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压力重重的变革(上)

龙子刚刚满月,韩暮便带着老老小小赶回京城,身为皇帝要有皇帝的觉悟,这多事之秋躲在巢湖城享清福可不行;虽然一般性的政务内阁会处理的妥当,每日来回驰骋的禁卫军会将装有奏折的锦盒在巢湖城和健康城之间穿梭来往,但是这么远的路,路上又不好走,实在是有劳民伤财之嫌。

在内阁辅臣及各部长官的连番催促之下,韩暮无奈结束休闲惬意的时光,带着众贵妃回京。

随同的多了姜文和姜夫人以及苏蕙。

姜文是韩暮特意将之带进京城的,在他的几番追问下,姜文不敢隐瞒,将自己因韩暮而被王猛怪罪最终全家流放益州之事和盘托出,韩暮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身为上位者,某件事办砸了,无论如何也要找个替罪羊出来,聪明的便捏着鼻子别出声,或许不至于有大祸,不智的你若是大呼冤枉,越叫便会下场越惨。

姜文只是憨直,但他不傻,他一点都没声张,认罪态度很好,正因为如此,司隶府才会网开一面,给他全家留了条命,发配了事。

韩暮心里大喜,姜文任鸿胪寺卿多年,对于周边各国的情况可谓知之甚多,特别是秦国,他是九卿之一,对于秦国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关系,矛盾,利益冲突了如指掌,这么一个活间谍在身边,不拿来用,简直是暴殄天物了。

大晋和秦国是势成水火的一对冤家,现在都在忙着将自己的内部事务搞定,之后便会一起死掐,按照韩暮所知的历史来说,淝水之战就在其后几年,最终是以大晋全面胜利而告终;然而,自己穿越来此,历史已经演变的面目全非,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司马氏的江山已经成为自己的江山,韩暮自己也不知道,这样的改变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秦晋之战的结果已经肯定无法被预测,甚而至于,这个世界往后的发展是否会有隋唐宋明之类的朝代也不敢说了,会不会最终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那个天朝也是无人敢断言之,总之一切发展方向似乎都偏向了另一个支线,扑朔迷离。

作为韩暮来说,他所能做的便是竭尽所能带领大晋取得胜利,生存下来这是第一要务,至于对历史进程造成的影响和偏离破坏,则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了。

回到京城之后,韩暮静心下来思考目前的形势。

秦人经过半年多的征战已经将仇池国平定,现在杨安正率领大军进攻北代,从时间上来看,明年年中,秦人当可平定内部纷扰,到那时将会是大战来临之时。

韩暮曾考虑过先发制人,但是他将手头的力量划拉了一遍,无奈只能放弃;不是说兵不多,将不广,而是资源不足。

国家与国家之战可不是小孩打架,一拳定胜负,或许会在某场决战中击溃敌军大军,但是若要完全的灭亡之,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么一来打仗不是打别的,就是在打物资、打金钱、打储备。

一想到这些,韩暮的头都大了,户部报来的数据让他汗颜,整个大晋国库的存粮甚至不够健康城居民食用三个月的,若不是马上秋收在即,光是这一项便会酿成民变,不等别人来攻,自己先完蛋了。

桓温时期留下的烂摊子正在收拾,第一件事韩暮便要求将市面上飞涨的粮价平抑,彻查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的奸商。

在谢安等人的强力控制下终于被抑制,同时也打击了一批囤积居奇的奸商,这些都是些小的士族,大家族还没有作践自己到那种地步,他们绝对不会干这些丢份的事情。

这些奸商虽看着不起眼,但是全国三百余家全部抄没之后,一个惊人的数字摆在大家面前,这百余户被抄的小士绅囤积粮食达到七千万石,相当于数州粮产总和,这么一大批的粮食绝对能左右市场上的粮价。

在十月底的一次早朝上,韩暮针对此事组织了廷议,他要借此机会实行变革,但是为了不过于触动大士族的利益,他采取了较为缓和的态度。

“诸位大人,内阁报上来的惩办各地囤积居奇的粮商,哄抬物价之事,朕同意你们的意见,没收他们全部的存粮;但是我有几点建议,希望诸位能商议商议是否可行。”韩暮高踞宝座,扫视百官。

“皇上请讲,臣等原本就想听听皇上针对此事的旨意。”首辅谢安躬身道。

韩暮将手轻轻搭在龙座扶手上,轻轻把玩着龙座上的宝石组织着措词道:“内阁送来的折子上批示,既要没收,又给予平价补偿,这有些说不通吧。”

“启奏陛下,由于涉及诸多大户,又都是当地的名望之士,他们也都识大体,愿意交出存粮,补偿点钱财应该是最为妥当之法,也利于大局稳定。”

“首辅所言,朕真的听不懂,您这是在鼓励这种行为还是在申斥这种行为呢?这两百家是被抄了出来,还有成千上万家没有被抄出来的呢?您要明白朕要的是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粮食是什么,关系到大晋稳定的战略物资,这东西不管好是会倒了社稷江山的。”韩暮见谢安无动于衷,说出什么大局稳定之言,有些怒气。

这还是韩暮首次在大殿上百官面前用这么重的口气说话,说话的对象居然还是首辅大臣谢安;众官有些期待谢安的反应,都默默看着他。

谢安知道此时的态度极为重要,他理解韩暮此时的心情,但是他心中也暗暗埋怨韩暮,有些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啊,事先没商量的情况下,怎能在此大谈此事呢。

