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6章 入宫

大秦成武七年八月末,晋国公府喜添一女,最重要的是,母女平安,属于顺产。

赵石挺高兴,,原因有二,一来呢,他现在算是有三子一女,他自己就觉得女儿有点少。

二来呢,要是范氏生个儿子,种七娘也有一子,就李金花生了个女儿,就算她不说什么,肯定也会郁结于心。

旁人没看错,他这心啊,确实有点偏。

范柔儿这边,肯定有些失望。

但她年岁虽长,却还有机会,而且,现在府中内外,肯定不会有人再说嘴了。

府中人等本有些迟疑,主母顺产,本是喜事,但偏偏生了个女儿出来,让这喜气儿就不那么足了。

最终还是见国公喜上眉梢,高兴的很,府中人等这才安了心。

不过这次晋国公府没有太过张扬,因为不是张扬的时候,最终只是给几家亲近的府邸送去喜报,连邀宴都没提。

到是宫里面的太皇太后和皇后娘娘,分别送了贺礼过来。

皇帝陛下也凑了凑热闹,赏赐了不少东西。

赵石都能想象,听闻晋国公府范氏产下一女,而非是一个儿子的消息,皇帝陛下会是怎样一个好心情。

过后,送上贺礼的人家很多,但晋国公没有大操大办的意思,尤其还是生了个女儿,外间之人也不知道,晋国公会是怎样一个心情。

所以,没有哪位心里不够数,亲自上门道贺。

时间很快来到九月,天寒地冻,万物萧条。

寒风凛冽之中,西北战报终于抵京师。

王览,李池勋两部拔黑水城,本来这是正经的捷报,但有点尴尬的是,既没有捉到西夏末帝。更没有找见西夏末帝的尸体,坟墓等等,金银细软到是得了不少,但却没有寻获真正的西夏珍藏。

让这一役无论是象征意义。还是实际意义,都逊色不少。

不过,到底是捷报,而且,经此一役。也终于给党项王朝画上了一个句号。

朝廷封赏自不必提,枢密院随即令西北各部,加紧剿除西北贼匪,务必使党项人不能死灰复燃。

于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听上去很残暴的命令。

比如说,强令横山羌各部改名,不得以羌人后裔自居,后来,当西北彻底平静下来。又严令横山羌服劳役军役,修整西北道路,随军征伐等等。

随着这些命令到达西北,横山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于是,接二连三发生羌人叛乱之事。

但此时,他们也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因为左有灵州路守军,右有榆林银夏秦军精锐在,腹背受敌之下,横山羌根本没有多少反抗的余地。

于是。无数大大小小的山中羌人部落覆灭于战火当中。

到了成武末年,这个盘踞西北多年,如今差不多已是羌人最后一支的族群,彻底衰落了下来。

除了这些。比如自党项李氏崛起,血脉绵延数百载,有着党项李氏血脉者,遍布西北。

即便党项王朝已经覆灭,但其血脉还在西北流传。

随着秦军对西北诸地控制越来越强,大秦朝廷终于颁下旨意。

西北诸族。除汉人,以及皇家钦赐之外,不得有任何人以李为姓。

凡西北民籍记录为李姓之人者,必查其三代,如有党项血脉,诛之。

这可并非赵石有意推动,朝廷对此怀异议者,寥寥无几,上书之人,是一位参知政事,正经的大学士。

可见,秦人对党项怀恨之深了。

当然,这也不难理解,大秦跟西夏相争百余载。

大大小小,战事无数。

三川口一战,死伤狼藉,西北家家缟素,户户嚎哭。

宣武年间,数十万大军伐夏,一战而败,几乎被乘胜而来的西夏人长驱直入。

大秦上下,凄凄惨惨,无论权贵豪门,还是乡间百姓,皆望西北而哭。

秦人和西夏人的仇恨,是用百余年来的无数鲜血凝结而成,根本无法化解。

灵州一役,赵石防火烧了灵州城,让西夏人死伤无数。

有人确实弹劾过赵石用兵戾气太深,有伤天和等等,但从成武五年到成武七年,平平安安至今,没谁再拿灵州之事作祟,其实也正是拜这仇恨所赐,私底下拍手称快者,不知道有多少呢。

大秦对西北越来越严苛,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就像前秦对待赵国一般,属于世仇范围,胜利者自然会用鲜血来洗刷仇恨,发泄怒火。

这一战,虏获的金银细软,将在明春开始陆续运送到长安,给大秦国库添砖加瓦

紧接着,木华黎也派人护送西辽进献的礼物进了京。

西辽送上的礼物其实不算多贵重,但却稀罕,无法用金银来衡量。

夜明珠,西域黄金佛像,一位西域国王的王冠等。

本来,这些东西一半儿是要送到晋国公府,但赵石在河洛的时候,便回书给木华黎,让他清醒一点,来自契丹人的东西,是他能够随便送人的吗?

