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自同治朝起,更迭两朝,前后三十余年,都未曾有过格格下嫁。如今,这一盛况就要在黄帝陛下大婚一年之后,再一次隆重上演。这接连的两装喜事,被那些大清朝的忠贞之臣们,称之为大清中兴的祥瑞之照。而慈禧,对这个说法,似乎也是极为认同。为了把这个祥瑞之照表现的更突出一些,慈禧干错下懿旨,让总理内务府大臣把婚礼的规格一提在提,最后慈禧干脆下令,照搬光绪皇帝大婚的程序,只是减少了一些依仗器具的数目,以示与皇帝陛下的区别。
根据慈禧的手谕,婚礼的一切事宜由醇亲王世子载沣出任总办,吉时为清宫钦天监选定的三月三日晚上十点整。所以,为了保证婚礼的吉时,姚兴华就必须提前两个时辰,就要到东华门门前,与迎亲队伍会合。
虽说枯燥而又漫长的等待,是极其折磨人的,可过看着身后那庞大的迎亲队列,姚兴华的虚荣心还是小小的得到了一次满足。毕竟与现代婚礼中使用几十辆汽车组成车队相比,自己身后由步军统领衙门马队、御前侍卫马队、两江新军马队所组成的前导方阵,紧随其后的是无人乘坐的一顶黄缎银顶轿和三辆黄缎银顶车,以及三十六个凤旗、皇伞以及金瓜、斧、钺、棍、牌,再往后三十盏大型宫灯,中间穿插着步军统领衙步军队和两江新军步军队。最后才是德龄格格要乘坐的花轿,花轿周围站着三十二名两江新军步卒守卫随行护卫,还有牛角和大鼓各五十对,以壮声势。
到了晚上九点半,在司仪太监的引导下,姚兴华骑着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走在整个迎亲队伍的最前列,穿过东华门,缓缓地朝着慈禧居住的储绣宫走去。
因为队列过长,为了保持队列的整齐,整个队伍的前行速度十分缓慢,好在东华门距离储绣宫并不算太远,再加上清宫钦天监对整个过程的时间掌控。当姚兴华跨进储绣宫时,时间整整好好是晚上十点整。与此同时,悬挂在储绣宫外东西屋檐下的钟、鼓、石磬等古老乐器耸然鸣响,由十六种乐器共同合奏出“中和韶乐”《隆平之章》。姚兴华在这乐声之中,先后向西太后慈禧、光绪皇帝和皇后隆裕行三叩九拜大礼,乐声亦就此而止。
然后,由醇亲王世子载沣宣读赐婚圣旨,设在储绣宫外的“丹陛大乐”开始演奏《庆平之章》,满蒙的诸位王公大臣,也在这时开始依身份、地位分班次进殿先向西太后慈禧、光绪皇帝和皇后隆裕行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向新郎姚兴华表示祝贺,赠送贺礼,礼成乐止。
随后,由西太后慈禧的几位随侍女官,从储绣宫内间将一身大红喜袍,头戴的红色盖头的德龄格格推了出来。德龄的妹妹容龄,将一根一头牵在德龄手中的红绸带递给了姚兴华,并示意要姚兴华用这根红绸带将德龄拉到自己身旁。
直到此时,姚兴华才第一次亲眼见到自己的妻子。可能是因为头上盖头遮挡视线的缘故,虽然姚兴华拽动红绸带的速度并不快,可姚兴华总觉得德龄路走得有些磕磕绊绊,到最后,姚兴华竟忍不住,跨前一步,一只手扶在了德龄的腰肢,一只手握住了德龄的纤纤玉指。
姚兴华这一莽撞的举动,似乎并没有让在婚礼现场观礼的各位王公大臣觉得有何不妥,可是德龄却似触电一般,整个人瞬时间僵在那里动弹不得,整个人的脑子,也是一片的空白。毕竟,这是德龄从小到大,第一次被一个男人,搂在怀中,虽然这个人,自此时起,已经成为自己的丈夫。
德龄的这种反应,一下子也让姚兴华不知该如何是好了。不过考虑到此时的储绣宫内,上至西太后慈禧、光绪皇帝,下到满蒙诸王公大臣,都是这大清国最具权势的人物。姚兴华决不敢,也不能就这样停在这里不走了,让大家一起等着德龄格格恢复行动能力。而且在一旁,还有清宫钦天监的人在计算时间,按迷信的说法,过了吉时可是大大的不妙的。所以,姚兴华索性一步作,二不休,在大家难以察觉的标准下,手臂上一用力,便轻轻的将德龄纤弱的身躯抱离地面少许,扶上位于迎亲队列最后端的花轿。此时,储绣宫外“中和韶乐”再次奏响《显平之章》。
在《显平之章》的音乐伴奏下,姚兴华再一次给西太后慈禧、皇后隆裕和光绪皇帝行三叩九拜大礼,然后便重新带领着迎亲队伍,退离紫禁城,前往慈禧在前一天刚刚御赐的,位于前门大街的一座五进小院。姚兴华和德龄格格的新婚洞房,便布置在哪里。
而且此时,两江新军副都统聂士诚,正在这间小院内,广置酒宴款待前来道贺送礼的文武大臣,贝勒贝子和国际友人——
令人郁闷的这两章,终于写完了,从下一张开始,就又恢复到我所擅长的情节内容。再加上明天星期五,希望能够利用明天和星期六日三天时间,努力码字,补上前面的欠账。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继续支持小弟,不要因为最近这几章,写得稍差,便离我而去啊。:)
这年头,收藏、投票一样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