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谋

邯郸城东,一支几百人的军队正在行军,其内有百余名全身甲胄的精锐,其余人则是衣裳花样百出的私兵。

“韩史,行军如此之慢,岂不是让赵氏有了准备?”一名文士模样的青年忍不住询问道。

这支军队正是由韩浩统帅,前往征讨赵氏的部队。李澈还在县衙等消息,韩浩却不急不缓,带着部属以正常速度前行,让人颇为不解。

此人姓刘名纪,字子理,邯郸刘氏嫡系子弟,刘乐遣派他率私兵前来,也是为了不掣肘韩浩。

他也一直谨照刘乐的吩咐,没有干预韩浩,但实在忍不住疑惑,故而轻声开口询问。

韩浩撇了他一眼,淡淡的道:“刘君,所谓兵贵神速,是要有一支如臂使指的部属,你觉得吾可以如臂使指的指挥这几百人吗?”

刘纪顿时语塞,虽然他没有掣肘韩浩,但刘氏私兵本来就不是什么精锐部队,其内人员参差不齐。由宾客、旁系子弟、佃农等附庸于刘氏的形形色色人员组成,莫说韩浩,就算是刘乐在此,也不可能如臂使指的指挥这支部属。

再看看韩浩亲率的那一百五十名甲士,刘纪只能苦笑着摇摇头,这样混杂的队伍,确实不宜快速行军,否则很容易阵形散乱,予敌可乘之机。

“看来是我刘氏部属拖累了韩史。”

韩浩摇摇头:“并非如此,赵氏据有庄园坞堡,又有不少佃农宾客驻守,仅凭这点甲士是很难攻破的。”

“请韩史放心,依国相之命,我等从赵国武库中取出了攻城器械。以赵国的攻城器械来说,县城一级的坚城难以破开,但赵氏坞堡翻掌可破。”

坞堡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起自王莽天凤年间,民间豪强多筑坞堡以自保。

光武帝刘秀登基后下令禁绝坞堡。但东汉王朝河朔地区历来不太安稳,近些年有黄巾等盗匪作乱,之前还有边疆杂胡入寇。

而以东汉王朝的军事制度,一旦中央禁军战败,无力剿匪,地方便很难有所作为。故而为了让地方坚持抵抗,朝廷后来又常下令筑造坞堡,使民自御。

如近百年前的羌人作乱,一路打穿了半个东汉王朝,寇掠河东河内,朝廷乃下令在赵国、常山等郡国修筑了六百多座坞堡。

赵氏的坞堡前后经过几十年的修缮,可以说坚固程度非比寻常,若无攻城器械,很难将坞堡攻破。

是以刘备临走前暗许韩浩等人可以自赵国武库中取用攻城器械,虽然武库中的器械所剩不多,且大多陈年是老旧之物,但攻破坞堡还是绰绰有余了。

“倒也未必要用到这些器械。”韩浩看了看缓缓行进的撞车与弩箭,若有所思的轻声说道。

……

“九郎,消息探查无误,那韩浩所部正是向着我等而来。”说话的是一名中年文士,他正是赵氏宾客之首的秦桧。

而他对面负手而立的年轻人,则是赵氏坞堡庄园的负责人赵构,其在家行九,作为赵氏绝对亲信的秦桧也就称其一声九郎。

刚过而立之年的赵构风采卓然,其负手立于坞堡城墙之上,神情淡然,即便听闻韩浩带兵来攻,脸上也没有丝毫变色。

秦桧心里暗自赞许,又问道:“九郎,我等该如何对敌?”

“城中可有消息传来?”云淡风轻的话语,赵构轻抚长髯,淡然反问道。

“李明远那厮当是封锁了消息,城中并无消息传来,老族长他们恐怕是……”

话未尽,意已明,终究只是宾客,秦桧也不好将话语说的太过通透。

赵构摇摇头,直言不讳的说道:“家族主支尽没,仅凭这坞堡如何守得住?”

“可也不能降啊,下面那些人还好说,你我二人若是降了,恐怕难逃一刀。”

秦桧看的很清楚,作为赵氏主事人之一的赵构,还有他这个宾客之首,必然是在李澈必杀名单里的,降了也是个“死”字。

“遣人向州里送信,吃了那么多东西,总该有些作为。告诉他们,一笔笔帐,我赵氏都记在账簿里了。而这账簿如今应该是落入了李明远手里,此人在京城颇有些人脉,若不想人头落地,那就拿出点手段来!”

邯郸距离州治邺城不过几十里,一日便可往返,赵构相信以赵氏修葺了多年的坞堡,守住一日还是绰绰有余的。

秦桧苦笑道:“可州里如今并无刺史州牧,其余吏员如何有权力让一名县令罢兵?”

汉王朝事实上只有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州部乃是汉武帝划分的刺史部,是监察范围。

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州刺史渐渐对一州之内的郡县有了事实上的管理权,州牧更是有名有实,但州吏员们在没有刺史州牧撑腰的情况下,还真拿郡县长官没法子。

“秦君可有更好的办法?”赵构瞥了眼秦桧,不咸不淡的问道。

秦桧无语了,他要能想出办法,早拿出来邀功了,此时只能诺诺应是,准备按照赵构的办法行事。

“秦君勿忧,那些州吏们背后个个都有着大家族撑腰,他李明远敢动我邯郸赵氏,他敢惹阴平审氏、广平沮氏、钜鹿田氏这些家族吗?难道他还真的敢当独行酷吏?”

终究与秦桧是一条线上的蚂蚱,赵构想了想,还是好言安抚了一番。

这时候,秦桧也只能自我安慰李澈会识时务了,当他看着远去的奔马,心里还是异常不安。

……

“韩史果然神机妙算,这赵氏竟然真的准备向州里求援!”坞堡里的赵构等人却不知道,他们派出去的人没走多远就被韩浩给拿下了。

刘纪叹服的看向韩浩,继而笑道:“韩史,如今可放心进攻了。”

“莫急。”韩浩抬头看了看天色,淡然道:“这坞堡早拿下晚拿下没什么区别,君侯看重的还是城里。且先等等,待入夜之后再做打算。”

刘纪疯狂转动脑筋,随后眼睛一亮,笑道:“韩史是准备诓开坞堡大门?”

“不错,不过终究要保持攻击态势,以防止被看出破绽,隔三差五的鸣鼓打一打也不错。”韩浩轻轻点头,唤来一人细细吩咐。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赵氏遣使诣邺城,欲寻援兵,使为浩所获。浩乃假作援军,诈开坞门,遂破赵氏。

——《季汉书·列传第八》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动(六)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书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战(六)(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一十四章 恶名第二十一章 吕韵第一百八十一章 许女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队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变乱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废立(三)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斗第六十六章 时代的落幕第三百九十七章 内应(上)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动第五十章 双雄会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一百三十章 诛杀不当辜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赵子龙(上)第六章 入城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废立(三)第六十三章 贾诩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谓贤名(上)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三百六十一 试探(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终变(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订)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杰之论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别离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八十八章 招揽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要亮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续)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三百二十五章 赏罚(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县衙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四十七章 定计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一百六十三章 战端(中)第一百三十章 诛杀不当辜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官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应(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中动乱(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劝学(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内应(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动(六)第七十章 迎驾第四十章 崩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胜之书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乱起(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变第二百八十章 办学(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终变(二)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五百零五章 决定(上)第三十章 三荀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战(四)第七十章 迎驾第三十六章 兴趣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阳县(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议罪(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战(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乱起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怀心思(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三十六章 兴趣第二百八十一章 办学(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计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传攻势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四百三十八章 开端第九十七章 比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