于是,木华黎的人来的晚了些,东西也都送入了国库和皇家内库。

给晋国公府这边的年礼,也就寒酸了下来,除了北边一些珍贵的动物毛皮之外,也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了。

契丹人的请求,也被带到了大秦京师。

称臣,请求大秦出兵,帮助他们攻打花勒子模。

看上去很有诚意,但使者未曾到来秦地,这让契丹人的所有举动,都像是一种敷衍。

作为战利品,一些西夏皇族的首级,以及不亦鲁黑汗的人头,都送到了长安。

终于也为动荡了一年的长安都城,又添上了几许亮色。

这次护送草原车队回来的,是大将李刑。

他这算是回京述职,有着莫大军功的他,这一步走出去,妥妥一位准大将军。

李刑的升迁之速,绝对不让于他人分毫。他比赵石要年长几岁,但也不多,不到四十的年纪,就到了这个地位。可见,在草原这些年,军功积累之多了。

对于晋国公府来说,李刑不算外人,但回京之后。还是时隔多日,才登了晋国公府的府门。

没办法,到兵部述职,还要等待陛下传召,在这期间,述职之外臣,一般都不会自寻烦恼,先去见什么人,更不会去探亲访友。

除了不想留人话柄之外,也必须对陛下表现出足够的忠诚。以及对进宫见驾这件事的慎重。

李刑上门,赵石在内宅摆了酒宴,和李金花一起接待这个侄儿。

饮酒当中,李金花还差点哭了一鼻子。

不管当年李氏族中,有多少不合,毕竟却还是李金花的族人,血脉上的联系,无法割裂。

而自从李敢当带着族人回去祖籍,李氏一族也就从京师豪族,摇身一变。成了地方大族。。。。。。。

这差距有多少就不用细说了,衰落之势一览无余。

但现在,李氏一族终于又要出上一位大将军了,李金花也是倍感欣慰。

其实。更感激的是李刑,若非这位姑姑,他当年便不可能入国武监进学,也就无法有今日之成就。

当然,有赵石在座,姑侄两人不会失态。

同样。李刑登门,也不会专是为了看望自己的姑父姑母。

他是回京述职来的,身上军功再多,也要看之后的安排是否合意,像大将军韩炜,就在河中呆了数十年,若是那样的话,他到宁愿不要这个大将军,老实的呆在草原得了。

当然,他心里最深处的担忧是,这位姑父旧部太多,深有顾忌之下,把他这个亲戚给扔到一旁。

给赵石说了一些陛见的情形,然后便开始小心翼翼的说起自己的前程。

当然,这事儿他早已知会过了,但没得准信之前,他却不敢有任何轻忽。

赵石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但这个安置,他现在还真说不好。

李刑之前的意愿其实很清楚,想去河洛领兵。

也就是惦记着中原之战的功劳了,估计是他也想着,大帅必定不会置中原战事于不顾,那么,在张培贤张大将军麾下安插自己人,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在这一点上,身处草原的他,无论是对朝廷政局,还是对军中势力分布,认识的都不太清楚。

不过,此次登门,这位的心思一下就变了,赵石开了个头,问他之后有什么打算的时候,李刑直言不讳,想去上党领兵,不成的话,去大同也行。

这一下,就着实令赵石对他刮目相看了。

之前赵石对他的决定,可谓是不屑一顾,你一个在草原上练出来的骑兵将领,却去河洛掺和,有你这么糊涂的吗?

这一次,就很符合预期了。

河北,辽东,都是骑兵纵横来去的好地方。

不过,赵石还是摇头,只对他说了一句,“等等看吧,枢密使之位定下来,再谈其他。”

李刑有点不明白,这可是听了李之问那厮的话,才改了主意,但大帅的反应,可就不像李之问说的不太一样了。

他不敢问,就算他晋三品武职,与其他大将军并列,他也不敢在这位姑父面前有半点放肆。

因为赵石不但是他的姑父,还是他的恩师,对他又有简拔之恩,尤其重要的一点,在赵石麾下征战的将领,对大帅却都有着一种天然的敬畏。

还是李金花轻轻推了赵石一把,赵石才琢磨了一下,把话说的更明白了一些。

第一,如果去上党,那就一定是河中宣抚副使,天然的接任河中宣抚使的人选,这非常不妥,至于怎么个不妥法,赵石没说。

实际上,他虽然已经有意召杜山虎回京,但让李刑到上党接任,他却想也不曾想过,资历不足不说,对谁也都没有好处。

第二,去大同,大同那里有张锋聚,种怀玉两个人在,没李刑的位置,连张钰,赵幽燕这样的老人儿,都压着呢,何况是李刑?

