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生员之祸

文华殿内的几个人一听,都是一怔。不过王承恩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他笑着向崇祯皇帝奏道:“那些兔崽子定是传来详细情况了。”

崇祯皇帝不置可否,挥挥手让他去把急递呈上来。

没过多少时间,崇祯皇帝就仔细地看完了这第二次的急递。

然后他拿起急递扬了扬,对首辅温体仁道:“温卿,你的担心多虑了,这里就有证据。”

说完他转头先表扬了王承恩一句:“这次东厂做得不错,相关人等一律论功行赏,让他们继续挖幕后主使。”

“奴婢遵旨!”王承恩眼角带着一丝笑意,连忙低头回奏道。

“把这份急递先给温卿看看吧。”崇祯皇帝接着吩咐道。

在王承恩把急递拿给温体仁的时候,崇祯皇帝转头看向钟进卫道:“钟师傅,真是多亏了你之前的提醒,否则东厂番役还真难这么快拿到证据。”

钟进卫听了有点好奇,怎么自己还有功劳了?

崇祯皇帝看他一脸迷惑地样子,首次露出笑容解释道:“因为钟师傅你之前的提醒,东厂一直在追查复社一事,刚巧发现民变背后的主事者就是复社的人。现在东厂已查到那复社首领张缚背后还有人,正在顺藤摸瓜。”

他见钟进卫恍然大悟的样子,继续说出了更大的爆料:“民变之前,那张缚还找过周延儒。从事后来看,他们一定事先达成了某种协议。”

温体仁一边听着崇祯皇帝在向钟进卫介绍情况,一边看着手头的急递。

急递中有一份详细统计,那些带头闹事的士子绝大部分是复社成员。

在南京分行刚开始办公的前几天,并没有多少人对此发难,最多就是口头说几句。事态突然变严重,贴大字报,鼓动百姓闹事是在第四天,仿佛一夜间就突然义愤填膺,南京分行的职员也在一夜间就变成为非作歹的胆大包天之徒了。

东厂番役已经私下抓了几个士子,经审问得知是复社首领,号称西张先生的张缚突然给了他们指示,号召他们闹事的。还言明表现突出者荐其为举人,也就是免试录取。

急递中有那几个士子的供词,还有参与士子的名单及领头人。

另外查到复社活动最大的经济来源不明,现在正在调查中,不过已有眉目。

还有一份应天府的证词,说明是内阁辅臣周延儒令其不得干涉士子为民伸张正义。

从这种种迹象和几份证词供状上,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背后有人蓄意挑拨民意,趁机作乱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温体仁看完之后,把急递给了钟进卫,然后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虽然照这份急递来看,事情已经很明显。但臣还是建议派出钦使前往南京,专门处理此事为好。”

崇祯皇帝听了很是不高兴,皱着眉头,不快地说道:“既然事情已是如此明显了,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温体仁并没有因为崇祯皇帝不高兴而惶恐,仍然不疾不徐地回答道:“陛下,之前朝廷已经明告天下,文官由都察院监察,东厂专职监督都察院和锦衣卫。如果此事由东厂出面进行查证,则事情就上升到谋逆的程度了。陛下,此事还需慎重为好。”

温体仁的意思其实是东厂暗地调查可以,但不能明着来,拿他们的调查结果当作证据,因为职责已经变了。

崇祯皇帝听温体仁的回答也算有理有据,并不是一味反对,便沉默了下来。

此次南京民变如果定义为谋逆,显然就太重了。而如果不想朝令夕改的话,确实按首辅的建议去做为好。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便向温体仁咨询道:“温卿的意思是派何人前往南京为好?”

温体仁已有想法,马上便回答道:“事涉内阁辅臣,臣以为前往南京的钦使须得一定品级才行。”

崇祯皇帝想了下,便下旨传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觐见。

温体仁听了心中暗自点头,这个人选也是他认为合适的。

这时,钟进卫也已经看完东厂的第二份急递了,他把急递一边交给王承恩,一边问温体仁道:“温大人,这闹事的生员还真多啊!”

