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算计(中)

王者以民人为天,在论事之时,先把民心扯出来,总是能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这个民心是不是真,一时半会儿的也没人能拿出证据证伪。

是以裹挟民意,历来是统治者最为忌惮与厌恶的行为,刘协虽然年岁还小,但心中也是本能的产生了一些愤懑的情绪。

满朝文武更是一片哗然,刘备望着曹操,眼中闪过一丝不解,司空张温更是大惊失色,曹操是他一力推举的,却在朝堂上来了这么一出,无疑对他也有着莫大的影响。

卢植眼中闪过一道寒芒,沉声问道:“曹将军的意思是,宁愿放弃县侯、后将军,也要做这河南尹?”

“下官能力浅薄,功绩不显,实在担不起陛下的厚赏。”

还不待卢植发作,张温站起身来,指着曹操怒骂道:“曹孟德,你好大的胆子!赏罚皆自上出,天子诏命,汝安敢有所异议?不接诏命,汝欲反邪?速速谢恩接旨,否则本官便要请旨将你拿下!”

孙坚挑了挑眉,看了看张温,又看了看曹操,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太尉杨彪仿佛老僧坐定一般,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言。

面对张温的喝骂,群臣的声讨,曹操仿佛被吓住了,连忙伏地请罪道:“臣一时糊涂妄言,还请陛下降罪。”

三公九卿等十几人各自轻声交流了一番后,廷尉赵谦进言道:“曹操胆大妄为,朝堂之上质疑诏命,藐视天子威严,本是罪在不赦。但恳请陛下念其本无心之举,亦有一腔为民之心,从轻发落。”

御史中丞赵温也进谏道:“曹操为官十余年,官声甚佳,民多服膺,其人绝非逆臣。臣亦请陛下从轻发落。”

见风向转变,机灵的官员们连忙同声请道:“请陛下宽宏,从轻发落。”

刘协有些傻了,任命和说什么话都是大臣事先教的,也没人告诉他从轻该怎么个从轻法,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正在刘协为难之时,闭目养神的杨彪终于睁开眼睛,淡然道:“此小过耳,陛下不如削去曹操一级爵位,改封东安乡侯,如此略施惩戒,想必曹操必然不会再犯。”

刘协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点头道:“太尉所言甚善,便依太尉所说,略施惩戒,曹操改封为东安乡侯。”

“臣,谢陛下隆恩!”

大礼参拜后,新出炉的后将军领济阴太守、东安乡侯曹操便重新端坐回位置上,一脸庆幸,仿佛劫后余生一般。

……

“诶?大哥你怎么这么早便回来了?听闻曹将军回京了,本以为你们还要叙叙旧,发生什么事了?”

刘备当初在京城之中的府邸已经毁于之前的混乱之中,这些日子倒是寄住在了荀府。下朝之后,一脸神思不属的刘备径直回府,直到张飞发出疑问,他才猛然惊醒过来。

荀攸与陈群对视一眼,轻笑道:“看来主公是发现了什么?”

“……”默然半晌,刘备幽幽叹道:“只是觉得物是人非,变得太多。去年相见之时,还可以说是经年不见,岁月荏苒。如今数月一见,却觉得比起往日更为变幻莫测,一时有些伤怀罢了。”

荀攸大笑道:“若是攸所料不错,那必然是曹孟德在朝会上做了些什么?”

刘备轻轻颔首道:“公达当真是一如既往的敏锐,不错,孟德兄在朝会上公然抗拒天子剥夺他所领河南尹的诏命,以民意相挟,言称他并非僭越,而是应河南万民之愿。

一时激起了百官怒火,三公九卿商议,最终在太尉的建议下,天子只是略施薄惩,削县侯为乡侯。”

陈群抚须笑道:“主公是不明白曹孟德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刘备摇摇头,轻声道:“孟德兄是聪明人,既然做出这种看似愚蠢的事,那必然是有所动机。备虽不及其聪慧,但细思之下也略有所得。无非是示之以弱,降低戒心,以求自保罢了。”

“主公这般想倒也没错,不过以攸之见,曹孟德此举恐怕另有一些玄机。”

刘备皱了皱眉,道:“愿闻其详。”

“曹孟德此举,的确是示之以弱,却并非只是示己之弱,而是示天下诸侯之弱!”

荀攸轻声解释道:“一者,跋扈妄为,激起朝堂百官对他的怒火,也是对跋扈的牧守们的怒火;

二者,面临百官之怒而退缩,既是示己之弱,也是让百官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天下牧守还畏惧朝廷之威,如此,朝廷更不可能对诸侯妥协;

其三嘛,让天下牧守看看,朝廷会怎么对待他们恣意妄为的行为。他有勤王之功,其他牧守可是远不如他。”

张飞等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孙慎摸着下巴,惊叹道:“当真厉害,这就是公卿贵戚子弟的能耐吗?一石三鸟,堪称惊艳。”

陈群沉声道:“最狠的是,他根本不在乎朝廷所诏命的后将军和县侯,恐怕在他的预想中,最好是朝廷剥夺掉他的这些功劳,以此卖惨效果更好。”

荀攸摇头笑道:“可惜他的计划终究还是有些问题,朝堂上那些老狐狸未必没看出来,依主公之言,三公九卿商量之后却是选择了为他求情,当真是惜其功劳?

削一级爵位着实不痛不痒,加之河南尹确实敏感,这般下来,卖惨的效果可就不怎么样了,恐怕不少人反倒是心中对朝廷有了幻想。”

陈群接道:“但这幻想迟早会被打破的,朝廷不可能放任那些牧守的行为。首当其冲便是那东郡太守桥瑁和兖州刺史刘岱。还有一位宗室藩王,陈王刘宠!”

刘备几人面面相觑,张飞大叫道:“是啊,那陈王自称辅汉大将军,俺虽然不大清楚朝廷官职,但大将军这种职位,朝廷总不能就这么认了吧?”

荀攸沉声道:“自是不可能的,大将军总领天下兵马,权倾朝野,是位在三公之上的天子之下第一人,历来由外戚担任,既是信任,也是为了防止权臣坐大,使外戚与朝臣互相制衡。

而宗室却又不同了,有光武在前,陈王以宗室身份为大将军,朝廷若是认了……恐怕世系会发生转移啊。”

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怀心思(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许女第六十六章 时代的落幕第五百章 演(下)第三十七章 乱世(二合一4000字)第九章 勇士大会第五章 党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殇(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托付第三百九十三章 残酷第九十一章 开幕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六十一章 人之将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说亲(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二百二十二章 宫变(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马韩第四百零二章 关靖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开端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变(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内务(下)第一百章 长史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三百零二章 战后杂事(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恶名第五百三十四章 关中动乱(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选择(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试探(下)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十六章 整理收获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当仁,不让于师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见曹操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赵子龙(上)第四十章 崩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二百四十八章 群雄起(下)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二百一十七章 决战(下)(三千字)第十七章 鸿德门前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乡侯第八章 袁公路第五十六章 决心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传攻势第五十九章 从贼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变(上)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一百零一章 忠义立身吕奉先第一百八十五章 杨凤(下)第七十六章 铁头娃第五百零一章 逆转(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谓贤名(下)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九十一章 开幕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话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办学(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战(五)第八十四章 孙慎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五百二十五章 卫觊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宫争执(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变(下)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谋划(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上)第九十三章 群英荟萃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争(上)第五百零七章 许靖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订)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废立(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三十章 三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