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九章 新型高炉

大隋的冶炼工艺,真的有杨铭在石门村见到的这样落后吗?

不是,远远不是。

实际上大隋的工艺,皆传承至南北朝,铸铁技术和碳炼钢技术已经成熟,是完全可以造出精品的。

杨铭昨天见到的工艺,刀身在反复锻打之后,挤出其中杂质,改善刀身质地,然后再反复扔进炭火中加热,从而使碳元素渗入刀体,增加其硬度,这就叫碳炼钢。

碳炼钢是目前大隋军中最普遍的兵器材质,民间工具器械也都是碳炼钢。

而铸铁技术,就是起高炉,烧成铁水倒入模具,因为铸铁硬而脆,不能锻打,所以只能做成铸件和连接件。

那么真正的精品是什么呢?

就是铸铁技术与碳炼钢技术结合,生铁与熟铁的熔合,这就是灌钢了。

这玩意是不可能量产的,一柄真正的灌钢宝刀,极为耗费功夫,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做不成。

真正的利器,很多都是供应贵族们的,哪怕人家是为了做陪葬品,那也得是精品,但是普通士卒想要拥有一把灌钢做成的宝刀,那是痴人说梦。

所以眼下的闻喜炼窑,有一多半的炼炉,出产的都是工艺最落后的碳炼钢。

石门村隔壁的裴庄,就是起的高炉,烧成的铁水就是生铁,将生铁液浇灌在烧制后的熟铁当中,两者熔合,形成高碳钢,这就是精品了。

独孤怀恩在裴庄设置的高炉,专门就是用来打造精品的,这么久过去了,灌钢兵器加起来,不过才一百来件,甲胄二十来副。

他这是把这里当做试验场了,只求精,不求量。

但是眼下军中缺的是量,而且缺口非常巨大的量。

杨铭又相继在几个村庄巡视一遍后,发现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除了裴庄在起高炉烧生铁外,其它炼窑都在烧碳炼钢,这玩意做成的兵器,是非常容易损耗的,基本上砍几副甲,刀身就快承受不住了,总不能让将士们空着手杀敌吧?

于是杨铭打算开辟一个新的场地,将所有工艺都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生产流水线。

设置厂房,首先要选址,厂址周边必须有水,因为要借助水力。

裴庄就是最好的地方,庄子外面七八里的地方,就是黄河的支流涑水河。

于是杨铭带着人浩浩荡荡前往涑水河边,开辟新址。

新址选定之后,就是绘制厂房图纸,这需要所有大工匠都参与进来。

太府寺派在这里的工匠有十一人,独孤怀恩手底下有三十多人,裴家也出了二十人,组成了闻喜冶炼专家组。

这些人都是经验丰富、手艺精湛,精通冶炼技术的高级工匠。

古代的工匠师傅们,都有徒弟,他们的徒弟要么是自家儿孙,要么是亲朋好友家的晚辈,一般是不会收外人的。

毕竟这是吃饭的手艺,关系不到位,是不会传艺的。

六十多个高级工匠下面,单是徒弟就要四五百号人,这些人可都是宝贝。

杨铭将这些工匠们全都召集起来,于闻喜县衙大堂,商议厂房动工事宜。

直到眼下,基本所有工匠们都对杨铭满肚子怨言,觉得这位太子简直是在乱弹琴,你才来几天,就打算废除眼下的所有炼窑,重开新场,你这是跟我们闹着玩呢?

独孤怀恩更是不停的唠叨,阴阳怪气的说着些埋怨话,被杨铭训斥一句后,一脸不服的闭嘴了。

当杨铭蹲下身子,在大堂内铺设的一副空白油纸上开始左描右画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就知道,事情不简单了。

云定兴起初也是满腹牢骚,但是他又不敢说出来,毕竟炼窑是人家的,而人家又是太子,我算哪根葱啊给人家提意见?

眼下的他,正聚精会神的盯着地面的图纸,眼睛一眨都不眨,

杨铭先是简单的绘制了第一步,随后抬头朝众人解释道:

“首先要在炼场外面开辟出一块平地,用来堆积、筛选、粉碎矿石,然后在旁边设置十余座低炉,用来烧制精铁。”

接着,杨铭又指着图纸上一个位置道:“这个地方要起高炉,用来将精铁化水,咱们眼下的高炉材质不好,火候掌握不当极易崩塌,你们尽快收集一些画眉石、硅石、松油、火油,多多益善,其中火油,我会跟永富公(窦庆)打个招呼,让他调拨一些,其它的东西也不难找,孤要用这些东西改造炉体。”

炼炉必须要耐高温才能烧制出铁水,炉体承受不住温度崩塌,是因为材质问题,大隋的高炉,经常出现炉体崩塌的情况,就是材质不行,一旦崩塌基本就会死人。

而起高炉为的是提供风力,只要供氧足够,便可助涨火势,温度自然也就起来了。

还需改善鼓风设备,有助于迅速提温。

太府寺何彦愣道:

“敢问太子,您这套法子,是从哪看来的?”

