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海岸之行与驯牛高手

在没有精确计时工具的时代,时间漫长与否纯粹取决于主观的感受。

孩子们都感觉这个冷天异常短暂,冰雪的消融是如此突然,当天空祭司宣布本学期结束时,他们头一次对冷天产生留恋,巴不得下一个冷天赶快到来。

大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多了几分忐忑,他们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或许永远也不会做好,但时间会推着所有人前行。

但当着其他同学的面,他们总是表现得云淡风轻,不以为意,私下里却拼命温习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祈祷实习时能够发挥出色,名列前茅。

张天和林郁的教学计划主打一个循序渐进,宁可简单一些、有趣一些,也不要给孩子们带来太大压力。

急不得,急也没用,连一百以内的数字还数不清呢,把九九乘法表搬出来按着孩子们的头死记硬背也不合适。

张天对小班学员的要求很简单:理解并掌握一千以内的数字。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还需要学吗?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内容,却已经难倒了半数以上的孩子。

对抽象思维较弱的孩子们来说,记住这些数字不难,难的是做到真正的理解。

小班的孩子不要求实习,但要参加期末考核,当然了,只是单纯地检验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评分也不排名。

张天给每个学员都出了三道同类型的考题。

第一道题是根据给出的物品,数清其数量。这一道题几乎所有人都答对了。

第二道题是根据给定的数字,找来数量与之对应的物品。这一道题难倒了三分之一的人。

第三道题最难,由张天随机举两个数字,孩子们比较其大小。

他一般会举两个大数,比如“985和996哪个更大”,目的是让孩子们根据直觉作答,而非习惯性地从“一”开始数起。

最终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员通过考核,这些孩子将在下个冬天学习进阶课程:数字的书写形式和简单的加减算术。

难度堪称地狱级,哪怕聪慧如枭,也练习了足足两年半,才勉强掌握三位数以内的加减。张天对孩子们不抱太大期望,十个人能有一个学明白就很不错了。

林郁那科的情况和数学差不多。

自从族人学会用符号代表实物,各种各样的符号便被创造出来。

起初倒没什么,随着符号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一些混乱的情况,比如一种东西有多种符号表示,同一种符号又有好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诸如此类。

林郁已经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规范,为每种符号制定了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开班授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套标准普及开来,让族人今后可以书同文。

不过现在说书同文为时尚早,族里现有的符号还远远不够丰富,而且都是和实物一一对应的名词,像动词、虚词、代词这种没有实体的词汇一个也无,不成体系,更连不成句子。

然而,即便是现有的这些符号,尚且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记不明白呢!

林郁凭借自己对古文字的了解,借鉴先民的智慧,创造出一批最简单最常用到的动词。她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便是将这些动词符号教给通过期末考核的孩子们。

至于书写方式,课堂上使用白垩制成的小粉笔,直接在课桌上书写,用麻布当橡皮擦。生活中用到符号的情景不多,一般用于仓储管理,通常使用雕刻的方式,符号留存的时间更长。

笔墨纸砚当然更加高效,但制作上比较困难,尤其是造纸和制墨。

张天只知道造纸的原理,流程不是太清楚,摸索几次或许也能造出来。

制墨就真是一窍不通了。

林郁也只了解墨的起源和发展,知道墨是由矿物原料演变而来,最早的墨用的是磨成粉的天然石墨或木炭,后来发现松枝燃烧后遗留下来的烟灰是良好的书写材料,于是开始用松烟制墨。

但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张天和林郁都不甚了了。

考虑到短期内不会有大量使用文字的需求,暂时用不到更优越的书写工具,因此两人没有急着搞发明创造。

任重而道远,慢慢来吧。

……

春节过后,不用林郁吩咐,族人们自觉主动地扛起锄头和耒耜,去地里开垦秋天没有垦完的土地。

有了前两年的经验,尝到了种植谷物的甜头,族人们已经将之视为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和生产活动,甚至超过他们习以为常的渔猎和采集。

不仅种田是如此,就连养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经过多次配种繁殖,竹鼠的种鼠数量已经达到张天的小目标:300只。

之前定下目标的时候,族人的数量不过四百出头,而今人口已经超过六百,目标自然也要与时俱进。

于是张天吩咐建筑工人们修建新的养殖场,进一步扩大竹鼠的养殖规模。现在,男人们搭建竹屋已是手到擒来,完全不需要他操心。

怀孕的母猪也在春天相继生产,一共诞下十八头的小猪,猪的数量超过三十头,当然了,绝大部分是幼猪。

第一年仍然采取一对一配种,那些没能怀孕或者产子数量较少的猪夫妇,被女人们重点标记,今年换个伴侣,如果还不够给力,就只能拿它们祭天了。

农耕和养殖都已趋于稳定,原始积累已大致完成,脚跟算是站稳了,是时候向外扩张了。

张天心里想的扩张倒不是去和其他部落火并,而是去他们平时活动范围以外的地方探索,去寻找各种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

