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虎痴

吕布为难的望向刘辩,问道:“陛下意下如何?”

刘辩想起先前张让所言,心中对董卓大是恐惧,斩钉截铁的道:“朕要随李卿与荀卿回宫,若吕卿当真忠义,休要阻拦。”

见刘辩态度坚决,吕布头疼不已,这是天子,不是布偶。虽然他手无缚鸡之力,但吕布此时又怎敢对天子动手?吕布求的是功名利禄,而不是找死。

但放任天子随李澈等人回宫显然也不行,董卓的目的他也能猜到一二,没找到天子也就罢了,找到了却又放走,董卓必然会记恨在心的。

几人正自僵持,耳中突然又出现了马蹄声,李澈讶异的回首望去,只见又是一条火龙向这边移动,从高度与速度来看似乎并非骑兵。

但是有数十骑举着火把遥遥在先,须臾间便到了几人面前。

见到马上之人,李澈大喜道:“玄德公,真及时雨啊。”

为首者正是刘备,他讶异的问道:“明远、公达何以在此?”

“咳!”李澈苦笑,指着刘辩道:“此事说来话长,玄德公与诸君还是先来见过天子与大王吧。”

刘备是见过刘辩的,定眼一看,连忙下马行礼,其他人也惊的连忙翻身下马,倒是吕布一时被人忽视,颇显尴尬。

但吕布已经没有心思尴尬了,这明显是李澈一方的人马,且不说后面那支部队,单说这几十人,自己根本不可能从他们手中抢人。

攻守之势顺时逆转,吕布思虑了片刻,吹口哨招来自己的马,翻身上马便走。

见吕布欲走,李澈想了想还是没让刘备将其留下,虽然关张也在,但这二三十人未必能留下吕布。他又没有出格的举动,强行翻脸又让他跑掉那乐子就大了。

摇摇头,走上前扶起了在地上泣不成声的吕韵,安慰道:“若真的不认同他的决定,那就用自己的成就去证明他是错的。”

“错的究竟是谁?难道我是石厚,他是石碏吗?”声音颤抖,神情茫然,终究还是个小女孩,不敢怀疑自己的父亲,因而怀疑起自己的选择。

春秋时卫国有大臣石碏,其子石厚唆使卫桓公第三子州吁弑君篡位。石碏假意献计说继位需有周天子册封,而陈国国君最是忠于天子,若能得到陈国首肯,继位无虞。

州吁与石厚连忙前往陈国,石碏泣告于陈国,言二人为弑君之贼,将石厚与川吁一并诛杀。《左传》里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为乎?是为大义灭亲之由来。

李澈皱眉道:“何以至此?且不说罪大者董卓,奉先不过从贼之人,便是真要诛杀他也用不着你,何谈大义灭亲?小丫头,莫要想得太多,有些责任你还担不起。

问题也不是哭哭啼啼就能解决的,奉先向往功名利禄,若有朝一日你为两千石,自然能直面他,斥责他的错误。”

“董卓是奸贼,但朕不会迁怒于他人,吕卿未有逾矩之举,卿勿虑。”却是刘辩突然开口,一夜波折,他似乎成长了许多。

几人连番劝说下,少女稍稍止住了泪水,回礼谢过众人。

刘备有些摸不清楚状况,但是考虑到现在的情形,他劝道:“请陛下与大王上马,速速回宫。”

两人自然不会反对,还是由李澈抱着刘辩,荀攸抱着刘协,几人翻身上马,身后跟随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身边又有刘关张,李澈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

前行不久,却迎面撞上了另一支队伍,看到当先的曹操,李澈算是彻底安下心了,刘备连忙上前拱手道:“孟德兄何以在此?”

“操为寻天子而来,却不想玄德已救得天子,真是天幸啊。”曹操一阵感慨,君臣于马上见礼,李澈在刘辩耳畔说道:“此乃典军校尉曹操曹孟德,前太尉曹嵩之子,忠义之臣。”

刘辩了然,严肃的道:“曹卿无需多礼,卿之忠义朕已了然,待回京后自有封赏。”

曹操面上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喜色,只是行礼谢恩,随后默默的与刘备并行。

只见二人稍稍远离队伍,轻声交谈什么,显然是不想让天子听到。李澈侧耳听去,却只能隐隐听到“何苗”“董卓”几个名字。

不禁暗暗皱眉,莫非董卓又勾搭上了何苗?这厮见缝插针的本事可真厉害,如今十常侍身亡,朝堂面临新的洗牌,作为中央新三大势力中最弱的一支,何苗确实有可能和董卓勾搭在一起。

毕竟董卓指使白波攻击车驾毫无证据,放白波贼过河也是得了袁绍首肯,这都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东西。甚至白波贼可能并没有的得到董卓授意,攻击车驾一事董卓完全是放任自流,赌的便是白波贼贼性不改。

便是郭太不攻击车驾,对董卓也没什么影响。他必然还有后手以救驾为名来夺天子,只是对汉室威严的打击效果就会弱上许多。

而何苗又不是什么忠义死节之臣,为了利益而勾结董卓为援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想到这里,李澈一阵头疼,汉末的乱局根本无解。如今台面上的几个人,除了何进以外,没有一个心忧天下,都只想着搞事情。

解决掉十常侍也是于事无补,汉廷完全就是个烂摊子,在这里当裱糊匠毫无意义。

再看看刘辩,李澈感觉政治资本积累的已经差不多了,还是要想办法让刘备能外放,中央的事就随他去吧,这乱世是挡不住了。

这时,李澈突然看到了曹操身边的一个陌生大汉,身高大约八尺有余,身材壮硕魁梧,腰大十围,容貌雄毅。

好奇的问道:“曹公,不知这位壮士是何方人士?”

曹操见状笑道:“仲康,自己与李侍郎道来。”

那壮汉拱手道:“草民许褚,字仲康,沛国谯人,为勇士大会而来,因与曹公同乡,故暂寄居于曹公府上。”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许褚字仲康,沛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征天下勇士入京,褚遂入雒,因与曹操同乡,故往投之。

——《季汉书·列传第九》

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盟(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战(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变乱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三百零一章 战后杂事(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终变(六)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殇(下)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殇(上)第十章 愤怒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关中(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弑君第四百三十一章 托付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阳终局(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议罪(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动第一百八十五章 杨凤(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决断(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终变(七)第六十二章 贼寇习性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动(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弑君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二百零四章 焚粮第一百六十三章 战端(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计(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汤与细作(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当以义告,以道诛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胜五败第一百八十一章 许女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话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五十六章 决心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十六章 整理收获第一百四十五章 财物(第四更,求首订)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三十七章 乱世(二合一4000字)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胜之书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一百二十四章 权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西域(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刘表(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变(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师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一百四十五章 财物(第四更,求首订)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百零六章 决定(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殇(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价第三百七十七章 历阳之战(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二百四十五章 机关算尽与未雨绸缪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驾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关中(九)第一百八十七章 说亲(下)第二百五十章 各怀鬼胎第三百八十三章 边市(上)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动(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内务(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战(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断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变乱第二百七十四章 对错(下)第五百一十五章 论官(上)第十九章 荀公达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与贼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断第二十二章 蹇硕伏诛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