杨铭道:“不要多问,按我说的这些材料,立即去收集。”

何彦心知人家不肯说,他是问不出来的,于是点了点头,吩咐手下立即着手张罗太子开具的这些材料。

何彦是和太府寺丞何稠的弟弟,现在是太府寺冶炼大匠,亲兄弟俩,一个精通冶炼,一个精通烧瓷,看似不是一回事,实际上区别不大,都是玩火的,就像厨师是玩盐的。

这些材料都比较好找,其中画眉石,就是石墨,这玩意在古代,是女人用来画眉的一种颜料,富裕点的家庭都有。

硅石就更好找了,就是石英砂岩,中条山里就有,松油也好找,中条山遍地是松树。

就是火油属于战略物资,得从卫尉寺调拨,不过河东的府库当中,肯定有一些存量,必须得卫尉寺批了条子才能动,杨铭批条子比卫尉寺更管用,所以直接就可以让窦庆把东西拿出来。

接下来,杨铭开始讲解高炉改造。

炼炉高多少,宽多少,都有讲究。

首先高度决定了炉内矿石的受热均匀程度,太高了的话,下面的铁矿已经熔了,但是上面没动静。

宽就是增减风力往上的空间,促使堆积在炼炉中段以上的矿石能够接受到高温,促进熔炼过程。

高炉还有个好处就是出货量大。

杨铭所罗列的这些材料当中,画眉石和硅石都需要烧制,石头这玩意温度是次要,只要烧制的时间足够长,就能化成灰。

所以还需再增设几座烧灰炉,先烧石头,烧成灰的画眉石和硅石冷却之后,再将火油和松油倒进去搅拌均匀,至于比例,杨铭也不知道,所以只能让他们看着办。

火油和松油是粘合剂,主材料是画眉石,辅料是硅石。

最后一步,就是混入耐火粘土,也就是当下炉体的主要材料,也就是铝土矿,大隋称之为矾土。

当何彦看到这一步的时候,就知道太子不是闹着玩了,这尼玛分明就是一种未知的工艺啊?太子从哪学到的?

Wшw¸ тт kдn¸ ℃O

杨铭放下手中的笔,道:“新的炼窑还是需要慢慢来,先塑高炉吧。”

云定兴眼下也兴奋了,因为他知道太子不是那种乱来的人,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他令人加快收集材料的速度,于五天后,在新场址已经夯实一片空地上,亲自下场指挥,制造新型高炉。

按照杨铭的办法,云定兴带人几番尝试之后,确定比例,然后将画眉石和硅石烧制成的灰与火油、松油搅拌均匀,再混入大量矾土,以此石浆开始塑造新炉。

七天后,高炉起来了,高十一米,宽五米。

新的高炉外面看起来干了,但是里面还没干,所以需要先以小火烘热炉体,让炉体适应火的温度。

烘烤了三天后,准备试炉了。

首先加入大量的栗炭,然后加入精铁矿石,再由云定兴改造之后的巨大鼓风机送风。

这一次主要测试的,是炉体的耐高温程度,看看新建的高炉能经受多高的温度。

短短一个时辰,炉体的温度已经疾速上涨,随着时间推移,距离十几米外都能感受到那阵热浪的烘烤。

杨铭的这个法子,其实就是非常简陋的石墨坩埚,受限于当下条件,所以炼炉的整体材质,肯定是不太行,但是比起原先的那些炼炉,不知强了多少倍。

试炉,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毕竟是新炉,耐高温程度如何,谁的心里也没底,杨铭也没底。

这么大一座炉,旁边架起的炉台上有观火的,炉体中间的通风口,有负责通火的,也就是避免风力积压在炉底上不去,需要以铁棍不停的左右捅插,下面还有操作鼓风机送火的,拢共十七八个人。

炉体一旦崩塌,这些人小命危矣。

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他人都离得远远的,生怕到时候一旦崩塌,一点火星溅到身上,他们也受不住啊。

时间一点点推移,直到夜晚繁星密布。

远处的高台上,一名工匠朝着人群兴奋的高喊道:

“化水了,化水了。”

到了这一步,至少证明了太子这个法子制造的高炉,耐热程度不亚于原先的高炉,似乎可以停止了。

但是云定兴不准,他要测试的是,这个炉子到底能承受多高的温度。

以他过往的经验来看,高炉化水之后,就需要停止鼓风,立即开炉,引铁水出来,以降低炉体温度,避免其崩塌。

“不要停,继续送风,”云定兴冒着风险,独自一人上前,绕着圈子近距离观察炼炉,从炉体表面并未泛红来看,应是还可以继续承受高温。

经验老道的工匠,也看出火候来了,纷纷冒险上前观看炉体。

胆子小的人,干不了技术活,古今皆是如此。

又过了很久,高台上的那几个工匠们,浑身的汗刚冒出来就被烤干了,他们已经快扛不住了。

云定兴还要继续,但是杨铭阻止了,他不希望闹出人命来,于是道:

