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魏咸万里侯 可呼你字乎

莘迩卸任武卫将军之后,武卫将军没有再任命他人,现下的“辅国将军府”,即原武卫将军府,只不过换了个门匾而已。

向逵被莘迩举为“玉门护军”,留在了敦煌,目前他的近卫首领只剩下了魏述、魏咸父子。魏述、魏咸两人从莘迩守营有功,也升了官,魏述得了个都尉衔,魏咸从散将迁至部曲督。

今日该到魏咸轮值。

魏咸二十多岁,个头不低,长七尺八寸,雄壮强健,生得贵貌,额头如燕,脖颈如虎。

他年少时,曾有相士惊叹,说他是“万里侯”的相貌。

魏咸家仅是个小县豪强,当时听了他这话,他一笑置之。

於今回看那相士之言,却是有了半分靠谱。

部曲督乃是七品武官。

他这才跟莘迩了一年,就从白身跃迁至此,以他而下才二十五六的年纪,可以说前途远大,过个十年二十年的,多了不敢说,再往上升个三四品大约总是不成问题的。

“万里侯”可能没戏,但以三品官致仕,对魏家来说,已是了不起的荣誉了。

也正因了这份盼头,魏咸值起勤来,一点不像他在战场上那样的骁果敢拼,处处谨慎细致。

张道将驱车到了将军府外,下来陈述来意之后,在登记、收走佩剑、阻止张道将随从入府等程序上,魏咸一丝不苟。

张道将嘴角含笑,没有不耐烦的意思,哪怕他的佩剑只是做个样子,剑鞘里实为木剑,然亦未做解释,登记过后,取剑与之,吩咐随从候在门外,凡魏咸所令,他一一照办。

为何辅国将军府的戒备这般森严?

倒非是因为张道将与莘迩有旧怨,此套程序是适用於任何来客的;亦非是出自莘迩的命令,而是羊髦、张龟在听取了黄荣的建议后,强烈要求莘迩这么做的。

尽管本朝以今,不像前代,尚未有过行刺大臣的事,但要知,前代的定西国主中,可乃有一位是死於刺杀的。於今战乱多年,陇地又武风炽盛,唐人的轻侠、胡人的亡命徒,绝不少见,在莘迩与门阀士族的矛盾日渐尖锐之情况下,他的安全问题,自然也就需要高度重视。

莘迩尽管不太赞成这么做,然而拗不过羊髦、张龟,亦只得“从善如流”了。

张道将入到府内,由吏员引路,来至听事堂外。

吏员通报:“禀将军,王国常侍张道将求见。”

张道将躬身於堂前。

很快,脚步声传入他的耳中。

响起了莘迩温和的声音:“常侍怎么来了?”

张道将下揖行礼,答道:“‘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案宜以三日为限’自列入考课,於日前对朝官、郡县官进行了初次的考核。下官特来汇报考核结果。”

“这件事啊。”莘迩立在门口,略微侧身,邀请张道将进堂,笑道,“常侍快请进来。”

张道将应诺。

堂中,两人落座。

张道将直到这时,才抬起头,正面看向莘迩。

莘迩於今主要领了三个职务,一个辅国将军,一个督府左长史,一个王国侍郎,三个官职,品级不同,服饰也不同,因是,在督府上值时,莘迩着长史的官服,在辅国将军府上值时,着三品的官服。至若王国侍郎,他只在上奏政事方面的议疏时才会穿其服色。

张道将看到,莘迩头戴武冠,平上黑帻,时当春季,著青色的官衣,配中二千石的青绶,水苍玉,腰中革带,因是在堂内,没有佩虎头鞶囊,囊在案上,小巧的银印摆在囊边。

冠服印绶整齐,莘迩跪坐榻上的姿态,十分挺拔,纵面带柔和的笑容,透出难掩的英气。

张道将心中想道:“‘居移气,养移体’,较与昔为建康郡守之日,莘幼著迥若两人。”

见莘迩微微笑地看着自己,知他在等自己开口,张道将便说道,“将军,‘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其幽,升进其明,《书·舜典》之训也。本朝任官,依照常制,六年为期,是以任内不再考三次,而考两次,但依旧是遵照旧例,三年一考。

“上次考课是在去年,按理今年是不考的。

“但各级官廨长吏懈怠公务,积压公文,致公事停滞,上下不畅的弊端,日益严重,将军所议之‘常行文案宜以限日’,实是扭此时弊的及时良法,故此下官谨遵大王之令,传旨牧府,由别驾宋公於月前利用此条,对朝官、郡县官,尽数进行了一次特考。”

莘迩眉目清朗,笑道:“侍中,你非是我的属官,不必自称下官。”

张道将没想到莘迩会插一句这样的话,楞了下,说道:“是。”

顿了下,见莘迩没有再开口的表示,他继续说道,“此次特考,下至县令长丞尉、上至国家三卿,凡郡县、各府、各府曹、各军之长吏,皆囊括在内。计得中以上者,四十七人;‘最’者,十三人。余皆负。祁连太守宋鉴天下第一;显美县长姬韦为‘殿’。”

