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两江银钱制造局

站在马文卿课植园的正厅前,姚兴华看着悬挂着的一幅对联,朗声读道:“课经书学千悟万,植稻麦耕九余三。”读完这幅对联,姚兴华不由得被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所折服“既要读书学习、又不能做书呆子;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既要拼搏、又要休闲享受。文卿,你家的这副对子写得好啊。像这样的精神境界,不单应该提倡,还应该向全天下的读书人推广,我看应该以此为题,让严复的“国闻报”搞一次读书人的大辩论。”

就在姚兴华对马文卿正厅前的这副对联品头论足,胡诌乱砍之际,从正厅里走出一位六旬老者,轻轻抚着胡须笑呵呵的说道:“总督大人的主意一点都没错,我也认为马大人的这条家训应该广为宣传才是。”

马文卿见姚兴华因容闳的意外出现,有些不知所措,便急忙出面介绍道:“大人,这位便是我大清国第一位留学生,获得耶鲁大学学位的容闳容先生。”

当姚兴华听到马文卿介绍说,眼前站着的这位六旬老者,便是自己朝思夜想的容闳的时候,紧紧地握住容闳得手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还好马文卿见机得快,出言将两人请入正厅,这才化解了刚才总督大人的窘迫。

第二天,姚兴华对外宣布了一条超重磅消息,自即日起,正式开始组建两江银钱制造局,首任制造局督办由大清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成员,前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容闳先生担任。

伴随着这条消息同时发布的,是由两江总督衙门签具盖章生效的三省通告。通告内称,两江银钱制造局将自即日起,开始设计制造新式银元,新式银元单枚重量为十克,其中银占百分之八十,名称暂定为两江银元。自公元一零年五月一日起,两江境内所有各色人等,均可携带现有效流通货币到各府县衙门兑换两江银元,两江银元与现银的比对为四比一,即一两白银可兑换四块银元。

通告同时还强性规定,自公元一一年一月一日起,两江境内将全面禁止除两江银元和制钱以外的所有货币流通,一切经济往来必须以两江银元进行结算,各府县在征收的赋税时候,也将只收取两江银元。

虽说通告是正式下发了,短时间内无论民间的反应如何,这个决定都将会被坚决地执行。可是,想要让这个两江银元真正能够长期、稳定的通行下去,并且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进而达到完善两江地区的经贸秩序,健全金融体制,实现货币稳定汇兑的目的,姚兴华和两江银钱制造局还将会有很长一段并不平坦的道路要走。

现在摆在容闳,这个两江银钱制造局首任督办面前,第一道需要尽快解决的难题,就是两江地区现银储备量的严重不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就将直接导致两江银元的供应量将无法市场满足需求,以至于影响到整个货币替换计划的实施。

根据两江总督府所掌握的数据显示,单两江地区每年所征收的赋税,就需现银高大两千多万两,占当时清zf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也就意味着,两江银钱制造局要在公元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以前,最少制造出一亿块银元,这几乎可以称之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道难题,经过和容闳反复的磋商之后,姚兴华不得不决定提前进行两江民生银行的组建工作。并且通过新组建的两江民生银行,以两江总督授权的方式,设计发行一种新式的,其价值与两江银元相等的纸币——银元卷。

其实在中国钱币史的记载中,最早在宋朝就出现过纸币。至于说近代,早在一八五七年的上海,英国麦加利银行(喳打银行)就已经开始印发银元票和银两票,并且得到上海周边地区民众的普遍认可。可那毕竟是在外国人大量聚集,经济和贸易高度发达的上海,现如今想要在整个两江地区推广纸币,并且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可,其中所要遇到的困难,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容闳的难题令人头痛,摆在姚兴华面前的难题,同样也不轻松。首先,对自己要在两江地区强行推广两江银元和银元卷的行动,西方列强到底持有何种态度,需要尽快搞清楚,并尽可能多的争取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至少不要反对。

第二,要在尽可能获得西方列强理解和支持前提下,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两江民生银行、

股票、证券交易所等现代化金融机构的组建工作,尽快制定出一种符合实际情况与自身利益,并且能够得到西方列强认可的,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国际货币兑换机制,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让那些富豪商贾们放心大胆的在贸易往来之中,大量使用两江银元和银元卷。

第三章——行动计划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九十八章——宗室的忠心第八十四章——中华帝国第四十六章——再到北京第二十九章——技工学校第一百一十一章——监察部第八十九章——新政(上)第十二章——兴业办厂(一)第五十二章——新军扩编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银子第二十七章——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第六十四章——两江新军(中)第九十六章——“南中国王”第九十五章——行长盛宣怀第一百零八章——1893年的春节(下)第七十八章——进入济南第七十七章——第三股势力第三十五章——钢甲巡洋舰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一百零二章——黄袍加身(下)第六十九章——英国的抉择(下)银子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一百零七章——1893年的春节(上)第六十八章——英国的抉择(上)第六十七章——高雄军港第九十二章——国外订单(下)第一百一十二章——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第三章——行动计划第十一章——花钱买官第一百零七章——1893年的春节(上)第一章——神秘玉佩第一百一十二章——中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第七十七章——济南会战(终)第六十一章——经济危机(下)第九十三章——民营资本第四十章——工业化的石碌(上)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军(上)第七十一章——硫球争端(二)第八十九章——新政(上)第八十八章——军事改革第八十七章——朝鲜参将刘启山第六十一章——经济危机(下)第八十七章——新皇登基第三十一章——两江银钱制造局第一百零二章——黄袍加身(下)第六十章——经济危机(上)第九十八章——宗室的忠心第三十章——初到上海第八十一章——上海世博会(下)第四十七章——又见荣升第四十一章——工业化的石碌(下)第二十四章——公主德龄第七章——长工刘家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八十八章——军事改革第九十二章——内忧第四十八章——拜见岳父第一百一十章——中情局第一百零三章——天时、地利、人和第七十一章——硫球争端(二)第八章——落户安家第八十章——南京合约第四章——提前准备第二章——下定决心序章第七十二章——硫球争端(三)第九十七章——两江危机(上)第一百零三章——天时、地利、人和第九十六章——“南中国王”第六十三章——两江新军(上)《马关条约》全文第八十二章——朝鲜东学道(上)第一百一十章——济南会战(六)第四十二章——狄塞尔来华第一百零五章——济南会战(一)第四十六章——再到北京第九十七章——后宫家事第六十五章——两江新军(下)第五十五章——上海同济大学(下)第七十八章——大清皇家海军(上)第六十四章——两江新军(中)第八十七章——朝鲜参将刘启山第一百零三章——天时、地利、人和第一百零三章——天时、地利、人和第五十六章——腾飞的两江第一章——神秘玉佩第一百零四章——大跃进第四十章——工业化的石碌(上)第一百零五章——林永强新政第十六章——拜见张之洞(二)第一百零一章——黄袍加身(上)第五章——初来乍到第七十六章——恭亲王出山第十九章——洋务新学(二)第五十九章——美国人海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