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张闿

曹嵩,字巨高,沛国谯县人。

本只是很普通的一个人,他的家世也只是普通,但机缘巧合,曹嵩成为了大长秋、费亭侯曹腾的嗣子,自此平步青云,成为了天下有数的人物,位列三公之首的太尉。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县人,据传为西汉相国曹参之后,也就是那位“萧规曹随”的名臣。其乃是自顺帝时便任中常侍的老资格大宦官,为人谨慎而又清廉,是宦官中少有的声名清正之人。也因此颇受天子信重,受封大长秋、费亭侯,位赐特进,可谓荣宠至极。

身为曹腾的嗣子,曹嵩在曹腾死后继承了他的政治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爵位、人脉以及皇恩。要知道汉灵帝虽然将三公位置明码标价,但也不是有钱就能买的,纵然三公已经沦为牌匾,也仍然是代表着官场上的极致,没有身份,你有钱也是无用。

自此,曹嵩也算是名留史册,毕竟每一个三公的更迭,都是能在史册上记上一笔的重大事件。而真正让曹嵩的声名为后世大部分人所知的缘由,却是因为他有个好儿子,原历史线上的魏武帝,如今的兖州牧曹操曹孟德。

当然,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曹嵩还谈不上沾了自家儿子多少光。毕竟曹操也只是一州之牧,而曹嵩却是曾经登顶过仕途巅峰的人。

去年年初,天下义军蜂拥而起,曹操也在其中,曹嵩却不想掺和进去,便带着小儿子曹德躲到了徐州琅琊国避祸。

陶谦所言的与曹操对话的机会,便是将曹嵩送归兖州以示善意。

毕竟拿别人父亲的性命来威胁也太过下作,陶谦自诩士林宿老,自然不能做出这种没品的事来。而曹嵩留在琅琊简直如同一枚定时炸弹,一旦有个三长两短,陶谦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届时曹操再举哀兵东进,恐怕谁都说不出个不是来。

派出护卫曹嵩的是陶谦麾下都尉张闿,领轻骑两百人随行,不多,不足以引起曹操一方的忌惮。亦不少,一般的山贼路匪不可能造成威胁。

而如今再加上李澈随行所带的五百亲卫,只要战场双方没人犯了糊涂举大军进袭,其他人基本不可能造成威胁。

但危险不止来自于外面,更有可能自内部爆发。对于张闿这个人李澈还是“久仰大名”的,这位张都尉在原历史线上引轻骑两百护卫曹嵩,却觊觎曹嵩的万贯家财,将其一家老小杀了个干干净净,然后避难淮南。也因此引起了曹操对徐州的大举征伐,并留下了屠城的千古骂名。

更令人惊异的是,张都尉避居淮南后并没有金盆洗手,反倒是重操旧业,在袁术手下当起了刺客,使诈刺杀了陈王刘宠与陈相骆俊,一手改变了中原局势,可谓战绩斐然。

对于这样一个业务手段精熟的潜在匪寇,李澈自然不会麻木大意,在与他见面时始终保证吕玲绮和太史慈有一人在场,以免饮恨于这位“巨寇”之手。

机敏能干,能说会道,恭恭顺顺,平日里总是笑吟吟的样子,只是言行之中带有七分匪气,若非知晓未来,李澈还真无法相信这样一个人能做出惊天大案来。

便如此时在驿站中,张闿很是恭顺的前来请示李澈:“李牧伯,东安县就在前面了,据轻骑探报,费亭侯仍在东安,看来是同意我们护送他回兖州了。”

曹嵩避居琅琊,本当是在最为繁华的国都开阳县定居,然而开阳是臧霸等泰山众的地盘,出于对臧霸的忌惮,曹嵩定居在了沂水之畔的东安县。巧合的是,曹操此前在雒阳也被封为东安乡侯。

面对恭顺的张闿,李澈悠悠道:“张都尉,本侯并非你的主官,你也无需事事皆向本侯请示。你出身行伍,能做到都尉一级,足见军略非比寻常,本侯若是随意发言,岂不是有弄巧成拙之可能?”

张闿嘿嘿笑道:“谁不知道李牧伯平定黑山巨寇张燕的威名?卑职这点三脚猫水平,实在是班门弄斧,不值一提啊。何况我家主公已经交代过了,此行事事以李牧伯为主,卑职自然不敢逾矩,否则岂不是有违主公之令?”

轻轻摸了摸手上的玉佩,李澈收起笑容,淡淡的道:“那本侯的命令便是张都尉的部属请自行调派,本侯不会干预。”

“这……”

“张都尉是想违逆本侯?”李澈的声音渐渐低沉,神情已经变得有些冷漠,再加上身边傲然挺立的太史慈,张闿只觉得额头上因为天气原因而出现的汗珠变得愈发密集,愈发的大,情绪激动之下连忙道:“卑职不敢!一切都依李牧伯吩咐!”

压力骤减,李澈面上刹那间又换成了一副微笑的面孔,站起来走到张闿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张都尉,你很不错。”

张闿慌道:“卑职惭愧!”

“并非反话,本侯可是真心实意的称赞啊。”李澈笑了笑,又道:“既然张都尉没有异议,那就去安排吧,莫要让费亭侯久等了。”

“卑职遵命!”

诚惶诚恐的退出驿站主屋,离开了李澈和太史慈的视线,张闿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然湿透,额头上冒出的汗珠也顺着面部往下流淌,虽然本就是盛夏,但这般样子显然不是一般的炎热可以造成的。

随便在脸上抹了一把汗水,张闿嘀咕道:“真他娘的邪门了,明明只是个小年轻,却比那些老头子给老子的压力还大。权力真是个好东西啊……”

说着,张闿的眼中闪着微光,光中似乎还飘着一束火焰,名为“野心”的火焰。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时徐州混乱,昌豨等寇掠四方,彭城王和因而避之东郡。兖州牧曹操以徐州牧陶谦养寇自重等五罪传檄州郡,将兵击谦。

费亭侯嵩,操父也,因乱避于琅琊东安。谦惮操势大,恐生灵涂炭,遣部将张闿将轻骑二百护嵩归操。帝不忍同室操戈,降诏命澈解斗,澈乃与之并行,西往见操。

——《季汉书·列传第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对称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文台第二百七十四章 对错(下)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二十七章 醒转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赏(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三百七十章 蓟侯(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谓贤名(上)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六十六章 时代的落幕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谍中谍第三百一十七章 当仁,不让于师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试探(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别的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敌必救(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临战决议(下)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战(二)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战(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关于剧情推进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雳弦惊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殇(上)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五百零三章 议功善后(上)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三章 抉择第二十一章 吕韵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势第三百零二章 战后杂事(中)第五百三十五章 关中动乱(六)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谋其政第二十六章 卧雪堂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利言义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战(下)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十八章 禁宫斥宦第四十三章 举荐第五百零六章 决定(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战(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与抚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倾诉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一百零二章 济阴太守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龙渊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六十章 动乱(中)第九十七章 比试(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释权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五百八十章 和亲(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权柄第二百三十八章 废立(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十八章 禁宫斥宦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赏(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五十九章 从贼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动(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爱诸将妇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与臣(上)第五百零五章 决定(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