急递上面已经有统计数据,如果不是那么多的生员分头鼓动,带头闹事,怎么可能聚集起上万人规模前往南京分行所在闹事。

温体仁点点头回答道:“本朝的生员确实不少,尤其以江南为盛。”

钟进卫听了就转向崇祯皇帝,表情严肃地奏道:“陛下,臣记得臣的家乡有一篇名文,就是说生员的。标题好像就是《生员论》,是后来一个名人总结王朝被更替的时候写的。”

文华殿内的三个人都听得明白,钟进卫的意思是他在后世的时候看过一篇《生员论》的文章,是明末清初一个名人总结明朝被满清所替代的原因而写的。

崇祯皇帝一听,这生员还上升到了这高度,脸色马上就严肃了起来。他先挥手让宫女内侍都回避,然后才问道:“钟师傅,这《生员论》是怎么说的?”

谁知钟进卫此时却是用手挠挠头,然后有点无奈地摇摇头道:“陛下,臣不是很记得了,里面的内容反正就是叙述生员之祸。我只记得后世的结论好像是说这个名人总结得很有道理,却稍微有点偏颇,反正评价很高。”

崇祯皇帝等人一听,不由得无语。这都收拾好了心情,满怀希望地准备听钟进卫说出个一二三来,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回答。

钟进卫也知道自己好像有点那个啥,只好无奈地再次解释道:“臣要知道会穿越,铁定会背下来。”

他这话一说出口,殿内的三人也没办法,只能理解地点点头。真要埋怨,就只能埋怨中兴侯的记忆怎么不是过目不忘了。

不过钟进卫却也有主意,他给崇祯皇帝建议道:“我想不起来没关系,只需要让人去调查总结生员的现状,应该会有个结果的。”

崇祯皇帝听得有道理,当即吩咐王承恩把此事办了,尽快有个结果。

在吩咐完了之后,左都御史曹于汴终于感到了。

王承恩看着进来的曹于汴发现殿内没有宫女内侍而露出惊讶之色时,心中不禁在猜想,都察院以前一直与东厂不大对付,他会不会看了东厂的急递后反咬一口,为周延儒、为那些闹事的士子说话?

第260章 首胜第812章 宗族第509章 绑架范文程么第221章 加薪养廉第118章 温度问题第153章 府内见闻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431章 又见阎应元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107章 乔迁之喜第707章 再一次打击了建虏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804章 月儿姑娘第569章 汉奸是最大祸害第611章 明军威武第138章 永平第229章 军中不稳第645章 这一年第611章 明军威武第772章 高瞻远瞩第247章 思海战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209章 看不到的威力第868章 汉语好难学啊第793章 蒸汽机的进度第846章 攻取大员第669章 危急万分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295章 献俘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70章 汰兵安置第785章 朝廷的困难第218章 昌黎战的意义第568章 抢粮缺人第763章 侯爷到哪里了第314章 赌约第226章 能环保就环保第171章 盐政会议(1)第507章 阎应元的请求第421章 文臣的态度第770章 绝了最后的希望第187章 昌黎第二战第390章 到底在哪里第422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639章 严管报纸第313章 绝不纵容第1章 相遇第168章 银行第314章 赌约第67章 将爷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31章 京师之战第153章 府内见闻第228章 快刀斩乱麻第135章 与民争利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626章 莽古尔泰的下场第106章 蛛丝马迹第577章 帮你借钱第443章 中兴侯的鬼点子多第206章 抵触攻城第745章 个人魅力不够么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729章 读书人的第二条出路第782章 班师回京第173章 张母教子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336章 袁可立第793章 蒸汽机的进度第840章 徐霞客归来第600章 到此一游第223章 赎罪银第850章 琉球求援第66章 汰兵第255章 大奸似忠么第277章 求援滦州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142章 恶有恶报第163章 山海关前的笑话第270章 战前分派任务第747章 郑成功第212章 昌黎解围第782章 班师回京第815章 改土归流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792章 在北方推广第404章 大明工业化第261章 简单任务第597章 胜利者第584章 海滩演讲第227章 投石报信第470章 收费的水泥路第422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527章 骡子和马第49章 扁人第109章 再议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