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许靖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出身汝南高门许氏,与那位好品评天下人物的名士许劭是从兄弟关系。只是这兄弟二人不睦至极,许劭为郡吏时曾屡屡打压许靖。

后来许靖经颍川刘翊举荐为孝廉,一路高升至掌管官员选用的尚书郎,也就是如今尚书台权重位卑,放在后世便相当于六部之首的吏部侍郎。

袁术篡权后,由于许劭和袁绍关系好,而许靖和许劭关系不好,故而对许靖持拉拢态度,颇为亲信,也给了许靖勾连王允等人给他挖坑的机会。

袁术后来虽然有所察觉,但由于败亡迅速,许靖、周毖等人还是安然无恙,继续在雒阳做官。南北分立后,许靖本想着南下投奔兄长许旸,然而却接到密信,陈王意欲拥护雒阳天子,故而又做起了陈国在雒阳的暗线,捎带着帮陈王刘宠做事。

这时候的许靖已经走上了与原历史完全不同的路,原历史线上他资历深,名望高,又出身高门,对于刘备势力来说属于极其渴求的牌坊型人才。

故而刘备虽然极其不喜此人做派,但在法正的劝说下还是以高位相授,先后拜为太傅、司徒,单论地位乃是群臣之首。

如今的许靖不过是尚书台一名尚书,刘备却是权势熏天的魏王,他想要求见刘备,还得去拜托司空录尚书事陈纪,以及顶头上司,尚书令荀彧。

陈许世交,许靖以兄事陈纪,二人关系不浅,恰逢春日赏花,陈纪便邀请了许靖来家中做客,稍稍饮了二两酒,许靖借着酒意问道:“元方兄,听闻魏王有回雒阳之意,不知是如何安排的?”

陈纪有些微醺,摇头晃脑的拨弄了下身前的筝弦,淡笑道:“文休的消息还是有些滞后啊,明日朝会便要商议此事,基本已经定下了,只是看魏王想隆重,还是简单。”

“隆重如何?简单又如何?”

“隆重嘛……天子领百官出郊相迎,祭祀宗庙,告知大汉列祖列宗,辅臣国柱回京了;简单嘛……杨太尉领百官出郊相迎,天子于崇德殿赐宴设酒以待。”

许靖闻言一呆,长叹道:“就是简单点,对于吾等而言,也是不敢奢想之殊遇啊。”

陈纪大笑,指着庭院中盛开的百花笑道:“这百花争艳,总有高低,恰如朝堂百官一般,魏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非我等可比。”

许靖颔首道:“元方兄此言有理,只是魏王回京后,不知元方兄可否为小弟引荐一番?”

陈纪微微瞥了一眼许靖,笑道:“自无不可,为兄在魏王面前也有三分薄面。只是不知文休是为己,还是为陈王啊?”

许靖并不意外,陈纪是雒阳实权派,尤其在刘备代替曹操成为雒阳支柱后,杨彪渐渐神隐,陈纪、荀彧成为雒阳真正的掌权者,自己的所作所为能瞒过这两人才是怪事。

“自然是二者兼有。魏王如日中天,小弟慕名已久,自然想见上一见。陈王被逆臣攻伐,靖身为朝堂大臣,自然不能坐视,不自量力,愿为陈王说魏王,共抗逆臣。”

陈纪微微沉默,低头晃了晃酒盅,叹道:“文休,你并不擅长此道,何必掺和太深?魏王麾下人才济济,必然有人已经看到了豫州之事,既然没作出决定,想必也是有所考虑,你又何必去做这出头鸟?”

许靖脸色一红,低声道:“元方兄此言恕弟不能苟同,许子将不顾天下大乱,独善己身,避祸淮南,靖岂能如他一般?如今天下稍见清明,魏王仁德之主,靖正当尽绵薄之力辅佐,以早安天下,光耀门楣。”

陈纪有些挠头,这位忘年交什么都好,就是名利心看的太重,又不掂量自己的能力。或许也与许劭早年的打压有关,导致许靖一直渴慕权力,不想再任人鱼肉。

若是平日里,以他汝南许氏高门的出身,配上不俗的才学,登顶高位也是寻常,但如今这环境,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名士能够纵横捭阖的时代了。

不管是刘备还是袁绍,选人都以务实为先,刘备能让山野出身的李澈、逃犯出身的关羽身居高位,袁绍能把“反贼”许攸引为心腹,便足以证明这一点。

许靖这样以名士身份自傲的人,如张邈便是榜样,党人领袖都成了丧家之犬,许靖又能如何?

“文休,陈王究竟是什么意思?需要魏王做什么?”见许靖态度坚定,陈纪也只能放弃劝说的想法,想从局外人的身份参详一二,以免触怒了魏王。

许靖一喜,陈纪是当朝重臣,也是卫将军府长史陈群之父,还是士林宿老,比他的分量足的多。

而且陈纪老谋深算,许靖自度是不如他的,能得陈纪指点,成功的可能要大很多。

“豫州是天下第一州,人杰地灵,人口众多。即便袁贼据有荆杨,陈王也不惧分毫。只是袁贼挟持了南阳公卿,指鹿为马,栽赃陷害,使得中原人心有变。

但如今天命在雒阳,正统是初平,只要陛下与魏王愿为陈王佐证,袁贼谣言必不攻自破,其弑君逆行也将为天下人共知。届时荆杨忠义之士揭竿而起,必可让袁贼死无葬身之地!陈王愿以魏王为主,共辅天子,中兴大汉!”

许靖一番话慷慨激昂,陈纪却不置可否,只是问道:“文休,陈王如何证明自己清白?”

许靖愣住了,有些结巴的问道:“元方兄……这是何意?只要魏王与天子作证,陈王自然清白。”

陈纪仿佛看白痴一样看着许靖,虽然知道此人不通实务,但没想到能蠢到这地步。念在往日交情上,陈纪还是耐心道:“如今宛城弑君事仍然扑朔迷离,袁绍与陈王都是嫌疑人。

没人能证明自己清白,天子和魏王今日为陈王佐证,岂不是将自己的名声与陈王绑在了一起?万一陈王真有弑君逆行,你让天子与魏王如何自处?这种要求也能提的出来?刘宠是脑子里只有打仗了吗?”

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遥祭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斗第一百零一章 忠义立身吕奉先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变第一百五十章 惊变(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谋划(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进爵第五十章 双雄会第二百章 陷锋突陈第五百三十二章 关中动乱(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会盟(上)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二百七十六章 选择(下)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议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阳县(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开端第四百三十章 少年天子(四)第四百零二章 关靖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战(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七章 袁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终变(一)第七十六章 铁头娃第一百八十四章 杨凤(上)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须虑王莽(起名无能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利言义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战(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开阳之战(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赏(上)第七十二章 夜谈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战争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四百九十八章 来使(下)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来第二百五十章 各怀鬼胎第二百零二章 火并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托付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汤与细作(下)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乡侯第五百六十五章 汉土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阳终局(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四百三十一章 托付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应(下)第五百零三章 议功善后(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谋第三十一章 议事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九十八章 比试(下)第八十一章 权术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计(上)第一百零四章 寻剑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须虑王莽(起名无能了)第七十六章 铁头娃第三十六章 兴趣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变乱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八十五章 激进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中动乱(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历阳之战(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为镜第五十六章 决心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十七章 鸿德门前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雳弦惊第四十五章 伤仲永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关中(三)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内务(下)第六十章 斥贼第四百三十八章 开端第八十四章 孙慎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关中(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二百零九章 大复仇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关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