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见长安使人愁

第二日一早,武清四人便来到了驿站,拜见过李绩之后,李绩让亲兵去弄了辆马车给武清四人乘坐,此去长安路途遥远,马车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交通工具了。

这一点上,武清深切体会到交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从交通方面来说,自秦朝以后没有一个朝代的皇帝能够跟秦始皇相比。秦始皇在位期间,修了很多直道,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驿站传递信息的时间,也方便了商业运输的发展,对促进商品的流通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同出发的,有钦差大臣东台侍郎张文瓘和侍御史裴炎,这二人昨夜玩得有点嗨,不停地打着哈欠,而且黑眼圈非常明显。当然还有一干囚犯。在让人验明正身后,便开拔了。

武清坐于车中,看着窗外的囚车,足足有二十多辆,里面囚禁的是文水县县令张元和他的族人,待押到京城后,由大理寺和刑部,会同御史台审判,毕竟这可是导致乱民造反的大罪。至于杀不杀,就是高宗皇帝的事情了。

武清也看到了张文静,当日那个喊自己滚出书香苑的衙内,此时被关在囚车内,耷拉着脑袋,蓬头垢面,完全没有往日那趾高气扬的风度。武清很想到张文静跟晃悠一下,想了想,还是算了。可别乐极生悲,倒霉的还是自己。更何况人生在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日快意,保不准将来失意呢。

长长的队伍在仪仗开路下,缓慢地开出了太原城。队伍很长,旌旗蔽日。武清看着缓缓渐远的太原城,有一种挥不去的离愁别绪,这种感觉很奇怪,他在太原城也不过一夜,竟然有一种不舍的感觉,难道自己骚情呢?

或许吧,骚情。

大街上的人群中,有两个一白一红明眸皓齿的少女瞅着大街上正在出城的队伍,眼睛搜寻着什么,当最后一个兵卒离开城门的那一刻,两个少女眼中露出了失望之色,但两人又不愿说什么。

七天后,大军屯于霸上,只留千余士兵押解囚犯,队伍继续前进。伟大的宏伟的雄壮的磅礴的长安城已然在望。

那平地上突出的一道黑线越来越清晰,直到慢慢接近,那种雄壮磅礴之气扑面而来。武清的心油然而生一种豪气,这就是长安城啊,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啊,这是真正的万邦来朝的都城啊。

长安,让天下臣服,让后世望尘莫及。

这座大唐帝国的都城,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啊。

大唐梦,这个世界所有人的梦想,正如后世的美国梦一般。

此时夕阳西下,余晖下的长安城,披上了一层金光,巍峨的城墙,高耸的城楼,三门道的城门,也在瞬间变得壮丽雄伟,神秘无比,让人非常想看看这城墙里面是什么样子呢。

武清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坐着马车驶进了春明门,春明门有三道门道,每一道足有十米宽,人流如织,看守城门的大唐士兵目不斜视,如石像一般站立不动,城墙上的士卒也依旧站立不动,他们铠甲鲜明,旗帜随风飘扬,一派大唐强兵气象。

马车驶进城内,武清被长安城的繁华一下子震惊了,真的震惊了,小伙伴惊呆了。

车流滚滚,人头攘攘,竟然如此繁忙。街道足足有三十米左右吧,如此宽阔,百姓衣着光鲜了,偶尔穿插在其间的大唐美女,也让人耳目一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水和太原没法比的。只是可惜的是这街道两旁没有店铺,都被坊墙阻隔,看不到那些高门大院的景象,这长安城的布局跟文水和太原是完全不一样的。

长安城的布局以明德门到皇城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为界,以东为万年县管辖,以西为长安县管辖,各辖五十四坊,各有一市,万年县的叫东市,长安县的叫西市。整个长安城的商铺和行商基本都聚集在两市。

对于“坊”这种布局结构,就武清来看是一件很蛋疼的事情,把百姓和百官都限制在了一个个格子里,说好了就是便于管理,说差了,这是对一个人自由的束缚,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减少了很多。更何况,每一个坊里,有坊正一名,又设置了“里”,有里正若干。这些制度无不显示着皇帝对长安城的控制力度,如果有人犯法,是根本无法躲藏的。

李绩的宅第在崇仁坊,是一处大宅院,这里靠近皇城,也离大明宫也不过三条街,便于上朝。其实很多达官贵人的宅子都靠近大明宫的和太极宫的几个坊里。囚犯自有张文瓘和裴炎送去刑部监狱羁押。

一路行来,很多时候,武清都是呆在李绩的马车内,李绩从出太原之后就开始对武清进行教导,讲述了一些当年他打过的一些大战的故事,穿插讲解一些行军中要注意的事项,并没有像兵法中那样,一定要让武清怎么怎么做。从这一点看,李绩是一个很不错的老师。

从实际的战例分析战争胜利的因素,这已经是后世的战术分析的模式了。李绩居然超前了!