“开炉吧。”

接下来,几名工匠打开炉底,一汪滚烫的火水,冒着泡的流淌出来,进入底下早已挖好的蓄池内。

云定兴浑身狼狈,一张老脸已经被熏烤的像个猴屁股似的,他一路小跑回来,朝杨铭跪下,喜极而泣道:

“成了成了,太子之法巧夺天工,此技艺必与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供后世景仰膜拜。”

这马屁拍的,我不过是改造了一下高炉,就流芳千古了?伱这已经词穷了啊?那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你还能用什么形容词呢?

独孤怀恩则是呆呆的站在原地,望着那些铁水,怔怔出神,半晌后,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妈的,他竟然比我还懂?

在场的一干工匠们,眼下都是满腹狐疑,时不时的偷偷打量着杨铭,难道皇宫真的藏有一些冶炼工艺的不传之秘?

要不然太子怎么会懂得用这些材料来造高炉呢?

不过眼下,没有人再怀疑太子是胡来了,大家已经心服口服,接下来人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绝对不会再将杨铭视为门外汉了,人家分明就是个专家。

杨铭环顾周围,新的场址仍在铺设地面,夯实基础,没有十天半个月,无法建造场房。

于是他带着云定兴返回闻喜县城,打算好好琢磨琢磨下一步怎么搞。

独孤怀恩现在已经将杨铭视为偶像,人家不叫他,他也屁颠屁颠的跟着去了,他打算拜师学艺,或者叫偷师。

闻喜县衙已经被腾的干干净净,县令及一应官吏,都在县令的家里办公,他的县衙被杨铭征用了。

县衙大堂,杨铭皱眉道:

“时间还是太久了,以木炭烧制铁水,用了整整一天,皆源于火力不足,应改用煤。”

云定兴皱眉道:“煤中多杂质,恐污染铁水材质。”

杨铭道:“用白煤(无烟煤),而且不是在高炉用,是在烧制杂矿取其精铁矿石的低炉用,低炉出来的精铁越纯,那么高炉烧制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云定兴听完,皱眉若有所思一阵后,一脸严肃的点头道:“可以试一试,臣今天算是开了眼了,今后炼窑如何兴建,唯太子之命是从。”

“怎么?今后才听我的?”杨铭问道。

云定兴一愣,赶忙道:“不不不,从前,当下,今后,皆以太子马首是瞻。”

三五八章 三千大军第504章 五女山城第645章 兰陵萧铣三三零章 两年再两年三七四章 何为大雅三五九章 大儒门生三二六章 九大夫八尉第665章 目有重瞳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二六一章 寡妇三六五章 化及北上二二六章 进士第552章 弑君者二三三章 麦秋第705章 水军出动一零八章 放水养鱼第562章 一世英名第629章 兵家必争之地二零五章 东京洛阳一三五章 文人优点四二二章 启民之死三二零章 玄挺大胜第689章 巨马河一七一章 门下省纳言一八零章 齐国公三二一章 五军之战第523章 掘墓人卫玄也一二零章 册封太子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一五五章 上天安排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一二二章 一路平安四三二章 七贵第725章 共定海内一零七章 同病相怜一五二章 下蛊之人二九三章 京师守备四五三章 苦肉计第575章 杀人者,杨坚也第500章 东阿程咬金六十章 两难九五章 返京三二一章 五军之战四九章 有求于人第717章 风险与收益四三九章 擅离职守二零八章 王府班底第745章 谕齐王暕五五章 吃剩饭四五七章 别给我丢人第732章 第二次辞职三二八章 唇枪舌剑四七五章 缩头乌龟一三七章 预算开支一九八章 南北夹击一二九章 发布公告第572章 忧愤而死十六章 高门大阀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一六二章 三公三师三七六章 缘分已尽第685章 悍兵难管二十一章 开国第一功臣第666章 天寒地冻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四一六章 肝脑涂地第540章 没钱第618章 不打算生了第546章 一天的保鲜期三五四章 尔虞我诈九七章 吃软饭三七四章 何为大雅二一零章 十六条草案第512章 武勋十二转第706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585章 你混蛋二八八章 三去其一一七五章 能屈能伸第十章 千闻不如一见九七章 吃软饭第647章四二三章 算计儿子四三章 争取储君第594章 双子同出四六四章 染坊绣坊二五零章 武士彠三八零章 我为棋子第694章 谁的人就是谁的人第691章 谢恩二六五章 一生之敌三一八章 东拉西扯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第633章 种族审美差异三八九章 殃及池鱼第563章 有失远迎三五八章 三千大军第477章 总领西路一零八章 大吐苦水第703章 如嫡一一八章 两朝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