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离经叛道

得到了李澈的准许,关羽带着吕韵去校场演练兵法,张飞也跟了过去,只留刘备在屋内向李澈叙述荀府之行经过。

“玄德公是说荀六龙来了都城?”李澈有些讶异,看来又是自己带来的变动了,记忆里这位“硕儒”是被董卓征辟的,九十五天升任三公之一的司空。

天下人都骂他接受董卓征辟,事实上他却是暗中参与谋诛董卓,可惜还没成事就逝世了。

如今他接受了何进的征辟,早早来到了京城,自己的“未来视”真是越来越不可靠了。

刘备对李澈的讶异毫不奇怪,荀爽是天下知名的名士,其儒学地位举足轻重,品德也被天下士人景仰,连他都接受了何进的征召,是足以让士林震动的大事,对何进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只是太后那边恐怕要更加寝食难安了吧。

“慈明公接受征召也是好事,如今袁、杨两家与大将军颇有些龃龉,慈明公作为天下硕儒,也能为大将军团结大部分士人,诛宦大计还需继续下去才行,否则打虎不成必受其害。”

如今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诛宦之事势在必行,都中众臣与宦官已然不共戴天,宦官不死,朝臣大半都要被血洗。待到兵马入京,何太后会认识到现实的。

李澈微微颔首,轻笑道:“荀公达已入囊中,玄德公可莫要忘了还有荀文若。”

刘备回想了下在荀府所见,那名温润如玉的俊雅青年,再看看面前这一脸怪笑的清秀青年,忍不住笑道:“那荀文若与明远可真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人啊,温润如玉,守礼修身,不言不语的立在那里,却让人无法忽视,果真是人中俊杰。”

“荀文若天下奇才,澈可无法与其相提并论。”李澈抽了抽嘴角,开什么玩笑,那可是荀彧,放眼三国都没几个人能与他相比的。

刘备却是肃容道:“公达与文若虽胜于锦上添花,却不若明远之雪中送炭,你我二人亦师亦友,明远岂能如此自鄙?”

“并非自鄙,只是人各有所长。治国理政,我不如文若;运筹帷幄,我不如公达;总领万军,征讨疆场,我不如云长与益德。但论起识人、明势,澈却有足够的自信,玄德公只需听澈之言,将天下贤才揽入彀中,则大事可定矣。”说到最后,李澈容光焕发,自信满满。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超前的眼光。如荀彧与荀攸,虽有贤名,但年岁尚轻,又有几人知道他们未来的成就呢?关张二人如今不过曲军侯,谁又能料到百余年后天下称勇,皆称“关、张”?

只有穿越者可以打这个时间差,在他们还没有声名鹊起之时先下手为强,辅以刘备如今的身份,硬生生拿下了曹操未来的“谋主”。

“明远的眼光备自然相信,然而贤才自有傲气,岂能轻易折服?那荀文若绝非易于之辈,也不似公达一般洒脱无拘,要想得到他的认可,难矣。”刘备感到一阵棘手,虽然没有交谈过,但只是观察外表,便知荀彧与荀攸完全是两种人,荀攸可以因为看对了眼,合了胃口就随你走,荀彧却不会。

这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他会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会顾忌后果,比如二荀同侍一主会给天下人传递什么样的信号。

李澈微微沉吟,轻声道:“玄德公且附耳过来。”

刘备有些疑惑,但还是把耳朵靠了过去。随后他的眼睛越睁越大,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显然,李澈所言太过骇人,让情绪一向稳定的刘备都忍不住目瞪口呆。

“玄德公,此计如何?”

刘备在屋中缓缓踱步,静默不言,屋内一时陷入一片寂静。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刘备幽幽道:“明远此言足可称得上是离经叛道了,天下儒生怕是无一人敢做此想。”

“澈只想知道,玄德公可敢?”李澈轻笑道。

二人对视良久,刘备忽的一笑,微笑道:“有何不敢?”

“那玄德公觉得,此计能否拿下那荀文若?”