第三,他这里已经差不多有了决断,李刑等着便好,不须着急,而且,一定是个合适的位置。

赵石跟李刑说了不少,这完全是看在李金花的面子上,要不怎么说呢,女人的枕头风,是个男人你都躲不过。

李刑有这位姑姑在,其实没必要担心太多,这样一个优势,让他比张钰等人,总是能先走一步在前面。

李刑满意的走了,赵石这里也有点感叹世事无常,李家有了这么年轻的一位大将军,没有意外的话,又能风光上差不多二十年了。

他却是自动将自己过滤了出来,实际上,李氏一族虽说算是败在他这位女婿身上,但也正因为有他在,李氏才能安稳这么长时间,而且还有复起的希望。

李刑走后,第二日,宫中又传赵石入宫见驾。

赵石有点摸不着头脑,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宫中传召晋国公入宫见驾,太正常不过,多杀国朝大事,都可能成为主题。

不过这次入宫,显然事情不小。

因为乾元殿中,不但同门下平章事周仿在,还有两位新晋的参知政事,还有皇帝陛下身边的近臣沈鹤,两位枢密副使,兵部尚书成峦。

这些人,除了负责记录的沈鹤之外,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朝中重臣。

除了早朝的时候相聚在一起之外,上一次在乾元殿中聚的这么齐整,还是在成武五年定下伐夏战略的时候。

当然,那会要比这隆重的多,人也不太一样,比如同门下平章事的位子上还坐着李圃,枢密使是汪道存,兵部尚书的李承乾。

而现在,职位还是那些,人事上却已经面目全非了。

当赵石来到,见过皇帝陛下之后,又跟众人见礼已毕。

赵石也稍有忐忑,没什么消息传出去,不代表没大事发生,不然的话,这满殿群臣加在一起,差不多也能左右天下大局了。

不过很快,赵石便注意到了站在阶下的另外一位,一身白衣,虽然离着群臣老远,差不多缩在个角落里,但还是挺显眼。

一直低着头,看不清长什么模样,但赵石眼神不错,记性也好。

这位偶一抬头,就被他瞄了个正着,一看那双阴沉中带着点歹毒之意的眸子,赵石嘴角一翘,原来是他回来了。(未完待续。)

第1444章 文楼(五)第753章 无辜第1192章 忙碌第657章 讲学第1383章 冲锋第252章 决定第160章 群战第474章 飞燕第444章 可笑第164章 前夜第1160章 主从第87章 清明第274章 开拔(四)第818章 南宫第205章 严苛(七)第1280章 天狼第1396章 敌人第1510章 较量第1496章 名气第1430章 书信(二)第1426章 论妃第77章 重阳第1481章 决心第五 卷万里征途会英豪第1052章 拖延第1345章 肺腑第408章 亲族(三)第1163章 下风第1507章 展示第403章 奖惩(八)第1261章 韦州(七)第349章 鞑靼第124章 顽劣(四)第473章 打听第619章 陛见第368章 余生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1231章 镇军第999章 箭雨第1524章 前事第1267章 军心第121章 顽劣(一)第13章 遭遇第1526章 迁陵第414章 山林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六百一十八章 家族二第679章 相遇(二)第1180章 追问第1499章 暴烈第1437章 殷切第1254章 突击(二)第1406章 目的第544章 父子第1468章 战议第1115章 盟约(十)第1423章 校场第1353章 捉拿第1148章 国策(四)第330章 鏖战(四)第313章 香侯第1496章 名气第1529章 相议第1302章 沈鹤(二)第11章 明晰第482章 参议第1346章 聚会第525章 任命第802章 传话第1378章 政治第1067章 强弱第564章 谣言第1483章 劝谏第76章 波澜第856章 中书(四)第1186章 种家第730章 大防第637章 国武(一)第407章 奖惩(十一)第617章 家族第1209章 胖子第645章 生员第1377章 谈战第332章 山匪(二)第1079章 改变第1403章 女人第749章 攻城(二)第588章 君言第1381章 进军第261章 府中(一)第335章 消息第1518章 卷 终第242章 劝语第1061章 王罕第413章 离京第1334章 款待第70章 打斗第551章 夜战第476章 大战(二)第1515章 开端第815章 内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