这时候不由得开始怀念起狼孩来了,要是能够借助黄石的力量,不管是探图还是探矿,都高效得多。

说起来,狼孩等四人离开也快两年了,到现在还没回来,看来是沉迷旅游,无法自拔。

不过他们一直都有在祈祷,张天也一直关注着四人的动态,知道他们中途遇到了一些原始部落,因超凡的力量被当地土著敬若神明,后来从土著那里得知了海洋的存在,于是改变了旅行的方向,往东去了海边。

就在昨天,他们终于抵达海边,并在祈祷中描述了看到的壮观景象,乌鸦生动地称海洋为“天空的倒影”。

海边啊……

海洋里的生物资源远比森林丰富,更重要的是,从海水里提炼食盐不要太方便!

张天心想,要是开局能开在海边,何至于天天饿肚子?转念一想,这未必是什么好事,没有食不果腹的危机感,想说服族人迁徙只会更加困难。

一辈子住在海边,一辈子就只能是渔民。

渔民也没什么不好,但种田才是王道!

播种后,张天把猎人们召集起来,以“寻找失散的岩堡人”为由,组建了一支小队,吩咐他们去更远的地方探索。

岩堡人高兴极了!

张天还交给他们另一个任务:“如果见到以前从没见过的石头,记得记住它们的位置,并带一些回来给我。如果发现成群的野牛、野羊、野马或者野驴,不要猎杀,尽量活捉,没把握的话就派人回来喊帮手。”

事实上,这才是真正的任务,寻找岩堡人只是顺带的。

之所以没有让他们留意鸡的踪迹,是因为林郁说,这一带大概率没有家鸡的祖先红原鸡。

依据鸟类学家的研究,原鸡属是热带林区鸟类,多栖息于海拔1000余米以下的原始森林中,也见于稀疏的树林或灌木丛内,冀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完全不适合原鸡属栖息。

考古工作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黄河以北的史前遗址,目前还没有发现鸡的骨头遗存,只有雉。

因此家鸡很可能最先是在红原鸡的传统栖息地驯化,之后逐渐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北上,一直到距现代约3000年前,才到达冀北地区。

张天吩咐道:“不要去太远的地方,确保在五天之内回来!”

以虎头为首的探索小队点头称是,往南方翻过大雄山而去。

五天后,虎爪气喘吁吁赶回来,带回来两个重要消息,一个好一个坏。

好消息是:他们找到了野牛!

坏消息是:盯上野牛不止他们!

张天问明情况后,立刻和林郁一起,带上二十个精壮男人随同虎爪前往,人不必带太多,他们不是去挑事的,就算真动起手来,还有林郁开无双。

众人翻过大雄山,发现了虎头等人留下来的记号,跟着记号一路找过去,最终在一处树林里找到探索小队。

虎头向张、林二人说明情况。

五天前,他们翻过大雄山,在一处湿地附近发现了野牛群的踪迹。

猎人们牢记着天空祭司的嘱咐,没有开弓猎牛,而是商量活捉的方法,以及活捉之后该怎么运回去。

就在这时,大地忽然隆隆作响,轻微地震动起来!

众人抬头一看,只见一群野人张牙舞爪地冲出来,吓得牛群发足狂奔!

这群野人成功将一头野牛从牛群中隔离出来,最终将之擒获。

“你是说,他们活捉了那头牛?”

“没错!这几天,他们已经活捉了三头牛,还嫌不够呢!现在正在对面的林子里趴着,等牛群放松警惕了,估计还会冲出来偷袭一波。”

张天和林郁对视一眼,均看到彼此眼中的诧异。

有点怪。

如果是狩猎活动,则没必要活捉;如果对方已经成功驯化野牛,那就更没必要活捉了。

难道就这么巧,对方也是刚开始尝试驯化,因此捉几头活牛回去当种牛?

“对方有多少人?”