武清对于李绩是很崇拜的,这是一个打仗的神人,与李靖齐名,当然有人说李绩比不了李靖,就武清看来,在演义中李绩的名声就比李靖的响亮这一点来看,李绩也差不到哪儿去。

当李绩带着仆从和武清四人驱车驶进崇仁坊之后,鼓声响起,随后坊丁吆喝一声,坊门带着刺耳的摩擦声在最后一声沉闷的声响后便关闭了。

白天繁华的大唐生活也随之被关闭,只剩下了每个格子里的生活,或安然熟睡,或通宵夜宴,或黑灯瞎火中某个单身汉摸上了某个寡妇的床。

武清一伙人便进了李宅,被李绩安排在了一处叫邻芳居的宅院,算是一处比较幽静的宅院。武清感叹李宅的广大外,剩下的还是感叹。这唐朝的达官贵人就这么奢侈吗,一处宅院占地都这么大,这里可是京城啊,地价不贵吗?答案是肯定的,长安城的很多官员都是租房子住的,怎么能不贵呢。

对于未来,武清忽然有一种迷茫,特别是见识到了李绩这等英雄人物后,让他更加没有了自信,尽管这些人身处时代的桎梏,但他们的处世哲学,他们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智慧,深深地刺激着武清。

而他,所能发挥的优势,也仅仅是多了这个时代的人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已。武则天时代啊,升官发财的机会多,可被砍头拉出去弄死的机会的也多啊。做官还是不做官?经商还是不经商?这些问题接踵而至,让武清彻夜难眠。

总不能隐居深山大泽的吧?那也太窝囊了,太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了,如果那样做,丢的不是自己的脸,那是广大穿越众的脸,丢的是后世四万万网民的脸......

第88章 到润州第233章 仰望星空第366章 魏王的策略第24章 逛长安第163章 又成了好事第2章 赤贫人家第228章 少林寺(一)第475章 一代帝王(十三)第439章 帝王之路(十)第142章 竟是盐帮第408章 庐陵王风波(九)第90章 县衙风波第472章 一代帝王(十)第402章 庐陵王风波(四)第160章 清心书院第330章 征西域(三)第6章 一晃三年第494章 一代帝王(三十二)第478章 一代帝王(十六)第348章 娄师德之言第99章 惊变(三)第354章 势掠如火第461章 出征之前(四)第158章 理学之争(续)第314章 丽景殿中怒斥武承嗣第107章 丐帮出手第231章 少林寺(四)第285章 武太后政改,徐敬业起兵谋反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154章 元日夜(中)第419章 庐陵王风波(二十)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137章 桃李之天下第113章 卢照邻出任县令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276章 废立第459章 出征之前(二)第432章 帝王之路(三)第200章 宝藏消息第30章 生意是逼出来的第117章 卫士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381章 神都献俘事第316章 扩编为千骑第107章 丐帮出手第355章 此万古新气象第164章 临行安排第59章 武敏之兽血沸腾第83章 再相逢已是男俊女俏第86章 枯燥之科举第222章 整军建言(一)第一七十五章 玉漱第202章 武清的野望第225章 宣泄精力第162章 秋天里的春天第362章 素罗汗山之战第386章 做男人当如魏王第367章 夜袭吐蕃营寨第260章 事情没那么简单第25章 有个女孩儿叫婉儿第257章 花家田产案第87章 流放第51章 弘文馆风波第120章 醉酒第7章 县城安家第342章 火烧天堂第322章 阅兵第178章 出征(三)第259章 孔长史遇刺身亡第239章 油墨第115章 再遇合击之阵第64章 梧桐院母子情第363章 各方压力第351章 部 署第239章 油墨第136章 茶之道第190章 出征(十五)第405章 庐陵王风波(六)第282章 太后驾临书院第162章 秋天里的春天第180章 出征(五)第146章 潜入闺房第13章 施粥救民第53章 霓裳羽衣初将成第87章 流放第312章 明堂成,天下颂德第418章 庐陵王风波(十九)第401章 庐陵王风波(三)第408章 庐陵王风波(九)第419章 庐陵王风波(二十)第480章 一代帝王(十八)第287章 扬州平叛(二)第61章 菊花,刀,美人第430章 帝王之路(一)第307章 内相上官婉儿第438章 帝王之路(九)第55章 席卷之饮食风暴第349章 陇右军情急第201章 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