谢安不知道,韩暮便是要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此事挑明,妥协一旦开了头,便会无限制的妥协,对于大家士族来说,某些时候自身的利益会高于国家利益,大是大非问题需要敲打,决不能出现战时无粮草,灾荒无赈济的情况,自己不当这个皇帝便罢,当了就要好好筹划一番。

“臣等考虑不太周详,请陛下明示。”谢安决定听明白了韩暮的意思在做进退,他及时的抽身而退,将皮球踢给韩暮。

“无粮不稳,这是最朴素的道理;朝廷以前没有这方面的律法,也就罢了,至于这两百家的士族便按照内阁所议办理。“韩暮淡淡道。

众人松了口气,说来说去,皇上还不是要听从内阁的意见么。

“但是,从今日起,内阁必须在三日内拿出一个方案来,方案的内容朕给你们圈定一下,首先是粮食经营收归国有,内阁牵头成立专司负责大晋粮食的收购储运发放赈济等事宜,从此百姓无权收购买卖囤积粮食,普通人家屯粮超过千石者将定罪,士族之家屯粮超过万石亦将定罪,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哗然,百官中士族大家居多,虽然像谢安、王坦之、庾希等超大规模的家族不会做这些粮食买卖,但是很多官员都是中等士族出身,几乎都有这方面的生意在做,这次的处罚为什么这么轻,便是谢安综合百官的意见的无奈之举,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能触动,否则便有灾祸,这是谢安能想出来的最好的两全之策,但是到了韩暮这里,这家伙一句话便将马蜂窝捅了,这事恐怕要闹大了。

韩暮满意的看着殿中众人议论纷纷的样子,有人脸色苍白、有人交头接耳、有人义愤填膺,他明白这是意料之中的效果。

兵部尚书谢玄皱了皱眉头,忽然大声喝道:“有事说事,这般在朝堂上议论纷纷,还懂不懂礼法了?你们还是大晋的命官么?”

众人一惊,兵部尚书谢玄虽是文职,但是向来上朝都是一副武将打扮,他的出现也同时提醒了诸位,韩暮这个皇上可不是软柿子,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人家手里十几万大军,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此举严重损害各家利益,绝对不能就此服软,于是立时有人上前开始陈述反对理由。

第三七四章 翁婿情第四百零六章 八卦语录第二六十四章 殿斗(上)第二十七章 血战温岭(二)二更送到,求收藏 票票第一一五章 击其要害第一四一章 机关算尽第一五七章 军备竞赛第三四三章 杀了再说第三九零章 闲话第三三二章 夜访谢府(下)第三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三更)第二零三章 北府新军(十五 军纪如山 )三更第四十九章 名曲赏析时间(二更到,求收藏)第一六二章 再见西华第四四四章 洛涧之战(三)第四章 审钱记第三二四章 乱局已成第二五八章 西北望长安第三四零章 奕剑而击第一三五章 摩登时代(下)第三零七章 神兵天降第一三五章 摩登时代(下)第一百零三章 斗法(一)第一五三章 联盟第二三六章 梁祝(八)第五十九章 疗伤还是撩拨(求收藏,求票)第一五五章 花言巧语第八十章 那一夜的风情 (十)第三八三章 桓温之死(中)第二三零章 梁祝(二)第七十三章 那一夜的风情(三)二更,求收藏,红票第二二四章 北行漫记(一)第八十三章 规划第四一四章 襄阳之战(之六)第三七三章 遁去第三十四章 惊天之秘(下)呼唤收藏,红票第三百章 赠剑第九十七章 夏日第一四四章 诡计多端第二十六章 血战温岭(一)先来一章 求收藏,推荐。第四二二章 教子第九十九章 半夜鬼敲门第八十二章 余波第三十一章 贺新年(第一更,求收藏,红票)第一八零章 决定第三九五章 册封第四二四章 淮上烽烟起第四十九章 名曲赏析时间(二更到,求收藏)第三一九章 你也有怕的时候第三四二章 兵如匪第二八五章 定策第八十五章 闺怨(上)二更第三四一章 贪生怕死难成事第一五一章 奇葩的皇宫之夜(下)第四十七章 喜事成双(三更到,求收藏,票票)第三九五章 册封第二五四章 化蝶(二)第三三零章 探路第一六二章 再见西华第二十三章 人生苦短第三十六章 生存还是灭亡(下)三百度翻滚求收藏票票第三十七章 销魂之夜(一)七百度打滚求收藏票票第三九九章 压力重重的变革(下)第四三零章 人间地狱第四十七章 喜事成双(三更到,求收藏,票票)第一二四章 我济世人 谁人济我第二十六章 血战温岭(一)先来一章 求收藏,推荐。第一百一十一章 转折第一七七章 逼迫第一八五章 临江小县第四百零六章 八卦语录第十六章 花样年华(二)第一二五章 踏雪寻梅第四百零五章 名臣陨落第二六三章 另类使节第三七七章 战京城(二)第六十五章 杀戮是罪(下)远在上海求收藏第三九一章 璇玑图第二八零章 小辣椒第三二六章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第三二五章 悲喜交加第四二四章 淮上烽烟起第八十章 那一夜的风情 (十)第一五八章 踩踩人 斗斗嘴第三零八章 探囊取物第二四六章 激情冬夜(中)第一百零五章 斗法(三)第八十七章 狼烟(一)第三二八章 陷阱重重第三二一章 内政(下)第四二四章 淮上烽烟起第四四一章 摧枯拉朽第一三九章 年夜饭(下)第一八九章 北府新军(一)第四三二章 淮阴之战(二)第四百零二章 灭仇池第一七五章 后果第六十一章 低调反击(求收藏红票子)第三二五章 悲喜交加第三五三章 将计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