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济阴太守

中平六年,七月廿五,奋武将军、济阴太守曹操即将离京赴任,李澈、刘备一行人自然出城送行。

雒阳城东郊长亭内,曹操、刘备、李澈,三人在座,曹操举杯笑道:“操独居京师,少与人来往,临行之际还有挚友相送,诚为快事,当满饮此杯。”

曹操从中平元年出京讨伐黄巾,一直到去年,也就是中平五年,才应召为典军校尉而回返京城。在京城也是深居简出,少有与人来往。

三人饮罢,李澈笑道:“曹公这去处可比我等好上太多了,唐尧故地,天下之中,可着实让人羡慕啊。”

济阴郡,属兖州刺史部,位于雒阳城东八百里外,约有六十余万人口。古称陶丘,为唐尧最初的封地,是以尧帝亦有陶唐氏之称。

此地扼菏、济之要,据淮、徐、宁、卫、燕、赵之脊,素有“天下之中”的美称,比起刘备那可怜的赵国,确实是好上太多了。

曹操失笑道:“若有可能,操亦想与玄德一换。兖州总体来说没有大的匪患,对于操来说无甚用武之地,而玄德之能恰可尽展所长。而冀州黑山,呵,操早就想会一会那平难中郎将了。”

雒阳城东边的几个州,除了青州以外,兖、豫、徐三州的贼寇都已经大体平定,乍看之下,只剩零星贼寇需要一一剿抚,对于一个可以统兵几千的将军来说,着实没什么难度。

李澈想了想,还是隐晦的说道:“曹公还是要防着些青州方向的贼寇,青州黄巾拥众百万,未必比张燕容易对付。”

刘备也劝道:“小心无大错,一方安宁系于孟德兄一身,若有差池,便是生灵涂炭,孟德兄勿要小觑了贼寇。”

曹操摆摆手,笑道:“操亦是上过沙场的人,也做过一方国相,事情的轻重还是明白的,贼寇虽号拥众百万,实则多为老弱病残。便是青壮,也多是些民夫之流,如何能与精锐相抗衡?玄德、明远,你们过虑了。”

刘备皱皱眉,还待再劝,却见李澈摇摇头,也只能暗叹一声。

青州黄巾确实多为老弱病残,若认真对待,要击败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可曹操这意气风发的样子,难保不会如历史上的兖州刺史刘岱一样,直接扛正面,那结局就难说了。

不过曹操终究比刘岱能力强得多,吃上一次败仗也没什么,而且……虽然刘备或许还没有这种意识,但是从外放开始,曹孟德事实上便是刘备的潜在敌人了,不说费尽心思削弱他,起码也不能去资敌。

尽到朋友之谊,劝上一劝,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至于曹操这顺风浪翻天的毛病能不能改,那也是他以后的帐下幕僚们考虑的事。

曹操见两人不再劝说,哈哈一笑,又斟酒举杯,谈天说地的聊起了各种风俗见闻。

之前还言笑晏晏、推心置腹的三人,今日却个个心事重重,曹操恐怕也是这样,因此疑心病甚重的他才没有把李澈与刘备的劝告放在心上。恐怕他心中还在怀疑两人的用意。

这还是尚无利益冲突的时候,只是作为人杰的三人对未来的一种预感。等到几年后,真正有了冲突,那时节恐怕真的要反目成仇了。

就如同如今的曹操与袁绍一样,少年为友,肝胆相照,如今却形同陌路。

正想到这里,却见曹操与刘备神情一变,李澈循着二人目光看去,只见一匹白马向着长亭而来。

马上之人身高约有七尺八分,白色襜褕,幅巾裹发。及至近前,见其姿貌颇有过人之处,俊而雅,威且和,长髯及胸。衣着虽简,其人不凡。

亭外的关张二人本要上前拦阻,却被夏侯兄弟拦下。亭中的刘备与曹操霍然起身,李澈也随之而起,心中已有了几分揣度。

只见曹操长笑道:“本初兄执掌司隶,事务繁忙,如何还有时间来此?”

来人正是四世三公,天下名门,如今的司隶校尉袁绍,袁本初。

比起姿貌短小的曹操,身材高大,姿貌有威仪的袁绍显然更为让人瞩目,其将马缰递给夏侯惇,随后淡淡一笑道:“一行可见两位旧友,绍如何能不至?”

“本初兄,备失礼了。”刘备也是感慨万千的向这位已经十几年没见的故友作揖行礼。

“袁府大门常开,却不见玄德登门,玄德确实失礼了。”袁绍走进亭中,丝毫不客气的斥责道。

刘备苦笑道:“本初兄位高权重,天下大事俱需参详,备安能随意登门误了大事?何况相见不在早晚,今日能见,备已无憾。”

袁绍点点头,也不纠缠,撩起衣袍跪坐下,看着李澈,忽笑道:“北芒山中救天子、杀阉宦的大汉栋梁李明远,今日还是你我第一次正式见面吧?”

“袁司隶过誉了,下官不过微末之功罢了。”李澈有些摸不准袁绍的想法,拱手自谦道。

袁绍点点头,斟酒一杯,对李澈笑道:“绍愚蠢自大,险些铸成大错,全赖李侯三人奋不顾身,才让天子转危为安,谨以此酒,谢李侯扶保社稷之功。”

李澈顿时一惊,袁绍竟然直截了当的承认了是自己害得天子遇袭,这是什么操作?一时失措,竟没有举杯回应。

袁绍也不以为意,笑道:“无需如此惊诧,为家族计,绍不可能于御前认罪、也不可能受三司会审,毕竟绍自己就是三司之一。”

汉代三司,即廷尉、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袁绍顺势来了句冷笑话,李澈也只能报以“呵呵”了。

“但错了就是错了,有时候还真是不吐不快,若埋藏在心里,且不说所受煎熬,还容易将错误误认为是正确的。

子曰:‘过而不改,其为过矣’,如今在座都是聪明人,绍也无需遮遮掩掩,说出来反而心里痛快些。毕竟,诸君也没有证据给绍定罪。”袁绍若无其事的笑道。

而观刘备与曹操的反应,都是苦笑点头,赞同袁绍之言。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中平六年,迁操为济阴太守。

——《季汉书·世家第一》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一百一十章 赵王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二百二十七章 终变(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办学(下)第九十三章 群英荟萃第十一章 松柏青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亲(中)第二百七十五章 选择(上)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二十五章 赏罚(上)第二百零二章 火并第一百零五章 剑第一百四十一章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十七章 鸿德门前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十三章 前倨后恭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阙上(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群雄起(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边市(下)第一百五十章 惊变(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下)(三千字)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中动乱(二)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宫争执(下)第十七章 鸿德门前第三百零九章 风水轮流转(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赏(上)第一百零二章 济阴太守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赵子龙(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内应(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三百九十二章 冲突第一百五十九章 动乱(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谋其政第二十八章 征召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四百零八章 说服(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二十八章 征召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九十七章 比试(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第二百四十章 废立(终)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一百二十章 赵瑾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价第五十三章 刎颈之交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八十五章 激进第一百五十五章 议罪(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二十八章 征召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杰之论第三百一十二章 谋划(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财物(第四更,求首订)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四百五十章 改变(上)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九十二章 决斗第二百三十九章 废立(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赏罚(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战(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十二章 北宫暗谋第三百三十章 算计(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战争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文台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韩遂之败(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县衙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别的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计(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下)(三千字)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战(六)(四千字大章)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赏(下)第二章 天下苦汉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