“中”、“最”、“负”、“天下第一”、“殿”,这几个词都是考课时用的术语。

本朝继承秦代,考课的成绩共分九等。第五等为“中”。“中”以上者为合格;“中”以下者为不合格,不合适就是“负”。“最”指的是前三等,又称“高第”。“天下第一”,不必多说,成绩最好的一个。“殿”,殿后之意,指最差的。有时会把最末的三等统称为“殿”,但张道将话中提到的这个“显美县长姬韦”,则其意显然是此人之成绩,是此次考课中的最后一名。

说完,张道将借抚须的机会,悄悄窥伺莘迩的表情。

莘迩神色不动,笑道:“久闻宋家有子,幼即高名,青出於蓝,乡人誉为雏凤。盛名之下无虚士。”问张道将,说道,“宋鉴是不是刚过弱冠之龄?”

张道将答道:“是。”

莘迩赞叹良久,说道:“内史宋公生了个好儿子!假以来日,国家之干才也!”

宋鉴,便是宋闳的那个次子,小名黑奴的。

张道将心道:“这回的特考是宋方主持的,结果宋鉴得了天下第一,显美县长得了倒数第一。显美县是显美翁主的汤沐邑。将此两个‘第一’放在一起看,宋方的用意不言自喻,除了一面抬举自家人,一面恶心莘幼著之外,不会有其它的。

“莘幼著对此不会看不明白,却浑若无事,褒赞宋鉴。昔在建康,我怎没有发现他的城府如此之深?伯父教导我的对,我之当年,自以才高,而实飞鹰走犬,纨绔子弟罢了!”

莘迩问道:“议下如何奖、惩了么?”

“将军,毕竟此次只是特考,不是全面的考核。牧府议论,可待后年大考以后,把两次的成绩综合一起,再做奖惩。”

莘迩摇头说道:“明宝,……我能呼你的字么?”

字者,朋友、尊长呼之。

大凡只有关系较为亲密之人,或者尊卑直属分明之时,才能呼对方的字。莘迩与张道将的关系,绝对称不上亲密,两人的官品虽然有差,属不同的系统,也称不上尊卑直属分明。

因此,张道将听了莘迩此话,又一次地楞了下,随即答道:“悉从将军之便。”

莘迩满脸笑容,亲切地说道:“明宝,你不会还记恨我吧?”

“下官怎敢!”

“说了你不要自称下官。”

“是。道将怎敢!昔日道将少不更事,数犯将军,今日想来,道将如坐针毡。当日道将险些酿下大祸,而不意将军非但不记道将前过,反伸援手,制止住了道将。要非将军,道将何有今时!道将不仅不记恨将军,还感谢将军的恩德。此道将肺腑之言!”

莘迩目注张道将,瞧他一脸的真情实意,一时不知该怎么接话,心道:“明明是我搞的你父子下狱,如不知道的,听了你这话,说不得,怕还当成是我救了你。”哈哈大笑,说道:“人谁无年少轻狂时?明宝啊,过去的事情不说了!”开玩笑似的,说道,“只要你不记恨我,我就放心了。”

“道将对将军唯有感念之心,毫无记恨之意!”

莘迩点了点头,不再说这个话题,接上刚才的话头,说道:“牧府的议论固然不错,然以我陋见,此次特考是‘文案限日’之课的头次考核,为表明朝廷的重视,似不宜等到后年大考再说,应该即刻加以奖惩。”

“将军欲何以奖惩?”

“如你所言,我朝官员懒政的积弊日深,宋鉴天下第一,正急需他这样的榜样,来示范朝中、郡县,可擢迁入朝;显美县长姬韦考核为殿,需加严惩,待核实之后,罢免其职!”

张道将玩味想道:“‘核实之后’?”口中恭敬应道,“是,道将回去后,便把将军的意思转告牧府。”

“你不用转告牧府了。”

张道将愕然,问道:“将军此话何意?”

莘迩微笑说道:“我朝孤悬西北,与朝廷音讯久断,因我朝虽是王国,然我国的政、军诸事,却早是已经自理。既已自理,我以为,为了政事能够通顺,就应从权,不妨略效朝廷官制。”

“略效朝廷官制?”

莘迩颔首说道:“正是。事实上,我朝现置的官职,不少已是在仿效朝廷了,如贾子明任之执法御史,就是仿效的朝中侍御史。侍御史可仿,它职当然也可仿。明宝,你说对么?”

张道将隐隐猜到了莘迩要说什么,应道:“是。”

莘迩说道:“所以,我已上书朝中,请仿江左朝廷,别设考功曹。”

张道将心道:“果然如此!”说道,“考功曹?”

“本以我朝规制,考课自有曹,而自我朝立国,对官员的考课之事,一直都是由牧府的别驾从事兼领。别驾为牧府之首吏,日常政务已然繁杂,又哪里有足够的功夫细考官员政绩呢?考课在拔优贬劣,事关国家、民生,关系重大;且我国举目皆胡,官吏之得任否,越加重要。

“故是,我认为考功曹之设,势在必行!”

