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

惨败,彻彻底底的惨败。

有生以来,公孙瓒第二次感到了无尽的绝望。

犹记得上一次还是在中平年间,意气风发的公孙瓒将张纯叛军打的节节败退,不可一世的张纯抛妻弃子以求鲜卑庇护。

然而公孙瓒追击太急,中了丘力居的反包围,被困于辽西管子城两百余日。

“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

所幸叛军也耐不住饥寒交迫带来的压力,在公孙瓒败亡前无奈撤军,这才有了如今威震北疆的蓟侯。

而今日,似乎又要重演当年管子城之事,可刘表不是叛军,他是幽州牧,在幽州境内作战又岂会出现士卒饥困的情形?公孙瓒纵然能撑住十日百日,难道还能一直坚持下去?

说到底,他的胜机只有开始的那一次机会,一旦刘表撑了过去,大势之下,他没有翻身的机会。

更何况刘表并不只是撑住,而是打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想到这里,悔恨侵蚀着公孙瓒的心,每走数步便忍不住顿足,想扭头看看,脖颈却仿佛僵化了一般,不动丝毫。

轻敌冒进,兵家大忌,而他却一错再错。纵然可以为自己找许多理由:不得不战,不得不速战等等。也无法抹平心上那一道创伤——因他之故,最忠心最受他信任的同族兄弟被陷于敌阵,生死不知。

自幼因出身而饱受族中兄弟的歧视、冷遇,唯有公孙越与公孙范奉他为兄,敬他重他。纵然如今辽西公孙氏皆尊他为上,却只有那二人敬的是“公孙瓒”,而非“蓟侯”。

对于心理有些病态的公孙瓒而言,这便是公孙越与旁人最大的不同,也是公孙越年纪轻轻便能执掌他手下精骑的原因所在。

严纲、田楷、邹丹、王门、关靖……这些人是属下,而公孙越却是真正的兄弟。

“自诩征战无数、当世名将,结果却被一介书生用淮阴之计大败。呵,孙文台尚能与陈温同归于江上,吾却只能逃之夭夭,坐视兄弟去死……”

攥紧的拳头中渗出了鲜血,双目布满血丝,堪称“美姿颜”的容貌却如厉鬼一般狰狞,曾经的从容、自得再也不见分毫。

“君侯,还有机会,只要我们能够回到潞县,刘景升久攻不下必然会撤军,他也担心冀州牧插手啊。”公孙瓒此时的样子太过凶厉,一般人根本不敢接近,也唯有严纲硬着头皮上前劝说,希望公孙瓒能够从消沉和自责中清醒过来。

公孙瓒扭头看向严纲,从鼻子里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嗯”声,厉声道:“你以为刘玄德是何许人?冀州牧难道会是一个看不清形势的愚蠢之徒?天真!

若吾死在沽水畔,刘玄德尚还可能按兵不动,如今吾大势已去,却能据城僵持,刘玄德绝不会放过这大好的机会!就算回到潞县,不出两日,冀州大军必然兵临城下,届时便是渔翁得利之相!”

严纲等人呆住了,大变之下,他们一心想着如何从刘表手上翻盘,却浑然忘记了周边虎视眈眈的邻居。而公孙瓒看似心态不稳,神智失常,却能很明白的看清楚幽州乃至幽冀两州的局势,让一众将校幕僚颇为汗颜。

“既是插手的绝佳时机,又恰恰不违其心中的义理,那个伪君子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公孙瓒面露嫌恶之色的说道:“而本侯必与刘景升势不两立,在幽州内讧之时,谁能挡得住冀州大军?”

“这……刘表狗贼难道没有想到这一点?”

公孙瓒暴怒道:“他怎么可能想不到?只是他也只能赌上一赌,毕其功于一役,这也是他唯一的机会!后发之人,面对早早掌控冀州的刘玄德,本就没有多少腾挪的空间!”

“等等……”不顾公孙瓒择人欲噬的表情,严纲若有所悟的道:“或许越校尉还有救!刘表很可能不会伤害越校尉,既然不能一战功成,他很可能会与君侯妥协,先……”

“可本侯不想妥协!”冷酷决绝的话语,配上那骤然阴沉的面色,让严纲等人脊背发寒,公孙瓒冷声道:“只要此刻妥协了,公孙瓒将再无翻身的余地,届时也不过是做狗这一条路罢了,可老子不想做狗!”

“君侯!淮阴有胯下之辱,高祖亦曾曲意奉承项王。忍得一时之辱,君侯可与冀州牧暗通款曲,利用其力量重整旗鼓啊!天下局势尚且混乱,未必没有再起的机会!”

严纲颇为激动,公孙瓒却只是用可怜的眼神看着他,叹道:“所以我说,你们根本不了解刘玄德。暗通款曲?利用?你们真的知道他是什么人吗?

他是这天下最有野心,也是将野心藏得最好的人。是一个以织席贩履之身名扬河朔江湖,威震涿县的大游侠!游侠素来散漫傲气,刘玄德却能将他们制的明明白白,你真以为他只是个天真的仁人君子?

他和游侠打成一片,所以他讲义气;他邀买天下人心,所以他行仁政;他要做天下之主!所以他也会果决。

没人能利用他,除非他心甘情愿。然而不幸的是,本侯没有资格让他心甘情愿的被利用。曾经的庇护、栽培,能换来的或许只有保住我一条性命,保住辽西公孙氏门楣不坠。”

公孙瓒心底隐隐有些抽痛,他的随从很多,从他成为侯太守的女婿开始,便有无数人趋炎附势,想攀结于他。

而那名涿郡来的少年却是少有的不知他底细,仍然敬他重他之人。

事实上两人的关系也并没有他口中所言的那般简单,年少时的刘备认为公孙瓒是天下间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满心崇拜这位豪迈爽快的兄长,公孙瓒也乐于有这样一个跟班,对他颇为优渥。甚至在被调到涿县当县令后,还凭借自己的权限帮扶了刘备一把。

然而一年前的那封信,却在两人之间划下了一道鸿沟。信中并无凌厉之语,有的只是一句句谦卑的劝谏。但公孙瓒却从中看出了别样的意味,刘备开始对他的作为有了微词,开始质疑他的所作所为。

而他,还想要维持住这份快要破碎的泡影,维持住那个天下英杰的形象。

“身为兄长,如何能谦卑的向弟弟乞求庇护?”

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头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关中动乱(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关中(十)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盟(中)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亲(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关中动乱(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三百四十七章 谶纬与神鬼(下)第十章 愤怒第三百九十二章 冲突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续)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与贼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术势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应(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赏(下)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五百零三章 议功善后(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变(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变则亡第三百四十七章 谶纬与神鬼(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第四十七章 定计第五章 党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决断(上)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临战决议(上)第四百零二章 关靖第三百九十三章 残酷第一百一十章 赵王第十五章 英雄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中动乱(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关中(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游说(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谋权(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胜五败第十三章 前倨后恭第三十章 三荀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亲(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动(一)第五百零七章 许靖第四百章 公孙纪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三百零二章 战后杂事(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兖州初战(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三百零二章 战后杂事(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遥祭第一百四十二章 论商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二百章 陷锋突陈第三十六章 兴趣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动(二)第二百二十章 帝与臣(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会盟(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一百五十八章 乱起(下)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关中(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决断(下)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汉土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韩遂之败(中)第一百零三章 送别第一百零五章 剑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