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指点天下势 归入治郡策

不管“望白署空”四个字,莘迩领悟的到底对不对,其本意究竟是否他理解的“高屋建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领悟到了执政一方,必须要有指导思想。这个是没有错的。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这个“道”就是指导思想,以大道来治理,天下就可以各安其位,连鬼魅也不显灵作祟。

莘迩事必躬亲、忍受张道将之辈的白眼、辛辛苦苦地干了两个月,总算领会到了这一点。

现在的他,实是非常急切地想要寻找到一个适合他、适合建康郡的“主体思想”的。

他自己学识有限,翻拣记忆,那个阿瓜在政治上亦无见解,乃至对当下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社会阶层环境等类也不够了解,无法“定策由己”;唯一的办法,只能求诸高明之士。

而高明之士可遇不可求,正苦闷间,忽闻张龟大言“为与不为之道”,自然是求之如渴。

为此,不惜冒触怒令狐奉的风险,也希望可以救下此人。

因是,虽然听了张龟的“扬名”之献策,心中赞他“不愧曾为张金走狗,颇晓士人的扬名之术”,的确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很有帮助,但治政的“指导思想”,仍是他所最为关注的。

张龟说了半天帮莘迩扬名的办法,口舌干燥,不觉吧唧了两下嘴。

莘迩笑道:“君口渴了么?却是怪我,忘了给君上茶。”

他一心听张龟的“为与不为”,确是把茶水这事给忘了,当下唤堂外的侍吏,上茶汤、酪浆。

张龟捧起茶汤,一饮而尽。

“君可以说了么?”

从莘迩的再三追问中,张龟体会到了他急切的心态。

若换个心眼多的士人,或会借此扭捏作态,指望个“自抬身价”,张龟性子实诚,毫不拿捏,赶紧把茶汤咽下,抹了把嘴,便即说道:“龟请先为明公分析天下的形势。”

莘迩对他刮目相看,心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张长龄此言,小有国士风范。”敛衣正坐,说道,“请讲。”

“定西孤悬西北,与朝廷道路阻绝,遣使入朝,必须先经冉兴,再过蜀中,路途艰辛危险;是以,数十年来,与朝中通信艰难,往往三四年、长则七八年,方能与朝廷通一次消息。

“上次与朝廷沟通已是五年前了。当时,江左朝中议论伐蜀,望我王出兵配合;但后来,此事不了了之。现今朝中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咱们定西一概不知,只闻伪魏的天柱大将军贺浑邪,与朝廷在淮南一带,小战不断,各有胜负。”

“我昔为大王侍郎时,听说过贺浑邪之名。”

秦、魏是当今最强大的两个胡人国家,莘迩作为唐人,对此两国当然极感兴趣,到建康以来,公事之余,不少搜求此两国的帝室、文武、政治、军事等各项情况。只是宋翩、傅乔对这些兴趣不大,郡府吏员因层次不够,对此两国的内情也多不知悉,故而所得不多。

但是,贺浑邪的大名,他却是久仰了。

莘迩问道:“贺浑邪不是鲜卑人,是羯人,对么?”

“是。西朝末年,六夷祸乱,最先僭号称帝的是匈奴赵氏,托以秦帝外甥之名,立国伪秦,当其盛时,奄有江北之地。那时,我定西险些不保。”

“西朝”是对唐室左迁之前那个朝廷的代称。

莘迩问道:“赵秦之时,我定西尚未称王吧?”

“是。说起来,我定西之建国,一个原因便正是因为当年赵秦兵强,屡犯我境,我定西孤悬一角,举目皆胡,非有尊号不得以安民,因是,武王才在群臣的进言下,建国称王。”

武王是令狐兴死后的谥号。

令狐闻没有称王,令狐连自称陇州公,到令狐兴掌权的中后期时才称定西王。

莘迩点了点头,说道:“你接着说。”

“是。好在胡夷兽性,杀戮无已,后来内乱,我国之危因此而解。其赵秦国中的戎、羯诸夷及诸杂胡先是攻灭了匈奴赵氏,屠灭其族,继而互相残杀,大乱多年。

“戎人西去,归关中立国,今之蒲秦是也。

“羯人酋率朱曷僭帝位,据关东,亦称秦。

“时北地战乱持久,赵秦以下,胡虏酋豪又多圈田放牧,民不聊生,粮饷匮乏。羯秦暴虐,竟以人为食,名‘两脚羊’,白天驱使他们运输辎重,晚上杀了吃掉。传两代。境内的百姓举旗乞活,声势浩大,原本游牧在漠北的鲜卑趁机南下,贺浑邪的曾祖时为羯秦大将,率众投降,羯秦遂灭。”