“将军所言甚是。只是,国朝章制,考功曹属尚书台,是尚书台的十五曹之一。我国现无类似尚书台的官廨,尚书台之权,分於内史与牧府。敢问将军,此考功曹如设,是属内史?抑属牧府?……将军适才叫道将不必转告牧府,可是打算将此曹辖属内史么?”

张道将嘴里说着话,心里想着,“内史是宋闳,牧府别驾是宋方,不归牧府,归内史,不一样都是属宋家管么?莘幼著辛辛苦苦,岂不白忙一场?还是说,他打算将此曹划归督府?督府管军不管政,他若真有意把此曹设在督府,名不正言不顺,怕是只会激起滔天的反对。”

莘迩笑道:“大王,官民之君也。此考功曹,我愚以为,以属王府为宜。”

张道将忍不住心中称赞,想道:“把此曹归入王府,二宋便是不满,也无话可说!难不成,他俩还敢与大王争权?”说道,“将军高见,诚然如是。”

“考功曹的曹掾,有待朝中商议。我於上书中,建议设曹史二员,已举卿为右曹史。”

“将军厚爱,道将惶恐!”张道将脑中念头转动,竟是没有发觉莘迩已是不仅呼他之字,连“卿”这种亲昵至极的称呼都叫出来了,他迟疑了片刻,说道,“考功曹之设,确乎是国家需要的。只是,将军,朝中诸公,会同意么?”

莘迩笑吟吟地说道:“朝中诸公先不说,明宝,卿欲任此职么?”

……

这一章写的有点慢,还没吃饭,可能就一更了吧。

第五十七章 尽收西域宝 显美面子贵第四十六章 一战克鄯善 以直报其怨第三章 羊髦投门谒 唐艾上佳士第二章 西海迟方至 酒泉候未来第三十八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六)第七章 秦营见吕季 安崇献虚实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门关 龟兹有宝贝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马粪熏元光第四十二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三)第八章 翻云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见 单骑赴桓营(下)第二章 声东而击西 那就让他来第九章 青雀得蒲宠 贾珍与宝绝第一章 僧诚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五十二章 无双麴鸣宗 止啼温石兰第五十七章 太后玉趾访 将军恭谨对(中)第三十七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五)第十八章 草绘说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四十三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一)第七章 春宫图展罢 寒夜秋风凉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号单於第二十三章 变革收获大 起意除宋方第三十三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九)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卖炭翁第二章 宋方自取权 曹斐用诈抚第四十五章 姚谨辞动心 吕明平叛乱(上)第二十五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上)第六章 曹田非良将 襄武四面敌第五章 陈氾明暗谋 莘迩斥门户第十六章 连环虚声势 蒲茂意决矣第二十五章 韬略冠国中 凶狡凌胡部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议攻冉(下)第三十七章 张金父子免 长龄伉俪情第二十四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六)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杀一无名卒第四十二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第二十六章 动於九天上 一战擒胡酋第十四章 沙海等闲度 鲜卑直真郎第三十一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七)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热 神爱挥马鞭第五十二章 火烧连天地 三军尽拜服第三十九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七)第八章 舒望连战胜 麴球突围出第二十五章 乞勿牵幼弟 还君一公道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阴城守弛第三十章 张韶有些谋 莘公雄杰也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宫中天子怒第三十九章 围猎神射术 樗蒲掷万金第七章 秦营见吕季 安崇献虚实第九章 青雀得蒲宠 贾珍与宝绝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马粪熏元光第四十八章 和尚显神通 府君禅理深第六十章 入宫禀五事 朝会上诸策第五十八章 献俘礼威严 岂可如弄臣第四十四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二)第十章 天命岂在暴 唬人好神术第十章 高充随机变 二让苟将军第四十八章 来苏绕剑阁 朝食成都下第十四章 修史为今鉴 考功利数得第二十四章 患难苦双鸳 勒胡迎都督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断阿瓜根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马骨 公力若不及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万口往朔方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三十二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八)第三十四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二)第四章 擢迁左长史 忠臣唯阿瓜第四十五章 海头胡舞旋 索恭夜献策第三十二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八)第三十章 张韶有些谋 莘公雄杰也第八章 结姻升身价 求贤引变动第六十五章 万胜呼如雷 宽猛宜相济第二十八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四)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驰马将军府第四十九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四)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十三章 丑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开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芦 觅得一策来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章 氾公真大谋 沉渣俱泛起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关中(上)第二十八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二)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卧具第七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上)第六章 勃勃志向远 铁骑漠中来(下)第三章 令狐图远谋 虎贲苦不足第六章 麴球赠胡将 遣人请道智第五十四章 担责解仇怨 元光探敌情第三十二章 氾贾交书劾 左氏怜张妻第十四章 修史为今鉴 考功利数得第三十四章 蒲茂兴变革 阿瓜化宋谋第十五章 斗殴督座前 宝掌哼哼然第十九章 黄荣驳氾议 拓跋见莘使(上)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号单於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关中(中)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中)第五十三章 石焉与玉比 氾丹岂再败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六)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