爱屋及乌,对刘季的话他倒是先入为主赞同了三分。

县丞心中却是吃惊不小,对于这个所谓的“小沛公”张余也是有所耳闻的。这等市井之徒,最喜欢的便是左右逢源,十分之圆滑。怎么会参与自己和吕文的争论?

要知道,这其实并不算争论。张余并没有继续探究的欲望,也就意味着实际上他便是帮着张余反驳了吕文也不会得到任何一方的好感。

也许吕文不会怪罪,但恐怕刘季在张余的心中已经有了两面三刀的印象。

然而,苏扶云的不假思索的发言徒然让张余有些明了:“雁门新政却也未必不利于世家豪族!”

第20章 好似你侬我侬,紫褐色第40章 浴中旖旎 月芷何处寻第69章 借鸡生蛋巧控价第20章 当年隐秘何凶险第42章 皇者风范惜良将(下)第31章 三寸不烂漳污前(上)第17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第42章 雷霆晓谕贼惊悚第23章 折千军傲骨服苏第17章 上谕雷霆荡奸邪(下)第56章 降将旧识天下棋(上)第78章 张楚身死东南乱(下)第100章 王离身死指南路(上)第50章 夜风起波澜第35章 霸王卸甲韩信窥(下)第63章 纷乱舞人心第42章 鼓声连角营外嚣(下)第34章 两面夹击谁为难(上)第29章 倾伏众将陷蒙营(下)第37章 边军之论 伏击马贼第28章 国殇秦曲战歌烈(下)第39章 攘外安内声东西(下)卷终章绝地中生路黄河首更送达第35章 肤施现状 七里亭事第4章 急政严苛秦地破(上)第71章 四行惨淡齐聚议第40章 一将难求偏师去(下)第73章 谁知巾帼意第37章 边军之论 伏击马贼第120章 陇西末第三卷卷终章 残虎饿狼怎善后上首更送达第27章 巨鹿血战风云涌(上)第39章 攘外安内声东西(下)第57章 咸阳风云起第24章 追得伊人凌坚城(上)第71章 中原激荡风云东(下)第73章 令尹将军败敖仓(下)第2章 焚书坑儒 焚书坑术第70章 花好月非圆第17章 一朝翻起风云荡(下)第22章 兵临荥阳三川乱(上)第57章 小吏俸薄常忧食第70章 九原众生夜捧雪(上)第111章 第一道血光第81章 复国谋大业第107章 紫衣美妇人新书最新通知第83章 西北奇兵仗谍行(上)第53章 里应外合复邯郸(下)第110章 六箭惊天定贼酋第27章 宵小落定愁跃江(上)第50章 枭雄亡命英布择第50章 谋才忽闻间隙生(上)第6章 胜关外~活着就好第29章 重若千钧的“扶苏”第1章 沛县现风云人物(下)第18章 官人来做偷儿事(上)第50章 兵发高奴 重装步卒第47章 高歌美酒战鼓擂第51章 逼杀两郦英布归第72章 丰县陷落吴广死(下)第25章 胭脂川上胭脂马第27章 刺痛第35章 肤施现状 七里亭事第60章 赠书蒲鑫,报复第16章 惊天富贵一言中(上)第53章 里应外合复邯郸(上)第26章 昭儿事由 将作少府第82章 百里兵锋万卒殁(下)第43章 蒙恬疑虑 陈澶冒顿卷终感悟词第46章 秦版无间道 抄家灭族第84章 武陵图背刺第62章 公子且慢行第7章 殇楚梁死内忧生(上)第65章 战火后勤帅难安(下)第10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上)第20章 凭得蛟龙索青天(下)第9章 怀王薄恩夺兵权(下)第4章 四方公审 波诡云谲第1章 奸擘权阉死乱斧(上)第51章 风云变幻燕赵地(下)第52章 四比一的伤亡 四面皆林第40章 一将难求偏师去(下)第23章 以快打快惊草蛇(上)第78章 渔猎东虎西北狼第44章 秘密会见 七千人马第93章 大河两岸胜负事(上)第88章 援军何处有第119章 首罪乃贪婪第27章 或许缘定胭脂驹第36章 尘眉垢面小天才第105章 东胡猛将不负勇第50章 枭雄亡命英布择第72章 丰县陷落吴广死(下)第75章 九歌舞铿锵第7章 善无城外下马威第42章 鼓声连角营外嚣(下)第29章 繁役扰得难安息第30章 悄然扭转势不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