乞活的名字,莘迩也是知道的。

乞活不是单指一支义军,也不仅是只存在於羯秦。从第一面乞活的旗帜打起以后,这面旗帜就没有倒下去过。羯秦也好,现在的虏魏、蒲秦、冉兴也罢,当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有人出来,打出这面旗帜,号召反抗。刘壮少年时的那个朋友,参加的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

莘迩叹了口气,说道:“肉食者鄙,以致天下纷乱。百姓何苦,百姓何苦啊!”

张龟名为张家子弟,但他是远支,与寒士近似,知民间百姓的疾苦,也叹了口气,说道:“是啊。”

莘迩心道:“这些宗室、贵族,娇生惯养,奢侈无度,所用所取,都是民脂民膏,不思为国为民,反而为了一己之利,导致海内大乱。彼辈一死何足惜!腐肉而已!天下的百姓却何辜?因此受到祸害!可恨、可怒!”

他由此想到了现下的阀族,受着百姓的供养,不知回报,一边鄙视小民,不与交往,一边仍与西唐的宗室、士大夫们一样,满门心思只图己利,简直比之寄生虫而不如!

有的寄生虫至少还能为寄主做点事情,他们是吸血尚且不够,还要给百姓引来祸难。

现下不是考虑这方面问题的时候,想得多了,徒然引发怒火而无帮助,莘迩打住思路,对张龟说道:“你继续说。”

“是。鲜卑僭位,建国号魏,即今之虏魏也。

“鲜卑建国后,大肆屠杀羯人,羯人死者二三十万,余下的泰半投附到了贺浑邪曾祖的帐下。

“当时,江左朝廷借此时机,举兵北伐,兵峰一度至河北地。虏魏大恐,於是停止了内斗,魏主把淮北之地许给了贺浑邪的曾祖;并与蒲秦结盟。魏主统兵与王师战於河北;蒲秦击王师左翼,贺浑邪曾祖引部攻淮北,数战连胜,将要由东击王师右翼。王师遂撤兵回江南。

“从那以后,羯人就占据淮北,时常与王师战於淮河两岸。贺浑邪曾祖死后,其部的兵权数代传至贺浑邪。贺浑邪知兵勇悍,威震东南,委实是虏魏而今的一员猛将。”

张龟顿了下,接着道:“如今在位的那个魏主,数年前,疑心诸子造反,杀掉了四五个儿子,新立的伪太子年轻,还不到弱冠,而魏主已经年老;目前虏魏国中,都风传贺浑邪会反。虏魏离我国本来就远,不接壤,现下其国内又不稳,对我国、对江左朝廷暂时都构不成大患。”

远处的江左、虏魏说毕,张龟按顺序,开始说近处的蒲秦、冉兴、蜀中。

他先说蜀中和冉兴,说道:“蜀中李氏,趁乱僭号。江左朝廷已两次伐之,两次皆攻城略地,战无不克,可惜最后都因为朝局不稳,被迫撤兵。虽然如此,李氏国势日蹙,不出意外的话,迟早会被朝廷讨定。

“冉兴,小国耳,与蒲秦同族。不论我国,抑或蒲秦,都可以灭掉它。唯因我国忌蒲秦、蒲秦忌我国,两相忌惮,俱忧当击冉兴之时会被对方偷袭;冉兴因才得以存国至今。”

莘迩说道:“我闻蒲秦新主蒲长生,颇有骁悍之名。”

“是啊。蒲秦境内近年起了几次叛乱,蒲长生即位以后,不过年余,东征西战,已悉数定之。其丞相蒲光、太尉步岐等人,虽是蛮夷,较有智略;其宗室蒲茂,好书敬儒,甚有贤名。”

张龟说到这里,显出忧心忡忡的样子,说道,“自我定西建国,先有赵秦,今有蒲秦,皆东方强敌也。较以赵秦,蒲秦的疆域虽不及,然其国内算是稳定,文武济济,尤为我国大敌。”

匈奴的赵秦虽然兵强,但在制度上缺乏建设。

蒲秦不然,一来,其国族西戎本与匈奴不同,并非纯以放牧为生,早在秦时,就已出现了农耕定居现象,有农业文明的基础;二来,加以其立国至今数十年,历代秦主不乏远见之士,因此,发展於今,虽尚不能与唐人国家的制度齐备相较,但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仿照唐制,其国已粗备国家规制的形态。