“不多,也就十几个二十人。但他们的营地应该就在附近,每次捉到牛,他们会先把牛送回去,一来一去大概一天的时间。”

“带我去看看。”

张、林二人跟着虎头来到树林边缘,躲进灌木丛里,观察湖边的那群庞然大物。

野生的原牛,黄牛的祖先。和野猪一样,它们也要比驯化后的子孙粗犷许多,高高隆起的肩部又宽又大,腰腹窄细而结实,长满浓毛的巨大头部顶端生着两根黑色巨角,一米多长的身躯上全是腱子肉,一看就不是好惹的。

牛是原始先民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其驯化史可以追溯至一万年以前。

别看原牛长得凶猛,其实很老实,这种老实听话的动物最受欺软怕硬的人类青睐。

只要是牛,几乎所有品种都难逃毒手,以我国为例,北方的黄牛,南方的瘤牛和水牛,高原地带的牦牛……全部惨遭驯化和奴役。

没办法,牛太香了!

家牛在食物资源、祭祀用牲、皮革和骨料加工、畜力开发、牛奶及奶制品方面的作用无可取代,某些地区甚至将牛视为“圣兽”,敬牛如神,给牛起名,同牛说话,以牛尿洗礼。

但即便在这些地区,大多数牛也是经过驯化了的,早已不复先祖的狂野模样。

张天举手遮挡着夏季刺眼的阳光,视线越过牛群,望向另一头的林地。

对方并没有刻意隐藏,张天看到稀疏的林木中有黑影在晃动。

这些黑影忽然全部消失在视线中。

他们藏进了草甸里,此时应该正躬着身体前进。

他们选的位置很不错,位于牛群的下风向,可以很好地隐蔽气息,从草甸里悄无声息地靠近。

耐心地等了会儿,张天看见一头落单的公牛离开了牛群,朝那群土著潜伏的方向走去。

“要来了!”

虎头低吼一声。

话音未落,就见一群人猛地冲出,分散呈扇形,迅猛地冲进牛群和那头落单公牛之间,挥舞着长矛、斧头大吼大叫。

趁着牛群吃惊聚拢时,几个土著奋力追赶那头落单的公牛,迫使它转向,无法与同伴汇合。

这群土著跑得是真快!恐怕快赶上松果了!

他们分头行动,几个人追赶落单的公牛,剩下的人全速驱赶其他的牛,外围的骚动渐渐传遍整个野牛群,成千上万的铁蹄狂奔起来,在干燥的土地上卷起漫天尘沙,连大地都为之颤抖!

第237章 给他们一点原始震撼第141章 祭祀第57章 走马上任第291章 仇恨第305章 起始之地第253章 忽然增长的信仰值第243章 冬去春至第280章 忌惮第79章 无知者无畏第258章 烧砖盖房第191章 出场费结一下第88章 好苗子第140章 传播第7章 天空的指引第73章 我在东北玩泥巴第251章 酝酿与表彰与祭第268章 寻矿第95章 五色石第177章 文化入侵第80章 有盐部落第57章 走马上任第282章 诈尸第247章 盛夏的蝉鸣和远行第173章 才能第300章 捞出了不得了的东西第189章 赤石与先知与羊第28章 焕然一新第144章 月圆之夜(二合一)第118章 选择第64章 谷物第110章 一鸟多吃第58章 射艺大赛第122章 庆典第232章 地下之旅第25章 百草第54章 各取所需第242章 多事之冬第274章 基建兴邦第46章 世界的参差第231章 划河而治第25章 百草第185章 接触与交流第6章 死亡与星辰第132章 把柄第223章 大祭司第297章 流星来的那一夜第132章 把柄第26章 饮茶先第305章 起始之地第21章 爱美的原始人第187章 男人的乐趣第93章 现身说法第115章 更快更高更强第47章 说出你的故事第1章 仰望天空的人第206章 巫女与部落冲突第231章 划河而治第241章 以竹为尺第227章 河畔部落的谋划第211章 幽林暗影第286章 变故第266章 河西集会第285章 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第26章 饮茶先第70章 开天辟地第8章 更高的生产力第169章 通灵第28章 焕然一新第105章 集结第43章 再不治疗就痊愈了第213章 既分高下也决生死第104章 河谷营地第85章 上架感言第244章 种田初体验第43章 再不治疗就痊愈了第48章 绳结第53章 有谷部落第269章 冒险者第180章 天空的使者第152章 漫长的季节第212章 来自头顶的讥嘲第4章 钓鱼佬之资第288章 神话的起源第53章 有谷部落第207章 神秘洞穴与岩堡部落第235章 桃源第20章 狩猎第41章 思想建设第287章 潜在的危险第115章 更快更高更强第38章 大自然的馈赠第10章 熊出没请注意第19章 打道回府第168章 俘虏第221章 兽群大军与狼孩第137章 空手而归第173章 才能第87章 不一样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