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与中华号一个编组的两艘战舰却悄悄跟了上去,远远地发炮轰击金军战舰。中华号上的炮手们,也用尾炮射击追上来的敌舰。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战斗后。他们也稳定了情绪,消除了最开始的紧张,逐渐把训练时的水平发挥了出来。
而那些追赶中华号的金军战舰,始终无法将离中华号的距离拉近到一百步以内,就更不用说和中华号相连,发起接舷战了。
杨月在中华号的甲板上仔细观察了一下金军战舰的情形后,又发号施令道:“严生安,你去通知王老三,让我们的炮手瞄准敌舰水线下打,这样才能快速打沉敌舰!”
的确是这样,炮弹在敌舰甲板上或者水面以上的部分爆炸,就算能把敌舰打得千疮百孔,满身是洞,但因它的船体是用木头做的,最多也就将舰上人员炸死炸伤。它们仍然能够浮在水面上,仍旧可以航行,那些未死的舰上人员甚至还能射出火箭和发射床子弩。依然对岳家军战舰会构成威胁。
而如果用炮弹轰击水线以下的船体则不同了。海水就会从炸开的破洞中倒灌入船舱。这样金军的战舰就会翻沉在海底。
于是,从第四轮炮击开始,在炮手长的命令下,炮手们纷纷把火炮发射的仰角调低,把标尺和炮口准星。牢牢的套在了金军战舰吃水线的位置……
“轰、轰、轰!”
岳家军战舰发出了怒吼,这一轮齐射时,双方军舰的距离已经靠得比较近了。金军在甲板上的水兵已经开始用床子弩瞄准岳家军的舰船,准备发动反击了。
不过就在这时,那七八艘冲在最前面的战舰侧舷却突然腾起一片水花,爆炸声没有之前被命中时那样大,应该说还比较沉闷。让金军还以为中了哑弹。
可不久之后,他们就发现。自己的战舰开始侧翻,并缓缓下沉了。
这可让他们吓了一大跳,一看侧舷,才发现在水下的船舱被炸开了大洞,海水正汹涌而入,虽然经他们奋力往外抽水抢救。却无奈洞口太大,依然没过多久就翻沉了。
前三轮齐射。金军战舰只被击沉了六艘,受伤的有十余艘。可这第四轮齐射。就有七艘战舰翻沉海底,重伤的四艘战舰也受损严重,风浪稍大恐怕就会沉没。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金军舰队的官兵们顿时吓破了胆。到现在为止,岳家军战舰还是零损伤,但己方的六十余艘战舰已经沉了十多艘了。而且打到现在为止,他们还看不到一点可能反败为胜的希望。虽然钟副都督许下了重赏。但这赏赐也总要有命才能享用啊!听到钟子仪传令各舰士兵上甲板架起床子弩。准备反击的命令。均吓得心惊胆战,畏缩不前。
钟子仪勃然大怒,立刻亲自提起弯刀,杀了两名畏首畏尾的士兵。那些金军才总算战战兢兢地爬上了前甲板。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操作两台床子弩,将绞盘上弦、装上这巨型弩箭,并点燃了箭上的火油。准备射向中华号。
不过,他们却已经没有机会发射出去了。
和中华号一起编组的另两艘战舰台北号和高雄号左舷的火炮同时发出了怒吼。
这两艘战舰的舰长早看出钟子仪的座舰便是这只金军舰队的旗舰。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在见金军战舰一窝峰地向本方旗舰涌上去后,他们一边对这些金军战舰进行炮击,一边悄悄接近了钟子仪的座舰。准备对它发起致命一击。
而这时,他们见敌人准备发射弩箭了。便抢先一步,先行开炮。而且他们发射的不是实心弹,也不是开花弹,而是霰弹。
霰弹,是火器制造局最近才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炮弹。它们的外壳是薄铁皮,内装一两重的铅弹三十枚。发射时的火药燃气推动炮弹在炮膛内高速前进。在射出炮口的那一刹那间。薄铁皮就会承受不住炮膛内与外界巨大的压力差而爆裂。三十枚铅弹没有了炮弹外壳的约束。便会呼啸着横扫前方的扇形区域。对敌人造成众大杀伤。
两位舰长也是希望以此来争取击毙金军舰队司令。不然如果单是击沉了敌方旗舰,对方的指挥官极有可能换一艘战舰继续指挥。达不到迅速击败敌人的目的。
此时。这些密密麻麻的铅弹如同雨点一般。在空中翻滚着飞向金军的旗舰。它们的速度达到每秒一百多米。速度是普通弓箭的四十倍。只要人体被它击中,就会立马被穿个大洞。可谓是杀人利器。
而两艘战舰这时却同时发出了四十发这样的霰弹,也就是说。共有一千二百粒铅弹飞向了钟子仪的座船,这会造成什么样的效果呢?钟子仪座船上的金军官兵。已经用自己的悲惨遭遇为霰弹的威力作了检验。
有个女真人队长。在开战前还吹嘘着自己之前强奸了三十多个汉人妇女的得意事绩。而现在。他被三粒霰弹打中了身子。在他的额头、胸口、腹部有了三个碗口大小的血洞,血洞里面的肉和骨头全都被铅弹绞成了碎渣,完全不能辩认。
这种被铅弹一下打死的还算是比较幸运的,有更倒霉的人,只是手脚被打中,只能在船甲板上哀号惨叫,却要隔好长时间才会因鲜血流尽而死去。
大多数金军士兵都是同时被数枚铅弹命中。整个人被炸得血肉模糊,根本就看不出认是谁。
而钟子仪这时正在船头上擂鼓,炮击之后,他正欣喜地发现自己躯干完好无损,似乎没有被铅弹击中。但就在这时,他却突然感觉到右臂一阵剧痛。
连忙转头一看,这才惊愕地发现,自己的右手已经不存在了。从右肘以下,就已经烟消云散,肘端还残留着白森森的骨节。在铅弹的冲击下,被击中的右手小臂已经化为了乌有。不管是肌肉、皮肤还是骨骼,都已经成为一滩血水。他的擂鼓声也嘎然中止。(……)