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议罚?议赏?

十月二十三日,进入兖州的魏军开始撤兵,卫将军领青州牧李澈所部撤回泰山郡奉高县;平寇将军张飞所部撤回黄河北岸的东郡卫国;靖远将军关羽所部则撤回了东郡的谷城。

历时仅数十天的兖州战事落下帷幕,从战果而言,魏军夺下了泰山郡、济北国泰山以北部分以及东郡黄河北岸的部分。以死伤一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兖州军三万余人,可谓是战绩斐然。

但魏军出兵时打出的吊民伐罪旗号终究没能达成,兖州牧曹操安然无恙,兖州大体仍在他掌控之中。只是如今此起彼伏的叛乱,以及关羽引动的兖州底蕴使得曹操焦头烂额,兖州局势开始每况愈下。

“臣闻古之奉诏讨贼者,无往不克。周公平三监,齐桓合诸侯如是。大王奉天子诏以讨不臣,本无不克之事,然臣不度己力,妄自荐于君前。蒙大王错爱,将兵十万,战将百员代王出征,费时良久,耗粮万石,不见勋功。使奸佞汹汹于野,物议纷纷在朝,臣心哀之。

夫人主御下,功则不可不赏,过则不得不罚,非如此不足以明是非,定方圆。臣空耗国力,有损王威,罪莫大焉。本当赴邺请罪,然战事方平,恐贼卷土复来,谨以此表臣请罪之意,臣自去职权,禁于泰山奉高,候请罪罚。

罪臣卫将军领青州牧李澈谨表。”

王宫大殿之中,群臣静寂,唯有陈群朗诵的声音回荡。

终究是请罪之文,不能随便找个人代李澈送来,最能代表卫将军的也只有卫将军府长史了。

短短的请罪表读完了,群臣却无一人发声,眼观鼻鼻观心不置一词,静候第一只出头鸟。

良久,刘备开口道:“孤知晓了。”

“?”

饶是所有人都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刘备这轻描淡写的话语给惊住了。不管李澈事实上是不是功大于过,他此次出征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响声大水花小,很难让人满意。调兵十万,两员大将辅助,甚至国相亲至前线为他站台,最终却只是拿下了区区一个泰山郡。

况且他还上了请罪表,按照常理,刘备不管是罚还是安抚,都得有个准话吧。可这轻描淡写的“知道了”又算什么?

头铁的审配坐不住了,站出来奏道:“敢问大王,当如何回复卫将军?赏或是罚?”

见是审配出头,刘备沉思了一会儿,道:“请旨天子,削李明远两百户食邑吧,小惩大诫。让他处理好泰山之事后回邺城来,荀相要去河东,他暂代相位。至于青州牧……你们再议一议,然后报雒阳天子任命。”

“?”

审配也愣了,问道:“大王,仅仅如此?”

刘备也愣了,反问道:“还要如何?”

审配正待再言,却猛然反应过来,这处理虽显偏袒,但确实没什么毛病,李澈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小了说……他应该算有功无过。往大了说,那也只是损了魏王的颜面,毕竟是代魏王出征。可如今魏王自己都不想计较,群臣又能如何?

想了半天,审配也只能憋出一句:“臣以为不妥!”

他自认并非针对李澈,而是刘备真的太纵容了。君王颜面,又岂是这般轻易忽视之物?

按照他的底线,起码要降一级爵位,卫将军再降为四方将军。可如今仅仅削食邑,虽去了青州牧,但暂代相位岂不更胜一筹?

这到底是赏还是罚?

当进入到匡正主公的状态时,审配陷入了忘我的境地,浑然忘了一点,他的身份不一样。他是冀州别驾,是这宫内群臣之中地位位列前五的重臣,他的态度很容易给一些人错觉。

“大王,审别驾所言有理,请大王细思,臣附议!”

“臣等附议!”

齐刷刷站出来三十多人,一脸正气,纷纷附议审配之言。

而大多数的人却没有动,他们的目光望向群臣的最前面,那是军师将军沮授的位置,而这位魏王的左膀右臂却仍是一动不动,似乎毫无反应。

陈群依然沉默,刘备扫过群臣,饶有兴致的问道:“可还有附议之人?”

许久无人出列,刘备笑着点头道:“孤已知诸君之意,归列吧。”

“大王!”

刘备敲了敲案几,渐渐敛起笑容,反问道:“正南以为孤是何等样人?”

“大王英明……”

“吹捧之语就不必多言了,正南也不擅此道。”刘备淡淡的道:“孤赏功罚过,只论事迹,不看其余。此战若要细论,卫将军是有功无过,正南以为然否?”

“但大王誓要拿下兖州,如今却虎头蛇尾,况且此战乃大王裂土之后首战,如今颜面何存?”审配索性也不遮掩了,很明白的表示自己就是为君王颜面着想。

刘备哈哈大笑,两耳颤动不止,摇头笑道:“正南多虑矣!战前大话,战后自食其言,自古屡见不鲜。兵者本乃凶事,又何曾有必胜之局?卫将军既未立军令状,要罚他便无法可依,难道要让天下人耻笑刘备是一个为了颜面惩罚功臣之人?

孟德兄当世英杰,便是孤亲征兖州,以如今冀州兵力也未必能讨得了好。这是孤自己的狂言,既然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能苛责他人?”

审配还没说话,陈群揖道:“既无法可依,大王为何还要削卫将军食邑?”

刘备乐了:“他是功臣,既然自己请罪请罚,孤又岂能不满足他的愿望?一封请罪表若无回应,未免太尴尬了。”

审配等人此时只有懵住这一种情绪,一些胆小的甚至开始两股战战。毕竟李澈马上要回邺城代相位,若是知道了今日之事……

刘备扫了他们一眼,叹道:“诸君不必如此,也不必认为孤是刻意优待卫将军。便是换成你们任意一人,孤也是这般处置。若卫将军真的被大败,孤也不吝处罚。但一场大胜,不该,也不能因孤这张面皮而被污为败绩。

此战看似收获不大,但卫将军既定的目标事实上已经达成,接下来是我等同舟共济之时,愿诸君摒弃前嫌,同心协力。‘高筑墙,广积粮’,不飞则已,将飞之时,需一飞冲天!”

第三百三十章 算计(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豪族与朝廷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战(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选择(上)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四十五章 伤仲永第一百六十九章 联姻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传攻势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二百二十六章 兄弟(续)第十六章 整理收获第四百四十六章 开阳之战(下)第三百七十章 蓟侯(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终变(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三百七十五章 历阳之战(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五百五十章 韩遂之败(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终变(五)第五百零三章 议功善后(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三百七十章 蓟侯(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历阳之战(下)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关中(五)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倾诉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阙上(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阳终局(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敌必救(下)第十八章 禁宫斥宦第二百六十八章 游说(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官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一百五十章 惊变(中)第四百零二章 关靖第五百一十六章 论官(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零一章 战后杂事(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兖州初战(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与抚第二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杰之论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九十六章 比试(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动(三)第二百七十章 入主冀州(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忆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终变(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谋其政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终变(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敌必救(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一百六十章 动乱(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六章 入城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变(上)第七十九章 传道受业解惑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第一百零三章 送别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蓟侯(下)第六十三章 贾诩第三百六十二章 试探(下)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七十九章 传道受业解惑第二百六十八章 游说(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三百九十九章 谍中谍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阳终局(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内应(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三百一十三章 谋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