放到文明上来讲,便是蒲秦已经有了脱离他们本族半牧半耕的早期部落文明,转向构建系统的国家文明之趋势了。换句话说,已经在较深层次的唐化路上了。

国与国间的对抗,归根结底,是文明形态的对抗。

不存在武器代差的背景下,先进的文明不一定能够战胜落后的文明,但在大多数的时候,先进的文明一定比落后的文明更具有威胁性。

张龟没有后世文明国家的概念,不过也看出了蒲秦与赵秦的不同。

一直以来,尽管六夷称雄北地,唐室偏安江左,从匈奴人的赵秦至今,江北的地界多已被胡人统治近百年了,但有一句话却盛传不衰,即“自古无胡人为天子”。

这句话,不是唐人说的,是胡人自己说的。此话的根底,实就是他们对本族文明的不自信,但是,如果任由蒲秦这么发展下去,此一结论没准就会出现变化。

莘迩完全赞同张龟的担忧,说道:“我问过麴侯。麴侯坐镇国东,多知蒲秦事。蒲秦,的确是我国的大敌。”

“还有柔然。柔然建国的时间不长。他们本是鲜卑的赀虏①,鲜卑南下,漠北空虚,他们由之兴起。前些年还好,这几年来,柔然动辄掠我边境,前年入侵敦煌,西域商道为之断绝。

“北宫将军时镇敦煌,攻破之,俘获数百。献俘王都的时候,经过建康。龟尝出观。见其被俘之兵,散发肮脏,直如禽兽。龟昔闻西域胡商言,说西域的悦般国,呼柔然为狗国②。此真蛮虏也!蛮,则不畏死。

“柔然虽不能与蒲秦比,非我国劲敌,而常扰我边境,威胁西域商道,也是我国的一个边患。”

“北宫将军”名叫北宫越,他击败柔然入侵的时候还不是将军,因功擢拔,得为五品宁远将军,现镇西海,与杜亚搭档,守卫在与柔然接壤的前线。

莘迩督三郡军事,北宫越在其督下,但因为西海位置紧要,北宫越不能长久离开,莘迩忙着收拾卢水胡,之郡到今,也没去过西海,他两人却是尚未见过面。

从江左朝廷、虏魏,由远及近,说至柔然,除了定西国南边,与定西国以祁连山相隔的鲜卑支部吐谷浑没有说及之外,整个海内的形势,张龟至此,大概说清。

他说的这些,莘迩大多知晓,不过在听他整体地叙说一遍以后,也有好处,对天下的形势加深了明了。

张龟说道:“海内形势如此。蒲秦、柔然,此我国之一大敌与一边患。大王雄才大略,非守成之主,行收胡之策,此乃强兵之计,龟窃度之,大王必已存用兵蒲秦、柔然之意。

“迟则三两年,短则一两年,待胡兵练成、国库充盈之日,大王肯定就会集将调兵,大举征伐,或先击柔然,继攻蒲秦;或径取蒲秦。”

莘迩深以为然,说道:“不错。”

“大王既存用兵之意,龟愚见,当下建康之治,自应以此为导。”

终於说到了莘迩最关心的问题。

一整套下来,张龟的逻辑很缜密。先是天下大势,由而引出令狐奉国策,明确了令狐奉的国策是什么,继之,建康作为定西国的属郡,那么,治政的举措就自然而然地应该以此为本。

莘迩倾身向前,目不转睛地看向张龟,凝神问道:“如何以此为导?”

“明公宜军事为主,政治为辅。这便是龟的‘为与不为之道’。”

莘迩问道:“如何以军事为主,政治为辅?”

——

①,鲜卑赀虏:与卢水胡等一样,柔然也不是血缘关系组成的部落,其源亦是奴隶。其部酋大的始祖系拓跋鲜卑的贵族“掠骑”所得,“掠骑得一奴,发始齐眉,忘本姓名,其主(人)字之曰‘木骨闾’。”木骨闾后来“坐失期当斩”,逃亡隐匿於“广漠溪谷间”,收合到了百余与他身份类似的畏罪而逃的拓跋诸部的士卒、平民和奴隶。到其子车鹿会时,渐有部众,自号柔然,但仍臣属鲜卑。鲜卑南下后,他们趁机崛起漠北。柔然的名称,大概与乌桓、鲜卑一样,都是取自山名。

