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七星龙渊

孔融很冷静,也很佛系,并没有在大殿上哭喊,或是以头抢柱。见天子不纳,百官不随,他也默然接受了命运。

也并不因为即将进入死地而变色,说到底,这些士人还是颇有担当的,在哪个位置上就会尽力去做,历史上孔融被打发去北海,也是尽职尽责的做好了自己的事。

也因此,朝廷上的气氛表面上还算和谐,大家和和气气,没有出现逾矩之事。

当然,这种和气也只是存在于表面,御座上的两位至尊心情必然不会太好,百官的心中也是忐忑不已,是以朝会后面的议程进行的很快,基本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

散朝之后,李澈、刘备、荀攸几人正准备出宫,何进却是大步向他们走来,脸上已不复先前的阴霾,笑道:“今日之后,几位也可有‘君侯’之称了,真是喜事啊。”

《汉官旧仪》曰:列侯为丞相相国者号君侯。而随着时代变迁,君侯变成了对所有列侯的尊称,虽是区区亭侯,却也可以被称一声“君侯”。

几人连忙回礼,谦道:“大将军何出此言?区区亭侯,焉敢在大将军面前妄称‘君侯’?”

何进受封的爵位是慎侯,食邑乃是汝南郡慎县,正经的县侯,外姓臣子爵位的极致。

“勿要多礼,勿要多礼。今日腌臜事太多,也唯有诸位功臣受赏,方才让某感到些许快慰啊。还有云长等人的功劳,某自会让府上论功。

至于明远身边那吕小娘,一则年岁太小,二则毕竟是女子,一个节从虎贲某还能通融一二,再高却是容易引起物议。但毕竟是救驾之功,某会记在簿上,待将来一并封赏,还望明远能够理解啊。”

何进一通话语,顿时将众人的关系又拉近了不少,放低姿态而又推心置腹,也难怪他能招揽众多人才。至少在礼贤下士这方面,何进一直做得很好。

“大将军言重了,就算以女子而论,她也尚未及笄,赏格过高确实有所不美,何谈见怪?”

何进闻言,捋了捋胡须,咬牙道:“但有功之臣,不赏不足以显朝廷有道。某府上尚有先帝所赐宝剑一柄,乃是春秋名臣伍子胥所配之剑,剑名七星龙渊。

某如今难上疆场,难免令宝剑蒙尘,便将此剑交予明远,如何处置便由明远自决吧。”

几人面面相觑,从何进肉痛的脸上便能看出这把剑不简单。七星龙渊,相传乃名臣伍子胥的佩剑,剑上有七星而得名,确实是传世名剑。

李澈正待推拒,却见何进扭头摆手道:“明远莫要推拒,某本已难舍,你若开口,反倒令某心伤。既已开口赠出,若是再收回岂不是损了某这大将军的颜面?”

李澈顿时哭笑不得,倒是对何进的亲近感又多了几分,荀攸也笑道:“大将军难道还缺这一柄宝剑?明远若再推辞,便是落大将军颜面了。”

李澈闻言瞪了荀攸一眼,也只能拱手谢过何进。反正是赏赐给吕韵的,救驾之功没个表示也确实说不过去。

“某回府便让人将宝剑送到明远府上。还有玄德的侯府,某知你二人素来亲近,故而安排在了明远府邸的左近,不知玄德是否满意?”

李澈心里一阵感慨,当真是事无巨细,每件事都安排的妥妥帖帖,何进此人确实是有一种出身下层的独特魅力,与他相处,几乎不会感觉到来自权势的压力。每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果然都有其独特之处。

这就像是国家总理,连几个厅级干部的住房安置都细心过问,确实让人有些讶异。

“大将军厚爱,备无以为报。”就连刘备也感到有些动容,郑重一揖以示谢意。

何进满意一笑,道:“无妨,都是小事,忠臣贤臣就该有此厚待,方能显朝廷求贤之心啊。”

几人正待再商业互吹几句,一名小黄门匆匆走来,施礼道:“拜见大将军,几位君侯。奴婢奉口谕召见李君侯与刘君侯往中德殿觐见。”

何进眼睛一眯,眉毛一挑,神情一变,再不复方才的老好人模样,沉声道:“确是陛下召见?还是尔等假陛下之言,暗施鬼蜮伎俩?”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何进身居高位也有数年了,如今刻意摆出大将军架势,一介小黄门自然吓得瑟瑟发抖,颤声道:

“奴婢万死也不敢矫诏啊,还望大将军明察。”

何进上下打量,沉吟片刻后对李澈道:“依某之见,还是不要去为好,即便真是陛下召见,某也会为明远与玄德分说清楚。”

不怪何进如此谨慎,十常侍把持宫廷近十年,就算何进昨日清理了一遍宫廷,也不敢保证剩下的宦官里没有了十常侍的爪牙,面前这小黄门也有可能是十常侍余孽来诓骗李澈与刘备,为张让等人报仇。

如今刘备与李澈便是他的心腹之人,若是被人害了,何进这炸药桶是真的会被点燃的。

“天子召见,为人臣不可不去。请大将军放心,我二人尚有自保之力。”李澈倒是毫不在意。有刘备在身边,等闲一二十个阉人未必拿得下刘备,如今宫中剩余阉人恐怕都不足百人,还有何可惧之处?

趁此机会刷刷天子和太后的好感才是正理,刘备要外放肥缺,就要从现在开始打点关系了。

“也罢,吾会令宫廷宿卫严加查看,若真有不妥之处,明远呼救便是。”何进思虑了一下,想到如今宫廷宿卫尽在掌握,也就不再拦阻。

荀攸想了一想,笑道:“攸大概能猜到天子为何会突然召见,这也确实是你们的机遇,不过可要记得感谢孔文举,莽撞之人也是有用处的啊。”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二人饮食毕,乃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值百金,以此相答。”

——《吴越春秋》

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雳弦惊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战(下)第十二章 北宫暗谋第三百四十七章 谶纬与神鬼(下)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计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争(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汤与细作(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与贼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四百二十六章 张闿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关中(十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兴兵为国,安问袁卢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五百零四章 议功善后(下)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战(九)第二十六章 卧雪堂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阳终局(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一百一十章 赵王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四百四十二章 托付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七十三章 朝会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战(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变乱第二百八十章 办学(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七十章 迎驾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历阳之战(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战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五百三十五章 关中动乱(六)第七十三章 朝会第十二章 北宫暗谋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二百二十章 帝与臣(下)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一百零一章 忠义立身吕奉先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议罪(上)第六十一章 人之将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变(下)第十六章 整理收获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五百零三章 议功善后(上)第四百零七章 说服(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乡贤与巨寇(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关中(十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变则亡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会说话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内务(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内务(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游说(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终变(二)第五十九章 从贼第三十章 三荀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一百二十章 赵瑾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与贼第二百四十章 废立(终)第二百三十三章 终变(七)第二百五十八章 会盟(下)第七十三章 朝会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二百二十章 帝与臣(下)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二百四十八章 群雄起(下)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文台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谈(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殇(上)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惊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