刘备略一沉吟,轻轻摇头道:“现在还不行,且再等等,荀文若此人没有那么简单,此计只能用在最后定鼎,不能直接抛出去。备会通过公达再多与荀文若接触,再增进一些了解。”

李澈也不意外,堂堂荀令君,哪有那么容易拿下,刘备心中有数便好。

二人沉默了半晌,李澈又皱眉道:“玄德公,你早间说大将军将发兵马施压于太后,阉竖恐怕又要进谗言了,太后终究是太后,手里有大义名分,万一她一时心软,硬召大将军入宫,恐怕大事不妙。”

刘备细细琢磨了片刻,蹙眉道:“问题关键不在阉竖,在于舞阳君与何车骑,他们对太后和大将军的影响都不可忽视,且何车骑手中自有兵马,万一彻底倒向阉竖,那才是大事不妙。”

何车骑,即车骑将军何苗,本名朱苗,乃何太后异父兄,与何进无血缘关系。其人素无大志,只好贪财享乐,因何太后而显贵,得拜车骑将军,爵封济阳侯。

车骑将军乃是仅次于大将军与骠骑将军的军职,位比三公,在骠骑将军董重伏诛后,何苗便是大汉军方名义上的第二号人物。他素来亲近宦官,与其母舞阳君一起劝阻何进诛宦,也在何太后面前为宦官美言。是诛宦的一大阻力。

“何苗此人素无大志,没有显赫的功绩,之前也从不逾矩干预大将军的决定,他支持宦官想来还是因为听信了宦官的‘王莽’之言。此事着实无解,没有人可以证明大将军心中无有篡逆之念。”李澈感觉很棘手。

按理说对于世事,大多应该“论迹不论心”,但涉及到天下至高的皇权,却真是半点都马虎不得。有没有篡逆之心其实不重要,有没有篡逆的能力才是最重要。

而何进无疑是有篡逆的能力。其中平元年拜大将军,主导天下兵马征讨黄巾,积累下了赫赫功绩。在位之时征辟贤良,亲近士人,广受好评。不管他篡位后能坐多久,至少他有能力把皇位上的刘辩踹下来,自己坐上去。

纵然未来他会被推翻,刘辩恐怕也回不了自己的皇位了,甚至可能死于非命。

退一万步,哪怕他不行篡逆之举,只是效仿“跋扈将军”梁冀,刘辩的下场也不会好。

因此,何太后自然不敢放纵于他,宦官的谗言也会先入为主的受到信任,至于“赵高”之论……事实上赵高虽然也是近侍,但并非阉人,并且其为赵姓,故而有篡位之举。而十常侍却是实实在在的没了根的阉人,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群雄起(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穷途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二百二十章 帝与臣(下)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三百三十章 算计(中)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阳终局(上)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汤与细作(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谈(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内应(下)第二百四十章 废立(终)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要亮了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五百三十二章 关中动乱(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三百一十八章 穷途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赵子龙(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殇(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废立(二)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第六十三章 贾诩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怀心思(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四十六章 谶纬与神鬼(上)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四百零七章 说服(中)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应(上)第五百一十五章 论官(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协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一百一十四章 恶名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别离第二百三十一章 终变(五)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冲突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动(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权力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战(五)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十九章 荀公达第四百零六章 说服(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三百六十九章 杂谈第三百一十八章 穷途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与齐心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刘表(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财物(第四更,求首订)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营与守营(上)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三百五十六章 马韩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争(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诱之以利(下)第四十五章 伤仲永第二百四十五章 机关算尽与未雨绸缪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阳终局(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争(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变乱第一百四十一章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九十八章 比试(下)第四百零六章 说服(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三百九十章 劝学(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边市(下)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四十五章 伤仲永第一百二十四章 权力第五十章 双雄会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计(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马韩第五百二十五章 卫觊第五十九章 从贼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驾第四百五十五章 别离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营与守营(上)第八十五章 激进第四百九十八章 来使(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九章 勇士大会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与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