②,狗国:悦般是龟兹以北的一个游牧国家,也许是北匈奴的后裔,虽是游牧民族,但爱好清洁,“其人清洁於胡,俗剪发齐眉,以醍醐涂之,昱昱然光泽,日三澡漱,然后饮食”。

悦般王为示好柔然,曾率数千人前往柔然拜见他们的可汗,但在进入柔然境内后,“见其部人不浣衣,不绊发,不洗手,妇人舌舐器物”,心生厌恶,以狗国称之,率众折返。

第六章 曹田非良将 襄武四面敌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热 神爱挥马鞭第二十五章 不可乱正统 遗策灭贺浑第五十三章 石焉与玉比 氾丹岂再败第二十一章 河北看三人 寝宫问二女第五十九章 驱荔两相耗 觅策杀姚桃第五十七章 左氏无枝鹊 献俘赴王都第五十二章 无双麴鸣宗 止啼温石兰第四十九章 唐艾识孟计 苟雄斩姚国(上)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上)第三十五章 指点天下势 归入治郡策第二十七章 傅黄春风意 大力急事报第六十五章 万胜呼如雷 宽猛宜相济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谋 李亮三斫营(中)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四)第三十章 心忧义从胡 黄荣第二计第二十一章 傅乔典书令 云光如妆容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临机定对策第五十九章 天爽征伐时 夏夜花香浓(上)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十六章 富贵不相忘 球营严且整第六章 曹田非良将 襄武四面敌第九章 一让苟将军 求援拓跋部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惧第五章 秦营献秘密 季和出对策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势急 莘迩稳如山第四十四章 结拜一兄弟 魏家两虎臣第二十九章 揖谢与用法 养士霸王术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马骨 公力若不及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显美戏爱婢第五章 陈氾明暗谋 莘迩斥门户第五十三章 请做狮子王 罗什愿从行第二十二章 图图劫二路 风度有一吏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贵 苟雄半渡击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门关 龟兹有宝贝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下)第四十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上)第三十章 心忧义从胡 黄荣第二计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征虏 荆州欲伐蜀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发 平罗成关键第十七章 孟朗三计上 还都清君侧第十五章 铁弗狡诈徒 拓跋也曾强第十四章 沙海等闲度 鲜卑直真郎第六章 黄荣献毒策 宋翩索厚赏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芦 觅得一策来第十二章 平罗忠孝愚 元光计高明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马骨 公力若不及第二十八章 贵非贫人想 京好鼠迹印第六十章 氾宽坐收利 莘迩一言怒第十七章 巧妇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十章 胆壮自作饵 勿延袭敌营第三十三章 张浑不离朝 龟有上下策第二十九章 且失征虏信 鲜少真矛盾第三十章 心忧义从胡 黄荣第二计第二十八章 张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二十四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六)第四十六章 军报请援兵 张宋增猜疑第五十二章 火烧连天地 三军尽拜服第七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上)第五章 陈氾明暗谋 莘迩斥门户第二十一章 黄荣驳氾议 勃野使拓跋(下)第二章 西海迟方至 酒泉候未来第五十五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六)第三章 令狐图远谋 虎贲苦不足第四十一章 兵贵以杂利 人马先相亲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与莘同第九章 青雀得蒲宠 贾珍与宝绝第十一章 羊馥夜报讯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四)第五十一章 唐艾识孟计 苟雄斩姚国(三)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卖炭翁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宫中天子怒第三十七章 张金父子免 长龄伉俪情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计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谋 李亮三斫营(中)第三十一章 有钱始做人 好大的猴胆第十九章 入宫知天威 少年渐成人第四十二章 父子谋仇报 惊闻坞堡破第四十八章 来苏绕剑阁 朝食成都下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与莘同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二十五章 报与左氏知 金城郎将任第二十五章 不可乱正统 遗策灭贺浑第二十章 瑰丽朱阳殿 太后如神人第十七章 悔余犹恋栈 懊恼席上言第十四章 言慰悲惨将 心忧酒泉胡第六十章 入宫禀五事 朝会上诸策第十八章 府兵除旧弊 可闻京师谣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万口往朔方第五十三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四)第五十九章 良禽择木栖 亮因骇而安第三十九章 围猎神射术 樗蒲掷万金第三十三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九)第五十一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中)第七章 遍观诈与虐 唯是取信难第二十九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五)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五)第二十一章 傅乔典书令 云光如妆容第十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